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區外打擊

防空區外打擊 航空平台使用空地飛彈、巡航飛彈等遠程武器在防空區外對目標的攻擊。現代遠程空襲的一種重要樣式。

航空平台使用空地飛彈、巡航飛彈等遠程武器在防空區外對目標的攻擊。現代遠程空襲的一種重要樣式。
對提高空襲效果,減少空襲平台的損失具有重要作用。防空是在與空襲激烈對抗中進行的。隨著防空體系的不斷完善與防空作戰效率的提高,空襲飛機要冒著突防被擊落的危險飛臨目標上空投彈,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航空兵與英國空軍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飛機損失要大於10%,超出了能夠承受的範圍,不得不暫時中斷空襲。能夠在攻擊目標前盡遠距離甚至是防空區外投射彈藥,成為空襲作戰長期追求的目標。隨著射程幾十千米至數百千米的空地飛彈與射程更遠的巡航飛彈的大量裝備,在1990年海灣戰爭的首次空襲中,美軍使用艦射與空射巡航飛彈等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等地的關鍵目標進行了防空區外打擊。1993年,美國使用數十枚艦射和空射巡航飛彈對蘇丹的重要目標進行了“外科手術式”的空中打擊,也是防空區外打擊的作戰方式。在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使用的艦射、空射巡航飛彈和空地飛彈數量越來越多,防空區外打擊成為美國空軍的重要作戰方式。防空區外打擊的目標通常是一般飛機等空襲平台難以進入的目標或對作戰具有重要影響的目標。隨著空襲平台、彈藥與作戰方法的發展,防空區外打擊將使用的越來越多。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