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葭

附葭

附葭,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今群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因以“附葭”喻攀附戚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附葭
  • 解釋:喻攀附戚誼
  • 注音:ㄈㄨˋ ㄐㄧㄚ
  • 拼音:fù jiā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譯文,釋義,用典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附葭
拼音:fù jiā
注音:ㄈㄨˋ ㄐㄧㄚ
解釋:喻攀附戚誼。

詳細釋義

典源

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
「臣聞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則?所託者然也。臣雖薄也,得蒙肺附;位雖卑也,得為東藩,屬又稱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群居黨議,朋友相為,使夫宗室擯卻,骨肉冰釋。斯伯奇所以流離,比干所以橫分也。」唐·顏師古註:「葭,蘆也。莩者,其筒中白皮至薄者也。葭莩喻薄,鴻毛喻輕薄甚也。莩音孚。張言葉裏白皮非也。」

譯文

臣聽說白日曰光照射,陰暗處都能照到;明月照耀夜晚,蚊蟲也能見到。但云氣密布,白晝也昏暗;塵埃散布,昏暗不見泰山。為什麼?因有物遮蔽。今臣壅塞聽不到什麼,讒言之徒蜂擁而生,道途遙遠,臣什麼也聽不到,暗自傷心。臣聽說土地廟裹的鼠不能用水灌,屋裹的鼠不能用煙燻。這是為什麼?是因為這種老鼠託身的地方的緣故。臣雖輕微,得蒙帝王的親近;地位雖卑下,但能作為束面藩臣,又屬稱皇帝為兄。現 在群臣沒有葭莩這樣的親近,鴻毛這樣的重量,他們在一起進行非議,使宗室被拋棄,骨肉消散。造就是伯奇所以流離失所,比干所以身首分離的原因。《詩經》上說“我的心憂傷,猶如棒槌把心搗;和衣而臥長嘆息,憂傷使我人衰老;心裹苦悶說不完,好像頭痛發高燒。”這是在說臣下。

釋義

後“今群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因以“附葭”喻攀附戚誼。

用典示例

唐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寄張使君》詩:“慕友慙連璧,言姻喜附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