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重慶

陪都重慶

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一座城市像重慶那樣,因歷史機緣,在短短几年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矚目的焦點。中國人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精英與資源於此一地,以完成擺脫被侵略被壓迫命運的重大使命。重慶這一地名不僅聯繫著戰爭歲月的記憶,更因戰爭的性質,被賦予神聖的意涵。《陪都重慶:大轟炸下的抗日意志》(1938-1945),“溫故影像”叢書之一,由秦風老照片館廣泛收集影像素材,呈現重慶抗戰的重要經歷,包括大轟炸的抗日意志,各黨派團結抗日,中共代表周恩來在重慶建立民主統一戰線,豐富的抗戰話劇,以及蔣氏夫婦和宋家姐妹的抗戰活動。此外,本書也著重反映了重慶在中國外交史上的重要角色。1941年底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中、美、英、蘇四國同盟的出現,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根本的改變,從抗戰初期被壓迫的角色,到了戰爭末期以世界四強的角色崛起。在這個過程中,重慶實際上成為亞洲的權力中心。中國在這裡實行了對印度的大國外交,同時也完成了《開羅宣言》和聯合國憲章的簽署工作。重慶此一非凡的地位,在此書中得以完整重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陪都重慶
  • 裝幀:精裝
  • 定價:69.00元
  • 作者:秦風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6
  • ISBN:9787549566211
  • 副標題:大轟炸下的抗日意志
  • 叢書:秦風老照片館系列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文摘,

編輯推薦

陪都重慶 ​(1)抗戰重慶,實際上成為亞洲的權力中心,《陪都重慶》珍貴史圖151幅,“溫故影像”叢書一種——美麗幽靜的山水,永不退卻的山城,大轟炸下的抗日意志,各黨派人民團結救國,話劇的抗戰與批判,蔣夫婦與宋家三姐妹,亞洲反法西斯大同盟,中國逐步恢復國家主權,台灣光復與戰後四強……重慶歲月,無疑是抗戰史詩中極為動人的一章。
(2)秦風:老照片收藏第一人——還原歷史真相,推動多元包容,秦風為《三聯生活周刊》、《老照片》等媒體持續提供眾多歷史事件的老照片。被稱為老照片收藏第一人,活躍于海峽兩岸。北京今日美術館,專門為秦風辦過多次影像展覽。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近年辦過“秦風老照片館”藏品專題拍賣——中國第一個以收藏家命名的影像專題拍賣。

作者簡介

秦風,本名徐宗懋,酷愛歷史和美術。2000年辭去長年從事的新聞工作,成立台灣文史工作室,以傳播中華歷史文化為職志,同時收集老照片和文物,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和刊載,期望能開拓中國人歷史影像的新領域。出版有《歲月台灣:1900年以來的台灣大事記》、《中國與中國人影像:約翰·湯姆遜記錄的晚清帝國》、《殘園驚夢:奧爾末與圓明園歷史影像》、《日俄戰爭與中國的命運》、《秦風老照片館》、《一個時代的謝幕:蔣介石私人攝影師作品集》、《抗戰中國國際通訊照片》、《1947年春:延安》、《影像民國:1927—1949》等書。

目錄

[序言]永不退卻的山城/秦風
[輯一]大轟炸下的抗日意志
[輯二]各黨派人民團結救國
[輯三]話劇的抗戰與批判
[輯四]蔣夫婦與宋家三姐妹
[輯五]亞洲反法西斯大同盟
[輯六]中國逐步恢復國家主權
[輯七]台灣光復與戰後四強
[輯八]美麗幽靜的山水

序言

[序言] 永不退卻的山城 / 秦風
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一座城市像重慶那樣,因歷史機緣,在短短几年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矚目的焦點。中國人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精英與資源於此一地,以完成擺脫被侵略被壓迫命運的重大使命。重慶這一地名不僅聯繫著戰爭歲月的記憶,更因戰爭的性質,被賦予神聖的意涵。
1930年國民政府積極建軍後即展開對日作戰規劃,鑒於軍事力量不如日本,一旦日本全面侵華,中國唯有依賴遼闊的國土、特殊的地理條件以及不畏犧牲的決心,在長期的作戰中,逐步削弱敵人的力量,累積我方的優勢,才能達致最終勝利的目標。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接下來數月間,國共兩黨完成了政治與軍事的整合,中國全面抵抗日軍入侵的時機已然成熟。“七七事變”爆發時,國民政府一改過去息事寧人的做法,而是依照過去幾年的準備,進入全面作戰的準備。一心認為只要三個月就足以迫使中國投降的日本軍部,旋即派出計七十萬的部隊,由東北、華北和華東三個方向入侵中國。在國民政府政治與經濟中心的上海到南京一線,日軍遭到頑強的抵抗。中國軍民犧牲慘重,不過日軍也同樣遍體鱗傷。為了報復中國人的反抗,日軍在南京實施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布“遷都重慶宣言”,指出:“此後將以最廣大的規模,從事更持久之戰鬥,以中華人民之眾,土地之廣,人人必死之決心……繼續抗戰,必能達到維護國家民族生存獨立之目的。”
儘管明定戰時首都在偏遠的西南山城重慶,但中國的政治首長和主要兵力卻撤到華中大城武漢,這是中國全面抗戰的第二線。從南京到武漢,日軍花了十個月的時間,表面上攻城略地,實際卻步入中國的戰略布局。日軍的戰線拉長,兵員死傷不斷增加,中國軍隊和游擊隊仍然活躍在日軍占領城市之間的廣大地區。只要中國人不屈服,堅持抗戰到底,日軍隨即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加上重慶位於險峻的巴蜀之地,對於日軍而言,表面上近在咫尺,實際卻遠若天涯,往後七年,完全無力一窺山城之究竟。
簡單地說,在付出重大傷亡的代價、同時不斷創造抗敵條件之後,中國人在重慶這一線終於擋住了日軍強大的攻勢,而且是擋到最後勝利之時。中國人在抗戰中寫下了英勇的史詩,而重慶歲月無疑是抗戰史詩中極為動人的一章。為了抗戰,中國人將軍事和工業資源由華東轉移到四川、雲南、廣西等西南省份,建設西南大後方,並且憑藉這些山地省份的物質和精神力量,捍衛國家,戰勝強敵。長久以來,秦風老照相館即廣泛收集影像素材,期望編撰“陪都重慶”、“抗戰大西南”等書,以反映此一抗戰史重要的章節。
在這本《陪都重慶》書中,我們呈現重慶抗戰的重要經歷,包括大轟炸的抗日意志,各黨派團結抗日,中共代表周恩來在重慶建立民主統一戰線,豐富的抗戰話劇,以及蔣氏夫婦和宋家姐妹的抗戰活動。此外,本書也著重反映了重慶在中國外交史上的重要角色。1941年底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中、美、英、蘇四國同盟的出現,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根本的改變,從抗戰初期被壓迫的角色,到了戰爭末期以世界四強的角色崛起。在這個過程中,重慶實際上成為亞洲的權力中心。中國在這裡實行了對印度的大國外交,同時也完成了《開羅宣言》和聯合國憲章的簽署工作。重慶此一非凡的地位,在此書中得以完整重現。
今日觀之,儘管抗戰在重慶已成歷史,但抗戰時期的物質建設卻留下來了,抗戰時期拼搏的精神也繼續推動重慶向前。七十年來,重慶已非過去的小山城,而是大型的工商業城市。它進步的動力無疑來自抗戰時期樹立的威名和精神動力。在這個意義上,抗戰在重慶從來沒有過去,這裡不僅遍布城內外的遺址名勝,而且還保留著曾經湧向這裡無數中華兒女救國、建國的赤誠與渴望。正是這股精神讓中國人永遠不怕跌倒,永遠向前走。

後記

相關書目
1.《中國與中國人影像:約翰·湯姆遜記錄的晚清帝國》 [英]約翰·湯姆遜 著 徐家寧 譯
2.《論攝影》 [美] 蘇珊·桑塔格著
3.《當歷史可以觀看》馮克力 著
4.《歲月台灣:1900年以來的台灣大事記》 秦風 編著
5.《陪都重慶:大轟炸下的抗日意志》 秦風 編
6.《近代中國的反光鏡:〈倫敦新聞畫報〉中國史畫100幅》 秦風老照片館 編
7.《一個時代的謝幕:蔣介石私人攝影師作品集》 秦風老照片館 編
8.《北洋歲月》 秦風老照片館 編
9.《1904—1948:歲月東北》 秦風 編著
10.《影像民國:1927—1949》秦風 編著
11.《老北京皇家建築典藏》 秦風老照片館 編
12.《老北京西洋銅版畫典藏》 秦風 編
13.《抗戰中國國際通訊照片》秦風老照片館 編
14.《1947年春:延安》 秦風老照片館 編

文摘

[輯一] 大轟炸下的抗日意志
重慶從成為抗戰陪都的一刻起,不僅迎來全中國最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資源,同時也承受著日軍最慘烈的轟炸。重慶是一座山城,周邊森林密布,春冬時節,濃霧深鎖,然而夏秋兩季,晴空萬里,成了日機無情轟炸的時期。從1938年春到1943年秋,總共五年半的時間裡,重慶軍民承受了日機近萬架次、二萬多枚炸彈的轟炸,傷亡二萬多人,房屋毀損一萬七千多幢。重慶百姓的抗戰歲月就是伴隨著躲避轟炸、逃難、搶救傷亡的記憶。日軍對重慶實施轟炸的目的,是企圖削弱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然而重慶市民不僅未曾退卻,反而在炮彈的洗禮中,更激發出堅忍的抗戰意志。
[輯二] 各黨派人民團結救國
抗戰促成了中國各黨各派大團結,“西安事變”和平落幕後,國共進行了政治和軍事的整合,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和新四軍,中共參加國民參政會,同時由周恩來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負責抗戰宣傳與動員民眾支援抗戰等工作。在抗戰初期,中國獨自對日作戰,異常艱辛,然而全國民眾不分男女老幼,一致對敵作戰。中共組織在渝積極發動民眾,團結民主人士,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有效地鼓舞人心士氣。至於南洋僑領陳嘉庚、胡文虎來渝,各階層民眾在自己的崗位上,盡一份抗敵的心力,早已載入陪都救亡圖存的影像日記中。
[輯三] 話劇的抗戰與批判
話劇是抗戰期間重要的藝術與文化活動,對於宣傳愛國思想,喚醒民族意識,甚或批判抗戰期間政治、社會的腐敗面,引領人民走向光明的未來,均有著重要的貢獻。抗戰前,中國即有許多先進的話劇社,尤其是嚮往民族解放、建立社會主義中國的左翼劇團更掌握了時代的主流。優異的劇作家、導演和男女演員共同向中國社會呈現了一幕又一幕激奮人心的話劇。抗戰爆發後,大批上海的優秀話劇人才撤往重慶,繼續話劇創作,他們在國泰戲院連續公演,轟動山城,不僅展現了侵略者的殘暴,也無懼地批判國民黨政府統治之下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種黑暗面有時甚至超越黨派之見,成為抗戰時代中國官場陋習的自省。因此,抗戰時期知名的話劇創作不僅鼓舞人民對抗兇殘的敵人,也以文化人的良知保持著民族的反思能力。
[輯四] 蔣夫婦與宋家三姐妹
作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是戰時重慶掌握最高權力的行政長官,通過調動軍隊和實施作戰計畫,直接影響著戰局。至於宋美齡則具有廣泛的國際背景,尤其是在美國的成長經驗,使得她與美國各界溝通無礙,能夠有效爭取到美國朝野對中國抗戰的支持。重慶時期,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主要居住在黃山官邸,在此制訂工作計畫,甚至偷閒遊山。南京時期由蔣氏一手發動的新生活運動也延伸到重慶來,旨在改變傳統社會“煙、賭、嫖”的陋習。此外,宋氏三姐妹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拋開家庭與思想的歧見,攜手合作,活躍於重慶的外國僑社中,爭取國際支持,並濟助婦孺,遺愛人間。
[輯五] 亞洲反法西斯大同盟
清末興起的中國國民革命運動,是以對抗列強侵略、恢復中國主權為首要目標,經數十年之奮鬥歷程,在對日全面抗戰中終於迎來民族解放的重大契機。因此,抗戰不僅代表了中華民族復興,也象徵了反法西斯大同盟的出現。在戰時重慶,有幾個著名的亞洲反法西斯團體,包括由金九擔任主席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以及麾下池青天擔任總司令的韓國光復軍,他們與中國軍民並肩作戰,有效地爭取了韓籍日軍來歸。至於日本作家鹿地亘則結合反戰日人,組成了“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在第一線通過日語反戰廣播,對日軍的心理形成強烈的衝擊。此外,由寶島台灣回到祖國的台灣同胞,也組成了抗日政軍團體,初期以爭取台灣脫離日本為目標。開羅會議後,則直接要求台灣回歸中國。
[輯六] 中國逐步恢復國家主權
日本全面侵華牽動了國際的均勢,中國軍民艱苦作戰的同時,為自己爭取到提高國際地位的歷史契機。抗戰初期,基於地緣政治,蘇聯立刻向中國伸出援手,除了提供貸款、武器,還派遣志願空軍來華助戰,中蘇關係空前緊密;相對地,美、英、法諸國雖然同情中國處境,但基於本身利益,避免與日本衝突,對華援助非常有限;儘管如此,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亞洲與歐洲戰場連為一片,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亞洲最重要的力量。在短短三年間,中國國際地位迅速提高,在外交戰場上連戰皆捷,蔣介石夫婦訪問印度,展開大國外交。1943 年,國民政府先後與英國、美國簽署新約,取消1901年清政府簽下的《辛丑條約》,世紀不平等條約的桎梏終告解除。
[輯七] 台灣光復與戰後四強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促成聯合國的誕生。一個月後,中、美、英、蘇四國代表在美國簽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旋有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等二十二國加入,作為對德、意、日作戰的國際同盟組織,隨後三年,同盟國組織召開了數次會議,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制度達成協定,同時決定召開聯合國憲章制憲會議。1945年4月,聯合國第一次全體大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共有五十個國家總計二百八十名代表出席。中國成為聯合國的五大創始國之一,亦為當然的常任理事國。此外,1943年11月,蔣介石夫婦飛往埃及開羅,出席中、美、英三國首腦會議,會後發表《開羅宣言》,明確規定將日本強占的中國東北、台灣、澎湖列島,於戰後歸還中國。台灣回歸祖國成為定局。同時,戰後中、美、英、蘇世界四強的格局亦隱然成形。
[輯八] 美麗幽靜的山水
儘管日本侵華戰爭帶給重慶人民巨大的災難,不過硝煙間歇時期的重慶卻是一座美麗幽靜的山城,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匯流於此,山光水色,又因地處巴蜀舊地,鄰近多古鎮,民風淳樸,建築別具特色。抗戰時期,大批外地百姓湧入重慶,在日機未能轟炸的時節,偷閒遊覽高山野林,追訪古道名寺。至於民間傳統習俗,如端午節的龍舟比賽、農閒時期的廟會活動,亦增添了許多歡樂。在重慶度過七年時光的外地百姓,對於這些點點滴滴,許多人多年後仍然無法忘懷。文人雅士日後筆下多所回味,更屬當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