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墩環碧

阮墩環碧

阮墩環碧(Ruan Gong islet submerged in greenery) 新西湖十景之一,阮墩是位於西湖中一座綠色小島,阮元,清代著名學者。為紀念他對浙江文化發展、保留古代文籍及治理西湖的功績,命名該島為“阮公墩”, 遠望去如碧玉環繞,世人稱之阮墩環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阮墩環碧
  • 外文名:Ruan Gong islet submerged in greenery
  • 別名:阮公墩
  • 地點:西湖
  • 類別:名勝古蹟
主要簡介,建築設計,歷史背景,名稱演變,建築格局,文學作品,相關文學,

主要簡介

阮公墩北依孤山,南眺三潭印月,西望蘇堤,東臨湖心亭,站在小島上可環顧西湖,水闊天空,群山環抱著秀美的西子,各個景點依稀可辨。該島是清嘉慶五年(一八零零)浙江巡撫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後,以浚湖淤泥堆積成島,故後人稱之為阮公墩。又因其泥軟地低,常為湖水浸漫,俗呼其為阮灘。阮公墩成島後,樹木蔥蘢,芳草萋萋,天真未鑿。

建築設計

一九八一年,島上建環碧山莊。這是一座仿江南私家另墅格局建造的莊園式園林,芳名《環碧》,告訴人們她借景湖光山色的獨特優勢。莊內揭出大 於林杪之上,隨風招搖,頗存古風。 島上矮籬圍出莊園,園內茅屋竹閣,有環碧小築、雲水居等,輕盈靈巧。庭前屋後,植有香樟、楓楊、丹桂、紫薇、秀竹、芭蕉、常春藤等,既求其幽寧,又講究樸質。島邊近水處,別設憶芸亭,取追想阮芸台(阮元號芸台)治湖堆島、留績西湖之意。
阮墩環碧阮墩環碧
環碧莊建築內部陳設古樸淡雅。日間, 乘船來訪者可在此品茗、小酌;晚上,有莊主《員外》率一幫《家僕》、《侍女》著古典戲裝與來客共行仿古 遊樂文娛活動。交通情況:由西湖坐船前往。

歷史背景

阮墩環碧“阮墩”即阮公墩。是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島。它是清代浙江巡撫阮元發動民工疏浚西湖,用湖中的淤泥堆積而成的。後人為紀念他的疏浚之功,稱為阮公墩。
阮公墩築成後,因島基鬆軟,島上除遍植柳樹外,沒有其他建築,有人戲稱為“軟公墩”。1982年,園林部門對島上進行了布局,營建了青竹結構的亭、軒、堂、閣,造型樸素而典雅,現島上建有雲水居、憶芸亭、環碧小築等竹屋茅居。因島外碧波粼粼,島上草木蔥蔥,故名環碧莊,稱為“阮墩環碧”。現已闢為西湖第一垂釣區。
阮公墩的特色是每年夏秋季節舉辦的仿古夜遊。夜遊活動重現古代莊園的莊主和家人接待賓客的熱鬧場景。節目每年更新,近年推出的有《乾隆下江南》一台節目。待賓客都在茅亭竹屋坐定後,一邊飲茶,一連聽曲,炎夏的暑氣和白天的勞累頓然消散。到“阮墩環碧”須從湖濱各碼頭乘船前往。

名稱演變

自從南宋的遷都,給西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出現了名傳千載的“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鐘、曲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
元人效仿宋代設了六橋煙柳、九里雲松、靈石樵歌、孤山霽雪、北關夜市、葛嶺朝暾、浙江秋濤、冷泉猿嘯、兩峰白雲和西湖夜月的這個元十景。
阮墩環碧清代添設的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歸鶴、魚沼秋蓉、蓮池松舍、寶石鳳亭、亭灣騎射、蕉石鳴琴、玉泉魚躍、鳳嶺松濤、湖心平眺、吳山大觀、天竺香市、雲棲梵徑、韜光觀海及西溪探梅十八景。
直到現代的西湖新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和寶石流霞都無不流露出人們對西湖的喜歡之情。
之後,又由2007年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評選出最新的西湖十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建築格局

一九八一年,島上建環碧山莊。這是一座仿江南私家另墅格局建造的莊園式園林,芳名《環碧》。意在告訴人們,阮墩是具有湖光山色的獨特優勢。島上竹籬圍出莊園,園內茅屋竹閣,有環碧小築、雲水居等,輕盈靈巧。庭前屋後,植有香樟、楓楊、丹桂、紫薇、秀竹、芭蕉、常春藤等,既求其幽寧,又講究樸質,酒旗高掛隨風招搖,頗存古風。島邊近水處,別設“憶芸亭”,取追想阮芸台(阮元號芸台)治湖堆島、留績西湖之意。
環碧莊內陳設古樸淡雅。自舉辦仿古游以來,夏秋之夜,身著古裝的侍女端盤敬茶,古琴伴奏,輕歌曼舞,洋溢著古人生活情趣的氣氛,遊人陶樂在其中。乘船來訪者可在此品茗;夜幕降臨,燭火通明,有莊主老員外率一幫家僕、侍女著古代裝束與來客把酒吟詩。
清嘉慶五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民工挖出十萬四千多噸淤泥堆積而成。由於泥土鬆軟,不宜建造別墅,荒蕪了百餘年。直至一九八一年,為開發旅遊資源,在這面積8.5畝的島上,增添1000多噸泥土,周圍用塊石加固,基建二百四十多平方米的“憶芸亭”、“雲水居”、“環碧小築”建築。後又辟垂釣區。“環碧莊”進而形成頗具江南特色的的水上園林。
交通:由中山公園乘遊船前往。

文學作品

《祭阮公》
阮元阮元
- - 揚眉
修書圈史浩如煙,
名譽天下抗英頑,
後世自有功德論,
阮墩環碧青萬年。
阮元(1764~1849) 字伯元,號芸台,又號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揚州儀征人,生於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一七六四年),卒於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己酉(一八四九年),享壽八十六歲。
阮公少年即篤志墳典,廿五歲(乾隆五十四年)成進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後授翰林院編修。一年後因學識淵博,受高宗賞識升任少詹事,入值南書房。後提督山東學政,曾數游濟南名泉,留下不少贊泉詩篇,寫有《小滄浪筆談》,雜記濟南掌故風物等。阮公性行隨和,廣交山東及豫魯金石學家,遍訪山東金石文物,在畢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對山東乾嘉之際金石學的興盛貢獻頗巨。後歷任浙江學政,仁宗嘉慶三年返京,任戶部左侍郎,會試同考官,未幾又赴浙江任巡撫,撫浙約十年。
在浙江任期間,除吏治軍政之外,又召集浙江數文人,編書撰述不輟。嘉慶六年,在杭州建立“詁經精舍”,聘王昶授詞章,孫星衍授經義,作育英才。公在嘉慶十年喪父,服除,任職兵部,又先後出為湖南、浙江巡撫。
此後,又曾先後任江西巡撫、兩廣總督。在粵期間,建議並禁止鴉片,對英商採用了較嚴厲的政策。嘉慶廿五年在粵創立“學海堂書院”,主張書院教育“以勵品學,非以弋科名”。明確標出以經史辭賦為書院的主要教學內容,倡導經詁樸學的教學和研究,同時它的文學教學活動也非常活躍,同樣卓有成就。道光六年,遷雲貴總督,旋又晉升體仁閣大學士,在道光十八年致仕,返揚州定居,先後加太子太保、太傅。 道光二十九年去世,謚“文達”。 他畢生仕宦特達,但撰述編纂工作未嘗稍輟。他學問淵博,在經學、方誌、金石學及詩詞方面都有很高造詣, 尤以音韻訓詁之學為長。
公著書180餘種,編著有《皇清經解》、《經室集》等。值乾嘉文化鼎盛之時,阮元標領文壇數十年,海內尊之為學界泰斗。早歲編集金石書畫目錄,為《石渠隨筆》、《山左金石志》、《兩浙金石志》。任浙江學政時邀臧庸兄弟、何元錫、陳鱣等學者編《經籍纂詁》一百一十六卷,於嘉慶五年刊行,翌年刊刻清初浙江詩人作品為《兩浙輶軒錄》四十卷。又翌年立詁經精舍,刊《詁經精舍文集》十四卷。喪父守制期間,刊《十三經校勘記》,又網羅《四庫全書》未收書,編為《四庫未收書目提要》目錄進呈御覽。數年後,撰成《疇人傳》五十九卷,為中國歷代天文歷算家之專門史。道光二十一年刊刻宋本《十三經註疏》;創立學海堂期間,刊《學海堂叢刻》。阮氏亦重視修志,所修志書著名者有《浙江通志》、《廣東通志》、《雲南通志》、《揚州圖經》等。其中《揚州圖經》以圖為經,可稱創例。阮元的文集,為《揅經室集》五十七卷 所作《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等均是書學史上的重要著述 。

相關文學

《 阮 墩 環 碧》
---揚 眉
在西子湖的水面上,
散落著稀疏的碧玉,
淘洗在浩淼的空山淨水間;
在蘇公堤的髮髻間,
橫斜著渾圓的青墜,
盪悠在壓堤的洞光孔橋下;
在小孤山的托架中,
鑲嵌著翡翠的戒面,
閃耀在古樟老檀的枝葉中。
疏鬆平緩的綠島,
搖曳在溢著芬芳的香雪海上。
輕巧的杉木支柱,
支撐著赭石色的杉樹皮廬頂;
枯黃稀疏的竹籬,
圈圍著嬌羞可人的桃花梨蕾;
稀落蜿蜒的迴廊,
泄露著小路通向殘舊的柴門。
白鶴翩躚,
翱翔於遠山近水;
紅藕羞澀,
隱藏在肥荷瘦蓮。
鶯飛草榮,
亂石護岸春色連天;
星稀月明,
波光粼粼水天一色。
信步在寂靜的小島,
看雷峰塔的佛光普照八百里錢塘,
靜默地享受著暖薰的湖風;
倚靠在粗壯的紫藤,
賞寶石山的燈光明亮十萬戶人家。
愜意地品味著富足的生活。
西子湖的疏浚,
清理了千年淤積的污垢,
造就了半頃環碧的方鑒,
給後世留下了萬古不滅的明珠;
阮元公的偉業,
不用石雕木刻來此彰表,
都凝聚在綠木芳草之間,
給後人堆砌了追古憑思的阮墩。
阮公墩名譽江南,有詩讚譽:
綠樹花叢藏竹舍,碧水晴天托祥雲,
數隻丹鶴柴扉落,水墨丹青長詩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