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E大調第十八鋼琴奏鳴曲

《降E大調第十八鋼琴奏鳴曲》,作品Op.31.3。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作於1802-1803年間。這首奏鳴曲共有四個樂章。但是它在形式上卻和以前的四樂章奏鳴曲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降E大調第十八鋼琴奏鳴曲
  • 外文名:In E flat major op. eighteenth Piano Sonatas
  • 作家貝多芬
  • 時期:1802-1803年間
簡介,曲式分析,第一樂章,第二樂章,第三樂章,第四樂章,

簡介

與《d小調第十七鋼琴奏鳴曲》相比,整個奏鳴曲洋溢著健旺愉快的情緒。這首奏鳴曲的第四樂章有《狩獵奏鳴曲》之稱。
作品Op.31中共有3首鋼琴奏鳴曲,他們共同的特點是規模都比較龐大。貝多芬曾說:“我對自己以往的作品並不滿意。”可以看出,在這三首奏鳴曲中貝多芬正大踏步接近《華爾斯坦》(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奏鳴曲)和《熱情》。而這三首奏鳴曲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降E大調第十八鋼琴奏鳴曲》全曲洋溢著明快的情緒
貝多芬畫像貝多芬畫像

曲式分析

這首奏鳴曲共有4個樂章。它在形式上卻和以前的四樂章奏鳴曲不同。以前所有的四樂章奏鳴曲的兩個中間樂章總是一個慢樂章,一個小步舞曲或諧謔曲。而在本奏鳴曲里,兩個樂章卻是諧謔曲和小步舞曲,沒有慢樂章。誠然,這裡的小步舞曲性質十分安靜,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慢樂章,其餘三樂章個個都用奏鳴曲式快板的形式寫成。但是它們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別於貝多芬以前所寫的奏鳴曲的公式。諧謔曲在這裡第一次作為第二樂章。

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降E大調,奏鳴曲式。主部是一個16小節的段落。它的第一樂句稍帶即興的性質。第二樂句在主調上以完滿的完全終止結束。接著是四小節的補充。連線部從新的主題材料開始,其中出現了十六分音符進行。主部的因素在連線部里得到了發展。在屬音上的停頓以後,副部開始了。
副部具有明朗歡快的型號子。它在左手簡單的和聲音型的背景上陳述出來,並且具有反覆段的形式。發展很大的結束部建立在新的節奏多樣的主題材料基礎之上。在結束部的尾部有一個補充。它在主題聯繫上近似主部。
展開部建立在主部和結束部的素材基礎之上。再現部按其結構和陳述而言,十分接近呈示部。最後,相當大的尾聲由主部和連線部的素材構成。

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是一首諧謔曲,行板,降A大調,奏鳴曲式,是本奏鳴曲中最不明亮的一個樂章。它的基本主題在陳述暗淡的鋼琴音區里。整個樂章充滿著某種惡毒的譏諷。一般的說,這是貝多芬的幽默的特點。它的形式是壓縮的奏鳴曲式快板。其結構有些不同尋常。在主部里,在屬音上的延長號以後,音樂差不多一模一樣地又重複了一次。這次驟然被嶄新的段落的開始打斷了。這段引向屬調。它是轉調的連線部。但是從性質和主題的意義上講,它多半是副部。
從降E大調起,新段實際上已不是什麼副部,而是地道的結束部了。呈示部反覆以後,便是相當大的展開部,它採用了主部和連線部的素材。在再現部里,連線部在降G大調上開始,並且引向基本調(降A大調),結束部也在這個調上陳述出來,它在最後稍稍擴大了一些。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是一首小步舞曲,降E大調。在本奏鳴曲里代替了慢樂章。它安詳如歌並且十分連貫。

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火熱的急板,降E大調,奏鳴曲式,即著名的“狩獵奏鳴曲”。末樂章的性質是朝氣勃勃和活潑樂觀的。它是用奏鳴曲式快板的形式和塔蘭台拉舞曲的節奏寫成的。它的呈示部很壓縮,而展開部和尾聲卻相當龐大。
主部用單二部曲式寫成。第一部分是兩個6小節的樂句,它們以左手八分音符的音型進行為背景。著第一部分在主調上結束。第二部分與輕盈透亮的第一部分相反,稍稍具有壯嚴的性質。不大的向副部的過度建立在同樣的主題材料的基礎之上。並且向屬調轉調。
副部的形式是一個擴大的樂段。它一開始在8小節內在高音聲部里老重複著一個F音;總之,副部的主題不太顯著。
接踵而來的結束部回到主部第二部分的節奏上。它應當p、清澈,幾乎不用踏板。在漸強之後的最後幾小節里出現了ff,它引向主調屬和弦上的延長號。
展開部里始終保持著塔蘭台拉舞曲的節奏;許多大膽的離調——降G大調、g小調、c小調、降D大調、C大調等等——引出了節本調即降E大調。
再現部在結構上近似呈示部。第二主題在降G大調上。結束部也在G大調上開始,以後它轉到降e小調上。
尾聲由主部的素材構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