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圖

陋室銘圖

《陋室銘圖》明末清初畫家黃應諶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陋室銘圖
  • 幅式:立軸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243.3厘米,橫158厘米
  • 作者:黃應諶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創作年代:清代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陋室銘圖
畫幅上部為崇山疊嶂,山峰群起,其中左側山峰高聳,右側一峰略見低矮,山間林泉飛瀑,煙橫霧斷。山巒頂端,一峰高聳入雲,雄踞睥睨,氣概非凡,山巒右側上部座落著寺觀樓閣,掩映在蒼松之間;畫幅下端,山溪逶迤,溪水揚波,山岡處山石奇嶇不平,兩側各長有數株巨松,相互交錯,枝幹粗大,樹枝上長有不少疤節,枝葉茂繁,形成濃郁樹蔭,在樹蔭下座落著數間屋宇房舍,中間一間為陋室,室內大門敞開,廳堂坐有幾位雅儒,正在論經說道,左右各有女侍抱著書帙前來,屋堂前的石台上陳設著古物如瓷瓶、銅簋及盆景。右側溪岸上架有石橋,一位文士站立在橋面上,側身仰望,後有一書童肩背書篋相隨。作者對這裡的景象描繪得非常切題,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氣氛。
此圖款作“康熙丁未中秋,小臣黃應諶奉旨恭畫並書。”

創作背景

此畫《故宮書畫錄》卷五收載。畫幅的上方錄唐朝劉禹錫所寫的“陋室銘”全文:其中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即簡陋狹小的屋子。《韓詩外傳》卷五:“彼大儒者,雖隱居窮巷陋室,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矣,”黃應諶據劉禹錫詩意構思創作出此畫。丁未為康熙六年(1667),黃氏時年為71歲。

藝術鑑賞

作者採用精細的筆法描繪這些生動的形象,顯得妥貼自然,圖中界畫工整,樹木的畫法規矩細緻,人物精巧,各個人物的神情各異,姿態不一,刻畫得生動傳神,形象畢肖。山石作小斧劈皴,色彩較為豐富。畫幅左上端錄唐劉禹錫所寫的“陋室銘”和畫家的題記,不僅從布局角度上彌補了空白,而且濃墨和淡墨的遠山也形成了對比,增強了深遠感。題記本身錄詩記事,也反映了作者的高雅情趣,體現了詩、書、畫三者的和諧統一。

作者簡介

黃應湛,生卒年未詳。字敬一,別創庵,順天人:世居京師。擅畫長畫,“人物、鬼判、嬰孩,傅染一遵古法。”(清韓昂《圖繪寶鑑續纂》卷二)。順治中期被皇帝福召至宮中供職。順治年為上元縣知縣。於清順治時以畫藝供奉內廷,極受皇帝的寵幸和信任,他是一位宮廷畫家,為後世遺存一些作品,《陋室銘圖》軸是其中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