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貢

阿巴貢

阿巴貢是莫里哀喜劇《吝嗇鬼》(又名《慳吝人》)中的主人公。他生性多疑,視錢如命,就連贈你一個早安也捨不得說,而說借你一個早安。阿巴貢是歐洲文學“四大吝嗇鬼”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巴貢
  • 登場作品:《吝嗇鬼
  • 性別:男
  • 特點:吝嗇
  • 作者:莫里哀
人物形象,人物評價,

人物形象

吝嗇
嗜錢如命,極端吝嗇是阿巴貢形象的典型特徵。他雖然擁有萬貫家財,但是“一見人伸手,就渾身抽搐”,似乎被人挖掉了五臟六腑。為了不花一文錢,他要兒子娶一個有錢的寡婦;為了不用陪嫁,他要女兒嫁給一個年已半百的老頭;自己也打算娶一個年輕可愛的姑娘而分文不費。他不給兒子錢花,逼得兒子不得不去借高利貸。為了省幾個菜錢,他把吃素的齋期延長一倍,讓廚師用八個人的飯菜招待十個客人。為了省一點馬料,他半夜親自去偷餵馬的蕎麥而遭到馬夫的痛打。他總是為自己一萬銀幣的安全擔心,懷疑所有的人都想偷他。作者用了酣暢淋漓的藝術誇張手法突出了阿巴貢種種變態心理,絕妙而逼真地勾畫了他極端吝嗇的性格特點。
積累欲和享受欲
喜劇真實地描寫了阿巴貢身上“積累欲”和“享受欲”之間的衝突。阿巴貢是要求享受的,他不僅需要馬車夫、廚師、女僕,也要請客喝酒,而且年逾花甲,仍希圖女色,看中了年輕美貌的瑪麗亞娜。但是這一切享受都不能威脅到他的積累。所以,他讓廚師兼做馬車夫,在酒中摻水,一心要娶不用花錢的女人。因此,當他的兒子克雷央特以一萬銀幣要挾他,讓阿巴貢在要瑪麗亞娜還是要一萬銀幣之間進行選擇時,阿巴貢寧可放棄瑪麗亞娜。
貪婪
喜劇尖銳地揭露與鞭笞了阿巴貢重利盤剝的貪婪本質,他放債手段狡黠,心腸狠毒。在法定利率為五厘的當時,他卻把高利貸的利率提高到二分五厘,而且乘人之危,用一大堆破舊的家具與破銅爛鐵來頂替三千法郎的現金。這些破舊東西顯然是債戶們被逼得傾家蕩產時被阿巴貢攫為己有的。
喜劇的故事曲折,情節複雜,矛盾集中,結構巧妙,富有情趣。四幕七場阿巴貢的著名獨白,是吝嗇鬼的心理的絕妙寫照。阿巴貢的形象是歐洲文學史上著名的吝嗇鬼的典型。

人物評價

阿巴貢形象剖析
劇作開場就描寫了阿巴貢鬼鬼祟祟地把別人剛歸還他的1萬埃居埋藏在花園裡,深怕有人知曉,憂心忡忡地上場了。他一眼看見傭人拉弗萊斯站在那裡,就疑竇叢生,趕他、揍他,並搜查了他的雙手、褲子和衣袋,惟恐他是探子。拉弗萊斯走後,阿巴貢在自言自語中泄露了埋藏1萬埃居的秘密,因而看見兒子克雷央特和女兒愛麗絲之後就說謊裝假,百般掩蓋。這個吝嗇鬼還是個刻薄精明的高利貸者。他鼓勵兒子“把贏來的錢放出去圖個合理的利息,早晚還可以把本收回來。”當他看到兒子身上的絲帶,頭上的假髮時,估計這兩項至少值20個比斯托時就教導兒子說:“20個比斯托,就按十二分之一放出去生利的話,一年就可以得到18個利物兒6個索兒8個德涅。”這個嗜財如命的傢伙就這樣登場了。這些都表現了阿巴貢對於錢財的吝嗇,對自己的兒女也是一毛不拔,金錢的衝突最為突出的是在兒子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借高利貸,而最後發現高利貸者正是他的父親,他們父子明白這筆債務關係時,矛盾已處於白熾化了。在借貸中,作者更是極力地表現高利貸者的無情和吝嗇,阿巴貢的兒子通過西蒙師傅借15000法朗的高利貸。放債人的條件十分苛刻。起先他假惺惺地說:“為求良心上沒有絲毫負擔起見,情願只收5厘利息。”但又接著說,自己手頭並無款,需要轉借,利息是2分。這樣轉彎抹角的結果,利息高達2分5厘。他還喪盡天良地聲明,只付1萬2千法郎的現款,其餘的用衣服、什物、首飾折付。其實這折付部分充其量只值600法郎。作者刻畫阿巴貢的吝嗇形象還通過一些細節來表現,像阿巴貢招待貴客晚飯的一場戲滑稽可笑。他命令傭人管好酒,不許磕碰一點,如有損傷,工錢扣除。囑咐女兒愛麗絲注意席上撤下的東西,留神別叫糟蹋了。要求僕人不能輕易給客人倒酒。客人第一次要酒的時候別理睬,要多等一等,千萬不能忘記大量摻水。千叮萬囑廚師:“得預備一些人家不太愛吃,可一吃就飽的東西。”這些細節的描寫構成戲劇的喜劇因素,也正是這些細節的因素才使得阿巴貢這個吝嗇鬼的形象更加鮮明。使讀者感受到他這個刻薄鬼吝嗇鬼的形象已經超過了對金錢的吝嗇,在生活中,在感情上都是如此,他從內到外,從外到內,是一個完完整整吝嗇鬼形象。
在愛情上貫穿著阿巴貢對於金錢的吝嗇。阿巴貢的兒子愛上了瑪麗亞娜,他的女兒愛上了管家,他們準備向父親說起他們的愛情,希望能給他們提供一些錢物,但是還沒有等他們開口,阿巴貢就說他已經愛上了瑪麗亞娜,使得他的兒子很痛苦。他每次都無恥地喊瑪麗亞娜是“我的美人兒”,並算計著乘她家窮困之機娶她為妻。然而又一毛不撥,想賺些嫁妝。花言巧語地指使媒人對瑪麗亞娜的母親講:“總得從自己身上出點血,因為一個女孩子一點嫁妝都不帶過來,是沒有人要的。”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阿巴貢卻正是為了不出陪嫁費,硬逼著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後來阿巴貢藏在花園裡的錢箱被拉弗萊斯偷了給阿巴貢的兒子,失去箱子的阿巴貢歇斯底里,氣急敗壞,聲嘶力竭地叫法官,叫天老爺,哭號:“我那可憐的錢啊!”“我的親愛的朋友啊!”“我要死啦”。它生動地表明阿巴貢愛錢已超過愛惜生命,已達到入魔發狂的程度。這個典型的拜金主義者不啻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拜金主義者們被銅臭腐蝕的骯髒靈魂。最後,他的兒子拿這隻箱子要挾他,阿巴貢在金錢和愛情的抉擇中,放棄了瑪麗亞娜,選取了金錢。當一家人團聚時,眾叛親離的阿巴貢竟毫無人性地叫喊“我,我要去看看我的親愛的箱子。”即使是在他的兒子和女兒結婚的時候,他也說他不出一個子兒,所有的費用全是由公爵負擔。阿巴貢的吝嗇在這裡已經失去了人性,他只對金錢有感情,對於自己親人,即使是兒女都失去了最起碼的情感,表現出一種醜惡的靈魂。
同類型的人物評析
阿巴貢在歐洲已經成為吝嗇的代名詞,他和莎士比亞筆下的夏洛克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以及果戈里筆下的潑留希金一樣,成為令人毛骨悚然的既可笑更可憎的慳吝人的不朽典型。他們都代表著那個時代貴族的“虛偽”和“吝嗇”。莫里哀的《慳吝人》可以說像匕首一樣戳穿了他們內心的自私和虛偽,曝露了他們醜惡的靈魂,也是對拜金主義者嘲哄和批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