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匠藝丹青

陝北匠藝丹青

陝北匠藝丹青指主要流行於陝西榆林市延安市的城鎮及鄉村的地方傳統繪畫性裝飾藝術,包括建築彩畫、廟宇壁畫和炕圍畫、灶台畫、家用木器裝飾畫、玻璃鏡匾畫等。陝北匠藝丹青不僅有著完善的圖像譜系和技藝傳承譜系, 而且在創作與需求方面形成了密切而獨特的生態關係, 使人文內涵豐厚、 地方特色鮮明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陝北匠藝丹青
  • 遺產級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批准文號:國發〔2008〕19號
  • 批准日期:2008年6月7日
  • 項目編號:872 Ⅶ-96
  • 申報單位:陝西省
匠藝丹青簡介,匠藝丹青傳承,

匠藝丹青簡介

2008年6月入選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陝北匠藝丹青陝北匠藝丹青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陝北匠藝丹青又名建築物的彩繪是一種形象藝術,它在建築物的裝飾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獨特的功能。它具有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的可觀性、實用性,蘊含著內在的和形式的感染力, 它不僅能夠通過油漆色彩起到保護作用,使其免遭雨淋日曬受潮,延長建築物的壽命,同時還可以勾取物象,狀物抒情,撥人心弦,撩人慾醉,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力。指主要流行於榆林延安地區的城鎮及鄉村的繪畫性裝飾藝術,包括建築彩畫、廟宇壁畫和炕圍畫、灶台畫、家用木器裝飾畫、玻璃鏡匾畫等。
城鄉從業者甚眾, 他們多為農民, 往往一身兼畫師、 塑匠、 木匠、 石匠、 建築設計、 紙紮裝置甚至“陰陽” 和醫生等多種角色, 當地俗稱他們“畫廟的” 、 “油花柜子的” 、 “畫花的” 、 “花匠” 等。

匠藝丹青傳承

榆林“萬花”是一個陝北匠藝丹青的著名世家。這一世家全面掌握和傳承了明清以來陝北寺廟丹青匠作中形成的各種畫、塑藝術的規格制度,各種神像的身形、面容、冠冕、服裝、道具、動作及相關的神話故事。“萬花”第五代傳人萬起運的作品在民國初年赴巴拿馬參加國際大賽並獲了獎;第六代傳人萬德雄在民國前期獻藝青雲山,並在陝、晉、蒙、甘等地區一舉成名。上世紀50年代中期,在全國文藝界向民族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潮中,萬德雄應邀赴陝西省民眾藝術館 工作,期間創作的彩塑作品在國內報刊及蘇聯《星火畫報》上發表並獲得好評,還進京參加了第一次全國工藝美術大會;第七代傳人萬忠選自小隨父學藝,為父親作助手並參與了“大躍進’’時代新彩塑的創作。1962年,萬氏父子返回榆林進入縣油畫社,又回到做寺廟雕塑、壁畫以及民居炕圍畫和箱櫃畫的創作中。
萬花"世家繼承了我國北方匠藝丹青的傳統,發揚了鮮明的榆林風格,泥塑作品造型生動、體量感強、色彩明麗,深得民眾好評。萬德雄、萬忠選最突出的價值,是把傳統丹青知識和技能與新時代的理想情趣結合在一起,在新時期能以新作品向外界彰顯傳統藝術的張力,而在民族文化回歸時期又能為本地同行和後生提供傳統技藝的培養。陝北匠藝丹青至今能夠在國內保持一個較高水準和相當穩定的存活狀態,與“萬花’’及其他世家長期以來的支撐與帶動是分不開的。關中傳統彩塑也有位名師,即秦嶺雲先生撰寫《民間畫工史料》時採訪過的“長安畫工劉學良”劉學良被引進西北藝術學院(今天西安美術學院的前身)比“萬花”進入省群藝館要早些,同時進院的還有延安“白花”和一位涇陽縣藝人,他們成立民間雕塑工作室,做了很多工作,直到1961年解散。劉學良是位學習熱情非常高的民間藝人,他的彩塑作品細膩、嚴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