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

探月

公元1969年,阿波羅十一號飛船載人登月,全世界有六億人通過電視轉播同時收看了這歷史性的一幕。當看到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人類的第一個腳印時,觀者無不心馳神往。我們征服了人類出現幾百萬年以來俯首膜拜的月亮,這月球上的小小一步似乎暗示了人類無限的未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探月
  • 時間:公元1969年
  • 事件:阿波羅十一號飛船載人登月
  • 目標: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等
介紹,四大目的,工程目標,探月發展,重要的登月活動,

介紹

公元1969年,阿波羅十一號飛船載人登月,全世界有六億人通過電視轉播同時收看了這歷史性的一幕。當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第一個腳印時,觀者無不心馳神往。我們征服了人類出現幾百萬年以來俯首膜拜的月亮,這月球上的小小一步似乎暗示了人類無限的未來!
20世紀50年代末,蘇聯和美國開始進行了在探月研究方面的太空競賽。由於涉及尖端技術和國防科技,“空間競賽”在一定意義上也是“軍備競賽”的一種體現。比起其實際意義來講,空間技術因其在軍事上的套用潛力和鼓舞人心的巨大作用而成為這場角逐中的焦點。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1顆地球人造衛星史潑尼克一號標誌著空間競賽的正式開端。蘇聯屢屢奪得太空競賽中的第一。美國人對此耿耿於懷,為了展現自己的實力,便把目光瞄向了月球。1961年5月25日,甘迺迪總統宣布:“在未來10年內,把一個美國人送上月球,並使他重返地面。整個國家的威望在此一舉。”這項任務就是著名的“阿波羅”載人登月探險計畫。而最終阿波羅飛船於1969年成功登月,“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抒寫了人類在探月進程中輝煌的一頁。月球成為了大國爭霸的戰場,巨額花費使得雙方頗感吃力,並最終走向合作道路。蘇聯在航天領域方面取得突破雖比美國早,但後來由於資金、人才等各種因素,美國成為最終的科技領頭。一些觀察家認為高昂的航天競賽經濟開銷造成了蘇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經濟危機,成為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但是拋開軍事力量和兩種文明的比拼,探月終究為人類開的了新的空間視野。簡單來說,美蘇的探月曆程可以分為探路和賽跑兩個階段。在這兩段時期,兩國的技術和設備都有長足的創新。

四大目的

一是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從而劃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構造單元,初步編制月球地質與構造綱要圖,為後續優選軟著陸區提供參考依據。目前世界上還沒有覆蓋整個月面的影像;中國如能獲取全月面三維影像,對於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地質構造和演化歷史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將爭取比國外已有的此類圖像做得更完整、更精細。
宇宙宇宙
二是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即對月面有用元素進行探測,初步編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圖。美國已做了5種有用元素的全球性分布與含量,嫦娥1號將探測月面鈦和鐵等14種可能有開發利用前景的重要元素的分布特點和規律。
三是探測月壤特性。中國將首次開展月面的微波輻射探測,獲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徵,研究月表年齡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資源量。目前月球上已知礦物有100多種,其中5種是地球上所沒有的。尤其是氦3。它是一種安全、高效、清潔的新型核聚變燃料,可改變人類社會的能源結構,但在地球上十分罕見。每100噸氦3原料足可以解決全球一年的電力供應,而月球上的氦3儲量據估算有500萬噸,可滿足人類1萬年以上的供電需求。每克黃金價值11美元,而每克氦3是400美元。月球潛在礦產資源和能源的開發利用前景,已成為各主要航天國家組織重返月球和開展月球探測的最主要動力。
探月
四是探測地月空間環境,將記錄原始太陽風數據,研究太陽活動對地月空間環境的影響。
上述前三項工作國外還未曾進行過,第四項為中國首次在地球靜止軌道以外獲取空間環境數據。

工程目標

2013年12月2日,中國嫦娥三號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準確入軌,發射取得圓滿成功。12月14日,嫦娥三號成功落月,標誌著中國正式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探月技術的國家。
中國探月衛星工程還有五大工程目標:一是研製和發射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二是初步掌握繞月探測基本技術;三是首次開展月球科學探測;四是初步構建月球探測航天工程系統;五是為月球探測後續工程積累經驗。為此要突破月球探測衛星的關鍵技術;初步建立中國的深空探測工程大系統;驗證有效載荷和數據解譯等各項關鍵技術;初步建立中國深空探測技術研製體系;培養相應的人才隊伍。

探月發展

1947年3月12日,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是美國方面對蘇聯控制地區與蘇俄擴張的一個公開威脅,是美蘇之間“冷戰”正式開始的重要標誌。
1959年1月2日,人類有史以來第一顆成功地探測到地外星體的探測器,進入日心軌道的第一顆人造行星。
蘇聯發射了“月球1號”探測器,這個帶有探測月球的儀器,是計畫飛抵月球的。在蘇聯“月球2號”成功之後2年7個月,美國的探測器——“徘徊者”4號飛抵月球背面。到了1965年,飛往月球的“天路”基本探查清楚了。下一步的任務主要是探測能不能在月面降落的問題。
1959年3月4日,在離月球表面3萬餘千米的上空近距離飛行,收集並傳回科學數據,最後進入日心軌道,成為第二顆人造行星。
1961年8月13日,柏林圍牆開始建造,其正式名稱為反法丁斯防衛牆,是二戰以後德國分裂的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1962年8月31日,美國從偵察機拍照的空中照片上看到了古巴開始安裝蘇聯的防空飛彈,由此引發古巴飛彈危機。這個事件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
1964年7月28日,首次成功傳送回月球表面的近距離電視視頻與圖像4308張。
1965年2月17日,成功傳送回月球表面,近距離電視視頻與圖像7137張。
1966年1月31日,成功軟著陸在風暴洋中,著陸後15分鐘便拍下第一張照片。這是在月球表面首次人類可以隨的速度進行的軟著陸。
在這期間,發展了月球硬著陸、軟著陸和繞月飛行打底,並於1969年最終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夙願。
1966年3月31日,月球10號的任務不是直接在月球上軟著陸,而是把一個人造月球衛星送入環月飛行的月球軌道。月球10號在近月點為350千米、遠月點約1000千米的橢圓軌道上圍繞月球飛行了460圈。
1966年5月30日,在月球上著陸並發回了首批144張照片,發現了一片點綴著無數個月坑並散布著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岩石。它沒有發現很深的軟土層,顯示月球表面是平坦的,而且強度足夠支撐一個載人登入飛船。
阿波羅8號發射於1968年12月21日。這是世界上第一艘繞月飛行的載人飛船。飛船在太空中航行了三天才到達月球,並圍繞月球軌道飛行了20小時。在平安夜時三位太空人在月球軌道中向地球作了電視直播。這是歷史上觀眾最多的電視直播之一。
阿波羅8號第一次人類完整地拍攝了整顆地球。阿波羅8號也拍攝到歷史上第一張“地出”照片。
1969年5月18日,阿波羅10號是阿波羅計畫中第一次載人飛行任務。本次任務是第二次環繞月球的載人任務,首次將登月艙帶入月球軌道進行測試。阿波羅10號在1969年5月26日從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創造了載人太空飛行器的飛行速度記錄。阿波羅10號也是人類航天史上第一個從太空發回彩色現場錄像的任務的太空飛行器。
1969年7月16日,7月20日晚,阿波羅11號登月艙的4條著陸支架終於安全落在被稱為“靜海”的月球上。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下人類的第一個足印。在7月21日,降落六個半小時後,阿姆斯特朗扶著登月艙的階梯踏上了月球,說道:“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重要的登月活動

名稱
國家
抵達時間
類別
成就
月球2號
蘇聯
1959/9/13
撞擊
第一次撞擊月球表面
徘徊者7號
美國
1964/7/31
撞擊
第一次拍攝了月球表面
徘徊者8號
美國
1965/2/20
撞擊
拍攝了7137張質量優良的照片
月球9號
蘇聯
1966/2/3
著陸器
第一次在月球表面軟著陸
探測者1號
美國
1966/6/2
著陸器
測量了月球表面的雷達反射率
月球13號
蘇聯
1966/12/24
著陸器
成功使用了機械化土壤探測器
探測者3號
美國
1967/4/20
著陸器
拍攝了月球12號的著陸點
阿波羅11號
美國
1969/7/20
載人
太空人第一次登月
阿波羅12號
美國
1969/11/19
載人
第一次精確定點著陸
月球16號
蘇聯
1970/9/20
著陸器
第一次自動返回月球樣本
月球17號
蘇聯
1970/11/17
月面車
攜帶有第一輛月面車
阿波羅14號
美國
1971/2/5
載人
攜帶有用於採樣的“月球人力車”
阿波羅15號
美國
1971/7/30
載人
攜帶有第一輛載人月面車
月球20號
蘇聯
1972/2/21
著陸器
自動返回月球樣本
阿波羅16號
美國
1972/4/21
載人
探索了中部高原
阿波羅17號
美國
1972/12/11
載人
在月球上停留最長時間(75小時)
月球21號
蘇聯
1973/1/15
月面車
探索了波希多尼(Posidonius)環形山
月球24號
蘇聯
1976/8/14
著陸器
從危海帶回了樣本
飛天號
日本
1993/4/10
撞擊
在弗(Furnerius)地區撞月
月球勘探者號
美國
1999/7/31
撞擊
軌道器在南極附近受控撞月,以搜尋水存在的證據
SMART-1
歐洲空間局
2006/11/14
撞擊
撞月時模擬了一次隕星撞擊
月船1號
印度
2008/11/14
撞擊
找到了水存在的證據
嫦娥1號
中國
2009/3/1
撞擊
繪製了月球表面的三維圖
月球隕坑與遙感衛星
美國
2009/10/9
撞擊
找到了水分存在的證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