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克里翁詩體

該詩體以古希臘詩人阿那克里翁(約公元前563—公元前478)的名字命名。規範的阿那克里翁詩體是:第一、二、四、六音節為短音節,第三、五、七、八音節為長音節(⋁⋁)。它是二音步愛奧尼亞韻律(⋁-)的一種變體。古希臘詩人歐里庇得斯(約公元前480—公元前406)的詩作中,有阿那克里翁體與較為次要的愛奧尼亞韻律交替使用的實例。另一種觀點認為,阿那克里翁體原為抑揚格二音步詩行,只是在行首增添了一個抑抑揚音步,行末缺少一個音節。阿那克里翁本人以及後來的阿那克里翁體詩作者(公元前200至公元500),的確採用過抑揚格二音步詩行寫作。不論阿那克里翁體的淵源何在,這一詩體後來也被引入拉丁詩歌。拉丁詩人李維烏斯、塞內加、佩特羅尼烏斯、克芬狄安、馬爾提阿利斯和波埃修斯等的詩作中,都有阿那克里翁體的用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那克里翁詩體
  • 關聯人物:阿那克里翁
  • 收選:60餘首抒情短詩
  • 主要詠吟:美酒、愛情,形式優美動人
1554年,斯提法努斯首次編輯出版了《阿那克里翁體詩集》,共收選了60餘首抒情短詩。這些詩主要詠吟美酒、愛情,形式優美動人,但內容略嫌淺薄。該詩集的出版對文藝復興及後世的歐洲詩人影響很大。例如16世紀的法國詩人龍薩和雷米·貝婁,16世紀、18世紀和19世紀的義大利詩人塔索、帕里尼、蒙蒂、福斯科洛和萊奧帕爾迪,都受到阿那克里翁體詩歌的影響。19世紀在德國出現了一個阿那克里翁詩派,以模仿阿那克里翁體為時髦。在英國,亞伯拉罕·考利於1656年出版了《阿那克里翁詩體》一書,將此種詩體介紹到英國詩界。阿那克里翁詩歌的最佳英譯(1800年出版)譯者愛爾蘭詩人托馬斯·莫爾,曾被拜倫譽為“阿那克里翁·莫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