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萊西亞戰役

阿萊西亞戰役

阿萊西亞之戰發生於前52年的九月,高盧地區的阿萊西亞。

作戰的一方是凱撒指揮的羅馬共和國軍團,他手下的助手有騎兵統領馬克·安東尼、提圖斯·拉比努斯和蓋尤斯·特撥紐斯,另一方則是阿維爾尼人維欽托利領導的高盧部落聯軍。

這場戰鬥是高盧與羅馬之間的最後一場大規模戰鬥,它標誌著羅馬贏得高盧戰爭的決定點。

基本介紹

  • 名稱:阿萊西亞戰役
  • 地點:高盧地區的阿萊西亞
  • 時間:公元前52年的九月
  • 參戰方:高盧部落聯軍、羅馬共和國軍團
  • 結果:羅馬贏得高盧戰爭
  • 主要指揮官維欽托利、凱撒
  • 戰役特點:圍攻戰和反包圍
戰役簡介,戰役前奏,戰役經過,最初的膠著,殊死一搏,最後的突襲,戰役後事,歷史評價,

戰役簡介

阿萊西亞是曼杜比伊人居住區裡的一座重要城市和築在山上的要塞。這場戰鬥是高盧與羅馬之間的最後一場大規模戰鬥,它標誌著羅馬贏得高盧戰爭的決定點。
在作戰過程中高盧人據說一度是羅馬人的五倍,但應該有誇張。許多當時的作者在他們的作品中描寫了這場戰役,包括凱撒本人的《高盧戰記》。羅馬獲勝後高盧成為一個羅馬行省。凱撒獲勝後羅馬元老院拒絕授予他凱旋式的榮譽,這是凱撒於前50年至前45年發動內戰的原因之一。

戰役前奏

凱撒於前58年來到高盧。當時羅馬的習俗是最高的被選舉的官員執政官在其執政期滿後被指定為資深執政官,並被元老院指命為行省長官。前59年愷撒任執政官,任滿後他促使元老院指命他為山南高盧的長官。雖然一般資深執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但是愷撒得以獲得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為期十年的任期。他獲得了一個資深統治大權,在他的行省內擁有絕對最高權。
凱撒逐一擊敗了赫爾維蒂人、比利及人和內爾維人等高盧部落,並與許多其它部落塑造了一個聯盟。高盧戰爭中的步步勝利為羅馬共和國贏得了許多財富:戰利品和納稅的地盤。凱撒本人作為軍隊統領通過販賣戰俘而賺了大錢。但是他的勝利和名望也給他帶來了敵人。前54年凱撒格奈烏斯·龐培克拉蘇組成的前三頭同盟愷撒的女兒和龐培的妻子朱莉婭死後和克拉蘇在卡萊戰役陣亡後結束。由於凱撒喪失了與龐培的政治同盟,共和國的擁護者如小卡托等人開始敵對愷撒,猜疑和指責他要推翻共和國,做羅馬王。
前54年至前53年冬安畢歐瑞克帶領的本來已經臣服羅馬的厄勃隆尼斯人起義反抗羅馬人,他們使用一個精心布置的埋伏消滅了第十四軍團。對於凱撒的高盧政策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而羅馬本土的政治狀況使他無法獲得支援。安畢歐瑞克的起義是羅馬在高盧第一次明顯的敗仗。它激發了高盧的民族情緒和其它的起義。凱撒用了幾乎一年的時間來重新控制當地狀況,再次撫慰各部落。但是高盧的起義沒有結束。
公元前52年,凱撒已經統率大軍在高盧取得巨大成就。他用靈活的手腕爭取了許多凱爾特人首領的結盟,殘酷鎮壓了一個又一個桀驁不馴的部族。甚至還渡過萊茵河打擊了蠢蠢欲動的日耳曼人,並兩次登入不列顛進行武裝考察。
然而,這些功績是十分脆弱的,很容易被毀於一旦。因為整個高盧只是表面懾服於凱撒的兵威,實際上暗流涌動。恰巧,羅馬城傳來不和諧的信息,凱撒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將阿爾卑斯山以北的事務匆匆安排後就返回內高盧行省。
凱撒在高盧與不列顛地區四處開戰凱撒在高盧與不列顛地區四處開戰
得知凱撒離去後,各部族的大酋長們便趁機群聚密林深處,謀劃著名新的行動。他們祭出了讓高盧重獲自由的大旗,殺氣騰騰地沖向羅馬人。這一次,就連過去與羅馬經常合作,關係相對友好的部族也跟著發難了。
幾年來,隨著羅馬軍團源源不斷地開赴高盧各地,凱撒的威權越來越強勢。這些殘酷的現實使得過去抱有借羅馬人之手打擊敵對部族想法的首領們幡然醒悟。在不遠的將來,他們的權力和利益都會被羅馬人攫取,甚至還有可能是人頭。
羅亞爾河畔的卡努特斯人在約定的日期搶先動手。他們在兩個瘋狂首領的鼓動下,屠戮和劫掠了羅馬人的貿易定居點切納布姆。當地的羅馬公民、官員都沒逃過此劫。這場突襲行動震驚了整個高盧,同時也堅定了其他意圖舉事者的決心,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就此揭開帷幕。
公元前1世紀的高盧地區公元前1世紀的高盧地區
如果高盧人仍然像過去一樣游移不定、各自為戰,那肯定還是會被凱撒各個擊破,完全沒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他們需要更加統一和協調的行動、更加明確的作戰方略,以及一名更加強大的首領來兌現這兩個需求。而阿維爾尼部的維欽托利就是最佳人選。
維欽托利的父親塞爾提魯斯是阿維爾尼人的首領,曾經在高盧各部族中擁有很高的地位,也許擔任過某個聯盟的盟主。據說他是一個極具野心的酋長,意欲成為整個高盧的君主。但凱爾特部族一直處於原始軍事民主的階段,組織結構鬆散,即使被羅馬人籠統歸為一類,各部落之間的實際差異也非常之大。所以他們對於有人想成為世襲君王的事情非常忌諱。塞爾提魯斯不僅沒能實現夢想,還落得個被本族人弒殺的下場。
維欽托利可能深受父親影響,也想做高盧新時代的開創者。但幸運的是,他獲得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羅馬人在高盧地區的深入拓殖激起了土著們的強烈危機感。大多數人都已經意識到,為了對付強大如羅馬的國家,他們唯有犧牲一定的自主權,進行聯合戰鬥才有勝利的希望。
刻有維欽托利形象的金幣刻有維欽托利形象的金幣
集結起來反抗羅馬統治的高盧武裝集結起來反抗羅馬統治的高盧武裝
緊隨卡努特斯人的先聲,維欽托利積極行動起來,召集自己的部屬。雖然阿維爾尼人的其他頭目,包括維欽托利的叔父不想就此跟羅馬人翻臉,將他趕出部落。但他憑藉過人的膽識和傑出的組織能力重新將族落整合到了自己麾下,並且驅逐了叔父等人。
當然,僅僅是本族人統一起來還遠遠不夠,他迅速向外派出使者,呼籲遠近其他部族加入聯盟。於是,北至塞納河流域的賽諾內人、帕里西人,中部羅亞爾河流域的圖洛內斯人。從羅亞爾河支流向南延伸分布的雷莫維奇斯人、卡杜爾契人、奧爾提斯人。西抵大西洋沿岸的皮克托內斯人、安德斯人等族紛紛回響。幾乎整個外高盧的核心地區幾乎都成為了維欽托利聯盟的勢力範圍。
凱撒原盟者埃杜維人的建議下高盧人在比布拉克特召開集會。只有雷米人和林貢斯人決定維持他們對羅馬的同盟。大會推舉阿維爾尼人首領維欽托利(Vercingetorix)為高盧同盟軍的指揮官。
各個部族不但需要打造武器,還必須給聯盟提供兵力。很快,維欽托利手中就掌握了一支實力可觀的隊伍,足以使他大展宏圖。
考古出土的凱爾特長劍考古出土的凱爾特長劍
維欽托利的首要工作除了拉攏志氣相投的部族外,還必須重點打擊凱爾特奸——主要是跟隨埃杜伊人為羅馬工作的族落。他們是羅馬軍團在高盧的重要補給來源和嚮導。如果維欽托利繼續削弱埃杜伊人羽翼的話,他們自身對羅馬的忠誠也很難保證了。
局面對羅馬人相當不利,散居各個冬營的軍團還沒有集結起來。而重要的補給線、交通線時刻面臨著被敵人徹底切斷的風險。此時的凱撒無愧於自己的威名,他確認了羅馬城的局勢重新穩定後,從內高盧行省率領隊伍頂著凜冽的寒風急速行軍。翻越積雪深厚的切那本山,突然出現於阿維爾尼人的眼前。
左起分別是:凱撒 克拉蘇 與小龐貝左起分別是:凱撒 克拉蘇 與小龐貝
得知訊息的維欽托利不得不放棄在高盧中北部的行動,返回支援本族。接著,獲得喘息之機的凱撒做出了更驚人的舉動,留下軍隊給年輕的布魯圖斯鎮守後方,自己帶著少量騎兵一路輕裝北上。
他的行動包含兩個意圖:
第一,向還未反水的埃杜伊人等部族宣告自己的到來,穩住對方的軍心。
第二,通知各個冬營的軍團迅速集中。凱撒的大膽機動暫時緩解了危機,也贏得了主動出擊的空間。
維欽托利得知凱撒的動向後決定再次出兵打擊埃杜伊人及其附庸,因為他不能將先機就這么拱手讓出。在他的帶領下,高盧聯盟的軍隊殺向由凱撒安排給埃杜伊人當附屬的波伊人據點。這一步棋著實讓羅馬人進退維谷。凱撒雖然行動迅猛,但要把軍團完全收攏,驅使埃杜伊人組織起良好的補給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況且,埃杜伊人的忠誠度是否牢固都很成問題。如果他坐視不理,將會任由聯盟蠶食地盤。如果即刻行動,又缺乏足夠的兵力、糧草保障,沒有必勝的把握。
不過,凱撒的冒險精神再度占據上風。既然補給難以預先組織完備,那就保持高機動性,就地取食。兵力不足沒關係,賭的就是羅馬軍團遠超對手的軍事素質和日耳曼騎兵的彪悍。
他分兵而動,讓提圖斯·拉比努斯帶領四個兵團向北征服塞農人和巴黎西人。他本人則帶六個兵團和日耳曼盟軍的騎兵追逐維欽托利
果然,雙方軍事和組織能力的差距還是難以靠先手優勢來敉平。高盧聯盟在多處主動進攻羅馬人,可惜全都以失敗告終。
陸續從各冬季營地集結而來的羅馬軍團陸續從各冬季營地集結而來的羅馬軍團
法國高盧地區出土的凱爾特人浮雕法國高盧地區出土的凱爾特人浮雕
考慮到正面交戰根本無法從羅馬人手裡討得一絲便宜,維欽托利馬上調整了策略。他指揮高盧聯盟展開了殘酷的焦土政策,燒毀所有可能落入羅馬人手中的市鎮,攻擊一切遇到的羅馬人糧草輜重。
維欽托利的天才讓高盧人第一次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凱撒和羅馬軍團不得不費盡周折地尋找和攻打能提供糧草的市鎮,同時要分散注意力保護已有的補給路線和輜重隊。
軍團甚至在圍攻阿維爾尼人的重鎮日爾戈維亞時慘敗,陣亡700多名士兵和46名百夫長,還有若干僕從軍。
當時,維欽托利在城外紮起一座空營迷惑羅馬軍隊,而將主力部署在兩側的山坡上。羅馬軍隊輕易地攻占這座營壘,進而撲向日爾戈維亞城池。這時維欽托利突然從兩翼發動攻擊,擊敗了羅馬軍隊。
高盧聯盟的再度起勢也影響了埃杜伊人的立場。後者放棄與凱撒的合作,加入大聯盟,轉而攻擊羅馬人。這意味著高盧全境對羅馬人而言,已經幾無安全之地。這段時期,惟一能讓凱撒感到欣慰的是與部將拉比努斯的會合,終於完成集結的十個軍團讓他擁有了更多底氣。
凱撒時代的羅馬軍團步兵凱撒時代的羅馬軍團步兵
凱撒是一個敢賭的奇才,更可怕的是連命運之神也總要眷顧他。就在高盧聯盟貌似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天才首領維欽托利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斷。他估計羅馬人已經處在敗退的路徑上,很快就會撤出高盧,所以他們應該抓住這次機會主動進攻羅馬人的行軍佇列,決定性地消滅敵人。但與羅馬軍團正面接戰,只能換來失利的苦果。在一場規模不小的騎兵戰後,維欽托利領著大軍倉皇撤入附近的阿萊西亞城。
公元前1世紀的凱爾特人騎兵公元前1世紀的凱爾特人騎兵

戰役經過

最初的膠著

位於法國中部的阿萊西亞城位於法國中部的阿萊西亞城
阿萊西亞的城址所在曾經眾說紛雲。後來經過拿破崙三世時代的實地考察和後世考古學家先後長達一百多年的發掘考察,終於將它定位於當代法國科多爾省境內的奧索瓦山。
奧索瓦山高約407米,山腳下有兩條小河流經過,山的東、南、北三面都有其他差不多海拔的高地相對,西面則延伸出較為開闊的平原。阿萊西亞就建立在奧索瓦山頂,是一座典型的凱爾特式要塞。圍牆將山頂的立足之地幾乎全部圈入,塹壕、堡壘一應俱全,以凱撒此時的兵力和處境直接強攻是不現實的。如果圍城的話,因為地形的起伏落差大,又有河流穿插其間,羅馬人的工事施工效率會大打折扣,各個戰鬥單元相互間的呼應與支援難度不小。
凱撒修築工事進行圍城,在他的《高盧戰記》中詳細描寫了圍牆的結構。在三個星期內他的工程師和士兵建造了一道長18羅里,高四米的圍牆。圍牆的內部(即朝被包圍的要塞的一面)還有一道四米半寬、約一米半深的溝。離要塞最近的溝里引用周圍河流的水灌了水。溝前還設定了陷阱等全套,圍牆上的瞭望台上布置了羅馬弓箭手。
留存至今的凱爾特人要塞遺址留存至今的凱爾特人要塞遺址
此時的維欽托利同樣感到焦慮。之前的正面交戰中,維欽托利損失了不少騎兵,又在撤退中被緊隨的羅馬軍隊殲滅了3000多人。包圍他的羅馬軍團加上異族輔助部隊至多6萬人。好在圍城工事圈散布在幾十公里的範圍內,薄弱點不在少數。
剛開始,高盧人並不願意放任羅馬人輕鬆構築工事,便派出騎兵主動攻擊。他們在兵力稀薄的突破口一度占了上風,但最終無法抵敵增援的日耳曼騎兵和羅馬軍團,紛紛逃回城中。維欽托利見勢不妙,馬上收攏守軍。守軍放棄了外圍的防禦工事,緊閉城門,準備集中力量守住阿萊西亞主城。
羅馬人圍繞阿萊西亞城建立了漫長的圍城工事羅馬人圍繞阿萊西亞城建立了漫長的圍城工事
維欽托利觀察到,羅馬人仍零零散散地在各處忙於土木作業,暴露的防線缺口還有很多,可以加以利用。他便把全部騎兵召集起來,命令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衝出包圍圈。這不僅緩解了城內糧草不足的危機,也可以同時向周圍的其他部落尋求支援。
少數被羅馬人俘虜的騎兵將計畫透給了凱撒,他意識到被敵人從這么多地方突破出去,原有的工程肯定是不合格的。於是羅馬人在面城的一方加挖壕溝,並且把河水引入溝內。又在溝的後方立起高牆和壁壘,溝與牆壘之間的銜接處插滿了尖木樁。圍繞整個工事的,是每隔二十四米就有一座的塔樓。
營地內修築工事的羅馬士兵營地內修築工事的羅馬士兵
還不放心的凱撒又設計構築了若干銜接的深溝,裡面用尖木樁和鐵鉤填滿,再進行掩蓋偽裝,以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敵軍大部隊突圍。
逃離的高盧騎兵肯定會很快引來援軍。所以在完成圍城工事後,凱撒馬不停蹄地帶著羅馬人在外圍修築了同樣的工事,專門用來阻隔高盧援兵(外圍牆的設計與內圍牆完全一樣,全長21羅里,還包括四座騎兵營)。
最後,他命令全軍收集起三十天的糧草,固守工事,儘量避免零散出營。
近代歐洲人所繪的阿萊西亞圍城工事近代歐洲人所繪的阿萊西亞圍城工事

殊死一搏

現代人復原的羅馬圍城工事現代人復原的羅馬圍城工事
維欽托利給騎兵的指令是,要求所有高盧首領集結起一切能參戰的人,與羅馬人做生死決鬥。各大酋長們在哄哄鬧鬧的會議後,終於達成共識,按照議定的人數標準各自派遣勇士出征。
關於這支高盧援軍,凱撒在自己戰記中同樣給出了一個誇張的數字:8000騎兵和250000步兵。但後世的軍神拿破崙卻從自身經驗出發,認為援兵無論從機動情況還是紮營的狀態來看都不像是兵力大大超過羅馬軍隊的,反而更有可能數量相當。不過這並不能消除凱撒的危局,援軍和守軍加起來的力量肯定是要超過他的。羅馬人分散在綿亘數十里的工事裡,敵人任何成功的裡應外合行動都是巨大的威脅。
阿萊西亞舊戰場的航拍照片阿萊西亞舊戰場的航拍照片
意氣風發的高盧聯合援軍肯定想像不到,他們竟然會同時被敵對雙方的統帥熱切期盼著。維欽托利自不必說,他囤積的三十天糧草已經快耗光了。
維欽托利決定把婦女兒童驅逐出城外來省糧,此外他還希望凱撒會打開一段圍牆把這些平民放出去,而他則可以乘機打破羅馬人的包圍(這也是維欽托利在反抗運動中惟一個人名譽上的污點)。但是凱撒下令不許放平民、婦女兒童出牆,因此這些人處於內圍牆和城牆之間的無人之地里,就這么在兩軍陣前活活餓死。
這些人是城內士兵的親戚,他們這樣的狀況大大地打擊了城內守兵的士氣。雖然維欽托利不斷鼓舞他的士兵的士氣,但是他面臨著自己人投降的危險。就在這個即將絕望的關頭援兵到達,給城內的士兵帶來了新的希望。
當援軍出現於雙方視野時,阿萊西亞陷入狂歡的氛圍。他們迫不及待地走出城牆,列陣填溝,做好一切突圍的準備。在以前的騎兵戰中吃了很多虧之後,他們採取了新的戰術,在騎兵隊伍中混入輕裝步兵和弓箭手。一旦己方騎兵被擊退,這些輕步兵就衝出來提供防護。羅馬人頂著數量占優的高盧聯軍,從中午一直鏖戰到日落。最後出來決定結果的還是剽悍的日耳曼騎兵。他們不但打退了力戰的高盧騎兵,還殺光了保護騎兵的弓箭手。失利的高盧人只得撤回城中,策劃接下來的戰鬥。
公元前1世紀的日耳曼人已經是讓凱爾特人非常忌憚的對象公元前1世紀的日耳曼人已經是讓凱爾特人非常忌憚的對象
援軍見白天的戰況不利,便寄望於夜間突襲。半夜時分,他們帶著攀爬工具靠近羅馬人的工事,並用喊叫聲向城內示意。於是,城內的人也即刻行動起來,與援軍夾攻羅馬人的壁壘。可能喊叫呼應的方式過於原始,羅馬人也會容易得悉,並且能夠及時作出反應。軍團士兵們很快奔赴自己的崗位,使用投射機械與襲擊者交戰。雖然多處防線遇警,馬克·安東尼都能從容調度各個部分和預備隊相互支援。
高盧人利用人數優勢努力接近工事,但一次次的被投射機械逼退,丟下了許多屍體。快到天亮時分,他們擔心側翼徹底暴露給羅馬人,便撤離了戰場。另一邊的維欽托利還正在帶人使勁填溝。結果他們拖得實在太久,還沒怎么完成的情況下就發現援軍已經跑了,只能又徒勞無功地回城。
徒勞攻擊羅馬鎮壓的凱爾特援軍徒勞攻擊羅馬鎮壓的凱爾特援軍

最後的突襲

正在勘查地形的凱爾特人正在勘查地形的凱爾特人
日夜強攻都撼動不了羅馬人的防線,高盧聯軍只得另闢蹊徑。他們經過對附近地形的查探和研究,發現了羅馬防線最薄弱的一個點。這裡是阿萊西亞北面的山地,因為範圍過大,羅馬人的防禦工事無法將其全部圍住,只能在平坦一點的坡面上紮營。而且這一帶是三股水流的匯合點,地形相對破碎,羅馬人的營寨之間難以迅速地實現互相支援。高盧大軍把這看成是最佳的戰機,他們召集起最精銳的大部隊,準備一口氣從此處衝進羅馬防線的內部,直接聯合到城內的盟軍。
10月2日,維欽托利的一個表兄弟維卡塞維亞老努斯(Vercassivellaunos)帶領號稱六萬人進行總攻。中午時分,他們擺好陣勢快速向陣地推進。一直在城內高處密切注視戰局的維欽托利看到援軍的新動向後再次振奮不已。他馬上召集人馬,帶著突圍用的各種工具殺出城牆。羅馬人終於感受到了真正的危機。他們稀薄地分散在綿長的工事上,眼睜睜看著高盧聯軍如潮水般從內外同時湧向最脆弱的地段。高盧人的行動非常突然,並且幾乎是致命性的,羅馬士兵們夾在兩支狂吼的敵軍中惴惴不安。眼下,戰無不勝的羅馬人不敢貿然行動,只能小心翼翼的守在自己的位置,等候統帥的指令。
拚死抗擊凱爾特人衝鋒的羅馬士兵拚死抗擊凱爾特人衝鋒的羅馬士兵
凱撒這個時候也沒有太多的辦法,他尋找到視野開闊的地點,指揮調度各個部分的戰鬥,其實也就是拆東牆補西牆了。高盧聯軍戰鬥方式勇猛而有序。前方的武士在盾牌和盾車的掩護下步步推進,一邊向羅馬人投擲矛矢,一邊用泥土填平壕塹。如果頂在最前面的人體力耗盡,後面的生力軍就會馬上前來替換。羅馬人外圍的樁刺壕溝被全部填平,大軍全面進入的道路被打通了。
阿萊西亞戰役高潮階段的形勢阿萊西亞戰役高潮階段的形勢
幸好,當外圍戰場的高盧援軍一鼓作氣之時,城內出來的維欽托利和他的隊伍提供不了實質的支援。他自己的兵力太少,裡面的羅馬工事又幾乎沒什麼弱點,他根本沒法像援軍一樣形成泰山壓頂的攻勢。在很多次不成功的嘗試後,維欽托利帶著一籌莫展的部下又撤出戰場。
殺出城的凱爾特輕步兵根本撼動不了羅馬人的工事殺出城的凱爾特輕步兵根本撼動不了羅馬人的工事
由於他的退出,羅馬人也就不用兩面應戰了。凱撒趕緊從圍城防線中抽調部隊,增援在外面苦苦支撐的拉比努斯。拉比努斯看到死守工事無望,便將兵力全部抽離,繞到高盧人的後方去。同時凱撒也帶著援軍直撲高盧人的側後,他穿著標誌性的罩袍高調賓士在戰場,這無異於為苦戰的士兵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羅馬人也釋放著戰吼殺向高盧援軍。由於他們突然出現於後方,同陣的又是多次讓凱爾特人喪膽的日耳曼騎兵,聯軍徹底放棄戰鬥,四散奔逃。潰軍大部分被殺於亂軍中,剩下的都狂奔回了族落的領地。
在戰場上鼓舞士氣的凱撒在戰場上鼓舞士氣的凱撒
第二天,大勢已去的維欽托利從阿萊西亞走出,向凱撒投降。他自己則淪為了凱撒凱旋儀式的戰利品,六年之後死於囚禁中(一說被絞死)。
向凱撒投降的維欽托利向凱撒投降的維欽托利
阿萊西亞戰役的失敗,撲滅了高盧人最後的希望火種,他們大部分人的樂土、財富和生命都被羅馬人欣慰地收入囊中。這一戰同樣也使凱撒的軍事生涯步入了巔峰。

戰役後事

阿萊西亞是高盧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和有組織性的抵抗羅馬的入侵。此後高盧被羅馬征服,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行省下又分數個比較小的行政區域。直到3世紀這裡才重新出現獨立運動。阿萊西亞的守兵以及他們的援兵中的倖存者被俘。他們被賣為奴隸或者被送給凱撒的士兵作為戰利品,但是埃杜維人阿維爾尼人這兩個部落的俘虜被特赦和釋放來保證這兩個重要部落對羅馬的忠心。
對凱撒來說阿萊西亞是一次重大的軍事和政治勝利。由卡托和龐培操作的元老院下令為期20天的慶祝,但是拒絕讓凱撒獲得凱旋的榮譽,這是羅馬戰將最高的榮譽。雙方的政治敵對不斷升高。兩年後,前50年,凱撒跨越盧比孔河,開始了從前49年至前45年的羅馬內戰。他贏得了這場內戰,在內戰期間每年都被選為執政官,此後又數次被指命為臨時獨裁官,最後於前44年被元老院授命為終身獨裁官。他的權利和榮譽的增長與羅馬共和國的基礎和傳統越來越衝突,最後這個過程導致了羅馬共和國的滅亡和羅馬帝國的開始。
凱撒的騎兵將領的下場各不相同。拉比努斯在內戰中支持代表保守貴族階層利益的貴人派,於前45年在孟達戰役中陣亡。凱撒最信任的副官之一特雷伯紐斯於前45年被凱撒命名為執政官,他是前44年3月5日密謀刺殺凱撒的元老之一。一年後他本人被謀殺。安東尼始終追隨凱撒,他成為凱撒的騎士統領,即二把手。在內戰中他替凱撒守衛義大利。前44年他被選為凱撒的同任執政官。凱撒遇刺後他攻擊凱撒的刺殺者並與屋大維和雷必達一起組成後三頭同盟,達到了其權力的頂峰。前31年他在亞克興角戰役中被屋大維擊敗,與他的愛人和同盟者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一起逃到埃及,次年兩人雙雙自殺。

歷史評價

關於阿萊西亞戰役的地點長年來一直有爭議。其中有兩座城市的可能性最大:其一是弗朗什孔泰的Alaise,另一是科多爾省的阿利茲-聖-萊納。拿破崙三世支持後者的說法。1860年代裡他出錢進行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似乎說明當地曾經有過一座羅馬兵營。他在發現的歷史遺址上建造了一座維欽托利像。
雖然如此爭論始終未絕,始終有人懷疑阿利茲-聖-萊納的確是戰役地點。比如有人說當地的地形不符合凱撒的描寫。此外這個地方太小了,不可能容納八萬人的高盧步兵,而且還要加上騎兵和其他人員。
另一理論則認為戰役爆發在侏羅山山口的Chaux-des-Crotenay。在當地的初步研究發現了一座與凱撒的描寫相符的結構複雜的羅馬要塞。但是要證明這裡的確是阿萊西亞戰役的地點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阿萊西亞之戰獲勝後的凱撒阿萊西亞之戰獲勝後的凱撒
在《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的一集中作者幽默地處理阿萊西亞戰役地點的不明之處。阿斯泰利克斯和奧貝利克斯一起碰到參加過這場戰役的親戚,這些親戚都願意談戈高維亞戰役中維欽托利的勝利,但是不肯對阿萊西亞戰役發表任何意見並說沒有人知道它是在什麼地方發生的。
關於作戰雙方兵力和傷亡數據的具體數字也不清楚。由於這些數字是非常強有力的宣傳工具,因此它們始終要被懷疑。凱撒在他的《高盧戰記》中稱高盧的援軍有25萬人,這可能是一個誇大來誇張他的勝利。不幸的是惟一的當時紀錄是羅馬人寫的,因此這些數據可能均不準確。現代歷史學家一般估計其人數在八萬到十萬間。惟一可信的事實是凱撒軍團中每人獲得了一名高盧俘虜作為奴隸,這說明至少有四萬人被俘,其中大多數是被圍攻的要塞內的人。援軍可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一般在喪失陣容潰敗被羅馬騎兵追擊的軍隊均蒙受巨大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