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化新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簡稱抗聯三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起來的一支英勇頑強的抗日武裝部隊,它的發展經歷了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等幾個時期,湧現出了趙尚志、李兆麟、馮仲雲等一批著名的抗日將領。

抗聯三軍於1933年由13名同志創建游擊隊起家,到1937年迅猛地發展成一支擁有6000餘人的抗日勁旅,成為北滿地區抗日武裝鬥爭的核心。其活動範圍遍及北滿(系指哈爾濱以北、松花江中下游的廣大地區),從小興安嶺以東的國境線,到小興安嶺以西的黑嫩平原,到處都留下了抗聯三軍同日本侵略者戰鬥的足跡。

該軍最後與抗聯第六、第九、第十一軍一起編成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化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逝世日期:1938年5月
  • 職業:軍人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人民革命軍第一師第2團團長、第2師政治部主任
  • 性別:男
人物簡介,所在部隊,犧牲經過,附錄,

人物簡介

關化新,1933年起先後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書記,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副官處處長,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師第2團團長、第2師政治部主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第二師師長,1938年5月在黑龍江省通河縣境作戰犧牲。

所在部隊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簡稱抗聯三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起來的一支英勇頑強的抗日武裝部隊,它的發展經歷了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等幾個時期,湧現出了趙尚志、李兆麟、馮仲雲等一批著名的抗日將領。
抗聯三軍於1933年由13名同志創建游擊隊起家,到1937年迅猛地發展成一支擁有6000餘人的抗日勁旅,成為北滿地區抗日武裝鬥爭的核心。其活動範圍遍及北滿(系指哈爾濱以北、松花江中下游的廣大地區),從小興安嶺以東的國境線,到小興安嶺以西的黑嫩平原,到處都留下了抗聯三軍同日本侵略者戰鬥的足跡。
該軍最後與抗聯第六、第九、第十一軍一起編成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

犧牲經過

1938年年春,日偽軍和反動地方武裝數萬人對松花江沿岸的巴彥、通河、湯原、依蘭、方正、延壽、樺川、富錦等縣進行連續寸伐。活動在該地區的東北抗日聯軍第3、第6、第9、第11軍等部隊因兵力過於分散,常處於被追擊、被圍攻的狀態,處境極為困難。在此情況下,第3軍第2師北渡松花江,剛到通河縣境就被日偽軍包圍,師長關化新在戰鬥中陣亡,突圍的10餘人投奔第5軍軍部。活動在依蘭縣東部的第3軍第3、第4、第10師東向富錦轉移。

附錄

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戰鬥序列沿革
一、巴彥游擊隊(改名為:東北工農義勇軍獨立師)、中國工農紅軍第36軍江北獨立師
1、巴彥游擊隊(改名為:東北工農義勇軍獨立師),1932年5月成立。
東北工農義勇軍獨立師
師長:張甲洲 參謀長:趙尚志
下轄3個大隊、1個模範隊
2、東北工農義勇軍獨立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36軍江北獨立師,1932年末成立。
中國工農紅軍第36軍江北獨立師
師長:張甲洲 政治部主任:趙尚志
二、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
1、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1933年10月10日成立,13人。
隊長:趙尚志
2、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1933年底70餘人
隊長:趙尚志 政委兼黨支部書記:李福林 經濟委員:李啟東
下轄5箇中隊、1個少年隊、1個機槍隊、1個騎兵隊
第1中隊長:孟廣善
第2中隊長:呂虎章
第3中隊長:張連科
第4中隊長:程××
第5中隊長:姜德山
少年隊長:李根植
機槍隊長:王德全
騎兵隊長:李根植(12月底轉騎兵隊)
3、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1934年6月28日,編成450人。
支隊司令:趙尚志 政委:張壽籛 黨委書記:李福林 參謀長:梁佐術
下俠3個總隊、9個大隊、27箇中隊
第1總隊:隊長:趙尚志(兼)副隊長:王甲三 政委:張壽籛(兼)
第2總隊:隊長:黃英(即黃炮,後叛變) 副隊長:梁佐術(兼)政委:馬宏力
第3總隊:隊長:曹德生 副隊長:李靖遠 政委:韓光(即曉夢)
各總隊下設3個大隊、3箇中隊
4、1934年秋哈東支隊整編,400餘人。
支隊司令:趙尚志 政治部主任:韓光 經濟部主任:金策 秘書處:侯啟剛  副官處:關化新
下轄5個大隊、1個政治保全隊、1個騎兵隊、1個少年隊、第1執法處、第2執法處
第1大隊長:李熙山
第3大隊長:張連科
第5大隊長:姜德山
第7大隊長:劉海濤
第9大隊長:李樹林
政治保全隊:
騎兵隊:
少年隊:
第1執法處:
第2執法處:
三、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
1、1935年1月為第1階段:正式成立。
軍長:趙尚志 政治部主任:馮仲雲張敬山
下轄1個師、1個保全連、1個少年連、1個秘書處、1個副官處、1個軍需處、1個執法處、1個稽查處
第1師:師長:趙尚志(兼)
下轄3個團:
第1團團長:劉海濤 政治部主任:李福林(後任:金策)
第2團團長:李熙山(後任:王惠同)政治部主任:張壽籛趙一曼
第3團團長:張連科 政治部主任:馬宏力(後任:李泰侯啟剛)
期間,東北反日聯合軍總指揮部,1935年3月成立。
軍事委員長:謝文東
總指揮:趙尚志 副總指揮:李華堂 總政治部主任:張壽籛 總秘書長:馮仲雲
2、1935年秋為第2階段:
軍長:趙尚志 政治部主任:馮仲雲張敬山
下轄6個團、3個游擊團、1個別動大隊、1個游擊營、1個政治保全連、1個少年連、1個執法處
第1團團長:劉海濤 政治部主任:張壽籛
第2團團長:王惠同(後任:關化新)政治部主任:李熙山
第3團團長:張連科 政治部主任:侯啟剛
第4團團長:郝貴林 政治部主任:金策
第5團團長:尹慶樹 政治部主任:
第6團團長:孟廣才 政治部主任:祁占海
五雙游擊團:50餘人
珠葦游擊團:60餘人
延方游擊團:80餘人
別動第9大隊:70餘人
游擊第1營:40餘人
政治保全連:15餘人
少年連:27人
執法處:40餘人
期間,東北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1936年1月28日成立。
總司令:趙尚志 副總司令:李華堂總政治部主任:張壽籛
3、1935年11月至1936年7月為第3階段:
軍長:趙尚志 政治部主任:馮仲雲張敬山
下轄6個師:
第1師師長:劉海濤 政治部主任:張壽籛 下設3個團
第2師師長:吳興才 政治部主任:關化新 下設6個團
第3師師長:張連科 政治部主任:李熙山 下設3個團
第4師師長:郝貴林 政治部主任:金策 下設3個團
第5師師長:景永安 政治部主任:蔡近葵 下設3個團
第6師師長:張光迪 政治部主任:蘭志淵 下設5個團
四、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
1、1936年8月1日編成人員:基本隊伍1500人左右,籛編隊伍4500人左右,總共6000餘人。
軍長:趙尚志 政治部主任:張壽籛(1937年6月)
下轄11個師、1個秘書處、1個副官處、1個執法處、1個經濟處、1個稽查處
第1師師長:常有鈞 副師長:任永富 政治部主任:李熙山
第2師師長:關化新(後任:蘭志淵)政治部主任:吳興才
第3師師長:張連科 政治部主任:吳景才
第4師師長:郝貴林 副師長:李中央(後叛逃)政治部主任:金策
第5師師長:景永安 政治部主任:蔡近葵
第6師師長:張光迪 政治部主任:蘭志淵(後任:周庶范)
第7師師長:于海雲 政治部主任:張德
第8師師長:考鳳林 政治部主任:
第9師師長:李振遠 政治部主任:雷炎 參謀長:張樹勛
第10師師長:高士魁 政治部主任:
第11師(政治保全師)師長:常有鈞
軍部秘書處:
軍部副官處:
軍部執法處:
軍部經濟處:
軍部稽查處:
2、趙尚志被關押、開除,1938年6月縮編(出現大量叛變)。
軍長:許亨植(1939年4月) 政治部主任:金策張蘭生(1939年4月)
下轄4個師、1個警衛團、1個政治保衛師
第1師師長: 政治部主任:周庶范
第2師師長:蘭志淵(後叛變) 政治部主任:吳景才
第3師師長:許亨植(又名:李熙山)政治部主任:常有鈞
第4師師長:陸希田(後任:陳雲升,後叛變) 政治部主任:侯啟剛(未到任,後由於保合代理)
警衛團團長:姜立新 政治部主任:朴吉松
政治保衛師師長:常有鈞
五、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
1階段:東北抗日聯軍西北臨時指揮部,1939年1月2日成立聯軍第3軍剩餘人員近700人(趙尚志精銳部隊騎兵500多人越界後被蘇軍繳械,送往新疆,從此失蹤,大量趙在戰鬥中提拔的軍事指揮員被清洗,李華堂等部隊叛變)。
總指揮:張壽籛 政治委員:馮仲雲 副總指揮:許亨植 參謀長:馮治綱
活動地區:綏稜、海倫、克山、拜泉、克東、北安訥河、德都、嫩江綏化、 蘭西、慶安鐵力等14縣。
下轄龍北、龍南2個臨時指揮部
龍北臨時指揮部:負責人:張壽籛(兼)
下設2個支隊:
第1支隊:由6軍1師6團、3軍3師8團1連組成。支隊長:張光迪(原3軍3師副師長),政治部主任:陳雷(原6軍軍部組織科長)
第2支隊:由6軍2師12團、3軍3師8團2連組成。支隊長兼政治部主任:馮治綱
龍南臨時指揮部:負責人:許亨植(兼)
下設2個支隊、2個獨立師:
第3支隊:由6軍3師8團1連、11軍1師某團1連、9軍1師餘部組成。支隊長:王明貴(原6軍3師師長),政治部主任:於天放(原11軍1師政治部主任)
第4支隊:由6軍3師8團2連、11軍1師某團2連組成。支隊長:雷炎(原3軍9師政治部主任),政治部主任:關樹勛(原6軍3師8團政治部主任),參謀長:郭鐵堅
獨立1師:由3軍1師組成。師長:任永富,政治部主任:周庶范
獨立2師:由3軍3師7團組成。師長:馬光德政治部主任:朴吉松
2階段: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1939年5月成立人員僅400人,丟失根據地後被迫西征
總指揮:張壽籛 政委:馮仲雲(1940年4月任)總參謀長:許亨植
活動地區:綏稜、海倫北安、克山、德都、訥河嫩江綏化、望奎、拜泉、 蘭西、巴彥、木蘭、東興鐵力、慶安等20餘縣(旗)
下轄第3、6、9、11共4個軍
第3軍:
軍長:許亨植 政治部主任:張蘭生
下設3個師、2個支隊
第1師師長:楊宏傑 副師長:任永富 政治部主任:周庶范
第2師師長:李泰
第3師師長:楊宏傑(代)政治部主任:趙敏夫
第2支隊:由第3軍3師8團、第6軍2師12團組成,支隊長:馮治綱(兼)
第3支隊:由第6軍3師8團、第9軍2師餘部、第11軍1師餘部組成,支隊長:王明貴
第6軍:
軍長:張壽籛 政治部主任:馮仲雲 參謀長:馮治綱
轄3個師、軍部直屬教導隊
第1師:由新編第10團組成
第2師:由第12團組成
第3師:由第8團組成,師長:王明貴
第9軍:
由第2師餘部組成,師長:郭鐵堅
第11軍:
由第1師餘部組成,師長:李景蔭政治部主任:於天放
3階段: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1940年3月22日改編,約400人(在嫩江重新建立根據地)。
總指揮:張壽籛 總參謀長:許亨植
活動地區:綏稜、海倫、北安、克山、德都、訥河、嫩江、綏化、望奎、拜泉、 蘭西、巴彥、木蘭、東興鐵力、慶安等20餘縣(旗)
下轄2個軍、2個指揮部:
第3軍:
軍長:許亨植,下設2個團:
第1團團長:(缺)代政治部主任:楊宏傑
第2團團長:王殿閣(代)
第6軍:
軍長:張壽籛 政治部主任:馮仲雲 參謀長:馮治綱
下轄3個師、1個直屬教導隊
直屬教導隊長:×××
第1師:由新編第10團組成
第2師:由第12團組成
第3師:由第8團組成,師長:王明貴
龍北指揮部:
指揮:張壽籛(後任:馮治綱)
下設第3、4共2個支隊:
第3支隊:由6軍3師8團、6軍1師新10團、9軍2師餘部組成,支隊長:王明貴,政委:於天放
第4支隊:由6軍2師12團、3軍3師8團組成,支隊長:雷炎,政委:關樹范,參謀長:郭鐵堅
龍南指揮部:
指揮:許亨植(兼)(後任:李景蔭) 政治部主任:周庶范 參謀長:郭鐵堅
轄第1、2共2個支隊
第1支隊長:張光迪 政治負責人:陳雷
第2支隊長:高吉賢 政治部主任:於天放
4階段: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1940年5月整編,400人(後被迫越界)。
總指揮:張壽籛(李兆麟)總政治委員:馮仲雲(後任:金策)總參謀長:許亨植
活動地區:綏稜、海倫、北安、克山、德都、訥河、嫩江、綏化、望奎、拜泉、 蘭西、巴彥、木蘭、東興、鐵力、慶安等20餘縣(旗)
下轄第3、6、9、12共4個支隊:
第3支隊:1940年4月組成100餘人,支隊長:王明貴,政委:趙敬夫(後任:高禹民)參謀長:王鈞 政治負責人:陳雷
下設第3、6兩個大隊
第6支隊:支隊長:張光迪,政委:於天放,副支隊長:高繼賢
下設第9、12兩個大隊
第9支隊:支隊長:陳紹賓(後任:邊鳳祥),政委:周雲峰(後任:高禹民即高雲升)參謀長:郭鐵堅副官長:邊鳳祥
下設第15、18兩個大隊
第12支隊:支隊長:李景蔭(後任:戴鴻賓;徐澤民“代”0,朴吉松)政委:許亨植(兼)
下設第34、36兩個大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