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吹病

陰吹病 - 陰吹的原因,
陰吹病
陰吹病
婦女在過性生活時,或行走時,陰道內會發出一種連續不斷的響聲,中醫術語稱為“陰吹”。患有這種症狀的婦女由於不好意思告訴他人,也羞於求醫諮詢,以致於造成相互以訛傳訛。
其實“陰吹症”並非一種怪病,只要明白了陰吹的道理就用不著擔心了。生殖器官是一種中空的器官,如輸卵管、子宮、陰道等,自然充滿氣體,在生殖器官運動時,氣體也產生相應的被動運動,有時通過陰道排出體外,振動了大小陰唇,產生的響聲就是“陰吹”。這與“放屁”一樣是一種生理現象,毫無奇怪可言,也不是什麼病理現象。至於做愛時陰道發出響聲,就更自然了。
因為陰莖在陰道內抽動時以及插入和抽出陰道時,都會與大小陰唇及陰道壁發生摩擦,使之振動,發出聲響。因此,做愛時的陰吹現象也是正常現象。

陰吹病 - 陰吹的原因

1、未曾產育的婦女的陰道,雖然形為內寬外狹的喇叭狀,但在正常情況下,陰道外面的盆底肌肉與筋膜保持著一定的張力,對陰道壁有提托作用,使陰道前後壁貼合在一起,管腔消失,外陰的兩側大小陰唇閉合,遮蓋陰道口,好像兩扇關閉的門一樣,阻止空氣進入陰道內。在分娩過程中,胎兒通過產道,陰道明顯擴張而鬆弛;盆底提托陰道壁的肌肉組織和筋膜斷裂,或過度伸張而失去彈性,這樣,陰道前後壁不能密貼而形成空腔。會陰裂傷使陰道外口開張,不能遮蓋陰道,使空氣能進入陰道內。這種情況一般在產褥期能夠恢復,但有部分產婦不能完全復原,特別是分娩過程中產程時間過長,胎兒較大或骨盆偏窄使胎兒娩出困難,陰道手術產如鉗產或吸引產,都會使盆底組織損傷嚴重而難以恢復,在上述情況下,當陰道形成負壓(如仰臥、吸氣等)時,空氣即進入陰道最深處(穹窿部),當起身或增加腹壓時,空氣即從陰道排出,並常有響聲。
2、陰道感染有些陰道炎的婦女也會有陰道排氣的現象,但這些患者,陰道排出的氣流多較微弱,而更主要的是有白帶增多、外陰瘙癢或陰道不適感覺。這是由於感染陰道的微生物在繁殖過程中會產生氣體並存於陰道內,當體位改變或增加腹壓時,這些氣體即從陰道里排出。致病的微生物多數為厭氧菌或陰道滴蟲,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應當到醫院看婦科,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3、直腸-陰道瘺這是較少見的原因,由於直腸和陰道之間存在著異常通道(瘺管),當肛門排氣時,小部分氣體通過瘺管進入陰道,然後排出體外。其發生原因可為先天性,也可為後天性,前者稱先天性直腸-陰道瘺,出生時已存在,故症狀從新生兒時即出現;後者主要發生於產傷、直腸或陰道手術創傷,或直腸和陰道之間的隔膜發生晚期癌腫壞死而成,症狀出現於產後或手術後不久,或伴有晚期癌腫(大便或陰道有膿血)的表現。這種情況需到醫院檢查,行修補手術或對癌腫進行治療。
病因病機
本病主要是胃氣下泄,不循常道,逼走前陰,其原因有三:
1.腑氣不通胃腑燥實,谷道欠通,胃氣下泄所致。正如尤在經注《金匱要略心典》所說:“大便結而不通,是以陽明下行之氣,不得從其故道,而乃別走旁竅也。”
2.氣虛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脾虛氣弱,運行無力,腑氣失循常道。《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說:“氣血大虛,中氣下陷者,宜十全大補湯加升麻、柴胡以升提之。”
3.痰濕脾胃薄弱,素有痰飲蓄積,幡居中焦,濁邪相干,谷氣不能上升清道,反而下泄。或痰濕下注,氣隨濕下,亦致陰吹。
大便秘結,腹部作脹者,為腑氣不通證;大便通暢,肢疲乏力者,為氣虛證;大便通暢,脘痞痰多者,為痰濕證。在治療上調理脾胃較為重要,可按各證型分別論治。
1.腑氣不通
主要證候:陰吹較劇,大便乾燥秘結艱行,口乾煩熱,腹部脹氣。舌苔黃膩,脈弦滑。
證候分析:陰吹由於大便秘結乾燥所致,腑氣下行,胃氣下泄,逼走前陰所致。口乾煩熱者,乃胃腑燥結。腹部脹氣者,亦由腑氣不行之故。脈舌均為陽明燥實,腑氣不通之象。
治法:潤燥通便。
方藥:麻仁丸(方見產後大便難)
2.氣虛
主要證候:陰吹時斷時續,時甚時微,志昏神疲,四肢乏力,倦怠嗜臥,胃脘痞悶,或有小腹下墜。舌淡,苔白,脈細弱。
證候分析:氣虛陰吹,故時斷時續,時甚時微,氣虛則營血不足,常見頭昏不已;氣虛脾弱,故四肢乏力,倦怠,嗜臥之症;脾胃失和,則胃脘痞悶;氣虛下陷,故小腹下墜。舌淡苔白。脈細弱者,乃氣血俱虛之象。
治法:益氣升清,調理脾胃。
方藥:補中益氣湯(方見月經先期。
3.痰濕
主要證候:陰吹而帶下增多,色白質粘膩無臭,胸悶脘痞,口膩痰多,舌苔黃白膩,脈細滑。
證候分析:痰濕下注,氣隨濕下,則帶多陰吹;痰飲阻塞中焦,則胸悶,口膩痰多。舌苔膩,脈細滑,均為痰濕之象。
治法:化痰燥濕,健脾和胃。
方藥:枳薑湯(《溫病條辨》)加白朮。方中桂枝、茯苓溫化痰飲;二陳湯燥濕化痰;生薑散寒溫中;枳實泄下除痰;再加白朮等健脾利濕之品,使痰飲化而脾胃健。若偏於濕熱,證見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白質粘有臭,可於本方去桂枝、生薑;加黃柏等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