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萌動的青春期

陪孩子走過萌動的青春期

張超編著的《陪孩子走過萌動的青春期》內容介紹:在國外,性教育性安全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程,可中國沒有這樣的課程,僅有的生理衛生課程都是可有可無或乾脆取消。因此中國的家長和學校不知道怎樣與孩子談這方面的知識。而孩子往往通過不正確的渠道來獵奇,因此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的圖書國內急缺。性從孩子成長到成熟,將會伴隨他們終身。而父母對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以及各種行為心理的輔導會影響他們一生。《陪孩子走過萌動的青春期》的知識不但孩子們需要,很多連家長都應該好好學習,以走出原來的誤區。張超講課幽默風趣,把原本枯燥的專業知識說得生動活潑,而且舉了大量他在教授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實例,頗有袁騰飛的風格,所以特別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基本介紹

  • 書名:陪孩子走過萌動的青春期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頁數:250頁
  • 開本:16
  • 作者:張超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44803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張超編著的《陪孩子走過萌動的青春期》是一本寫給家長的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書。主要從青春期孩子的性萌動、性意識、性安全以及平時的行為、心理入手,讓家長學會和孩子溝通正確健康的性知識,教會他們青春期的心理、行為、情緒管理辦法。本書是國內首部專門針對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性安全的圖書。

作者簡介

張超,北師大附中任教,資深的青春期教育工作者,潛心研究性教育十餘載,擁有“明星教師”的巨大號召力,擁有數量龐大的“超粉”。授課風格機智深刻、幽默犀利,語言通俗而信息量大。他的演講片段被傳到網上,受到網友熱烈的追捧,瘋狂轉載,被稱為“史上最牛老師”“史上最麻辣老師”,是學生口中津津樂道的“超哥”。

圖書目錄

家長篇:家有兒女初長成
第一章 直面家庭的真相
第一節 把父母從神座上拉下來
第二節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第三節 剖離母親子宮的個體
第四節 手足之情遭遇危機
第五節 不為父母的錯誤埋單
第二章 連環車禍的蝴蝶效應
第一節 失敗婚姻需要善後
第二節 被傳遞的“未完成”
第三節 “熊”出沒,請注意
第四節 家庭成員的角色替換
第五節 遭遇,被動的虐待者
第三章 安全,還生命一片晴朗
第一節 你是從哪裡來的?
第二節 讓傷口潰爛的沉默
第三節 最殘忍的背叛——亂倫
第四章 給他能接納的愛
第一節 愛是平等對話
第二節 勇敢說出口的愛-
第三節 陪他一起成長
第四節 給他恰如其分的愛
第五節 讓他成為他自己
第五章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第一節 他不是麻煩的製造者
第二節 正視負面情緒
第三節 告別屢教不改的苦惱
第四節 讚美,喚醒沉睡的能量
第五節 培育個性發展的土壤
第六章 讓他學會獨自起飛
第一節 年輕是最好的本錢
第二節 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第三節 放下才能輕裝上陣
第四節 微笑的強大力量
孩子篇:我不是變壞的小孩
第一章 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第一節 從了解身體變化開始
第二節 你一定需要這樣嗎?
第三節 每個月不舒服的幾天
第四節 誰說女子不如男
第五節 在探索中尋找快樂
第二章 性安全——警鐘長鳴
第一節 諱莫如深的性慾望
第二節 性衛生,你了解嗎?
第三節 對性騷擾說“NO”
第四節 性尉巳如此近,如此遠
第五節 自我保護小常識
第三章 顯微鏡下的叛逆少年
第一節 窺探成人世界的男孩
第二節 那個我喜歡的女孩
第三節 男孩的心思你別猜
第四節 健康的自衛反擊戰
第五節 關於性,關於傷害
第四章 那個獨自唱歌的男孩
第一節 蹲在牆角畫圈圈
第二節 男女性心理的差距
第三節 不可不知的性安全
第四節 真正意義的男人
第五節 把夢想付諸行動
第五章 愛護自己,珍惜生命
第一節 警惕不懷好意的眼睛
第二節 自我保護的意識
第三節 女生也要背負責任、懂得尊重
第四節 生活永遠向前看
第五節 別讓放棄成為你的遺憾
第六章 面對同輩的壓力
第一節 左手陰影,右手光明
第二節 小問題會變成大麻煩
第三節 態度將決定你的高度
第四節 堅守信念不輕易屈服
第五節 待遇不公,更要奮發向
第六節 幸運不對樂觀者轉身
第七章 誰人不曾歲月青蔥
第一節 青春期的性別確認
第二節 接受自己的性別
第三節 得失之間坦然面對
第四節 從愛上母親的臉開始
第五節 努力永遠不說晚
第六節 為心靈釋放壓力

文摘

第二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沒有人否認父母的偉大,無論怎樣,父母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賦予孩子生命,把一個鮮活的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然而,父母並不是端坐在神坐上的神,即便在孩子眼中父母是無所不能的象徵,但他們也不是。
他們也曾是孩子,也有自己的優缺點。他們也有脆弱的時候,並沒有看起來那么強大。父母同樣會犯下很多錯誤,甚至很多是不自覺的,也許他們尚未意識到,這對未形成完整人格的孩子來說,幾乎會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當一個孩子全身心地依賴著父母,要吃穿、要溫暖,作為引導者的父母,自身的一些問題,很可能造成一個孩子終生難以癒合的創傷。酷刑之語言虐待
我不怕她罵我,我只是害怕,她所有的話最後都會變成真的。所有人都說她是一個溫柔的女人,爸爸偷偷離開是他有眼無珠。她不對人抱怨,喜歡穿剪裁服帖的旗袍,在午後的陽光下慢慢地品茶,與世無爭的樣子。只有我一個人看到她暴躁的樣子,我一直覺得她恨我,恨我讓她成為一個不完美的人。是的,我和一個漂亮的男孩子戀愛了,我沒覺得有什麼不對,但是她知道以後,用最惡毒的語言攻擊我,說我是“婊子”、是“垃圾”。“不該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早晚都會被像垃圾一樣丟掉”。每次她罵我的時候,我都是無動於衰的樣子,其實心裡像刀割一樣的難受。我不想離開那個男孩子,我覺得我很需要他。但是,我又害怕,時時刻刻擔心著,真的會像媽媽說的那樣被毫不留情地拋棄。最近,我發現他越來越疏遠我了,我覺得自己快要絕望了。
世界上最傷人的語言就是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說:“我真後悔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這是一個非常邪惡的詛咒,能夠瓦解一個人內心最堅固的堡壘,讓我們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很多父母習慣性地對孩子打罵,我們自身尚且難以接受別人的侮辱詆毀,甚至是帶有指責意味的挑釁。當面對別人的輕慢時,我們本能的反應就是反抗。可孩子呢?面對父母的侮辱性語言,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他所能做的只是默默承受下來。沒有正確的發泄途徑,那么,必將在他的意識里形成一些扭曲的觀念和想法。
習慣性地謾罵子女的父母,一定都有著一個脆弱的心靈。無論外表看起來多么光鮮亮麗,他們都是社會上不健康的一類人。外表或許是天使,內心一定是惡魔。或許,父母的父母曾給了他們同樣的對待,於是,當他們自身成為父母后,把往日積壓在心頭的那些東西,一股腦地又傳給了自己的孩子,這將是一個無休止的惡性循環。每個人都會在自身的噩夢中掙扎,一代又一代地把不健康的方式傳遞下去。
來自父母的挫敗感要遠遠大於老師、朋友等其他人,因為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神聖的人,“父親”“母親”這樣的詞組意味著無所不能、溫暖安全。一旦父母給予孩子傷害,孩子往往會無條件地接受。“你是一個再愚蠢不過的人”“我實在覺得做你媽媽很丟臉”,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覺得,我就是一個“愚蠢”“讓人覺得丟臉”的人,這樣的烙印一旦打在孩子的身上,無時無刻不影響孩子的一舉一動,讓他們失去原本天真快樂的心境,甚至真的變成“愚蠢”“讓人覺得丟臉”的人。我們給孩子什麼,孩子就會接受什麼。那么,我們為什麼不傳達給他們健康積極的東西呢?現實總是殘酷的,拿孩子撒氣,是很多家長都在做的事情。感覺孩子讓自己丟臉,遇到不公正的待遇進行發泄,常常孩子就成了最無辜的犧牲品。捫心自問,你真的沒做過這樣的事情嗎?無處可逃的家庭暴力
我害怕回家,常常在我看電視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甚至是寫作業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樣的原因,媽媽就會發瘋一樣衝過來打我。我的身上常常是青一塊紫一塊,我不敢讓同學看到,我怕他們會瞧不起我,我不喜歡他們用憐憫的眼光看我。我在學校總是表現出很快樂的樣子,就好像我和別的同學一樣,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體貼的媽媽。然而,最近我厭煩了每天假裝快樂,所以我總是沉默,可能很多人覺得我很奇怪吧。昨天,我又挨打了,媽媽說我吃飯的樣子像我爸爸一樣討厭,我放下了碗筷,她突然生氣起來,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我從家裡跑出來,我聽到她在後面咒罵我,可我又能去哪呢?
當你出現了毆打孩子的衝動,如果能夠及時克制住自己的衝動,你還算是一個理智的家長,當你不假思索地揚起手中的巴掌,你是否想到這種行為並沒有你想的那般冠冕堂皇,這是赤裸裸地欺凌弱小的行為!
因為,孩子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這種毆打孩子的行為即便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應該受到良心的強烈譴責,可是,大部分的家長對此無動於衷。
大吼大叫、毆打虐待,很多人很隨意就這樣做了,習慣性地用打罵孩子釋放不滿的情緒,可能事後也會有後悔的情緒,反省不意味著下一次不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即便孩子身上的傷口會很快癒合不見,心靈上的呢?將心比心,別人這樣對你,你會有怎樣的反應?我們需要認真地想一想。
這種沒有節制的不健康情緒往往意味著施暴者本身是一個自我控制能力極差的人。這樣的人沒有一點承受壓力的能力,用打罵孩子來減輕自己心靈的壓力,本身就是一個不合格的父母。別再用各種蒼白的理由為自己找藉口,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不要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傳給他,他應該面對的是一個美好的世界。
究其原因,大部分虐待孩子的家長有著一個共性,就是他們本身曾被這樣虐待過。從小被父母打罵的孩子,成為父母后往往會對自己的孩子表現出同樣的特性。因為成年以前建立的信任感一旦被毀掉,很難在成年之後重新建立。
就像是對同樣一件事物,同樣年齡、境況相當的人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生活在一個快樂和諧家庭中的孩子,往往能夠看到積極向上的地方。那些曾有過陰影的人則會表現出一種莫名的警惕。成長方向的不一致,決定我們日後眼光的差別。
讓生命中少一點遺憾,任何時候改變都為時不晚。
酗酒者的暴虐
爸爸的晚歸總能讓我感到恐慌,我害怕他醉醺醺地回家,當他搖搖擺擺地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就知道這又將是一個難以安睡的夜晚。他通常會橫加指責所有人,我最怕的事情就是他會突然點到我的名字,然後瞪著血紅的眼睛問我的功課,他根本不會聽我在說什麼,只不過自說自話地說上一堆,然後找一個牽強的理由摔家裡的東西。我已經從最初的恐懼,發展到現在的習以為常,也習慣了在發現這種勢頭的情況下,抓緊把易碎的東西藏起來。通常每次的結果就是,在一翻折騰之後,我和媽媽連拉帶拽地把他弄到床上,然而,他通常不會善罷甘休,直到他睡著為止,我們一直被折磨。我不知道這樣的生活要熬到什麼時候,可能一直要到我離開家為止吧。
家裡有一個酗酒者,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在酒精的麻痹下,這個人會毫無邏輯可言,說得嚴重些,他可以是一個恐怖的魔鬼,肆意地破壞踐踏一切,帶給身邊的人地獄般的感受。等清醒過來,把一切責任推卸給酒精的過錯,自己表現出絕對的無辜。
和他沒有道理可講,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當孩子需要面對這樣的父母,他除了無條件接受外,只能默默地開始照料自己的父母。他要體諒酗酒父母的行為,要幫忙安慰照料酗酒者的情緒,即便毫無道理可言,除了接受沒有別的辦法。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讓他擁有強大的自信心只能是一種奢望,通常他們會被扭曲成為一個怯懦的人。
酗酒的父母是不可靠的,他們甚至不能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如何指望他們能對自己的孩子負責?而在成長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依靠,一旦父母變得不可靠,他很難去相信任何人,在同他人的正常交往中也會變得疑神疑鬼,真實的情感受到壓抑,成為一個溝通有障礙的人。
還有一些酗酒者的子女,一方面恐懼父母酗酒後的狀態,一方面又渴望和不喝酒的父母在一起時的歡樂感受。在受虐待和幸福感受的雙重情感交融下,他會逐漸分不清兩者的區別,在處理自己的親密關係的時候,以為讓對方痛苦、暴怒是愛的證明,這是多么可怕的情況。希望你讀到這裡的時候,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內心能夠有所觸動,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假如你恰好是那種人的話。P9-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