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出自《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指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基本介紹

  • 詞目: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 文獻記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隱》
  • 釋義: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 出處:《國語·周語上》
  • 用途:政治
  • 相關人物:召穆公
漢語成語,相關故事,成語啟示,來源,釋義,典故溯源,注釋,成語故事,召穆公,

漢語成語

【詞目】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拼音】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釋義】 防:阻止;甚:超過。【示例】夫心險如山,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怨怒之情不一,歡謔之言無方。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隱》

相關故事

厲王姬胡是周朝的第十代國王,當政時國力已出現衰象。這時候,外族入侵、諸侯作亂、貢賦減少,王朝的國庫空虛。偏偏新登基的周厲王又奢侈荒淫,走上桀、紂的路子,使周王室的財政很快出現了危機。
周厲王為了決定增加賦稅,維持過那種花天酒地的生活。要該收的稅都收了,怎樣再立名目設立新稅呢?什麼名目來徵稅呢?他想不出來,該收的稅都收了。這時,手下一個叫榮夷公的大臣給厲王出了一個點子,讓他對一些重要物產徵收“專利稅”。不論是王公大臣還是平民百姓,只要他們採藥、砍柴,捕魚蝦、射鳥獸,都必須納稅;甚至喝水、走路也得繳納錢物。這個辦法,遭到老百姓的強烈反對,就連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吏也覺得很不妥當。很多大臣也紛紛向厲王避忠言。其中有個叫芮良夫的大夫勸告厲王不要實行“專利”。他說:“專利,會觸犯大多數人的利益,是很傷人心的做法。”可是厲王根本聽不進去,他一味寵信榮夷公,讓他來免責實行“專利”。
實行專利後。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頓時民怨沸騰,在當時就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汝,適彼樂土。
意思是說:“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黍(指糧食)。多年來我縱慣著你,而你卻對我們毫不照顧。我們發誓要離開你,到那歡樂的樂園去。”百姓們對周厲王的強烈不滿情緒溢於言表。
老百姓們對周厲王充滿了怨恨情緒,都紛紛咒罵他。大臣召公虎看到形勢危急,就勸告周厲王說:“王上,百姓們實在受不了了,‘專利’法再不廢除,難得不發生動亂!”可厲王根本聽不進去。他讓衛國的巫師去監視老百姓,如果發現有人談論“專利”,咒罵厲王,就抓來殺頭。從此,人們雖然牢騷滿腹只好往肚子裡咽,誰也不敢再說出來了。熟人在路上遇到也不敢交談,只是以目示意。成語道路以目由此而來。整個鎬京,頓時變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氣。
厲王卻以為自己的殘暴統治產生了效果,沾沾自喜對召虎說:“你看,還有誰在說什麼嗎?”召公虎聽了,對厲王說:“百姓們的嘴雖被勉強堵住,但使他們的抱怨變成怨氣了。正如把水堵住,一旦決口,傷人更多;而應採用疏通河道的治水方法,治民也是這個道理,應該廣開言路。如今大王以嚴刑苛法,堵塞言路,不是很危險嗎?”厲王對召公的話置之不理,反而更加殘酷地實行殘暴的統治。
有壓迫就有反抗,國人實在忍受不下去了!國都里的小貴族、小商人、手工業者聚集起來,沖向王宮,去找厲王算賬。起初厲王還想把民眾鎮壓下去,可調來的軍隊中的兵士原來全是平民出身,他們見國人造反,很多人也參加進去了。周厲王眼看大勢已去,只好帶了一些隨從,偷偷溜出了王宮。厲王臨走前把太子姬靜託付給了召虎,然後就逃奔到了今山西霍縣
憤怒的起義民眾找不到厲王,滿腔怒火難平,決定找太子去抵罪。他們得知大臣召公虎家裡收留了太子,於是就包圍了召公的家,勒令召公交出太子。召公心想,“過去天子不聽我的規勸,才落到這般地步。現在我交出太子,會不會有人說我是對天子的不忠、伺機報復呢?當初我滿口答應保護太子,好讓王安心,現在若是交出太子,豈不是天大的不義?可是國人見找不到太子,他們一定不肯答應,怎么辦呢?”他考慮再三,決定用自己的兒子代替太子,交給了起義民眾,這才使太子沒有被國人殺死。
國人暴動的第二天,衛國的國君衛武公就帶著軍隊開到鎬京。這衛武公,叫共伯和。共伯和率軍到鎬京是前來平叛,可是起義民眾在當他來到王都之前,已經散去。於是共伯和就率領部隊,進到了王宮裡駐紮。
厲王在逃不敢回國都,太子雖在國都,但年齡太小,不能主事。他是召公用兒子換下來的,現在暴動剛平,還不到說出真相的時候。於是召公虎提出,國事暫由共伯和代理,其他大臣全都贊成。共伯和雖然是代理,實際上卻在執政、問事上同天子一樣,所以這二年被稱作共和元年(公元前八四一年)。也就是從這一年起,我國歷史開始有了準確的年代可以查考。
共伯和執政以後,採納了召伯虎的建議,廢除了厲王時的“專利”法,減少了名目繁多的賦稅,人民得以安生,社會又趨於穩定。
史書上把共伯和執政的時期,稱為共和時期。轉眼十四年過去了,周厲王死了,太子姬靜也已經在召公虎家裡長大成人了。召公虎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上朝去對共伯和及眾大臣講了真相,說周朝大臣見太子還活著,結果大家一致同意讓太子繼位。共伯和知道自己不是周室正宗,若爭下去難以服眾,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親自到召公虎家把太子靜接進王宮,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他回到原來的封地,當他的諸侯王去了。新即位的天子,就是周宣王

成語啟示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統治者荒淫無道,但他們又怕人民議論,就採取了壓制社會言論的措施,以為可以高枕無憂、平安無事。實際上這是最愚蠢的作法,它不僅使下情無法上達,錯誤的政策得不到糾正,加劇社會矛盾。更可怕的在於雖然民眾口上不說,但心裡卻充滿了仇恨,只要社會矛盾到達臨界點,大規模的暴亂必然爆發,給社會生產力造成極大破壞。正可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暴政的民族,但也是爆發起義最多的國家。

來源

釋義

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典故溯源

《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注釋

防:阻止;甚:超過。意思是堵住人們的口,比堵塞河流的後患更為嚴重。河流被堵塞而決口,傷害的人一定多。百姓也如同河流。因此,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讓水暢流;治民的人應開導他們,讓他們暢所欲言。

成語故事

周朝建立以後,對人民也採取了殘酷的統治,因此人民對周朝越來越不滿,紛紛起來反抗。周朝的統治者為了鎮壓人民,採用十分嚴酷的刑罰。到了周厲王即位後,對人民的壓迫更重了,各種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話說周厲王當時寵信一名叫榮夷公的大臣,他非常擅長搜刮財物,殘酷欺壓百姓。榮夷公利用他的特權,封山占水,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壟斷山林川澤的一切收益,禁止老百姓上山砍柴打獵、下河捕魚,斷絕了廣大人民民眾的生計;對外興師動眾,征伐鄰邦,不斷加重老百姓的負擔。他的倒行逆施、橫徵暴斂,造成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朝野上下,殺機四伏,人人自危,民怨沸騰。
那時候,住在野外的農夫叫“野人”,住在都城裡的平民叫“國人”。都城鎬京的國人不滿厲王的暴虐措施,怨聲載道。大臣召穆公聽到國人的議論越來越多,社會動盪不安,就進宮告訴厲王說:“榮夷公的這種做法,讓百姓忍受不了啦,您如果不趁早收回給榮夷公的特權,百姓就要暴動了,出了亂子就不好收拾了。”
厲王撇撇嘴說:“這點小事情,我自有辦法對付。”於是,周厲王下命令,禁止國人批評朝政。還從衛國找來一個巫師,要他專門刺探批評朝政的人,說:“如果發現有人在背後誹謗我,你就立即報告,我會嚴懲這些刁民。”衛巫於是派了一批人到處察聽,這批人經常藉機敲詐勒索,誰要是不聽,他們誣告你謀反。厲王聽信了衛巫的報告,殺了不少國人。
在這樣的壓力下,國人真的不敢在公開場合里議論國事了。就是人們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談招呼,只交換了一個眼色,就匆匆地走開。厲王發現批評朝政的人漸漸少了下來,十分滿意。
有一次,召穆公去見厲王,周厲王高興地對他說:“你看,現在老百姓都同意我的做法,沒有人反對了呢。”
召穆公嘆了一口氣說:“您這是強行封老百姓的嘴,哪裡是老百姓真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了啊!這怎么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讓人說話,比堵住河流還要危險哪!治水必須疏通河道,讓水流到大海;治國家也是一樣,必須引導百姓說話。硬堵住河流,等到決口傷害的人一定會更多;硬堵住人的嘴,堵塞河流的後患更為嚴重,是要闖大禍的呀!”
厲王不以為然,暴政反而越來越厲害。過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國人忍無可忍,終於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暴動。起義的國人圍攻王宮,要殺厲王。厲王得知風聲,慌忙帶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過黃河,到彘(今山西霍縣東北)地方才停下來。就是厲王不聽召穆公的規勸,才落得個被流放的命運啊。
十四年之後,周厲王在彘死去。大臣們立太子姬靜即位,就是周宣王。但是經過一場國人暴動,周朝統治者已經外強中乾,永遠地衰落下去了。

召穆公

召穆公即召公,名虎。作為西周王室重臣的召公,目睹了厲王的暴虐和朝政的混亂局面,仗義執言,沒有得到厲王的認同。周王朝的統治危如累卵,在眾大臣緘口不言的情況下,召穆公不得不第二次進諫,可是也沒有取得效果。公元前841年的暴動,厲王逃到召公的住處。民眾脅迫召公交出厲王,無奈之下,召穆公狸貓換太子,把自己的兒子交了出去,成全了自己忠誠的名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