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群

阜平群又稱“單塔子群”屬於上太古代地層。主要出露於中國太行山地區,如河北的阜平、淶源、唐縣、靈壽、行唐、邢台、贊皇等縣。主要由各種片麻岩組成,並有少數鎂質大理岩、變粒岩、斜長角閃岩及淺粒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阜平群
  • 外文名:Fuping Gr
  • 階代碼:Ar3
  • 地區代碼:6
命名,沿革,特徵:,索家莊組,團泊口組,南營組,漫山組,木廠組,四道河組,紅土坡組,備考,

命名

1936年楊傑命名為“阜平片麻岩”,1965年山西區調隊和河北區調隊改用現名。

沿革

1959年譚應佳將太行山南段的變質岩系稱作“阜平系”,包括西黃莊統和段莊統。1965年,1:20萬石家莊幅地質圖將阜平群由下而上分為陳莊組和灣子組,1:20萬盂縣幅地質圖將阜平群自下而上分為索家莊組、團泊口組、南營組、宋家口組和文都河組。同年,河北省區調隊和山西省區調隊在太行山地區1:20萬區域地質調查中,將石太鐵路以北阜平地區的變質岩系分為兩個群:上部稱龍泉關群,下部為阜平群.自下而上共分出索家莊組、團泊口組、南營組、漫山組、木廠組、四道河組和紅土坡組等7個岩組;。1977年王啟超將太行山南段的阜平群自下而上分為放甲鋪組和北賽組。1983年, 張壽廣等將龍泉關群併入阜平群稱為上亞群,將原阜平群又劃分出中亞群和下亞群。1986年,王啟超將阜平群改稱阜平超群,由下而上分為陳莊群和灣子群。1989年譚應佳等將灣子群改稱為蛟潭莊群,陳莊群仍稱為阜平群,由下而上分為索家莊組、陳莊組和王家溝組,譚等認為阜平群與蛟潭莊群之間存在不整合。1989年,河北省地質礦產局在編寫《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區域地質志》時將索家莊組、團泊口組和南營組合併稱下亞群;將漫山組、木廠組、四道河組和紅土坡組合稱中亞群;將原龍泉關群的跑泉廠組和榆樹灣組歸入阜平群稱為上亞群。《山西省區域地質志》則兼采王啟超和譚應佳的方案,稱為阜平超群,自下而上分為陳莊群(包括索家莊組、團泊口組和南營組),蛟潭莊群(漫山組、木廠組、四道河組和紅土坡組)和龍泉關群。各家雖然對劃分超群、亞群和群有不同認識,但組的劃分及其順序基本一致,故本條目仍稱阜平群。

特徵:

自下而上劃分為7個組:

索家莊組

分布於河北境內阜平的大柳樹、段家莊、坊里、川里,唐縣花盆、淶源馬莊、走馬驛、祭刀嶺、銀坊等地,淶源祭刀嶺一帶最為發育。命名剖面位於靈壽縣西界至團泊口一帶。山西境內僅在靈丘縣與河北省阜平縣交界處的狼牙山南側有少量出露。本組中下部岩石在命名地主要為黑雲斜長片麻岩、角閃斜長片麻岩夾淺粒岩(有時為夕線石鉀長淺粒岩)中間夾一層不穩定的白雲質大理岩及斜長角閃岩;向北到大柳樹一帶尚夾有磁鐵紫蘇角閃石英岩(貧鐵礦),在片麻岩中出現紫蘇輝石,局部夾角閃二輝斜長麻粒岩;再向北到祭刀嶺一帶則主要為黑雲斜長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靠下部的黑雲斜長片麻岩中的角閃石含量有所增加。本組上部由蛇紋石(或透輝石、金雲母)大理岩和斜長角閃岩組成,大柳樹附近相變為斜長角閃岩夾含鐵石榴紫蘇石英岩,段莊一帶缺失。該組北厚南薄,命名地點岩層厚達1200m,祭刀嶺一帶為1790m。

團泊口組

曾命名為“上盤石組”,命名剖面和地點同索家莊組。與譚應佳等(1993)命名的陳莊組部分岩層相當。分布於阜平砂窳、舊營、團泊口以東,靈壽陳莊,行唐口頭以北;在贊皇地區原稱放甲鋪組,分布於內丘柳林、邢台放甲鋪、西黃村、沙河蟬房一帶。在命名地點本組中下部地層主要由混合岩、黑雲斜長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鉀長淺粒岩夾片麻岩;在其東部和北部則為黑雲斜長片麻岩夾較多斜長角閃岩;其南部淺粒岩顯著增加,斜長角閃岩相對減少。淺粒岩中普遍含有夕線石石英球集合體。本組底部一般常見有不穩定的淺粒岩,出露於平山王家灣附近的該類岩層中見有對稱—不對稱的波痕和不規則的交錯層。本組上部,在阜平北部為相變的雲母(或角閃石)大理岩或斜長角閃岩;南部為大理岩夾變粒岩或透閃岩,這些大理岩層具標誌層性質。贊皇地區的岩性也大體如此,只是其下部含有角閃鐵英岩,大理岩中夾有黑雲片岩和角閃片岩。由北向南本組地層厚度逐漸增加,如阜平地區一般厚920—1320m,甘秋一帶厚2180m,到贊皇地區則達4730—4980m。到山西境內,本組地層僅在靈丘縣最南部安施頂一帶出露,其岩性與命名地點有較大差異,下段為黑雲片麻岩,幾乎無角閃斜長片麻岩;中段以各種片麻岩為主,淺粒岩呈透鏡狀夾層零星出現;上段為斜長角閃岩夾黑雲斜長片麻岩而無大理岩,厚約1000m。

南營組

曾被稱作“南黃門組”、“蒼蠅寨組”。譚應佳等所稱的王家溝組,大致與之相當。代表剖面位於南營村。遍布於阜平、贊皇、臨城西豎,內丘北賽,邢台白虎莊、沙河大米溝,武安馬頭店等地。本組中下部層位在阜平地區主要為黑雲斜長片麻岩,部分黑雲角閃(或角閃黑雲)斜長片麻岩,少量黑雲二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和淺粒岩,底部為不穩定的淺粒岩,靠頂部尚有角閃斜長片麻岩。靠下部層位的淺粒岩在西南部含量較多,最南部甘秋基本上以淺粒岩為主,而其它地區則以斜長角閃岩為主。淺粒岩中常見夕線石石英球集合體,與片麻岩呈相變關係,局部還見殘留交錯層。中部和下部夾鐵英岩。在贊皇地區以黑雲斜長片麻岩為主,夾二雲斜長片麻岩、石榴(或黑雲)角閃片岩,時夾角閃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和淺粒岩。本組頂部常見有分布不連續的各種薄層大理岩、斜長角閃岩和鈣矽酸鹽岩;在贊皇地區只局部出現含方解石、透閃石變粒岩和透輝岩。本組厚度變化大,阜平北部1300—1640m,南部可達3000m,贊皇地區一般為 306—1790m,最大3740m。在山西境內的南營組僅在靈丘崗河、狼牙溝和盂縣車輪一帶有零星出露。其岩性:下段為黑雲斜長片麻岩夾大量淺粒岩和斜長角閃岩,盂縣車輪一帶下段頂部夾不純大理岩;中段為混合花崗岩,上部為一套夕線石淺粒岩;上段為混合花崗岩和花崗片麻岩,厚度大於800m。

漫山組

主要分布於阜平地區西南部。命名剖面位於靈壽縣橫嶺—大西溝。中下部岩層出露於合河口—團泊口—陳莊—口頭一線以北地區。組成岩石主要是黑雲斜長片麻岩。西部龍泉關、舊營一帶淺粒岩增多並有鈣質岩;其它地區尚見有角閃斜長片麻岩或(和)斜長角閃岩。在片麻岩中常含透輝石,淺粒岩中見含剛玉的夕線石英球集合體。在上述一線以南的西部(合河口以南)原稱宋家口組(下段),為巨厚的二長淺粒岩或鉀長淺粒岩,宋家口—孟家莊向斜東段過渡為二長淺粒岩和黑雲二長片麻岩互層,向東到蘇家莊一帶以白雲鉀長片麻岩為主;再向東到灣子—口頭一帶即原稱灣子組(下段)則以白雲鉀長片麻岩為主,夾淺粒岩及黑雲二長片麻岩。本組上部為標誌層,由大理岩、透輝(或透輝方柱石、金雲橄欖石)大理岩、斜長角閃岩組成。大理岩穩定發育,在命名地點,本組厚370m,向北到阜平和龍泉關一帶為168—1230m,甘河淨一帶達1560m,東北隅白澗一帶為860m。在山西境內僅在盂縣五開掌一帶分布,主要由含夕線石石英球體的混合岩和少量淺粒岩及斜長角閃岩組成,厚度大於450m。

木廠組

命名地點在河北省靈壽縣南營木廠村。分布範圍同漫山組。在上述一線以北地區主要為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岩,角閃斜長片麻 岩夾斜長角閃岩。底部為不穩定的變粒岩、鐵英岩等。在甘河淨一帶為長石石英岩,內見交錯層。上部為標誌層,由大理岩、斜長角閃岩、透輝大理岩、透閃透輝岩和透輝變粒岩組成。在上述一線以南為原稱的宋家口組(上段)。本組厚316—820m,在命名地點為620m,在龍泉關地區厚達2960m。在山西境內,僅在盂縣木口、五開掌一帶有本組出露,岩層主要由黑雲斜長片麻岩、淺粒岩和透輝大理岩、含長石石英大理岩等組成,厚約300m。

四道河組

代表性剖面位於平山縣木廠—紅土坡,分布於阜平西部、西南部的西莊旺、八里莊、平山四道河、下口鎮、下三家店、上文都等地,曾稱為文都河組。上部岩層在西南部一般以二長淺粒岩為主,其中合河口主要為黑雲斜長片麻岩、二長淺粒岩互層;南緣車輪村—三家店一帶為淺粒岩、斜長角閃岩;西部地區為各種片麻岩夾薄層淺粒岩、斜長角閃岩;花塔一帶淺粒岩占優勢。上部層位在合河口—團泊口以南,由各種大理岩(透輝大理岩、長石石英條帶大理岩、透閃大理岩及金雲大理岩)和黑雲斜長片麻岩及透輝變粒岩互層;以北為淺粒岩夾片麻岩,其頂部為鈣質岩標誌層,由透輝透閃岩、透輝變粒岩夾金雲母蛇紋大理岩,透閃透輝大理岩組成,一般厚20—40m,最厚達110m。本組北部較厚,為1150—2350m,南部較薄,為694—760m。在山西境內出露很少,僅在盂縣閻家莊、五開掌、車輪一帶呈南北向分布,主要為混合岩化淺粒岩夾斜長角閃岩及頂部的鈣矽酸岩。

紅土坡組

命名剖面同四道河組。出露於平山紅土坡、阜平麥然青、石湖岩等地,呈北北東向展布。該組以巨厚的淺粒岩為特徵,片麻岩及變粒岩僅以5—10m 的薄層夾於淺粒岩中;上部為鈣質岩標誌層,以含白色金雲母大理岩為特點,厚一般10—40m,最厚96m,最薄3—4m。全組厚度一般1000m左右。該組在山西境內出露很少,僅分布在繁峙縣牛幫口以南晉冀兩省交界線附近。主要為厚層含雲母和磁鐵礦的淺粒岩、片麻岩和黑雲變粒岩。頂部以透閃透輝岩和蛇紋大理岩為主夾斜長角閃岩,有時相變為透閃斜長片麻岩和斜長角閃岩,厚480—1380m。阜平群從索家莊組至南營組,下部原岩為一套碎屑岩、泥質岩和基性火山岩等組成的火山沉積建造;上部的原岩以沉積岩為主的薄層—中厚層碳酸岩建造。由漫山組至紅土坡組的原岩是一套成熟度較高的陸源碎屑-碳酸岩建造,具類復理石特徵。它們形成於動大陸邊緣的淺海-濱海相環境。曾經受高、中溫區域變質作用,主要岩層變質相達高角閃岩相,下部局部達麻粒岩相,上部達角閃岩相。部分層位混合岩化作用明顯。變質程度中等。本群所含有用礦產主要是條帶狀鐵礦(BIF)和大理岩,前者主要見於南營組,以小型為主。後者主要產於漫山組(厚達200m)和木廠組(厚達300m),規模巨大。此外,在漫山組淺粒岩中的含剛玉夕線石石英球集合體的剛玉和夕線石,具潛在利用價值。目前在阜平群底部黑雲二長片麻岩(大柳樹村)中已獲得2800+230-150Ma的碎屑鋯石U-Pb一致線年齡。同一地點斜長角閃岩(包括基性麻粒岩)的全岩Sm-Nd等時線年齡為2790±171Ma,有的地質工作者推斷本群的形成時代可能達3000Ma,但據各種年齡數據以及相鄰地層產出條件判斷,其形成年齡為2800—2900Ma較為合適。變質年齡大於200Ma,群的時代與新太古代相當。

備考

編撰者: 沈其韓
作者1: 楊傑
年份1: 1936
作者2: 譚應佳
年份2: 1989
系名: 太古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