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經濟開發區

閩東經濟開發區

閩東華僑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7年8月,1999年5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2年,經國務院批准,東僑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僑開發區作為寧德地委、行署推進閩東新一輪創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和撤地設市後寧德新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立對閩東實現跨世紀發展戰略目標、建設海上閩東、發展中心城市、彌合東南沿海經濟斷裂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今以農耕為主的僑民已變成市民,實現了居者有其屋,就業有著落,弱者有保障,子女有教育,文化有傳承的“五有”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東經濟開發區
  • 成立時間:1997年8月
  • 地點:溫州與福州的中間地帶
  • 人口:10萬人
地理位置,港口交通,基礎設施,
閩東經濟開發區

地理位置

閩東賽岐經濟開發區位於沿海開放城市溫州與福州的中間地帶,是寧德地區(俗稱閩東)的地理位置中心,是閩東的水陸交通樞紐,是閩東、閩北、贛東北、浙南的重要物資集散地,是環三都澳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開發區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人口10萬人,首期開發10平方公里。區內可供開發土地10100畝,其中工業用地8924畝,商貿小區用地1176畝。 這裡自然條件優越,四季溫暖如春,山海資源豐富,經濟腹地廣闊,是對外開放的理想視窗和投資興業的風水寶地,也是寧德市構建三條通道,實現第二層面發展戰略的重要橋頭堡。

港口交通

水陸交通便利。賽岐開港於唐末宋初,到明清鼎盛時期就與日本和台灣、天津、上海等港口通航通商,目前已辟香港、澳門、廣州、廈門、神州、溫州、上海、南通、青島和長江沿岸航線。賽岐至下白石岸線已建有300 - 3000噸碼頭20座,白馬5000噸碼頭已破土動工,半嶼萬噸碼頭已上報立項。1997年10月國務院已批准白馬港對外國籍輪船開放。港口運輸歷史悠久,公路交通四通八達。104國道和省道小浦線在此交匯,規劃和在建中的雙福(福州至福鼎)高速公路和溫(州)福(州)鐵路也經過這裡,並開口設站點,距賽岐30公里的閩東機場也已動工興建。
經濟縱橫
憑藉著有"黃金水道"之譽的天然良港,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及開放優惠的政策優勢,賽岐開發區近年來兩個文明建設取得較快發展。經濟總量不斷發展壯大:2001年實現GDP10.6億元,比增18%,工農業總產值12.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1.5億元,財政收入2679.8萬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億元。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開發區共投入6億多元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大留22萬伏輸變電站、羅江4萬噸(現日產萬噸)自來水廠、萬門程控電話、行動電話等均先後投入使用;縱貫開發區36-42米寬、7公里長的主幹道及其配套工程基本完成。賽岐港已建成300-3000噸級碼頭20座,3000-10000噸船塢4座,均已投入使用。2001年動工興建工程項目16個,投入建設資金近1億元。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突破:至2001年底,共引進各類項目120個,總投資77178萬元;外資項目17個,契約工引資29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00萬美元,已投產的有石板材、食品加工、塑膠彩印、陶瓷、打火機、冶金、建材、船舶修造等企業。並初步構建了建材、糧油、能源、船舶交易、農副產品等批發市場。開發區的開發建設和經濟發展翻開了新篇章。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完善,目前開發區內已建成一個性220千伏和兩個35千伏變電站,並與省電網聯網;規劃日產4萬噸水廠已完成第一期日產1萬噸工程,郵電通訊已達到國內先迸水平,區內路網設計合理,主街道42米,能滿足各功能區需要。
服務機構齊全。區內金融保險機構和公安、工商、稅務等行政執法部門竭誠為投資者提供一條龍服務,一個視窗對外並實行服務公開承諾制。招商局、經濟發展局和投資服務中心、企業投訴中心、投資中介服務機構及駐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神州、廈門等辦事處,為投資者提供投資導向諮詢和從立項到投產一條龍服務,且手續簡便快捷。
遠景規劃
優良的地理位置,港口、水陸交通立體式運輸體系,再加上紮實的工業商貿、物流基礎,賽岐開發區正成為三都澳最大的港口工業區之一。通過將本區域同其輻射影響區域聯成一體,從而促進這些區域對外打開通道,使得開發區內外的資源優勢互補、合理配置、經濟聯動發展。至2005年形成一個以臨海工業為主體,第三產業發達、高優農業配套的濱海新城區。至2010年將賽建成以工業為主導,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外向度大、發展後勁足、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閩東經濟新區。
今天,閩東賽岐經濟開發區正站在新的起跑線上,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並闊步邁向新世紀。我們深信,賽江這座點軸型組團式濱海工業城市必定會在蔚藍色彩海光映照下冉冉升起,蒸蒸日上。
閩東賽岐經濟開發區是福建省省級開發區,位於福安市南部,沿海高速公路和建設中的溫福鐵路均由開發區南邊經過, 104國道貫穿全境,省道下浦線穿越東西,是閩東水陸交通樞紐。開發區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現轄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4個自然村,總人口1.5萬人。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14.7億元,工業總產值27億元,財政收入338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億元,外貿出口1230萬美元;近三年,開發區工業園區引進工業企業50家,總投資20多億元。
開發區自然條件優越,經濟腹地廣闊,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投資環境優越,是對外開放的理想視窗和充滿商機的投資寶地。區內供電、供水設施齊全,郵電通訊便捷,金融、稅務、工商、醫院、學校、賓館等機構配套。開發區正充分發揮區位、港口、商貿綜合優勢,加快“工業立區”實施步伐,以工業化推進城鎮化,力爭五年內轄區人口達到3萬人,新增企業40家,實現工業產值50億元,財稅收入突破1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