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形勢

阻塞形勢

阻塞高壓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與它密切相連的還有南側低壓、分支等,它們合在一起統稱阻塞形勢。阻塞形勢是中高緯大氣環流異常經向發展並穩定的形勢,它可以維持相當長的時間,對其控制下的地區以及上、下游大範圍地區的環流、天氣過程和天氣,都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持續的阻塞形勢維持經常導致大範圍地區天氣氣候的異常。

中文名稱阻塞形勢
英文名稱blocking situation
定  義西風帶中出現阻塞高壓時的溫壓場形勢。
套用學科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天氣學(二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阻塞形勢
  • 外文名:blocking situation
  • 學科:天氣學
  • 組成:阻塞高壓、南側低壓、分支
  • 特點:導致大範圍地區天氣氣候的異常
  • 實例:1998年夏季中國長江流域洪水
現象描述,產生機理,研究歷史,發生實例,天氣影響,

現象描述

阻塞高壓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與它密切相連的還有南側低壓、分支等,它們合在一起統稱阻塞形勢。阻塞形勢是中高緯大氣環流異常經向發展並穩定的形勢,它可以維持相當長的時間,對其控制下的地區以及上、下游大範圍地區的環流、天氣過程和天氣,都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產生機理

西風帶大氣長波不穩定發展,或者兩個不同緯帶內的槽脊在移動過程中相互疊加時,槽脊強度可顯著加強。因此,在長波脊中往往可形成阻塞高壓。由於這種阻塞高壓的一側或兩側可形成切斷低壓,兩者往往可同時出現。因這種阻塞高壓和切斷低壓的形成與維持阻擋著上游波動向下游傳播,破壞了正常的西風帶環流,使地面上的氣旋反氣旋的移動受到阻擋,所以這種環流形勢被稱為阻塞形勢。

研究歷史

統計研究工作利用歷史天氣圖和逐日高度場等資料揭示了阻塞活動的地理分布和季節變化等特徵( 儀清菊,1982;李峰和丁一匯,2004;史湘軍和智協飛,2007) ,結果表明,烏拉爾山鄂霍次克海貝加爾湖是歐亞阻塞形勢發生頻率較高的地區。
關於阻塞形勢的發生、發展和崩潰過程,國內外學者從多平衡態 (Charneyand Devore,1979)、非線性孤立波 ( 羅德海和紀立人,1989)、不同尺度渦動( 智協飛,1993)、波流相互作用以及波波相互作用( 陸日宇和黃榮輝,1996) 等方面進行了動力學研究,並取得了很多有意義的結果。

發生實例

持續的阻塞形勢維持經常導致大範圍地區天氣氣候的異常。例如,1998年夏季中國長江流域洪水,2010年夏季東歐俄羅斯高溫熱浪以及2008年初我國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
2008年1月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是典型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很多研究表明其發生與多個大氣環流系統的異常有關,尤其是烏拉爾山阻高的異常( 李崇銀等,2008;楊貴名等,2008)。陶詩言和衛婕 (2008) 的研究更明確指出2008年1月亞洲中高緯度阻高穩定維持長達20餘天,在其南側裏海以東地區維持一個切斷低壓系統。這種“對偶式”異常構成的阻塞形勢長時間的穩定和維持,是導致南方地區出現持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的重要原因( 王東海等,2008)。

天氣影響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葉篤正等(1962) 就指出阻塞形勢的建立和崩潰常常伴隨著一次大範圍環流型的調整,特別在冬季,烏拉爾山阻高的崩潰經常在東亞造成大範圍的寒潮過程,因此阻塞形勢在持續異常天氣預報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阻塞高壓可以影響大範圍地區的天氣和氣候,它的長時期持續可以給大範圍地區帶來乾旱和連陰雨,造成氣候異常。在冬季阻塞形勢的破壞與寒潮的爆發是密切相關的。在亞洲地區,烏拉爾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區常出現阻塞形勢,烏拉爾山阻塞高壓的崩潰經常在東亞造成大範圍的寒潮,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壓的維持是我國梅雨發生的重要的大尺度環流條件。因而阻塞形勢的建立、維持和破壞對我國的天氣和氣候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