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阿克巴爾·德胡達

阿里·阿克巴爾·德胡達

阿里·阿克巴爾·德胡達(Ali-Akbar Dehkhoda,1879~1956-03-09),又譯德赫胡達,原籍喀茲文(Qazivn),伊朗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和語言大師。

基本介紹

  • 本名:阿里·阿克巴爾·德胡達
  • 別稱:德赫胡達
  • 所處時代:1879~1956-03-09
  • 出生地德黑蘭
  • 職務:德黑蘭大學教授、伊朗科學院院士
  • 職業:作家,詩人和語言大師
簡介,生平,創作活動,作品主題,作品欣賞,評價,

簡介

阿里·阿克巴爾·德胡達(Ali-Akbar Dehkhoda,1879~1956-03-09),又譯德赫胡達,原籍喀茲文(Qazivn),伊朗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和語言大師。他是伊朗立憲運動時期(1905—1911)活躍在文壇和報界的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曾任德黑蘭大學教授、伊朗科學院院士。他的雜文(包括詩歌和散文)對舊制度揭露深刻,鞭撻有力,文筆犀利,形象逼真,語言生動,具有鮮明的特色和獨特的風格。並譯有大量外國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對伊朗現代文學頗有影響。
作為作家,德胡達的文學活動基本上是與立憲運動相始終的。可以說他的文學成就主要集中體現在這一時期。

生平

1879年,生於德黑蘭一地主家庭。
雖年幼失去父親,但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語言教育,少年時期曾師承著名學者古拉姆海珊·勃魯傑爾帝和赫狄那傑姆·阿巴提學習文學和神學。在兩位學識淵博、文學和宗教學造詣頗深的專家的精心培養和教導下,德胡達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打下了紮實的語言功底,並從此對波斯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後德胡達又進入德黑蘭政治學院繼續學習深造。
1903年至1905年德胡達旅居歐洲,主要居住在奧地利的維也納。由於精通外語,使他有機會直接深入地了解西方社會,熟悉西方的文學。其間,他結識了許多進步人士,受到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為以後從事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奠定了基礎。
1907年《天使號角》周刊在德黑蘭創刊。德胡達回國後成為《天使號角》的主要撰稿人。後出版過專集《無稽之談》。
1908年夏,反動政府追捕,德胡達流亡到了歐洲,在瑞士又編了三期《天使號角》報。寫出悼念亡友、周刊發行人賈抗吉爾汗的動人詩篇。
立憲運動失敗後,德胡達不再從事政治活動,專心從事教育和科研工作,其中包括波斯語語言研究。著有《諺語和格言》(1943,又譯《格言諺語詞典》)、多卷本《辭海》,被認為是伊朗最有權威的工具書。伊朗現代的百科全書《德胡達大字典》就是在他工作的基礎上補充編輯而成的。

創作活動

德胡達為配合革命鬥爭發展的需要,及時地撰寫短小精悍、尖銳潑辣的政論、雜文、書信、隨筆和小品等,對賣國求榮的達官顯貴、貪得無厭的地主奸商、虛偽奸詐的毛拉阿訇冷嘲熱諷,對深受壓迫剝削的勞苦大眾和遭受欺辱的穆斯林婦女寄予深切的同情。為增強作品的可讀性,他重視吸收大眾日常口語、民間俗語、格言和諺語,通過傳說故事、笑話趣聞等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達到針砭時弊,譏諷朝政的目的。他以獨具特色的雜文和諷刺作品,為現代散文的確立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在《天使號角》(伊朗立憲運動時期影響最大的刊物)擔任主筆時,有一個重要的欄目,名叫“無稽之談”,全部由德胡達撰稿編髮,當時署名“德胡”。這是一個具有強烈的諷刺寓味,但又不失幽默詼諧的政治性欄目,它以發表雜文為主,兼或發人諷刺小品、詩歌和散文。欄目語言通布易懂、簡潔樸實,寫作技巧新穎。常採用通俗的口浯和短語以及生動形象的成語和諺語來表現出題。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無稽之淡”欄目的成功,使德胡達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

作品主題

“抨擊時政”是德胡達雜文(包括詩歌,散文)的一大主題。如,他借伊朗成語“蜂蜜與香瓜禁忌”,用犀利的語言,無情地揭露了統治者與議員(即人民領袖)相互勾結,坑蒙百姓的無恥行徑。“蜂蜜與香瓜禁忌”本指蜂蜜與香瓜不能同時進食,在雜文中用來喻示統治者與議員本該是根本對立的;然而在現實中,統治備卻和議認沆瀣—氣,共同對老百姓發號施今。
像這樣借用喻示來抨擊時政的作品有很多。當然,德胡達在“無稽之談”中寫得最多的還是那種用辛辣的語言,直言不諱地抨擊政府,針砭時弊的雜文。有時,又往往參插描寫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境遇,以寄託他對弱小民眾的深切同情。
諷刺宗教界的愚昧和虛偽,是德胡達雜文及詩歌散文中的另一大主題。這在他的敘事詩《感謝真主,那是只貓》中,得到了最淋漓盡致的體現。

作品欣賞

為戰友密爾扎·賈抗吉爾汗而作的悼念詩
(密爾扎·賈抗吉爾汗是德胡達的親密戰友。他的被害是革命勢力的一大損失。這一事件在德胡達心中留下巨大傷痛。德胡達在歐洲流亡期間,寫了一首情深意切的悼亡詩紀念自己的戰友。據稱,一夜,德胡達夢到賈汗吉爾汗身穿素衣來找他,問他為何不寫詩悼念他。於是,德胡達便無法再睡,連夜寫了下面這首傳頌很廣的悼亡詩)
啊,報曉的雄雞,
當這摧人心肝的暗夜一旦逝去,
你清晨振奮人心的啼囀,
驅散夜眠人朦朧的睡意。
金髮獎人抖散開滿頭秀髮,
她端坐在一輛湛藍色的乘輿。①
山天神的正氣在空際鼓盪,
醜惡的魔鬼已銷聲匿跡。
讓我們懷念那熄滅了的明燭,
永遠也不要把他忘記。
啊,多災多難的夜鶯啊,
當園林彼一時又披上翠綠,
風信予與薔薇把大地裝點得,
似中國畫廊一樣風光絢麗。
那紅色的花和花辮上的露珠,
莢得讓人深深地著迷。
那朵早綻的花,
愁苦中未及展現姿容,
便遭到隆冬寒潮襲擊.
枯萎凋零。
讓我們懷念他,
永遠也不要把他忘記。
我的摯友尤素夫啊,
在這禁錮之中,
該如何向你訴說我的夢境?②
你心的充滿歡樂,唇邊閃著微笑。
仇敵嫉恨,朋友們為他自豪,
離開了朋友,心懷未竟之志,
飄然遠逝,像清風明月,
他,與你一道度過這漫漫長夜,
懷著友情溫暖,一顆顆數著星星,
讓我們懷念他,永遠也不要把他忘記。
啊,埃姆蘭之子在荒原有伴侶,
這短暫苦難時光即將過去。③
理想盛宴的莢女恪守諾言,
展現她的姿容。
清晨,從屠場般大地向著天空,
升起縷縷青煙。而他,
由於愚昧家族的罪惡,
在荒原上獻出自己的生命。
讓我們懷念他,永遠也不要把他忘記。
當大地重又繁花似錦,
真主感念奴僕的忠順,
使天理再次充滿人間。
再也聽不到施達德的名字,
也看不到阿拉姆花園。④
再也聽不到詆毀人的惡語濫言。
而有一個人卻囚傳播真理獲罪,
他的血染紅了劊予手的刀鋒。
讓我們懷念他,永遠也不要把他忘記。
注釋
①金友美人指太陽觸開秀髮指陽光四躬。湛藍色的車輿指天空。
②尤素夫故事見本書第十三章第二節,詩人賈米部分。這裡詩人可能是把賈汗吉爾汗比作被害的尤素夫。
③埃姆蘭即(聖經)故事中埃蘭,摩西之父,朋蘭之子指摩西。摩西曾率領希伯來人經荒原出埃及。
④施達德是阿拉伯阿離古代國王,阿拉姆花園是他長時間經營建造的地上天堂。從而觸怒真主真。花園建成之日,當施達德雲園中時,真主派天使奪鉍的性命。後人們提到施達德一般喻指暴君。這裡德胡達把施達德喻指伊朗反動統治者,阿拉姆花園喻指他們所從事的反動行徑。
德胡達的這首詩感情充沛,比喻形象,語言優美,形式新穎,字裡行間充溢著詩人對為革命而犧牲的戰友的懷念之情,以及對伊朗反動統治的強烈譴責和抨擊。這首詩不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看,都突破了古典詩歌的程式,體現出時代精神,具有創新意義。所以它被譽為立憲運動時期的屈指可數的代表篇章。

評價

德胡達是伊朗現代史上的文化巨人,以“無稽之談”的雜文躋身伊朗現代文壇。在詩歌、雜文、學術研究等方面都成績卓著。他以他傑出的諷刺文章成為伊朗諷刺批評文學的奠基人。
由於德胡達在“無稽之談”中發表的篇篇雜文及詩歌散文,代表了立憲運動時期廣大人民的心愿,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使他在人民民眾中享有極高的聲譽,深受世人的擁戴。一位伊朗著名學者曾經這樣說過:他的文章是進攻的號角,鬥爭的武器,是刺向反動派的一把尖刀。
在當時惡劣艱苦的環境中,德胡達始終站在鬥爭的最前列,他公開抨擊封建制度,鞭撻統治階級的殘暴,表現了勇敢無畏的鬥爭精神。正是這種鬥爭精神證明了他不僅是一位愛國主義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民主主義革命的鬥士。
伊朗著名諷刺詩人和評論家阿布高賽姆·霍拉特曾經這樣評價過德胡達的雜文,他說:“德胡達的雜文是《天使號角》最精彩、最有影響的篇章,是該報的靈魂,是發起進攻的命令。假如沒有德胡達的‘無稽之談’,《天使號角》就會變成吹不響的喇叭和沒有生命的軀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