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劇變

阿拉伯劇變

《阿拉伯劇變》是2012年1月1日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曉霖。本書是關於阿拉伯世界巨變的研究著作輯錄,學者、專家、媒體人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剖析這場地區劇變,揭示了阿拉伯社會發生深刻劇變的動因和走勢,讓國內讀者重新了解和認識阿拉伯世界。

基本介紹

  • 書名:阿拉伯劇變
  • 作者:馬曉霖
  • 原版名稱:arabian upheaval in-depth observation on turbulent west asia and north africa
  • ISBN:9787501197996, 7501197997
  • 頁數:467頁
  •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2010年12月中下旬以來,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葉門和敘利亞等阿拉伯多國相繼陷入動盪、戰亂和政權更替,規模、範圍和影響之大前所未見,而且正在持續衝擊地區力量格局並波及世界。《阿拉伯劇變(西亞北非大動盪深層觀察)》匯集外交部、社科院、新華社等單位的43位阿拉伯問題專家、學者和媒體人士撰寫的50篇文章,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新媒體等不同維度和多個層次,剖析這場地區世紀劇變,梳理阿拉伯社會深刻演變的動因和走勢,盤點各國經濟和社會危機應對得失,對重新認識和定位阿拉伯世界,為中國的中東外交、經貿合作和大國博弈提供參考。《阿拉伯劇變(西亞北非大動盪深層觀察)》由博聯社總裁、資深中東問題專家馬曉霖主編。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前駐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大使吳思科作序。

作者簡介

馬曉霖,1964年9月出生。曾任《環球》雜誌總編輯,新華社高級記者,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阿拉伯半島電視台特約評論員。先後獲得新華社攝影部“傑出貢獻獎(2001年)”,“第五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2002年)”、“第五屆中央直屬機關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新華社“伊拉克戰爭報導先進個人(200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4年)”等榮譽和稱號,3次獲得新華社最高獎勵“社長總編輯獎”,入選中宣部首批“四個一批”人才方陣。從事新聞工作17年,累計發表數千萬字中外文新聞作品和學術文章以及大量新聞照片。5件作品獲“中國國際新聞獎”等全國性獎項,6件獲新華社一等新聞獎。著有《海灣戰爭與三十六計》、《92中國大回眸》、《巴以生死日記》、《穿越生死線》和國際問題研究專著《巴以最終地位談判難點問題系列研究》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迅速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突尼西亞:29天改朝換代
埃及:18日政權傾頹
利比亞:八個月顛覆42年江山
第二章 倉皇中的敗局
突尼西亞騷亂中的警察潰敗
埃及:警察紀念日變成警察災難日
危難關頭的五國軍隊
軍事外交雙手抓空的埃及危機
埃及事件:一種全新政變模式
第三章 那些催生裂變的能量
新媒體:當代“阿拉伯的勞倫斯”
半島電視台:阿拉伯傳統陣營的“第五縱隊”
埃及穆兄會:理性順勢而為,穩健謀求未來
趕走並殺死卡扎菲的年輕人
“基地”組織:旁觀攪局的配角
卡達:以小博大遠交近攻
第四章 經濟崩潰與權力腐爛
突尼西亞:經濟模範生的“阿喀琉斯之踵”
突尼西亞:被稱為“腐敗之源”的總統家族
埃及:尼羅河畔的“大餅革命”
埃及:民生維艱與經改失敗
埃及:穆巴拉克家族的財富之謎
埃及:失地農民——坐看穆巴拉克垮台的沉默大多數
利比亞:虎頭蛇尾的經濟改革
敘利亞:經濟轉型的努力與失敗
第五章 社會轉型與政體僵化
共和威權:亂於街頭敗於憲政
穆巴拉克時期的埃及威權模式
埃及政治變局中的公民社會
埃及公民社會伊斯蘭化及政府對策
埃及,何以如此讓世界關注
利比亞“革命民族主義”與國家現代化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構建與王位繼承
沙烏地阿拉伯君主制長期存在的內外因素
美沙關係與沙特現代化進程
沙特什葉派:瓦哈比重壓下的掙扎
巴林什葉派:不再沉默的大多數
現代敘利亞政治的歷史考察
敘利亞的政治繼承與換代
街頭革命風暴中的約旦
君主“被立憲”的摩洛哥
第六章 威權時代的徹底終結
本·阿里:一代明君得與失
穆巴拉克:護國英雄功與過
薩利赫:四面楚歌成與敗
卡扎菲:“沙漠強人”生與死
巴沙爾:十年穩定進與退
第七章 文化與歷史的反思
利比亞:現代之名與部落之實
葉門部落面面觀
現代化視角下的阿拉伯劇變
阿拉伯劇變的文化審視
阿拉伯世界權力更替的內在邏輯
一位北京阿拉伯人的雙向思考
後記
說明與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