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大秦寶塔和修道院

位於陝西省周至縣樓觀鎮南。大秦寶塔原為大秦寺塔,又名鎮仙寶塔,寺始建於唐,現已不存。塔建於唐德宗(780-805年)時,後多有修建形似宋塔,八角七層閣式磚塔,通高38.26米,底邊每邊長4.4米,底層內部為穹隆頂北面辟券門,二至六層各闢相對的二券門。塔東北的仙女泉修道院始建於元,清重修,占地950平方米,僅存大殿朝向北,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灰瓦硬山頂,五架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大秦寶塔和修道院
  • 外文名:Shaanxi Daqin pagoda and a monastery
  • 位於:陝西省周至縣樓觀鎮南
  • 占地:950平方米
信息,簡介,

信息

陝西大秦寶塔和修道院 I-3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簡介

大秦寺塔位於陝西省周至縣樓觀台旁的大秦寺遺址內大殿的東側。構成大殿和塔並列的布局方式。塔與殿並列布局的寺院,從我國唐代開始,還流傳到日本。日本法隆寺塔和金堂,就是殿與塔並列布局的。塔的建築年代已不可知,依其風格判斷,這是一座宋末明初(公元1279~1368年)的塔。磚結構。平面八角形,七層,高約32米。
塔的第一層正面辟門,門寬1.38米,每面邊長4.3米。第一層塔壁甚厚,達四米左右。塔身二、三、四、五層對開兩門,交錯而上,到六、七層則前後垂直開門,塔身也急劇收進。塔的外檐出檐甚短,檐下用磚制斗拱,樸實無華。僅在轉角部位出方形倚柱,柱頭使用闌額一條。此外還有當年施工的腳手架洞眼。大秦寺塔,又稱“鎮仙塔”,因其塔身軸心偏離垂直線2.7米,歷500個風雨春秋而不倒,被譽為“東方斜塔”。大秦寺塔坐南向北,後有丘木山五峰嶺為背景,西溝數百畝竹林鬱鬱蔥蔥,東與樓觀台接壤,依山而建,塔、山璧合,渾然一體。塔身為7層,8棱樓閣式,通高40.9米,直徑10.86米,建築風格在全國遺存的古塔中實屬罕見。關於塔的建築年代,民間傳說為春秋時期的魯班之徒所建,經考證為8世紀中葉,是景教傳入中國後進入鼎盛時期所建,迄今已有1300年歷史。曾經歷了三次毀滅性大地震,依舊“大難不死”巍然挺立。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36年),關中大地震,震中華縣震級8.7級。大秦寺塔塔身開始傾斜,他像一位歷史老人,傾斜著身子又度過了500個春秋。
據大秦寺文管所所長關英介紹,文管所近幾年來經過努力和多方爭取,目前國家已撥專款,一代名塔得以保護。據專家考證,大秦寺塔比蘇州的虎丘塔(被譽為“東方著名斜塔”,傾斜度2.34米)斜度超過了近半米。該塔與“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秦遺址”並稱“景教遺存三部曲”,是歷史上中西文化交流和絲綢之路的產物,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重要的歷史意義。
仙女泉修道院,始建於元,清重修,占地950平方米,僅存大殿,朝向北,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灰瓦硬山頂,五架梁。它是古絲綢之路上中國的基督教堂,迄今約有六百五十年歷史。
陝西大秦寶塔和修道院 - 歷史  
845年由於當時的統治者對景教的迫害,教徒們放棄了這座修道院;在此後很久的1300年,一所佛教寺院被安置在了這裡。1556年,一場地震嚴重地破壞了這裡的建築,導致人們最終放棄了這所寺院。 由於這場地震,大秦塔的地宮被嚴重毀壞而無法打開。1998年,人們重新發現了大秦塔,並重新認識了深深地埋藏在大秦塔背後的景教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歷史。  
陝西大秦寶塔和修道院 - 現狀  
在大秦塔中,人們可以看到東西方的裝飾風格和主題和諧共存,在這些裝飾中,有亞述帝國首都城牆上的約拿書、也有耶穌降生圖以及古亞述文字的塗鴉。這些裝飾藝術品大多以泥巴和石膏構築,這些裝飾品在之前的幾個世紀中一直暴露在外,受到了一定的損壞。地震活動以及洪水也影響到了塔的穩定性。1999年人們對大秦塔的外部進行了修復,但是塔的總體穩定性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對該塔的進一步修繕計畫正在制定之中,同時,人們還在使用一些現代技術(可能有遙感探測技術)來勘探寶塔的地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