陳光旭(有機化學家)

陳光旭(有機化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光旭,有機化學家、化學教育家。在有機合成化學方面,特別是在曼尼期反應的研究中曾做出貢獻,並首先在國內製成液體感光樹脂版。他畢生致力於化學教育事業,為中國培育了大批有機化學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光旭
  • 出生地河南省淅川縣
  • 出生日期:1905年12月1日
  • 逝世日期:1987年11月14日
  • 職業:有機化學家,化學教育家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 代表作品:《有機化學》
簡介,基本信息,成長經歷,人物生平,曼尼期反應,感光樹脂版,教育事業,綜述,重視大學基礎課程教學工作和教材建設,關心青年教師成長,關心普通教育質量的提高,一生為中國教育事業做出貢獻,主要論著,

簡介

基本信息

陳光旭於1905年12月1日出生於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其父陳子翹,母黨世范。

成長經歷

在家鄉國小畢業後,1920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學習。1926年中學畢業時,適逢北伐戰爭,南北交通中斷,且家庭經濟困難,故輟學二年。1928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1929年與秦志超女士結婚,生有二男二女。雖系家庭包辦婚姻,但倆人感情甚好。1933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 “七七”事變爆發後,陳光旭隨校南遷,在昆明西南聯大繼續任教。1942年到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研究院深造,從師於著名有機化學家亞當斯。在此期間,袁翰青蔣明謙邢其毅等人也在亞當斯的實驗室學習或工作。以後,他們都成為中國著名的化學家。1943年,陳光旭獲理學碩士學位。1945年以《四氫大麻醇類似物的製備》的論文獲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在美國禮來公司任研究員,從事藥物化學的研究工作。1946年回國後,在當時的北平研究院化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同時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等院校任兼職講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化學研究所南遷上海,陳光旭留在北京,任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1952年加入九三學社,並於同年隨土改工作隊赴湖南省祁陽縣工作。回北京後,一直在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發表論文數十篇。並先後擔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化學教育委員會中國代表,北京化學會副理事長, 《化學教育》雜誌主編、 《大學化學》雜誌顧問等職務,並當選北京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陳光旭
袁翰青袁翰青

人物生平

1905年12月1日 出生於河南省淅川縣
1933年 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33—1941年 在清華大學任助教。
光敏樹脂材料光敏樹脂材料
1942年 在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研究院學習,並於1943年在該校獲理學碩士學位,1945年獲理學博士學位。
1945年 在美國禮來公司研究部任研究員。
1946年 任北平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1947—1949年 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任兼職講師。
1950年 任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
1951—1952年 參加土改工作隊,在湖南省祁陽縣工作。
1963—1986年 任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化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化學教育委員會中國代表。
1980—1987年 任《化學教育》主編。
1987年11月14日 在北京逝世。

曼尼期反應

陳光旭在有機合成化學領域有很深造詣,尤其對曼尼期反應的研究有貢獻。自本世紀初曼尼期發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曼尼期胺甲基化反應以來,幾十年中,人們一直認為只有脂肪胺可以和含有活潑原子的甲醛發生正常的曼尼期反應,從而使曼尼期反應的套用範圍受到很大限制。例如,為了製取β-芳胺基酮,只有先用脂肪族胺和酮、甲醛反應製得β-脂胺基酮,然後再用芳香胺和β-脂胺基酮進行胺基交換反應,才能得到β-芳胺基酮。這樣不僅增加了操作步驟,產品收率也不高。對此,陳光旭提出是否可以利用芳香胺甲醛、酮直接反應,不經胺基交換而一步生成β-芳胺基酮。他從5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發表了用醯亞胺類化合物和甲醛、芳香胺反應製取N-曼尼期鹼的報導。這比國外同類反應的報導大約早了10年的時間。60年代中期又實現了以N曼尼期鹼和酮進行交換製取β-芳胺基酮的新的合成途徑。最後,終於在80年代初期實現了直接用芳香胺、甲醛和酮進行曼尼期反應製取β-芳胺基酮的願望,並對這一反應的機理進行了探討。這一研究成果糾正了人們長期以來認為芳香胺不能進行曼尼期反應的錯誤論點。現在已經可以使芳香胺和各種類型的酮類化合物發生曼尼期反應,得到高產率的β-芳胺基酮,大大擴展了曼尼期反應的套用範圍,現已將曼尼期反套用於雜環化合物的合成之中。例如,將苯胺衍生物和丙酮甲醛反應製得曼尼期鹼,然後在FeCl3作用下合環,生成喹啉衍生物。陳光旭在曼尼期反應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有機化學界的重視和讚賞。1984年獲北京市學術成果三等獎。
脂肪胺脂肪胺

感光樹脂版

陳光旭在致力於基礎學科研究的同時,還十分重視套用學科的研究。“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8年,在工作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他開始進行光敏樹脂和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研究。當時國際上已經採用樹脂版進行印刷,而中國在這方面仍屬空白。為了改變中國印刷工業的落後狀況,使印刷技術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開始進行感光樹脂版的研究工作。陳光旭在指導青年教師的同時,身體力行,經常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還經常利用節假日去圖書館查閱資料,進行調查研究。1971年在國內首次製成液體感光樹脂版。1974年這一技術推廣到全國19個省、市,為中國印刷技術的革新進行了開拓性的工作。這項成果獲得了全國科技大會的表彰,並獲得了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獎和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光敏塗料方面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獎。目前這些成果已廣泛套用於印刷製版工業和塗料工業中,為中國工業技術現代化做出了貢獻。

教育事業

綜述

陳光旭長期從事教學工作,是中國著名的化學教育家。建國初期,中國高等師範學校師資十分缺乏。為了滿足這方面的需要,在陳光旭主持下,先後辦起了三期高等師範學校有機化學研究班。在滿足師資需求,提高師資水平方面都起了積極作用。當年研究班畢業的學員,其中不少人已成為全國各地高等師範院校的骨幹力量。1978年恢復學位制度以後,陳光旭成為第一批博士導師。

重視大學基礎課程教學工作和教材建設

陳光旭十分重視大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和教材建設。在教學工作中,他素以語言精煉,條理清晰,邏輯性強著稱。不管是講授本科課程。還是研究生課程,他備課都十分認真。由於他講課內容豐富。深入淺出,富有啟發性,而深受廣大學生歡迎。1955年,陳光旭編著了中國第一部關於立體化學方面的教材。晚年,他還十分關心有機化學的教學改革,親自過問化學系本科有機化學的教學改革工作,親自設計和主持了有機化學教材的編寫工作,出版了《有機化學(一)》和《有機化學(二)》,為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做出了貢獻。
在重視基礎教學工作的同時,陳光旭也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工作。他一貫主張高等師範學校的教師必須既會教學,也會搞科研,兩者不能偏廢。在這方面他不僅要求青年教師這樣做,而且自己身體力行,為青年教師做出了榜樣。解放初期,由於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封鎖,學校的科研條件十分困難,許多科研儀器無法買到。陳光旭就自已動手創造條件。化學系的第一台元素分析儀就是陳光旭指導青年教師製作的。

關心青年教師成長

陳光旭非常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不僅關心他們的業務,也關心他們的思想,鼓勵青年走又紅又專的道路。對所有留在教研室的青年教師,他都幫助他們制定業務進修計畫,親自幫他們選定科研題目,教會他們如何查閱文獻資料,為何寫綜述報告等。50年代初國際上剛剛報導了二茂鐵的製法,陳光旭就指導青年教師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當時教研室有不少青年教師是學俄語的,英語水平較低,查閱文獻困難。為了提高青年教師的英語水平,適應教學,科學研究發展的需要,陳光旭在教研室內辦起了英語輔導班,親自為青年教師輔導英語,使他們的英語水平提高很快。在和青年教師的相處中,陳光旭不僅熱情幫助青年人,也十分尊重青年人的意見。他經常主動聽取他們對教學、科研工作的看法。
陳光旭合影陳光旭合影

關心普通教育質量的提高

陳光旭十分關心中國普通教育質量的提高。他曾擔任中國化學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化學教育》雜誌第一任主編。在他主持《化學教育》期間,一直主張《化學教育》要面向廣大中學教師,要突出化學學科的特點,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要扭轉忽視化學實驗教學、片面強調理論教學的傾向。要尊重教學規律,從實際出發。在編委會上,陳光旭多次強調要把《化學教育》辦成學術刊物,要深入地、堅持不懈地開展化學教學研究,深入探討適合中國情況的化學教學規律,從中國實際出發,在教育體制、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開展研究,以期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審閱和選定各類稿件時,陳光旭一直堅持“雙百”方針,在雜誌上發表不同觀點的文章,以促進學術交流。陳光旭主持《化學教育》期間,《化學教育》成為廣大中學教師學習和業務提高的園地。為了給中學教師提供有機化學學科發展的最新知識,陳光旭在晚年主持編寫了《有機化學專題選》系列叢書,第一卷已於1987年出版。

一生為中國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陳光旭一生治學嚴謹,授業勤奮,為人光明磊落,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對廣大青年學生和教師循循善誘,以誠相待,是廣大青年的良師益友。他一生為中國教育事業培養了大批有用的人材,為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正如1985年9月中國化學會在為袁翰青、陳光旭、邢其毅蔣明謙舉行從事化學工作50周年祝賀大會所指出的:“陳光旭同志時刻關心民族和國家的命運,孜孜不倦於發展和提高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建設社會主義的人才”。

主要論著

1 陳光旭.立體異構化學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2 齊蕙珍,吳永仁,陳光旭.以琥珀醯亞胺作芳香胺的鑑定劑.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57,(2):91—92.
3 陳光旭,黃小鳳.N-乙醯氧甲基鄰苯二甲醯亞胺的製備和醇解.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59,(5):25—27.
4 陳光旭等譯.功能團有機定量分析.(S.席吉雅著).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60.
5 陳光旭,徐靜嫻.以甲醛和醯亞胺的縮合為基礎的化學研究I.N-羥甲基-d-樟腦醯亞胺.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64,(2):173—182.
6 陳光旭,余尚先等.一種新型感光性塗料.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學科學版),1979,(40):19—21.
《有機化學》《有機化學》
7 陳光旭,余尚先,王傳淑等.含1,3-二氧戊環結構單元的樹脂初步組分剖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學科學版),1980,(1):69—76.
8 鐘維雄,陳光旭.蒽-9,10橋-α,β-琥珀醯亞胺的曼尼期鹼的製備.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1,2(4):450—454.
9 徐秀娟,陳光旭.苯駢咪唑曼尼期鹼與苯乙酮的交換反應.化學學報,1982,40(4):362—365.
10 徐秀娟,陳光旭.芳香胺參加的曼尼期反應.化學學報,1982,40(5):463—467.
11 徐秀娟,袁其彬,陳光旭.芳香胺參加的曼尼期反應Ⅳ.用芳香胺鹽酸鹽與雜環酮合成β-芳胺基酮.化學學報,1984,42:688—692.
12 陳光旭,徐秀娟趙冬.芳香胺參加的曼尼期反應Ⅴ.芳香胺與苄叉丙酮的曼尼期反應.化學學報,1986,44(8):846—849.
13 陳光旭主編.有機化學專題選(一).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
14 陳光旭主編.有機化學(一).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15 陳光旭主編.有機化學(二).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