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川北燈戲

閬中川北燈戲

民間的歌舞小戲,也叫農民戲,在川北農村流傳甚廣。閬中、南部、儀隴等縣是燈戲的窩子,農民也稱它是“喜樂神”。在逢年過節燈戲演出時,看戲的人都歡歡喜喜、興致勃勃,樂而忘返。既娛神,又娛人。

地圖信息,
燈戲在清乾隆時就流行於川北昭化、蒼溪、閬中、南充。每當農作物成熟時,在田間、院壩里點亮了寫有“五穀豐登”、“人壽年豐”等字樣的大紅燈籠,打起鑼鼓,拉起胖筒筒(燈戲弦樂),由三、五個民間燈戲藝人(少者二、三人)就能演起一場熱鬧的燈戲。農民們看見紅燈高掛,打起燈籠火把,從四面八方聚攏來。紅燈就成了光明、歡樂喜慶的象徵。燈戲由此得名。燈戲又稱:“喜樂神”、“歡喜調”、“大鋪蓋”等。
燈戲風格別致,藝術獨特,表演粗獷,服裝道具簡易,不用複雜的舞台裝置,樂器簡便;唱腔優美,演出不擇地方;演員人少,農民便於接待;劇目一般以喜劇、笑劇、鬧劇為主,即使悲劇題材也愛用喜劇手法處理。燈戲唱詞可以說是農民的口頭文學,見物唱物、見人唱人,具有濃烈的鄉土氣息。

地圖信息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江源大街133西10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