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園林

阿拉伯園林

伊斯蘭園林,是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一,以古巴比倫和古波斯園林為淵源,十字形庭園為典型布局方式,封閉建築與特殊節水灌溉系統相結合,富有精美細密的建築圖案和裝飾色彩的阿拉伯園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拉伯園林
  • 布局方式:十字形庭園
  • 特點:面積較小,建築封閉
  • 盛期:16、17兩個世紀
  • 來源:古巴比倫和古波斯園林
  • 影響範圍:中東
基本概況,發展軌跡,同類園林,詳情,特點,影響,

基本概況

伊斯蘭文化是隨著伊斯蘭教的擴張形成和發展起來的。6世紀末,穆罕默德一手高舉《古蘭經》,一手揮舞戰刀,在短短的幾個世紀內建立起一個超過全盛期羅馬帝國疆域的大帝國——阿拉伯帝國所以說,阿拉伯人的崛起和伊斯蘭教不可分開,阿拉伯園林通俗點說也可以算是伊斯蘭園林
阿拉伯中世紀建築藝術是飲譽世界的東方三大建築藝術之一,它融建築、美術、園藝於一體的園林藝術,是阿拉伯文化中的奇葩。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他們的宗教思想因而深深地浸漬到園林藝術中,形成了具有理想色彩的"天園"藝術模式.阿拉伯人心中的樂園是"下臨貫穿的河渠果實常年不斷,樹蔭歲月相繼".<古蘭經>中,類似的描繪比比皆是.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建立,伊斯蘭教的傳播,"天園"藝術模式從書上搬到了地上。
阿拉伯人早先原是沙漠上的遊牧民族,對“綠洲”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園林藝術上有著深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受到古埃及的影響從而形成了阿拉伯園林的獨特風格;建築物大半通透開暢,園林景觀具有一定幽靜的氣氛。

發展軌跡

阿拉伯文化吸收了水平較高的波斯文化中的許多精華,而波斯文化也帶上了伊斯蘭教的色彩。產生了一種可稱之為“波斯阿拉伯式”的新樣式。水、涼亭、綠樹蔭是庭院最主要的構成要素。
伊斯蘭對西班牙的征服始於公元711年,到公元716年攻占塞維亞之後,西班牙算是被完全征服。在長達700年的穆斯林統治下,阿拉伯人大力移植西亞,尤其是波斯,敘利亞的地方文化,使西班牙留下了一些永存在西班牙人心中的思想方式,(這是東方文化給歐洲的最大印記),從而創造了富有東方情趣的西班牙阿拉伯式造園。西班牙摩爾人在這片分離的土地上創造了一種新文化以及與之相應的新環境,並將其反映於當時的園林設計理念之中:由厚實堅固的城堡式建築圍合而成的內庭院。這些庭園被白牆環繞,被水道和噴泉切分,並種植了大量的常綠樹籬和柑橘樹,利用水體和大量的植被來調節園庭和建築的溫度。14世紀的阿爾罕布拉宮庭院(Alhambra)是其典型代表。
印度的造園藝術,從伊斯蘭教徒715年占領印度西北部,建立統治之後,也逐漸阿拉伯化。印度的阿拉伯式園林的盛期是16、17兩個世紀,那正是莫臥兒帝國時期,其代表園林是夏利瑪爾園。同時,陵墓在花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著名的泰姬陵(The Taj Mahal)是其典型代表。

同類園林

詳情

  • 波斯阿拉伯園林
波斯阿拉伯園林根據藝術的起源的研究,人們對於逝去的生活方式總有一種懷戀之情,常常會用一種遊戲的心情模仿以前的生活場面,這一也是東西方古代統治者都喜好遊獵的原因。
波斯伊斯蘭園林波斯伊斯蘭園林
隨古希臘歷史文化之後,薩拉森人在公元4~7世紀占領了波斯。關於這一時期造園模式的描述,可從當時的另一種藝術形式——地毯上找到。
波斯園林一類即是王室獵園,其中留有大面積的林地,王公貴族狩獵和騎馬。另一類是天堂樂園,受波斯藝術(特別是詩歌、地毯和繪畫)廣泛影響,它代表了波斯人對天堂的想法。波斯庭園主要採用兩種自然元素,即水和樹,水是生命的源泉,而樹則因其頂部而更加接近天堂。
隨著伊斯蘭教進入波斯地域,波斯文化也被伊斯蘭所吸收。傑弗里·傑利科在《人類的景觀》一書中寫到,波斯伊斯蘭園林吸取了兩個相反的構想:一個是《古蘭經》中的天堂,其中寫到,伊甸園中,樹蔭底下,河水流淌;另一個是沉思和交談的場所,在那裡,人的身體和心靈都得以休息,思維從成見中解放。在建築是天堂和塵世的統一物的構想影響下,便產生了一種新象徵主義,在波斯伊斯蘭園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彎頂建築,通過它將方與圓相聯繫。波斯人有一種美學觀,認為客體世界“有它自己的規律”,客體世界“是形和色的世界”。這種美學觀表現在建築藝術上,波斯人追求單純的幾何性:方牆、彎頂、圓塔。裝飾圖案都用精確的幾何形。他們也追求鮮艷的彩色,直至把建築物整個地用琉璃磚貼面。所以波斯的園林也是可能是這種美學觀滲入到伊斯蘭教的觀念中去,早期的伊斯蘭藝術,都不摹寫動物和自然形態的植物形象。所以在花園裡也就沒有義大利和法國花園裡那么大量布置的雕刻品。這樣就更加顯示出圖案的重要,力求構圖精美,比例和諧。在波斯庭院中,水池幾乎都是設在建築物之前,偶爾也有設在建築物內部的情況。不可思議的是,水池的形狀不是伊斯蘭庭院中的那種圓形,而大部分採用方形或八角形,這或許是因為該國的造園一直循著與模仿自然形成鮮明對照的道路前進之緣故,庭院形式本身是按幾何構成展開的,所以,水池的形狀也採用方形或八角形,視曲線形為不合理的形狀而棄之。
16世紀,波斯進入最後興盛時代薩非王朝,其國王阿拔斯一世(1587-1629年)移居伊斯法罕城,重點改建了這個城市,建設了園林中心區,它代表了波斯伊斯蘭造園的特徵。
此中心區的園林具有波斯和伊斯蘭造園的融合特點,有水和規則整齊花壇組成的庭園以及林蔭道,建築裝飾為拱券,植物花紋,幾何圖案,水伸入建築中等。這些融合特點反映在中心大道,四庭園和四十柱宮及其花園中。具體特點是:
1、整體布局規則有序。東面設一長方形廣場,為386x140m,周圍環繞兩曾柱廊。其西面設一筆直的四庭園大道。在廣場與大道之間,布置有序,呈規則式宮殿建築。
2、庭園大道對稱布局此大道聯繫著四個庭園,總長超過3 km,為一林蔭大道,中間布置一運河和不同形狀的水池,河旁池旁鋪石,形成一個寬台。庭園有伊斯蘭教托缽僧園、葡萄園、桑樹園和夜鶯園等。庭園布局各有不同,但都為規則的花壇組成,中軸線突出,對稱布局,沒有人和動物形體的雕像與裝飾。
3、四十柱宮貫流清爽。此宮位於中心位置,水從建築流出貫流全園,周圍是對稱的規則式花壇,其間還穿插一條林蔭路。20根纖細的雪松柱子佇立在石頭平台,大約115英尺寬,65英尺長,處於一塊比庭園高2英尺的寬闊的石頭地平上。亭閣三面開敞,可以從觀賞庭園的景色,不過更重要的是為了有效的空氣對流。在炎熱乾燥的沙漠氣候中,這種設計可以捕捉穿過亭閣高闊的屋頂下方的夏季風。門廊俯瞰著向庭園西南方向延伸的矩形水池。水池邊緣栽植著高樹,以保持水池清爽陰涼。主導風將水池冷卻下來的空氣直接吹送到亭閣中。
  • 西班牙阿拉伯園林
公元710年(8世紀),阿拉伯人攻入西班牙,給西班牙帶來了伊斯蘭宗教和文化,也帶來了伊斯蘭園林的風格,他們結合西班牙當地的條件,並形成了西班牙式的庭園風格。典型的西班牙庭園被稱為Patio。Patio的布局為:四周是建築,圍成一方形的庭園,建築形式多為阿拉伯式,帶有拱廊,裝飾十分精細。在庭園的中軸線上,有一方形水池或一長條形水渠,並有噴泉,常以五色石子鋪地做成紋樣。
摩爾人的園林摩爾人的園林
阿爾罕布拉宮建於公元1238-1358年,位於格拉那拉(Cranada)城北面的高地上。此宮建築與庭園結合的形式是典型的西班牙伊斯蘭園,它是把阿拉伯伊斯蘭式的“天堂”花園和希臘,羅馬式中庭結合在一起,創造出西班牙式的伊斯蘭園,西班牙稱其為“Patio"(帕提奧)式(意思是院子,天井)。這組建築是由四個“帕提奧”和一個大庭園組成的。此宮庭園的四個Patio的特徵是:第一,建築位於四周,圍成一個方形的庭園,建築形式多為阿拉伯式的拱廊,其裝修雕飾十分精細。第二,位於中庭的中軸線上,有一方形水池或條形水渠或水池噴泉。在夏季炎熱乾燥地區,水極為寶貴,可取得涼爽濕潤的感覺。第三,在水池、水渠與周圍建築之間,種以灌木、喬木,其搭配數量各不相同。第四,周圍建築多為居住之所,還有些地方將幾個這類庭園組織在一起,形成“院套院”,這一點同蘇州園林相仿。
桃金孃宮庭院建於1350年,是一個及其簡潔的,東西寬33米,南北長47米,近似黃金分割比的矩形庭院。正殿是皇帝朝見大使舉行儀式之處,庭園南北向,兩端柱廊是由白色大理石細柱托著精美阿拉伯紋樣的石膏塊貼面的拱券,輕快活潑,建築倒影水池之中,形成恬靜的庭園氣氛。南面的柱廊為雙層,其後是高聳的科瑪雷斯塔。
此庭院中央有7米寬,45米長的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大水池,水面幾乎占據了庭院面積的l/4。池水緊貼地面,顯得開闊而又親切;平靜的水面,使四周的建築及柱廊的倒影十分清晰。水池南北兩端各有一小噴泉,與池水形成靜與動,豎向與平面,精緻與簡潔的對比。在水池兩側各有3米寬的整形灌木桃金孃種植帶,故此處名為“桃金孃”庭園。植籬為建築氣氛很濃的院子增添了一些自然氣息,其規整的造型與庭院空間又很協調。桃金孃宮庭院是屬於中庭為大水池的“Patio”類型。庭院的東西兩面是較低的住房,與南北兩端的柱廊連線,構圖簡潔明快。桃金孃宮庭院雖由建築環繞,卻不感到封閉,在總體上顯得簡潔、幽雅、端莊而寧靜,充滿空靈之感。
獅子宮庭院是阿爾罕布拉宮中的第二大庭院,也是最精緻的一個,建於1377年,是后妃的住所。庭院東西長29米,南北寬16米,四周是124根大理石柱細長柱拱券的迴廊,其柱有三科類型,即單柱,雙柱和三柱組合式,顯得十分精美。東西兩端柱廊的中央向院內凸出,構成縱軸上的兩個方亭。這些林立的柱子,給身入其境的遊人以進入椰林之感,複雜精美的拱券上的透雕則恰似椰樹的葉子一般。十字形的水渠將庭院四等分,交點上立有一近似圓形的十二邊形水池噴泉,中心是圓形承水盤及向上的噴水,四周圍繞著12座精細石獅雕像,由獅口向外噴水,水從噴泉流下連通十字形水渠,此石獅噴泉成為庭院的視線焦點,形成高潮,故此院名為獅子院,象徵沙漠中的綠洲。此庭院是屬於十字形水渠的Patio類型,水渠伸入到四面建築之內,在水渠端頭設有阿拉伯式圓盤水池噴泉,可使室內降溫清涼。
柏木庭院建造於16世紀中期,是邊長只有十多米的近方形庭院,空間小巧玲瓏。北面有輕巧而上層空透的過廊,由此可以觀賞到周圍的美景,另外三面則是簡潔的牆面。庭中植物種植十分精簡,在黑白卵石鑲嵌成圖案的鋪裝地上,只有四角聳立著4株高大的義大利柏木,中央是八角形的盤式湧泉。
格納拉里弗園(Generalife)是另一個宮廷庭園。此園位於阿爾罕布拉宮東面。園的名稱是從“Gennat-Alarif”而來,其意是“Garden of the architect”即建築師的花園,為建築師所有。這裡原有格拉那達最早的伊斯蘭國王建造的宮廷花園,1319年由阿布爾·瓦利德擴建,作為他的夏宮。
格內拉里弗花園被稱為是西班牙最美的花園,也是歐洲,乃至世界上最美的花園之一。它的規模並不大,採用典型的伊斯蘭園林的布局手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園林的特徵。莊園的建造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將山坡劈成7個台層,依山勢而下,在台層上又劃分了若干個主題不同的空間。這處庭園比阿爾罕布拉宮高出50米,可縱覽阿宮和周圍景色,它與阿宮形成互為對景的關係,彼此呼應,整體和諧,這是此園的一大特點。在水體處理上,將斯拉·德爾·摩洛河水引入園中,形成大量的水景,從而使花園充滿歡快的水聲。
沿著一條兩牆夾峙,長300多米的一條形的多姿多彩的柏木林蔭道,即可進入園中。在建築門廳和拱廊之後,便是園中的主庭園——水渠中庭,此庭由三面建築和一面拱廊圍合而成.中央有一條長4。米,寬不足2米的狹長水渠縱貫全庭,水渠兩邊各有一排細長的不同形狀的水池噴泉,水噴成拱門形狀,在空中形成拱架,然後落入水渠中,水渠兩端又各有一座蓮花狀噴泉。水池兩側布滿花卉和玫瑰,在花卉兩旁有綠籬樹相襯,層次豐富,色彩鮮艷。在條形花園的縱向軸線上設有條形水池,此園具有明顯的導向性,使遊人輕鬆地漫步到北面盡頭的庭院內。
從水渠中庭西面的拱廊中,可以看到西南方150米開外的阿爾罕布拉宮的高塔。拱廊下方的底層台地,是以黃楊矮籬組成圖案的綠叢植壇,中間有禮拜堂將其分為兩塊。水渠中庭的北面也有精巧的拱廊,後面是十分簡樸的府邸建築,從窗戶中也可以欣賞到西面的阿爾罕布拉宮。府邸的地勢較高,其下方低幾米處有方形的小花園,四周圍合著開有拱窗的高牆。這是一塊面積僅一百多平方米的薔薇園,米字形的甫道,中心是一圓形大噴泉。
府邸前庭東側的秘園是一個圍以高牆的庭院,這裡布局非常奇特,一條兩米多寬的水渠呈U形布置,中央圍合出矩形“半島”,“半島”中間還有一方形水池。與水渠中庭一樣,U形水渠的兩岸也有排列整齊的噴泉,細水柱呈拱狀射入水渠中。兩個庭院的水渠是互相連線的。方形水池兩邊是灌木及黃楊植壇,靠牆種有高大的柏木,使庭園既有高貴的氣質,又有一種略帶憂傷的肅穆感。
南面的花園是層層疊疊的窄長條花壇台地,許多歡快的泉池,形成陰涼濕潤的小環境。小空間的布局方式及色彩絢麗的馬賽克碎礫鋪地,都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頂層台地上方,有一座白色望樓,居高臨下,可眺望遠處景色。台地花園的南北兩端,各有一條蹬道聯繫上下,並與望樓相接。
  • 印度阿拉伯園林
隨著伊斯蘭教徒東征,17世紀,印度成為莫臥爾(Mughal)帝國所在地。莫臥爾自稱是印度規則式園林設計的導入者。莫臥爾帝王從祖先那繼承下來了對曠野和天然景觀的本能熱愛。他們在理智上注重尋求寧靜,而這種寧靜則是以建立的各種秩序為基礎的。他們全神關注的是現世及來世的永存,並堅持不懈地探索如何才能完美地達到這一目的。莫臥爾帝國的領導人巴布爾又帶來了波斯風格的園林,建於1528年阿格拉、朱木拿河東岸的拉姆巴格園即是一例。莫臥爾園林和其它伊斯蘭園林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不同植物的選擇上。由於氣候條件不同,伊斯蘭園林通常如沙漠中的綠洲,因而具有多花的低矮植株;莫臥爾園林中則有多種較高大的植物,且較少開花植物。
印度泰姬陵印度泰姬陵
莫臥爾人在印度建造了兩種類型的園林:其一是陵園,它們位於印度的平原上,通常建造於國王生前。當國王死後,其中心位置作為陵墓場址並向公眾開放。陵園的最佳實例即是建於印度古城阿格拉(Agra)城內,聞名世界的泰姬·瑪哈爾陵;其二是遊樂園,這種庭園中的水體比陵園更多,且通常不似反射水池般呈靜止狀態。遊樂園中的水景多採用跌水或噴泉的形式。遊樂園也有階地形式,如克什米爾的夏利馬庭園即是莫臥爾遊樂園的典型一例。
泰姬陵總體設計採用對稱的布局,全園占地17公頃,陵園呈長方形,寬約304米,長約580米,周圍環繞著紅砂石砌成的院牆,整個陵園布置極為工整對稱,前後分成兩重院落。陵園的中心部分是大十字型水渠,將園分為四塊,每塊又有由小十字劃分的小四分園,每個小分園仍有十字劃出四小塊綠地,前後左右均衡對稱,布局簡潔嚴整。"4”字在伊斯蘭教中,有著神聖與圓滿的意思。中心築造一高出地面的大水池噴泉,十分醒目。陵墓建築全部採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建築形象為高70多m的圓形彎頂,四角配以高約42米的尖塔。建築屹立在花園後面的10m高的台地上,強調了縱向軸線,這種建築退後的新手法,更加突出了陵墓建築,和保持陵園部分的完整性。建築與園林結合,彎頂倒映水池中,畫面格外動人。陵墓寢宮高大的拱門鑲嵌著可蘭經文,宮內門扉窗權雕刻精美,牆上有珠寶鑲成的花卉,光彩閃爍。寢宮四壁均有尖拱狀的凹壁和透雕的花窗裝飾。屋頂為雙重彎隆,外層鼓狀石座承托著一個碩大的球形圓頂,舉高58米。大圓頂底部四角環峙四座小圓頂涼亭,造型簡潔精確,節奏明快和諧。陵寢的水池與環境的設計頗具匠心,天光水影,交相輝映,又不乏端莊肅穆之感,給這座陵墓增添了夢幻般的色彩,因此有“大理石之夢”的說法。泰姬陵繼承了波斯,中亞伊斯蘭建築傳統,但又融合了印度古建築的獨特風采。她體形明確,比例勻稱,色彩柔和,施工精巧,具有較濃的世俗氣息。較完好地表現了上層穆斯林對來世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伊斯蘭天國樂園的嚮往之情。建築和園林藝術的高度融合;大理石陵墓的潔白純淨:常綠樹的端莊凝重;纖纖草坪的綠茵如氈;各式噴泉的迷濛飄渺;粼粼倒影的虛實涵映;真可謂是相輔相成,相應交輝,使得陵墓倍增藝術魅力。
泰姬·瑪哈爾陵的建築包含著複雜的隱喻。它是世界上極為珍貴的象徵主義傑作。當封閉的幾何形花園成為了傳統到處重複時,難免產生單調感,而擴大了景觀概念則更新穎,更有意義。
在印度伊斯蘭園林中,也有與印度模式相混合的伊斯蘭幾何形。例如,葉片圖案在埃及象徵著生命的起源,而在印度則是宇宙的符號。拉合爾的夏利瑪爾庭園位於達爾湖的東北部,竣工於1619年。該園呈階地狀,並分為三部分,一為婦女使用,一為國王使用,還有一處供公眾使用。婦女的活動通常是隱蔽的,她們的庭園處於最上層,以提供最大私密性和最好的視野。
1630年,沙賈漢在婦女庭園的中心增加了一個涼亭,成為建築趣味中心。距夏利馬庭園不遠處是尼夏特巴格園,該園亦為階地狀,最初十二個層次,並有一條狹長的水渠聯繫著不同層面。尼夏特巴格園以其場地規劃著稱。在台地後方,可飽覽壯觀的群山風景。在軸線另一端則是一個湖泊。花園的場址非常理想,既便於觀景,又與園外景致完美融合。
受地域、氣候條件及本土文化影響,伊斯蘭園林大多呈現為獨特的建築中庭形式,也因如此,在世界園林史上,伊斯蘭傳統園林可謂最為沉靜而內斂的庭園。在這裡,你可以想像它就是塵世中的天堂,而當人們設計、建築和養護這樣一座園林的同時,便在地球上打造出了一處小小的天國。

特點

伊斯蘭園林通常面積較小,建築封閉,十字形的林陰路構成中軸線,全園分割成四區.園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匯點布設水池,象徵天堂.園中溝渠明暗交替,盤式湧泉滴水,又分出幾何形小庭園,每個庭園的樹木相同.彩色陶瓷馬賽克圖案在庭園裝飾中廣泛套用。
伊斯蘭教對於伊斯蘭世界的社會生活起著重大的作用,伊斯蘭文化是一種既有強烈的共同點而又閃耀著雜色異彩的文化,伊斯蘭世界的建築、庭園也是這樣,它們都有很容易識別的伊斯蘭文化特徵的一般性格。在伊斯蘭世界裡,建築、庭園的功能和藝術表現形式的方方面面都反映出伊斯蘭教教義的要求,折射出伊斯蘭特有的美學思想。
伊斯蘭各國園林,隨時間推移而演化,但其“天園”模式被嚴格傳承。“天園”就是伊斯蘭教的天堂,唯一的神安拉給他的虔誠的信徒們造的。《古蘭經》里常常描寫“天國”的旖旎風光和信徒們在那裡的安逸的享樂。
“所許給眾敬慎者的天園情形是:諸河流於其中,果實時常不斷;它的陰影也是這樣。”陰影,鮮果和流水或“洶湧的泉”,這樣是所有關於“天園”的描寫都要提到的。在不詳細描寫的地方,說的總是“諸河流於其下的天園”。
這樣的“天園”以及“敬慎之人”在天園裡的生活,不是別的,正是遊牧的阿拉伯人在嚴酷的赤日炎炎的無邊沙漠的艱辛環境中,連夢寐中都不曾想到過。它們的精緻美麗,正是阿拉伯人心中至善至美的境地。
此外,伊斯蘭園林多為日常起居、乘涼之用,故布局較簡潔,綠化為主,求花木繁茂多蔭。伊斯蘭教律嚴格,穆斯林婦女大都深居簡出,不拋頭露面。園林建設就以實用為本,崇尚天然、樸素,因此,源於宗教,歸於世俗,便成為伊斯蘭園林的又一特徵。由這些條件,造成伊斯蘭園林的風格是親切、精緻、靜謐。

影響

伊斯蘭園林以幼發拉底,底格利斯兩河流域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為範圍,橫跨歐,亞,非三大洲,以印度,西班牙中世紀園林風格最為典型,對世界各國園林藝術風格的變遷有很大的影響力。其輻射範圍不僅僅局限於中東,還遠到印度,中國和歐洲。全球各地都有不少的清真寺便是明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