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包囊

阿米巴包囊是指阿米巴未成熟階段。包囊多見於隱性感染者及慢性患者糞便中,呈圓形、5~20μm大小,成熟包囊具有4個核,是溶組織阿米巴的感染型,具有傳染性。

基本介紹

  • 別稱:阿米巴包囊
  • 常見發病部位:隱性感染者及慢性患者糞便中
  • 常見症狀:無症狀型
  • 傳染性:中
簡介,發病機理,臨床表現,

簡介

阿米巴包囊對外界抵抗力較強,於糞便中存活至少2周,水中5周,冰櫃中2個月,對化學消毒劑抵抗力較強,能耐受0.2%過錳酸鉀數日,普通飲水消毒的氯濃度對其無殺滅作用,但對熱(50℃)和乾燥很敏感。

發病機理

阿米巴包囊進入消化道後,於小腸下段被胰蛋白酶等消化液消化,蟲體脫囊逸出,並反覆分裂形成多數小滋養體,寄居於回盲腸、結腸等部位,健康宿主中小滋養體隨糞便下移,至乙狀結腸以下則變為包囊排出體外,並不致病。在適宜條件下,如機體胃腸功能降低;某些細菌提供游離基因樣因子,增強滋養的毒力;滋養體釋放溶酶體酶、透明質酸酶、蛋白水解酶等並依靠其偽足的機械活動,侵入腸黏膜,破壞組織形成小膿腫及潛形(燒杯狀)潰瘍,造成廣泛組織破壞可深達肌層,大滋養體隨壞死物質及血液由腸道排出,呈現痢疾樣症狀。在慢性病變中,黏膜上皮增生,潰瘍底部形成肉芽組織,潰瘍周圍見纖維組織增生肥大,形成腸阿米巴病。滋養體亦可進入腸壁靜脈、經門脈或淋巴管進入肝臟,引起肝內小靜脈栓塞及其周圍炎,肝實質壞死、形成肝內膿腫,以右葉為多。並可以栓子形式流入肺、腦等,形成遷徙性膿腫。腸道滋養體亦可直接蔓延及周圍組織,形成直腸陰道瘺或皮膚與黏膜潰瘍等各種病變。個別病例可造成腸出血、腸穿孔或者並發腹膜炎、蘭尾炎。
顯微鏡下可見組織壞死為其主要病變,淋巴細胞及少量中性粒細胞浸潤。若細菌感染嚴重,可呈急性瀰漫性炎症改變,更多炎細胞浸潤及水腫、壞死改變。病損部位可見多個阿米巴滋養體,大多聚集在潰瘍的邊緣部位。

臨床表現

潛伏期平均1~2周(4日至數月),臨床表現有不同類型。
(一)無症狀型(包囊攜帶者)此型臨床常不出現症狀,多個糞檢時發現阿米巴包囊。
(二)普通型起病多緩慢,全身中毒症狀輕,常無發熱,腹痛輕微,腹瀉,每日便次多在10次左右,量中等,帶血和粘液,血與壞死組織混合均勻呈果醬樣,具有腐敗腥臭味,含痢疾阿米巴滋養體與大量紅細胞成堆,為其特徵之一。病變部位低可有里急後重感。腹部壓痛以右側為主。以上症狀可自行緩解。亦可因治療不徹底而復發。
(三)輕型見於體質較強者,症狀輕微,每日排稀糊或稀水便3~5次以內,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或無腹瀉,僅感下腹不適或隱痛,便偶見粘液或少量血液,可查及本病包囊和滋養體。無併發症,預後佳。
(四)暴髮型極少見,可因本病原感染嚴重,或並發腸道細菌感染以及體質虛弱,可呈暴髮型。起病急驟,有明顯中毒症狀,惡寒、高熱、譫妄、中毒性腸麻痹等。劇烈腹痛與里急後重,腹瀉頻繁,每日數十次,甚至失禁,糞呈血水、洗肉水或稀水樣,頗似急性菌痢,但糞便奇臭,含大量活動阿米巴滋養體為其獨特。腹部壓痛明顯。常因脫水至外周循環障礙、或伴意識障礙,甚至出現腸出血、腸穿孔、腹膜炎等併發症,預後差。
(五)慢性型常因急性期治療不當所致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使臨床症狀反覆發作,遷延2月以上或數年不愈。常因受涼、勞累、飲食不慎等而發作。患者常覺下腹部脹痛,久之乏力、貧血及營養不良。右下腹可及增厚結腸,輕度壓痛;肝臟可腫大伴有壓痛等。糞便內可混有膿血、滋養體,有時有包囊。
(六)其它型阿米巴病可見泌尿道、生殖系統、皮膚等處感染,但極少見。亦可以併發症起病,容易誤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