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16號

阿波羅16號

阿波羅16號(Apollo 16)是阿波羅計畫中的第十次載人航天任務(1972年4月16日)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五次成功登月的任務。1972年4月27日成功返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波羅16號
  • 登月艙呼號:獵戶座
  • 運載火箭:土星5號 SA-511
  • 成員人數:3
基本信息,任務成員,替補成員,支持團隊,重要成就,子衛星,UFO事件,

基本信息

阿波羅16號(Apollo 16)是阿波羅計畫中的第十次載人航天任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五次成功登月的任務。
任務名稱
阿波羅16號
指令/服務艙呼號
卡斯帕
登月艙呼號
土星5號 SA-511
成員人數
3
發射時間
1972年4月16日世界時17:54:00
發射地點
登月時間
1972年4月21日世界時02:23:35
登月地點

南緯8度58分,東經15度31分 笛卡爾高地
降落時間
1972年4月27日世界時19:45:05
降落地點
南緯0度43分,西經156度13分
任務時間
11天1小時51分鐘5秒
暫無資料
地球軌道近地點
暫無資料
地球軌道周期
暫無資料
地球軌道傾角
暫無資料
125小時49分鐘32.59秒
月球軌道遠月點
暫無資料
月球軌道近月點
暫無資料
月錶停留時間
71小時2分鐘13秒
月表行走時間
20小時14分鐘14秒
指令艙質量
30,395千克
登月艙質量
16,445千克
月球標本質量
95.71千克

任務成員

約翰·楊(John Young,曾執行雙子星3號雙子星10號阿波羅10號、阿波羅16號、STS-1以及STS-9任務),指令長
左起:馬丁利、楊、杜克左起:馬丁利、楊、杜克
肯·馬丁利(Ken Mattingly,曾執行阿波羅16號、STS-4以及STS-51-C任務),指令艙駕駛員
查爾斯·杜克(Charles Duke,曾執行阿波羅16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替補成員

弗萊德·海斯(Fred Haise,曾執行阿波羅13號任務),指令長
斯圖爾特·羅薩(Stuart Roosa,曾執行阿波羅14號任務),指令艙駕駛員
艾德加·米切爾(Edgar Mitchell,曾執行阿波羅14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支持團隊

菲利普·查普曼(Philip Chapman,從未進入太空)安東尼·英格蘭(Anthony England,曾執行STS-51-F任務)
阿波羅16號登月後返回地球阿波羅16號登月後返回地球
亨利·哈特斯菲爾德(Henry Hartsfield,曾執行STS-4STS-41-D以及STS-61-A任務)
羅伯特·歐沃米爾(Robert Overmyer,曾執行STS-5以及STS-51-B任務)

重要成就

阿波羅”16號月球考察成功
1972年4月27日,經過11天的月球探險飛行,“阿波羅”16號濺落在太平洋上。它此行從月球上帶回200多磅重的岩石。太空人約翰-W-揚和查爾斯-M-小杜克在月球上度過了71小時,創造了世界紀錄。與此同時這個機組的第3名成員托馬斯-K-馬丁正乘坐指揮船繞軌道航行。“你的錢花在這兒值得”,揚談到這次飛行任務時說。
阿波羅16號太空人在月球上阿波羅16號太空人在月球上

子衛星

子衛星(PFS-2)是一個長78 厘米,橫截面寬36 厘米,重36.3公斤的六角形柱體,在服務艙環繞月球軌道時發射的,任務是測量等離子高能粒子的強度和月球的磁場。 這艘太空船通過一個彈簧的操作,產生1.2米/秒的相對速度和每分鐘120圈的自轉。它在1972年4月24日至29日的軌道周期為120分鐘,並將資料傳送回地球。這顆衛星比預期的更早進入較不適宜的傾斜和毀滅的軌道,在環繞第425圈時撞毀。

UFO事件

1972年4月27日阿波羅16號飛船從月球返航時,太空人約翰·楊肯·馬丁利查爾斯·杜克捕捉到大約4秒鐘的類似好萊塢電影中外星飛船的影像。經加強處理的物體圖形及其線性特徵物體被描述為“帶有圓頂的碟形物體”。圖像是由一個16毫米攝像機以每秒12幀的幀速從命令/服務艙的視窗拍攝的。物體當時看上去好像離月球很近。隨著攝像機移動,不明物體曾一度移出畫面,當攝像機移回,它又回到畫面中。它出現了大約50幀。
傳回的影像資料的高清晰數字掃描顯示的傳回的影像資料的高清晰數字掃描顯示的
一些非常聰明的人努力分析這些影像膠片。他們的結論是這個物體並不像原先人們所想的那樣。沒有跡象表明阿波羅16號的機組人員遇到了任何特殊情況。2007年,一個由詹森航天中心圖像科學與分析小組的Gregory Byrne領導的小組完成了一項關於該不明物體的調查報告。他們最初使用影像資料的拷貝,後來為了分析細節對原始影像作了高解析度數字掃描。
他們將圖像穩定以修正攝像機晃動,並將若干幀排列在一個序列內。他們發現那個不明物體相對月球有輕微的位移,這是由於攝像機輕微晃動導致的視差以及物體離攝像機很近造成的。調查人員同樣將若干幀合成一個序列,以便獲得更高解析度和更強的對比。這些合成更清晰的向調查人員顯示一個“線性特徵”附著在該物體的一邊。他們同樣查閱了其他阿波羅任務的影像檔案。所有對證據的分析都與下述結論一致:阿波羅16號所拍攝影片中的物體就是太空人艙外活動泛光燈及其懸臂。照片記錄中沒有證據表明有其他可能。”
成員簡介
1930年9月24日 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1952年,楊以優異的成績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獲得了航天工程的學士學位。
1953年6月,楊隨艦訪問韓國海域。後來,約翰·楊開始擔任戰鬥機飛行員,
1959年成為美國空軍試飛員
1962年約翰·楊作為第二組太空人的成員進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1972年4月16日他同肯·馬丁利查爾斯·杜克執行了阿波羅16號任務並安全返回地球
1981年被授予國會太空勳章
1987年4月被調離太空人職位。航空航天局否認了約翰·楊被調離和他對航空航天局高層的評論有關。
約翰·楊約翰·楊
2004年12月7日宣布退休,同年12月31日正式退休。
1936年3月17日生於伊利諾斯州的芝加哥市,就讀於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畢業於邁阿密埃迪遜高中,之後就讀於奧波恩大學
1958年獲得了航空工程學士學位,同年,馬丁利以少尉軍銜加入了美國海軍,
1960年獲得飛行徽章。之後他被分配到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上的VA-35飛行聯隊
1963年7月,他所服役的VAH-11飛行聯隊被部署到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
1966年4月被國家航空航天局選為太空人,
1972年4月16日他同約翰·楊查爾斯·杜克執行了阿波羅16號任務並安全返回地球,
1982年6月27日,馬丁利與飛行員亨利·哈茨菲爾德乘坐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一起升空
1985年1月24日,那次他作為發現號太空梭第十五次任務的指令長進入太空。也是最後一次進入太空,之後,馬丁利便從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國海軍退休(退役時的軍銜為海軍少將),退休後他進入了格魯門公司的空間站支援部門,之後他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市領導通用動力的宇宙神助推器計畫,在洛克西德·馬丁公司時,他作為副總裁主管X-33的研發計畫,
肯·馬丁利肯·馬丁利
1935年10月3日生於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
1957年美國海軍學院畢業,
1958年接受飛行訓練,擔任戰鬥機飛行員,總飛行時間4147小時,其中駕駛噴氣式飛機3632小時。
1964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
1965年9月自空軍試飛員學校畢業,留校任教員
1973年獲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博士學位。
1966年4月,杜克被美國航宇局錄取為19名航天員之一。隨後備選阿波羅10號飛船後援小組成員和 阿波羅13號飛船登月艙替補駕駛員。
1972年4月16日他同約翰·楊肯·馬丁利執行了阿波羅16號任務並安全返回地球,
1987年3月,杜克曾到中國進行過友好訪問,熱情地向中國青少年介紹了他的登月之行。
查爾斯·杜克查爾斯·杜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