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造像

本段內容參考《佛光大辭典》 讀音:Amitābha)為西方極樂世界(又稱安樂世界,安樂剎,安樂處等)之教主。又作阿彌多佛、阿弭跢佛、阿弭嚲佛。略稱彌陀。梵語amita,意譯無量。另有梵名Amitayus ,音譯阿彌多廋,意譯無量壽;梵名Amitābha,音譯阿彌多婆、阿彌嚲皤,意譯無量光。 阿彌陀佛成道之本緣,據《無量壽經》卷上載,過去久遠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時,有一國王發無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處修行,熟知諸佛之淨土,歷經五劫之思慮而發殊勝之四十八願。此後,不斷積功累德,而於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就佛果,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西方是指安穩、安養的意思),報得極樂淨土。迄今仍在彼土說法,即淨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阿彌陀三尊像通常以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為其脅侍,而與此二尊並稱為西方三聖。

清源山阿彌陀佛造像
清源山阿彌陀佛造像位於清源山彌陀岩,1961年5月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元至正年間(1341~1367年)依岩壁雕鑿而成。造像為立姿,高5.00米,寬2.00米,厚1.10米,頭結球髻,面龐豐潤,右手下垂,後面依崖建一四方攢尖頂石室加以保護。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石佛周身粉刷貼金,年久剝落,1982年重修時再次貼金。石室西側立一元代修建岩室的紀事碑,簡化字甚多,為古代碑刻少見。
阿彌陀佛造像
阿彌陀佛造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