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剪紙

陝北剪紙

榆林剪紙是陝西榆林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享譽中外的陝北剪紙的精華,也是最具邊塞文化特色的民間藝術奇葩。千百年來,榆林剪紙以窗花、喜花、壽花、炕圍花、祭祀花等形式,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年年歲歲、世世代代,成為一道不可或缺的社會風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北剪紙
起源,發展,

起源

榆林剪紙因為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滋養,有神州南北東西八面來風的薰陶而淳厚雋永,古樸生動,多姿多彩。它兼備了我國北方剪紙的粗獷大氣、寫意豪放和南方剪紙工巧細緻、寫實秀美的特點,具有“豐富的哲學、美學、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社會學和人類文化學的內涵”。具體來說,榆林剪紙以地域又可劃分為三個板塊,體現出多元文化相交相融的特色:
綏德、米脂、佳縣及橫山東南部為中心的南部丘陵溝壑區,是黃土高原腹地,陝北文化的發源處,民間剪紙體現出黃土藝術的本色和漢畫石像的藝術特質,造型飽滿厚實,多突出“面”的渾厚圓潤,體積感強,線條冼練誇張,曲多直少,美感顯明,重視表現畫面的神韻,其風格與比鄰的延安市安塞、延川等地剪紙相近,屬本土文化的延續;以神木、府谷及榆陽草灘區為代表的北部地區,緊鄰內蒙古,受草原文化影響較大,剪紙風格在黃土文化本色基礎上,更顯得粗獷豪放、灑脫不羈、剪工粗糙、造型多變異誇張,體現出蒙地宗教的神秘韻味,多鑲色剪紙,貼金鑲銀,鋪紅蓋綠,顯現出蒙族人審美情趣;以靖邊定邊及橫山局部為中心的三邊剪紙素以小巧玲瓏著稱,剪工細緻剔透、造型生動逼真、圖案空靈俊氣,柔中見剛,在粗獷的北方文化語境中,顯然是個“另類”。據行家分析,這是“飛來”文化,或許是歷代在這裡戌邊的、從政的以至遷徙流放的江浙籍人士及其家屬帶來的南方剪紙藝術在此處落地生出的花。三個板塊的剪紙,共同構成榆林邊塞文化的剪紙特色。
“文革”颶風中,民間剪紙與“四舊”一起被掃除。至上世紀80年代,剪紙才在文物普查中被重新發掘出來,並流光溢彩了一陣子,以至有三邊剪紙赴省進京展出,路培桂等剪紙婦女成為遠近聞名的“剪紙藝術家”,定邊、靖邊兩縣被文化部命名為“剪紙藝術之鄉”的盛況,成為改革開放後榆林剪紙起死回生的第一個浪頭。此後便是好幾年的偃旗息鼓,悄無聲息。到90年代中後期,在佳縣婦聯的組織推動下,屬綏米剪紙部分的佳縣民間剪紙異軍突起,與市場早搶攤,在世婦會上亮相,隆重推進了“剪紙藝術大師”郭佩珍,形成榆林剪紙發展中的第二個浪頭。

發展

第三個浪頭是從2003年起,持續至今的搶救保護、發掘弘揚階段。進入新世紀,隨著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和都市文明的發展,作為自然經濟產物的傳統民間剪紙日漸亮相,出現人亡藝絕的危機。為保護和弘揚這一凝聚著先民智慧、承載著歷史信息的民間活態文化,榆林市委市政府及時作了強調和安排。市政府於2003年4月份召開了專題會議,並組織與會人員赴安塞縣參觀考察,對市縣有關部門和組織予以指導、鼓勵和支持,拉開了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工作的大幕。其中,神木縣文化局率先組織了民間剪紙培訓活動,打響了振興榆林剪紙第一炮。2003年9月,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懷重視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榆林市剪紙學會成立,12縣區的剪紙專家、藝人愛好者上百人齊聚麾下,開始了有組織、有計畫地開展對本市民間剪紙資源的調查摸底,對重點藝人的資料收集建檔保護,年輕作者的傳承培訓,地方文化的宣傳弘揚,剪紙產業的研究開發工作。2004年春節期間,剪紙學會配合市文化局舉辦了全市首屆民間剪紙展覽,展出來自各縣區的千餘幅作品,極大地調動了全市新老作者的積極性,喚起了社會各界對地方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也初步展示了榆林剪紙的創作實力和邊塞文化的藝術特色,引起市內外多家媒體的關注,中央電視台也作了滾動播出。2006年9月,榆林市民歌節期間,剪紙學會與市文聯合作,隆重推出“榆林剪紙四人展”,展出4位青年作者的傳統型、創新型作品,博得省內外專家來賓的高度讚賞,為民間剪紙的繼承、發展作了有益的嘗試。
幾年中,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導支持下,市剪紙學會等文化組織及市縣政府部門、政協文史委組織參與下,開展了調研、視察、展覽、培訓、出版剪紙專輯等多種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使榆林剪紙從衰落的困境中走出,並日漸繁榮活躍起來,顯現出幾個特點:
一是形成了陣容可觀的隊伍。目前,全市參與剪紙活動的人數眾多,而且是老中青結合,原生態、傳統型、創新型三種剪紙俱全;地域分布廣泛,僅剪紙生態圈就有米脂、綏德、靖邊、安邊、定邊、神木等10多個,已基本形成保護髮展繼往開來的格局。
二是擁有了一定的創作實力。僅市剪紙學會就有經常性會員近百人,為市內外文化名人和各縣區剪紙能手。其中近20人屢屢在國內各種展覽競賽中獲大獎。郭佩珍被授予國家級“民間藝術大師”稱號,周平英在美國出了剪紙專著,曹宏霞獲省級“民間藝術大師”榮譽,華月秀已成為三邊剪紙的品牌作者,史宏麗獲得“國際剪紙大師”的稱號,張曉梅特有的藝術修養,被延安市的吳起、子長等縣看中,聘為地方文化專著的特約撰稿人和編輯。在國內近年舉辦的“陝西省傳統民間藝術保護與發展論壇”、2006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屆國際剪紙藝術節”、2007年的山西大同市“第三屆國際剪紙藝術節”、2006年江蘇南京市“國際剪紙藝術展”等活動中,榆林剪紙作者凡參與者即獲獎,而且金獎銀獎比例不小。不少行家認為,榆林剪紙隊伍的創作實力勝於延安。
三是凸現出魅力無限的地方特色。綏米剪紙樸實厚重、流暢自然,神府剪紙粗獷豪放、詭異斑斕,三邊剪紙溫婉俏麗、玲瓏秀致……全市各縣鄉地境相連,剪紙卻大同中有小異,共性中含個性,異彩紛呈,共同構成多方文化水乳交融下的國內外看好的榆林品牌文化。在國內外許多展覽競賽及文化交往中,榆林剪紙常常因恢弘大氣、豐厚耐看、民眾效應好、藝術感染力強而備受讚賞,不少人認為已勝過國內一些知名品牌。在眾多的剪紙作者中,華月秀剪紙空靈剔透,纖巧嫵媚,將三邊剪紙演繹到極致;李珍珍、李鳳琴、封智淑、李桂芳等眾多老人的原生態剪紙百看不厭,耐人尋味。其他如馬春榮的傳統式剪紙,艾劍英的大幅民俗畫,趙向峰的面花剪紙,曹宏霞的漫畫式剪紙,張曉梅的裝飾性剪紙,方卉的速寫移植,陳世榮的工筆剪畫,汪永紅、史宏麗、李改琴、李鳳英、曹毛女、陳艷芬、鄭飛雁等工巧秀美的大窗花、小窗花,王有斌、鮑登發、郭宏雄、黃建雄等人的民俗剪紙等等,眾多的剪紙作者各有絕技,作品各有千秋、各領風騷,使榆林剪苑奼紫嫣紅,滿園春色。
四是打開了部分剪紙市場。目前,市內已有“信天游”、“蘭花花”、“巧媳婦”等好幾家以銷售剪紙產品為主的公司,為榆林剪紙從炕頭窗格走向市場,做出了可喜的開拓。大部分知名作者基本通過慕名求貨的渠道向外推銷,每年都有可觀的經濟收入,而且有效地宣傳了榆林的地方文化。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榆林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猶如煤油、氣、鹽一樣,是一種可貴的優勢資源。在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特色文化大市、綠色生態名市的進程中,大力弘揚榆林的傳統民間文化,特別是風姿綽約的榆林剪紙,更是實現三大目標、構建和諧社會的高明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