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明國語課本

開明國語課本

《開明國語課本》是2005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聖陶。全部是創作或再創作。以確能發展兒童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為目標,內容緊系兒童生活,從兒童兒周圍開邕,逐漸拓展到社會。材料活潑雋趣,文體兼容博取,文章力選各體的模式,詞、句、語調切近兒童口吻,以適應兒童學習心理。初年級課本的文字用手寫體,由豐子愷寫並繪插圖。特點是圖畫與文字有機配合,這在當時同類教科書中是很新穎的作法。課本於1932年初版後印行40餘版次。2010年,此書封面、內容及銷售情況在微博及各大論壇再次受到關注,在圖書銷售網站上,該書更是成為熱銷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開明國語課本》
  • 作者:葉聖陶 編,豐子愷 繪
  • ISBN:9787543924857
  • 類別:教育
  • 頁數:196
  • 定價:¥26.00
  • 出版社:¥26.00
  • 出版時間:2005-1-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摘錄,編者,背景,特點,熱銷,評論,教材,重印賣斷,

內容簡介

1932年,上海開明書店出版了一部初等國小用的國語課本,共八冊。葉聖陶(紹鈞)先生寫的課文,豐子愷先生繪的插圖。課本上市後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讚譽。尤其國小教員,他們說有的教材內容陳腐,語言枯燥,插圖呆板,孩子們見了就厭煩,哪兒來的學習興趣。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科書本該編成這個樣子。我父親和豐先生受到了鼓舞,1934年,又完成了高等國小用的四冊國語課本。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上海開明書店正處在火線上,受到了很大的損失,許多書籍只好停印,包括所有的國小教科書。葉聖陶說這部課本初小八冊,高小四冊,共四百來篇課文。四百來篇,“形式和內容都很龐雜,大約有一半可以說是創作,另外一半是有所依據的再創作,總之沒有一篇是現成的,抄來的。”又說,“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當然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須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和程式。但是這還不夠。小學生是兒童,他們的語文課本必是兒童文學,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於閱讀,從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智慧。當時我編這一部國語課本,就是這樣想的。”
《開明國語課本》《開明國語課本》
《開明國語課本》絕版將近七十個年頭,早已很難尋覓了。後來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居然找到了一部完整的,將作為“文獻”影印出版,書名簡單明白,就叫《開明國語課本》。

作品目錄

上冊
趙長天:舊書新讀的意義
徐根榮:表現和培育兒童的探索精神
第1課 早上起來
第2課 上學去
第3課 先生早
第4課 紅花開
第5課 來拍球
第6課 我拍白球
第7課 一二
第8課 大家看書
第9課 書上
第10課 三隻牛吃草
第11課 大家畫牛
第12課 大家寫字
第13課 明天會
第14課 月亮出來了
第15課 月亮光光
第16課 影子
第17課 起來
第18課 太陽
第19課 母雞小雞
第20課 小雞都不識
第21課 小小房子
第22課 怎么不種花
第23課 田裡的菜
第24課 桃花開了
第25課 柳條長
第26課 我畫桃花
第27課 這樣就好了
第28課 雨下著
第29課 雨點、雨點
第30課 雨停了
第31課 田裡
第32課 農人種田
第33課 小房子
第34課 妹妹哭了
第35課 再搭起來
第36課 媽媽縫衣服
第37課 說故事
第38課 十隻豬過橋
第39課 我叫黃小雲
第40課 我家門前
第41課 荷花
第42課 可愛的泥人
第43課 我也不知道
第44課 小貓姓什麼
第45課 今天早上
第46課 出家門
第47課 泉水和小草
下冊
第1課 中華
第2課 黃河的花
第3課 破碎的瓦罐頭
第4課 商代人的書
第5課 沙漠
第6課 忽然起了大風
第7課 初春的風
第8課 春天來了
第9課 孫中山先生和農人
第10課 游中山陵
第11課 龜和狐
第12課 聽獅子叫
第13課 膽量和力量
第14課 黃花崗
第15課 荊軻
第16課 大家動手
第17課 菜秧
第18課 上海來的信
第19課 笨人
第20課 百靈搬家
第21課 可愛的同學
第22課 生了幾天病
第23課 一封電報
第24課 兩句話
第25課 插秧
第26課 戽水
第27課 完全不一樣
第28課 小鳥回家
第29課 公園裡(日記)
第30課 比虎更兇猛的東西
第31課 救火
第32課 水災
第33課 蜻蜓
第34課 月夜
第35課 種瓜人的夜
第36課 天上的橋
第37課 游泰山
第38課 母親的生日
第39課 一群鴿子
第40課 月食的一夜
第41課 設立圖書館意見書
第42課 新收到的書——伊索寓言
第43課 蒲公英
第44課 梧桐子
第45課 荒島上的羅賓遜
第46課 合群生活
第47課 大掃除
第48課 做皮鞋的作場
第49課 晏子
第50課 藺相如
第51課 景陽岡
第52課 孫中山先生倫敦遇難
第53課 河神的新娘
第54課 霜的工作
第55課 冬眠的蛙
第56課 愚公
第57課 我們有一雙眼睛
第58課 望遠鏡和顯微鏡
第59課 中學生的信
第60課 小學生的信
第61課 黑先生——最能幹的工作
第62課 請黑先生出來
第63課 讓我拿一根火柴
第64課 雜耍
第65課 口技
第66課 踢毽子
第67課 輕氣球
第68課 承飛機記
第69課 風和水
第70課 窮人和富翁
第71課 紀念室
第72課 畢業生的信
第73課 一個郵差
第74課 雲
第75課 春天
第76課 林則徐
第77課 我們的力量
第78課 孔廟孔林
第79課 瀑布
第80課 火燒赤壁
第81課 從農家出來的畫家
第82課 月光曲
第83課 留聲機
第84課 毛蟲和白菜
第85課 動物園
第86課 達爾文
編後記

摘錄

1、柳條長
柳條長,桃花開,蝴蝶都飛來。菜花黃,菜花香,蝴蝶飛過牆。飛飛飛,看不見,蝴蝶飛上天。
2、小房子
妹妹搭了八九所小房子,指著說:“那邊是田,這邊是房子。白天,我們到田裡去種田。晚上,我們回到屋子裡睡覺。”
3、妹妹哭了
小狗過來,把八九所小房子沖塌。妹妹哭了。
媽媽說:“哭什麼呢?小狗沖塌你的小房子,你不會再搭起來嗎?”
4、再搭起來
妹妹再搭起小房子來,又把十多枝柳條插在小房子前面。
她拍著手說:“比以前更好了。我們種田回來,可以在柳樹下坐坐。”
5、小貓姓什麼
“小貓姓什麼,你知道嗎?”“小貓姓小。”“怎么知道他姓小?”“大家叫他小白小白,他不是姓小嗎?”“不對,不對。小白兩個字是他的名字。”“那么他姓什麼?”“我也不知道。”
6、泉水和小草
泉水從山上下來。小草問:“你到哪裡去?”
泉水說:“我到地上去。”小草說:“請你停一停。我和你一同玩。”泉水說:“這裡我停不住腳。再會吧。”
7、泉水和河水
泉水到了河裡,許多朋友歡迎他。
太陽光拍拍他的背。白鵝到河裡看他。小魚和他一同玩。又有不少的花草,都對他點頭。泉水說:“這裡好朋友很多。我在這裡住一下吧。”
《開明國語課本》《開明國語課本》
8、十隻豬過橋
十隻豬過橋,母豬在前面,小豬跟在後面。過了橋,母豬回過身來,指著小豬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我們共有十隻,怎么少了一隻呢?”
9、綠衣郵差上門來
薄薄幾張紙,紙上許多黑螞蟻。螞蟻不做聲,事事說得清。
10、請問尊姓
永兒的爸爸對永兒說:“如果有客人來,先要問他尊姓。”明天,對門的徐先生來看永兒的爸爸,永兒說:“徐先生,請問尊姓?”

編者

葉聖陶(1894.10.28—1988.2.16),原名葉紹鈞。作家、編輯家、教育家。早年試驗新式教學。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曾主編《小說月報》,作品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短篇小說《潘先生在難中》等。建國後任出版、教育、文史等部門領導。在許多讀者心目中,葉聖陶只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及教育家,事實上,他的小說非常出色,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貢獻也不容忽視。(宇慧)
生平:葉聖陶原名時紹鉤,生於江蘇蘇州。父親在地主家做帳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畢業後在一個初等國小當教員。1914年被排擠出學校,閉居期間作文言小說發表在《禮拜六》等雜誌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學校教國文,並為商務印書館編國小國文課本。1917年應聘到吳縣甪直縣立第五高等國小任教。1918年在《婦女雜誌》第4卷2、3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19年參加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並在《新潮》上發表小說和論文。1921年與鄭振鐸茅盾等人組織發起文學研究會,並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旬刊》上發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國第一部童話集。1928年創作了優秀長篇小說《倪煥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當編輯。1927年5月開始主編《小說月報》。1930中轉到開明書店當編輯。抗日戰爭期間舉家內遷,曾在樂山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到成都主持開明書店編務。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出版總署署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葉聖陶主要作品集目錄
葉聖陶文集》(1~8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4~10月版。
【短篇小說集】
《膜》,商務印書館1922年3月版。
《火災》,商務印書館1923年11月版。
《線下》,商務印書館1925年10月版。
《城中》,上海文學周報社1926年7月版。
未厭集》,商務印書館1929年6月版。
四三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6年8月版。
【長篇小說】
倪煥之》,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8月版。
【散文集】
腳步集》,上海新中國書局1931年9月版。
未厭居習作》,上海開明書局1935年12月版。
西川集》,重慶文光書局1945年1月版。
葉聖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
【詩集】
《存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0年8月版。童話:
《稻草人》,商務印書館1923年11月版。
《古代英雄的石象》,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6月版。
【理論】
《葉聖陶論創作》,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1月版。
【教育論著】
《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背景

七十八年前——就是1932年,上海開明書店出版了一部初等國小用的國語課本,共八冊。我父親葉聖陶(紹鈞)先生寫的課文,父親的好友豐子愷先生繪的插圖。課本一上市,果然有點兒轟動,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讚譽。尤其國小教員,他們說有的教材內容陳腐,語言枯燥,插圖呆板,孩子們見了就厭煩,哪兒來和學習興趣。常言道“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科書本該編成這個樣子。我父親和豐先生受到了鼓舞,1934年,又完成了高等國小用的四冊國語課本。
父親和豐先生編這十二冊課本的時候,我已經進國中了;七十年前的瑣事,我還能想起一些來。父親寫的課文,尤其是歌謠,有些我還能背誦;豐先生繪的插圖,我還記得一些輪廓。初小第一冊第一課只兩行:一行是“先生早!”孩子們的口吻;一行是“小朋友早!”老師的口吻。兩句話都很短,初學的聽一遍就會;七個字中有一個是重複的,論生字只有六個,筆畫都不多,間架又清楚,容易認,比著寫也方便。把這兩句放在第一冊開頭,似乎還有些講究。開學那天,初小一年級生是頭一回跨進學校,覺得什麼都既新鮮又陌生。見著老師,他們上前去鞠了躬,問了好;老師微笑著歡迎他們。等到上國語,老師發下課本,他們翻開一看,方才那溫馨的一剎那原來已經寫上課本了,還有像快照似的插圖哩。插圖上畫著校園的一角,葉綠花紅的美人蕉開得正盛,正是初秋時節。教課的老師如果善於啟發,定能使孩子們感到學習的快活,逐漸養成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上海開明書店正處在火線上,受到了很大的損失,許多書籍只好停印,包括所有的國小教科書。直到1980年,父親已經到了我現在這個年紀了,有人約他寫一篇《我和兒童文學》,他才回想起半個世紀前,曾編過這樣一部國小語文課本。他說這部課本初小八冊,高小四冊,共四百來篇課文。四百來篇,“形式和內容都很龐雜,大約有一半可以說是創作,另外一半是有所依據的再創作,總之沒有一篇是現成的,抄來的。”又說,“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當然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須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和程式。但是這還不夠。小學生既是兒童,他們的語文課本必得是兒童文學,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於閱讀,從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智慧。當時我編這一部國語課本,就是這樣想的。”
《開明國小國語課本》絕版將七十個年頭,早已很難尋覓了。忽然傳來喜訊,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居然找到了一部完整的,將作為“文獻”影印出版,書名簡單明白,就叫《老開明國文課本》。我高興之餘,遵囑寫了這篇說明。

特點

大師之作至今依舊有魅力
除了課本內容的淺顯易懂,豐子愷這位大師的親筆,也讓這本教材顯得更與眾不同。“這種民國時期的老課本,全是手寫的字型,配上可愛的漫畫,一下子感覺不是那么冰冷冷的了。”孩子在靜安區附校上一年級的家長徐媽媽表示,她給孩子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她自己就非常喜歡近代的手寫繁體,“感覺這樣的字讓人心情安靜,豐子愷的插圖筆畫簡單,但隨時隨地流露出對生活的細微觀察,略帶稚拙的書法孩子看了也很喜愛,可以讓孩子自然而然體會到五千年文化的綿延悠長。這是我們現在的教材中所看不到的。”
不少家長都表示,不僅是孩子愛看,這本書和《小王子》一樣,也能讓成年人重歸平靜的心靈,感受一些最純真的東西。
符合兒童心理 寓教於樂
這本書曾經在高安路國小被引為課外讀本,被推薦給家長。語文特級教師景洪春老師就表示,這本書每課的內容不多,但是重複字量非常多,很適合識字。又蘊含了足夠的內容含量和思想深度,既有《商代人的書》、《孔廟和孔林》、《荊軻》等歷史知識,又有《伊索寓言》、《荒島上的魯賓遜》、《月光曲》等外國文學,還有 《菜秧》、《望遠鏡和顯微鏡》、《種痘》等各種生活自然常識。“葉聖陶本身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及教育家,所以他編寫的課本很活潑,讓孩子自然產生學習興趣豐子愷的插圖與文字有機結合,更是錦上添花。”
這套老課本的一書難求對當前學生教材的編寫者應該有所觸動。《收穫》雜誌副主編葉開就在部落格中表示,語文教材是教育思想的體現,有什麼樣的教育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語文教材。被我們下意識地理解為“舊”的教材,因其濃烈的人道主義思想飄香,反而顯得歷久彌新。他認為,我們的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工具化,而失去了人文性考量。“語文教材是學校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材料,不僅要傳達出準確合理的教學目標,而且要通過基本的識字教育過渡到美德教育和修辭教育。這裡的美德,不是空泛的說教,而是有根植於傳統文化歷史深處的最根本的價值理念,並且把這些歷久彌新的道德,用美好的修辭表達出來。”
面對語文課本,孩子什麼時候才會微笑?面對語文課本,孩子什麼時候才會微笑?
淺顯易讀又不失兒童天真
在滬上某知名育兒論壇上,一封幾年前推薦的育兒書籍的帖子中,就已經把《開明國語課本》列入其中。因為早已買不到,不少家長只能在網上下載全本,然後再列印出來,作為孩子在家裡的課外讀物。“淺顯易懂,貼近兒童,圖很有趣,孩子喜歡看”是家長熱推的原因。
一位幼稚園大班孩子的家長呂女士告訴記者,她前一陣在網上下載了這套書,每天睡前給兒子講一點點。“裡面的內容非常好,許多勝於現在用的國小課本。有些文章,看後引人一笑,又不失兒童的天真。”她表示,因為每篇課文都配有圖片,豐子愷先生的配圖形象又生動,講解內容時,配上圖,孩子很快就能理解。“舉個例子,像尊重師長,就配了一幅圖:學生見到老師,問一句:先生好。大大的插圖配上簡單的三個字,小孩子一看就明白了。”
另一位家長則表示,小孩子對於順口溜童謠這樣的方式很感興趣,記起來也快,而這套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短小的語句,念起來朗朗上口,“葉聖陶不愧是大教育家,很知道兒童的學習心理。”他舉了一篇《綠衣郵差上門來》的文章:“綠衣天使上門來,送來小小一個袋。什麼東西在袋裡?薄薄幾張紙,紙上許多黑螞蟻。螞蟻不做聲,事事說得清。你想是什麼?說來給我聽。”“妙趣橫生,又包含了很多信息量,還能讓孩子開動腦筋思考。”

熱銷

70年前的語文教材,大師親自編
為什麼把上述兩句話放在第一冊的開頭?葉聖陶曾詮釋說,“開學那天,國小一年級的孩子是頭一回跨進學校,覺得什麼都既新鮮又陌生。見到老師,他們上前去鞠躬問好,老師微笑著歡迎他們。等到上課了,翻開課本一看,剛才溫馨的一剎那原來已經寫在課本里了!老師此時如果善於啟發,定能使孩子感到學習的快活,逐漸養成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
像這樣教孩子如何做人的課文,在課本里不勝枚舉。如第45課講了魯濱遜漂流的生活,第46課還不忘告訴孩子們:“魯濱遜的精神和行為雖然令人敬佩,但更可稱讚的,卻是人類的合群生活。”
《開明國語課本》,選文獨多自然與人、花鳥魚蟲、乃至貓貓狗狗的題材。《田裡的麥熟了》、《一籮麥》、《我被縛住了》……幾乎構成了一組兒童田園詩,符合1929年《國語課程標準綱要》制定的“選文要蘊涵文學趣味”的要求,“因為少年時期的學生,正是心性活動的時候,讀有興趣的文章,方足以引人入勝。”這套教材在1949年前共印了40餘版次。
今天的語文課本,充滿人造味兒
老課本重印是件好事,它可以和現在的課本作個比對。當下語文教材的民間批判人士、杭城語文老師郭初陽認為,民國時代是中國教育發展得最好的時代之一。這本教材,體現了民國時代教育的基本水平。
郭初陽是民間自發的教育學術研究團隊“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的核心成員。他說,就拿這本《開明國語課本》來講,它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者的眼光和見識,是後無來者的。這本教材的內容富有童心,它給孩子提供了發散性思考的空間。這裡的文章,全部都是原創的,真實性趣味性兼備,符合人性,帶著真正的愛在做教育。但我們現在的教材恰恰相反,這是一個以主流意識為標桿的灌輸式教育體系,課文充滿了人造味兒。這種只需要往腦袋裡倒進去的內容,便不需要學生思考。而不需要思考的課本,哪能培養出有獨立思路的孩子?
郭初陽認為,目前的教育、教材體系落後,甚至不及從前。因此重印民國教材,有它重要的價值。
語文教學,要讓孩子學會審美
多位語文特級教師,在他們看來,時下語文教材中有一些問題,或者在某些方面有不足,是正常的,因為教材每年都在不斷修正。
一位在職語文特級教師說,教材都是有時代特徵的,不同的時代背景會有不同的教材。“不能說什麼時候的教材好,我更不認為現在的教材有很多問題,但發現問題進行修正,教材會更完善。”
另一位語文特級教師說:“對一個老師來說,教材是載體,教得怎么樣,才體現老師的本事。”
《開明國語課本》《開明國語課本》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促進人的發展,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學會審美,了解這個社會和世界這么美,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從而提高審美情趣。”
葉聖陶豐子愷都是一代大家,現在我們難以想像大作家大畫家來屈身編寫‘先生,早’、‘小朋友,早’。”但他們肯定不覺得大材小用,因為他們知道,這些看來最淺近最簡單的文字,才是最重要的文章。

評論

很多人喜歡懷舊,特別是對新事物產生不滿或者疲勞的時候,如今一本1932年版的《開明國語課本》有重回了大家的視線。而這本年代已久的課本不僅備受歡迎,且許多人認為比之現在的課本都要好上許多。
這本《開明國語課本》是由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所編寫,而葉聖陶生平以編寫書籍為榮,常對人說,我的第一職業是編輯,我的第二職業是老師。此外,《開明國語課本》的每篇課文都有配上漫畫家豐子愷的插畫,這本書在當時可是號稱教育書籍的先鋒。
現在的語文課本飽受指責,不僅是因為太多的功利性讓孩子早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也少了許多人味和常識,特別是常識。1960年安徽鳳陽武店公社有個醫生叫王善生,那時正是大饑荒時期,許多人患有浮腫、閉經和子宮下垂,公社幹部找王醫生來治療,他看了看,說治不了,因為“少了一味藥。” 而那味藥就是糧食。50年後,在中國教育上也有一種通病久治不愈,原因也是少了一味藥,這味藥就是常識。
我們都知道長大後的理想是學習過程中必定會遇到的問題,然而在現在的課本和老師教育中,往往都是定以遠大的目標,最常見的就是科學家,領導者之類,似乎在他們眼中,這些職業才是最高尚的職業。而教育也是以灌輸式為主,以分數為最終目標。然而進入學校不僅僅是要學習知識更要學習常識,現在許多的孩子甚至不知道吃的米是怎么來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常識,而這些常識則會影響將來的做人習慣和人生價值觀,孩子們需要學習的不是浮誇虛偽的遠大理想,而是符合生活的常識。那些所謂的從下樹立遠大的理想從來都是未實現者對孩子們的強加,孩子們應該有獨立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就是從日常累積而成,不受其他思想的強加。
而看過《開明國語課本》的都知道,這本書的理念就是以簡單,實在的常識生活來教育孩子,而這種最真實最貼切的的課文也更容易讓孩子心領神會。在多年前,中國的學子都是激情昂揚且富有創造力,而現在的高分低能比比皆是,社會在進步教育卻在退步。現在的課本體制教育出來的都變成了模板型的考試者而不是社會所需要的改造者。
《開明國語課本》的熱潮值得引起當下教育者們的反思,童年是每個人最美好的時期,童年所需要的不是別人灌輸式的想法,而是自己接受常識性的東西而衍生的思想。

教材

2013年1月,在南京一場致敬民國十位教育家的藝術展上,南京一位語文老師馬翼翔帶領他的10多名學生“重現老課堂”的講學表演,格外引人注目。馬翼翔開辦了目前所知的南京唯一一家公益民國課堂,使用的正是當時熱賣以致脫銷的《開明國語課本》。兩年來,課堂日益受家長追捧,從最初的8個學生到現在的180人。
從2002年,馬翼翔開始從事語文教學,初識民國老課本是2010年春天的事。那時,他第一次在鳳凰周刊上看到幾篇民國語文課,“那是一種一見鐘情的感覺”。其中一篇是蔡元培張元濟兩位先生所編《陪客》,配插畫,“兒邀客入,請客上坐,己在下位陪之,客有問,則謹答之。客去,兒送至門外”。馬老師覺得“陪客從娃娃抓起,比電腦從娃娃抓起更具人性,這些基本的東西是孩子需要的,應該教給孩子”,但在國小課本里並沒有。此外,沒有類似於“老師帶病上課”的道德說教,“這是老課本最珍貴的地方”。
課堂外立著一個“常識、經典、快樂、童趣”的宣傳牌,這也是他的教學目標。在他的課堂上,每當提問,孩子們總是急切地舉手,孩子們的回答或表演也總是得到歡呼雀躍的回應。上《春天來了》課文時,孩子們對春天的感受五花八門。“風吹在身上暖暖的”,“大公雞叫的早了”,“你看他不在‘春眠不覺曉’嗎”,一個女孩子指向正在打盹的男同學,引來一片歡笑。上《客人和主人》一課,他讓孩子們表演如何待客。他從來不給孩子布置作業,頂多是課文中講到小河小草,讓孩子回家觀察自家周圍有什麼。最讓他得意的是,一個男孩關於秋葉的創意回答,“像披著黃色披風的蝙蝠俠飛下。”
馬老師說,一定要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提到春天就是“萬物復甦”,提到冬天就是“大雁往南飛”,提到秋葉就是“像黃蝴蝶”。“一二級孩子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感受,他們親身最真實的感受。告訴他們那么多道理,孩子自己的思想就長不出來了。”馬老師的原則是,“說自己的話,留意身邊的事”。到2012年9月,第二學期開始,從一個公益班逐漸增加到5個班180人。

重印賣斷

這是1917年版《商務國語教科書》第117課《請問尊姓》的全文。現在上海市江灣中心國小讀二年級的蔡亮,盯著右下方一臉懵懂的永兒肖像咯咯直笑。書頁在她手中輕快地翻動,《語文》課本反被拋在了一邊。
“如果拿現今的課本與此讀本相比較,知道了什麼才是孩子喜歡的書籍課本。”
“這本書孩子看了幾頁後,甚是喜歡。這更讓我們家長明白好書籍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
“目前海外的許多華人家庭和台灣地區,還以此書來教育孩子。”
噹噹網讀者對這套再版書的評價頗具代表性。
這套顏體字排印,淡墨著畫,一課一圖的教材,是民國初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館長張元濟親自擔任校訂。自1917年問世後的十年里,總發行量達到七千多萬冊。
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教育部,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針“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新式的國文課本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在此後的五年里,僅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兩家,就出版了整整12套。
而如葉聖陶豐子愷朱自清呂叔湘、夏尊等文人名士,更是熱心於國小課本的編撰,負起“這擔責任的事”。
編得太用心了,小孩怎會不喜歡
如今影印再版的《商務國語教科書》,原名《共和國新國文教科書》,薄薄八小冊,素色封面上乾淨的豎排文字,別無他飾。
陳寧寧五年前從舊書堆里刨出它們的時候,還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擔任編輯。她1983年從華東師範大學畢業後,即從事古籍的整理和出版工作。
現在的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所在地,一棟法式洋樓,原是張元濟顧廷龍等開辦的合眾圖書館。除金石拓片、古籍善本之外,還收藏了不少民國年間出版的“舊平裝”。
這些當年被當成“新書”搜羅的古舊書籍,還來不及細加甄別、保護和收藏,“有的亂七八糟堆得一塌糊塗”。但憑著對館藏的熟悉,和三大本《民國叢書編目》,陳寧寧從“舊平裝”里,翻尋出全套1917版《商務國語教科書》。
在這個過程中,還勾連出了開明書店1932年版國語課本,和世界書局1930年版課本。三個版本均插畫精美,陳寧寧兩隻手指掂著黃脆的書角,嘖嘖稱奇,“這種書編得太用心了,小孩子怎么會不喜歡。”
為了揀選出幾部合適的老課本再版,當時,她的案頭堆滿了各種蒙學讀本和新式課堂教材。有《三字經》的民國新排本,做成了識字卡片的樣子;也有清末的欽定新式讀本,少不得講經尊孔。
最後選定再版的這三套老課本里,“最先確定的是葉聖陶和豐子愷一起編寫的開明書局版”。為此陳寧寧還聯繫上豐子愷的女兒,時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任職的豐一吟,“沒想到那么多年過去,她對這套課本的記憶還很鮮活。”
陳寧寧的老同學吳遵民,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的副教授,也肯定了這幾套老教材的價值:現在有些文化名人可能也不屑於去編纂國小課本,既沒有名又沒有利,也沒有人出來邀請,他們很難介入。但70多年前的大師們,編了一個好教材,就滋養了一代人。
由葉聖陶主文、豐子愷插畫的《開明國語課本》,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餘版次。
這套意象優美的課本,選文獨多自然與人、花鳥魚蟲、乃至貓貓狗狗的題材。《田裡的麥熟了》、《一籮麥》、《我被縛住了》……幾乎構成了一組兒童田園詩,也符合1929年《國語課程標準綱要》制定的“選文要蘊涵文學趣味”的要求,“因為少年時期的學生,正是心性活動的時候,讀有興趣的文章,方足以引人入勝。”
課本經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審定,為“第一部經部審定的國小教科書”。教育部的批語說:“插圖以墨色深淺分別繪出,在我國國小教科書中創一新例,是為特色。”
不用教,一讀就能成誦
開明等三套老課本再版後,曾被上海市高安路國小、上師大第一附屬國小引以為課外讀本。“幾乎不用教,孩子們一讀就能成誦。”高老師舉出佐證:
《綠衣郵差上門來》,“薄薄幾張紙,紙上許多黑螞蟻。螞蟻不做聲,事事說得清。”
貼近小孩子的心理,似乎是那個年代國小課本編寫的一個共識。“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當然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但是這還不夠。”葉聖陶在《開明課本》的“編輯要旨”里寫到。
民國時期的語文課本洋溢著開放的精神,有些問題並不設定惟一正確答案,以引導小學生主動探討問題。1932年版的《新選國語讀本》有篇《兩個疑問的信》。課文這樣寫:“平之:先生時常對我們說,進退要守秩序,應對要有禮貌。但是也有人說,秩序,禮貌,是束縛自由的東西。照你看來,究竟應該怎樣呢?”
這樣的問題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似乎深了些,但這種尊重小孩子,並鼓勵他們進行討論的平等思想很讓人服氣。尤為可貴的是,有些課文不僅告訴孩子們道理,還會教給他們方法。
最能夠體現當時孩子的神采的,是這樣一篇套用文,出現在1922年《新教育教科書國文讀本》第一冊:
《致某校足球會書》“某校足球會諸君公鑒:經啟者,會自組織以來,只有兩月,素乏練習,無從觀感。久仰貴會熱心體育,成績卓著,原定於本星期六午後三時,擬約貴會諸君,在公共體育場比賽足球,俾得取法大雅,並以聯絡感情;想諸君亦必樂於贊同也。如荷俯允,請先示復為盼。此上,即頌健安。縣立第一高等國小足球會謹啟。”
“這就是當時孩子們的日常套用文,這樣的溫文而又自信,健康又有氣度,讓你情不自禁地讚嘆。”媒體人潘采夫感慨,讀者都是明白人,這樣的課文,對於大國之中的寡民,是多么稀缺的珍品,對培養我們的獨立思想的小國民,又有著多么巨大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