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畲族文化全書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是2009年2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雷志華、鐘昌堯。本書主要講述了閩東畲族文化的知識。

基本介紹

  • 書名:閩東畲族文化全書
  • 作者:雷志華,鐘昌堯
  • ISBN: 9787105099450
  • 定價:3,600.00 元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2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套裝全12冊)》 文化作為民族之魂,一直與民族相依存、共始終。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民族文化中的某些元素到了瀕臨消失的邊緣。這種文化的變化、消亡現象,是世界性的問題。這本書講述了應該用什麼樣的理念來考慮看待這個問題。
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但這一發展是把“雙刃劍”,在大發展的同時,也容易對傳統文化造成巨大的威脅和破壞。如果沒有文化自覺,沒有搶救性保護,許多寶貴的文化資源就會隨著發展而永遠消失。從某種程度上說,文化和生態一樣脆弱,一旦破壞了就難以修復。因此,我們應考慮到包括文化在內的可持續性發展。

圖書目錄

《閩東畲族文化全:文物卷》目錄:
引言
概述
第一章 古代遺址
第一節 古遺址
一、蕉城區遺址
二、福安市遺址
三、福鼎市遺址
四、古田縣遺址
五、屏南縣遺址
六、壽寧縣遺址
七、霞浦縣遺址
八、柘榮縣遺址
九、周寧縣遺址
第二節 古瓷窯址
一、蕉城區古瓷窯址
二、福安市古瓷窯址
三、福鼎市古瓷窯址
四、古田縣古瓷窯址
五、屏南縣古瓷窯址
六、壽寧縣古瓷窯址
七、霞浦縣古瓷窯址
八、柘榮縣古瓷窯址
九、周寧縣古瓷窯址
第三節 古寺、古戰場、銀礦遺址
第二章 古代墓葬
第三章 古代建築
第四章 古代橋樑、古道
第五章 石刻碑誌
第六章 革命史跡
第七章 文化名村
第八章 文物精粹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鄉村卷》目錄:
引言
概述
第一章 畲族鄉
第一節 福安市三個畲族鄉
一、坂中畲族鄉
二、康厝畲族鄉
三、穆雲畲族鄉
第二節 霞浦縣三個畲族鄉
一、鹽田畲族鄉
二、水門畲族鄉
三、崇儒畲族鄉
第三節 福鼎市硤門畲族鄉
第四節 蕉城區金涵畲族鄉
第二章 畲族村民委員會
第一節 福安市畲族村民委員會
一、上白石鎮南山頭畲族村民委員會
二、潭頭鎮畲族村民委員會
三、社口鎮畲族村民委員會
四、溪潭鎮畲族村民委員會
五、甘棠鎮畲族村民委員會
六、下白石鎮畲族村民委員會
七、溪尾鎮畲族村民委員會
八、溪柄鎮畲族村民委員會
第三章 畲族鄉村人口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歌言卷》目錄:
引言
概述
凡例
第一部分 神話傳說歌言和小說歌言
一、神話傳說歌言
(一)神話
高皇歌
盤王歌
草龍盤王歌
麟豹王歌
龍皇歌
高辛氏
(二)傳說
功建前朝
春秋二祭
山哈遷基
祖婆歌
忠勇王歌
二、長連小說歌言
(一)畲族題材小說歌言
鐘景期
鐘奪元
藍佃玉
鐘良弼
鐘景期和雷萬春
田公元帥
逃婚記
(二)漢族題材小說歌言
孔子過番
奶娘傳
甘國寶抄白水寨
洪武十八帝
梁山伯與祝英台
孟姜女尋夫
唐伯虎磨鏡
崔文瑞與張四姐
牛郎織女星
白雞記
白蛇傳(第一卷)
白蛇傳(第二卷)
白蛇傳(第三卷)
白蛇傳(第四卷)
白蛇傳(第五卷)
白蛇傳(第六卷)
白蛇傳(第七卷)
白蛇傳(第八卷)
第二部分 雜類歌言
一、歌俗歌言
(一)在家歌
黃蜂頭(1)
黃蜂頭(2)
第三部分 解放前後新歌言
第四部分 禮俗歌言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醫藥卷》目錄:
引言
第一章 畲族醫藥的特點、歷史和現狀
第一節 畲族醫藥的特點
一、祖傳技藝
二、專科性強
三、獨特的疾病命名觀
四、特殊的療法
第二節 畲族醫藥的歷史和現狀
第二章 畲醫臨床簡介
第一節 內科
第二節 外科
第三節 婦產科
第四節 兒科
第五節 喉科
第六節 瘰癧
第七節 祝由科
第三章 畲族特殊療法
第一節 畲族診治痧症技術
一、畲醫對痧症的命名與治法
二、畲族對痧症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三、畲族治痧外用方法
四、畲族治痧常用的方藥
五、目前常見病症的診治
六、結論
第二節 畲族正骨與治傷技術
第四章 畲族的疾病預防與保健
第五章 畲族單驗方選輯
第六章 畲族常用青草藥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譜牒祠堂卷》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現代文明卷》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體育卷》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服飾卷·工藝美術卷》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民間故事卷》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民俗卷》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民間信仰卷》
《閩東畲族文化全書:語言卷》
……

序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根和精髓。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既有政治層面的,又有經濟層面的,但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才是最深層的交流,是心靈的交流。各民族心靈相通,我們的和諧就有基礎。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共有精神家園,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保護和發展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這有如自然界需要生態的多樣性一樣,文化也需要多樣性,多種多樣的文化,有利於人類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採取一系列辦法來保護、發展各民族的文化,以實現文化生態的均衡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文化作為民族之魂,一直與民族相依存、共始終。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民族文化中的某些元素到了瀕臨消失的邊緣。這種文化的變化、消亡現象,是世界性的問題。我們用什麼樣的理念來考慮看待這個問題呢?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但這一發展是把“雙刃劍”,在大發展的同時,也容易對傳統文化造成巨大的威脅和破壞。如果沒有文化自覺,沒有搶救性保護,許多寶貴的文化資源就會隨著發展而永遠消失。從某種程度上說,文化和生態一樣脆弱,一旦破壞了就難以修復。因此,我們應考慮到包括文化在內的可持續性發展。
第一,文化發展,保護是關鍵,而保護之要先,為提高價值認識。民族文化遺產是總的概念,是中華民族巨大的,也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文化資產,其價值是不可限量的。第二,要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該保護什麼、如何保護?該發展什麼、如何發展?誰來保護、誰來發展?我認為,保護是第一位的。保護就是先要解決“有”的問題,“有”才能發展,在“有”的基礎上發展,“沒有”就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寧德市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現有畲族人口18.3 萬,占全國畲族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全省畲族總人口的二分之一。分布於全區的114個鄉鎮,2014個自然村。有畲族自治鄉8個,人口占60%以上的畲族村委會141個。在歷史的長河中,寧德畲族人民創建了美麗富饒的家園,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積澱了大量的文化遺存,形成了獨特的風情。

後記

近幾年,寧德畲族文物普查與保護工作空前高漲。2004年6月成立市委書記為組長的寧德市搶救與發展畲族文化領導小組,寧德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開展搶救與發展畲族文化工作的方案》的通知,撥出專項經費,組織人員深入畲村進行畲族文物的普查登記、徵集保護等工作。同時,寧德市搶救與發展畲族文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致全市畲族同胞的一封信》,要求畲族人民認真配合普查,申報有價值的典籍、文獻、譜牒、經卷、契約、手稿、碑碣、楹聯;反映民族特色和歷史發展的民居、服飾、器具、用具;代表性建築物、標識和節日、慶典活動中使用的特定場所等畲族文化遺產目錄。這項工作的開展,徵集了大量畲族文物,充實中華畲族宮文物館;查清境內畲族文化遺產分布概況,在全市文物幹部普查的基礎上,由寧德市政府命名霞浦白露坑、福安林嶺和風洋及古田富達等具有畲族文化典型特徵和代表性的畲族村寨為寧德市畲族文化重點村,進一步加強畲族文物的保護工作,為本書的成功編寫奠定了基礎。
在編寫過程中,編寫組人員不畏艱險,走村串寨進行畲族文物的調查、登錄,足跡遍及閩東的山山水水。所過之處,我們對畲族文物進行細緻的勘探、測繪、拍攝,對有關的地方史志、族譜、流傳故事等進行耐心的查閱、對比和採錄。歷經二年多,我們收集到第一手資料,終於完成《閩東畲族文化全書·文物卷》一書的編寫,使長期藏在深處而人未知的畲族文物展示在世人面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