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什鎮

閻什鎮位於鄄城縣東南部,處於鄄城、鄆城、牡丹區交界處。鎮政府駐地閻什口村,離縣城19公里。全鎮耕地面積4333公頃,轄30個行政村,87個自然村,5340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閻什鎮
  • 地址:鄄城縣東南部
  • 耕地面積:4333公頃
  • 人口:53408
閻什鎮歷史悠久,是雷澤、歷山所在地。漢、西晉、北魏屬濟陰郡成陽縣,隋、唐、宋屬雷澤縣地,金屬大名府雷澤縣。金貞元二年(786年),降雷澤為鎮,其地併入鄄城縣。宋太宗時,此地臨趙王河,閻氏十口逃荒至此安家,故取名閻什口。清代閻什口為一大集鎮。
閻什鎮是古雷澤湖遺址所在地。雷澤之名來自《山海經》:“澤中有神,龍首而人頰,鼓其腹則雷,故名雷澤。”宋蔡沈註:“本雷夏澤也,因其神,名之曰雷夏”。據《辭源》解釋,雷澤,“一是古澤名,即雷夏,在今山東菏澤東北,已淤;一是古地名,乃古郕伯姬姓之國,漢置成陽縣,屬濟陰郡,治所在今山東鄄城縣境內。隋開皇十六年置雷澤縣,以縣北雷夏澤而名”。由此條注釋可看出,漢成陽縣和隋雷澤縣為同一地域,治所均在今鄄城境內。雷澤湖在古雷澤縣北,亦在今鄄城境。雷澤湖的地理方位,據《漢書?地理志》載:“雷澤即濟陰成陽,雷澤在西北”。《水經注》云:“雷澤在成陽故城西北,昔華胥履大人跡處也,即今所漁也。其陂東西二十餘里,南北十五里,即舜所漁也。”又云:“瓠河又左經雷澤北,其澤藪在大成陽西北十餘里。”《史記正義》引《括地誌》:“雷夏澤在濮州雷澤縣城郭外西北”。《曹州府志》:“雷澤(城)在濮州東南六十里,本成陽故城,古之郕伯國也,漢縣亦作成陽,北齊廢,隋置雷澤縣,唐宋因之,金省為鎮(併入鄄城縣)”;《濮州志》:“雷澤在州之東南,舜嘗漁其間,禹貢所謂雷夏即澤是也。舊有雷澤城,昔雷澤縣治在此,東漢改雷澤為成陽縣”。《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雷澤縣,漢成陽縣,隋改治雷澤縣,金省,故治所在今山東濮縣東南(今鄄城東南境)。”據上述記載和考察當地地理現狀,雷澤湖遺址在今鄄城東南部閻什鎮、彭樓鎮和引馬鄉一帶。
閻什鎮是伏羲誕生地。傳雷澤孕育了伏羲,是“龍的傳人”起源地。《太平御覽?詩含神霧》:“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王充《論衡?龍虛篇》:“雷龍同類。”雷神即龍神,“大跡”即是龍神而出,因而伏羲為“龍種”。華胥在雷澤懷孕,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只能就近生產。《漢書人表考》引《春秋世譜》:“華胥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媧。”聞一多先生《伏羲考》詳細引述了伏羲、女媧是兄妹又是夫妻的傳說。他們的子孫應是龍的傳人。雷澤湖就是“龍的傳人”的發祥地。後世從“華胥”一詞取一“華”字,從“雷夏澤”一詞取一“夏”字,構成了“華夏”一詞,即華夏族名的由來。伏羲教稼穡,畫八卦,創書契,正姓氏,別婚姻,給後世以巨大影響,開啟了華夏文明。
閻什鎮有舜耕歷山遺址。《淮南子》:“舜耕歷山”,高誘註:“在濟陰成陽。”《水經注》:“雷澤西南十里許小山,孤立峻上,亭亭傑峙,謂之歷山,山北有小阜,南屬迤澤之東北有陶墟,濱帶瓠河也。”《史記正義》:“濮州雷澤縣有歷山、舜井、又有姚墟,雲舜生處也。”《述征記》:“舜所耕陶墟阜連屬,濱帶瓠河也。”宋羅泌《歷山考》:“今濮之雷澤西北十六里,有小山孤立,謂之歷山,山北有小阜,屬池目之姚墟,邵謐緣之皆記舜耕之所。”又引《蘇氏演義》云:“雷澤不聞有二,耕魚必不相遠,即此(濮之歷山)為是。”《元史?和尚傳》:“歷山公,名千努,於元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辭卸官職,退居濮上,築先聖宴居堂於歷山,聚書萬卷。創歷山書院,出聘曹人范秀做教席,以教育鄉里子弟。”濮上,即濮水之上,濮水,在古鄄城境內,現已消失。《山東通志》:“歷山,在縣(菏澤)東北六十里,上有虞舜廟”;“歷山,在州(濮州)東南七十里”;“按《一統志》載,舜耕歷山在濮州。”《曹州府志》:“歷山在府東北五十里,濮州東南七十里,即虞舜耕處,舊有舜祠。”《濮州志》:“歷山在州東南七十里,即虞舜躬耕之處。”清考據學家孫星衍《歷山舜帝廟碑銘》:“菏澤縣,古濟陰郡地,縣東北五十里(今鄄城閻什鎮)有歷山,即舜耕處,亦太甲所葬也。”今鄄城東南15公里處閻什鎮駐地西2公里有村名歷山廟,與上述記載方位大體相當。該村西現有歷山廟古遺址一處,廟址南北長77米,東西寬45米,該廟乃為紀念舜耕歷山而建,並以此而為村名。由此斷定,歷山廟村附近,古有歷山,即虞舜躬耕之處。
為此,1998年10月,美國舊金山五邑同鄉會主席、華僑甄景棠先生到鄄城歷山虞帝廟謁祖訪親。1999年9月,美國舊金山謁祖訪親團一行16人,新加坡甄氏聯合會謁祖訪親團一行25人,先後到鄄城歷山虞帝廟尋根祭祖。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季羨林題詞“歷山虞帝廟”,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題詞“舜耕歷山古遺址”。2005年9月,山東大學教授、舜文化研究專家王紹曾題詞“帝舜故里”。2006年,舜耕歷山遺址被山東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沙土廟位於閻什鎮閻什口村。沙土廟又名觀音寺,為千年古廟,建於唐初,數百年來為冀、魯、豫、皖四省宗教活動中心。民間多年相傳,“南京北京都走到,不如看看沙土廟”之說。古廟占地20餘畝,建有各式殿閣百餘間,雕塑千餘尊,雄偉壯觀,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神佛雕塑神態逼真,造型各異。廟內供奉上至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下至中國歷代明君良臣,集儒、佛、道三教於一廟。
近年廟內又增設了老年活動中心,書畫工藝美術展室和文化娛樂設施。沙土廟成為旅遊、休閒、娛樂和祭祀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