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城牆

開封城牆

開封城牆,即清代開封府城牆,位於河南省開封市,1996年11月20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開封城牆全長14.4公里,是中國現存的僅次於南京城牆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築。歷經戰亂和黃河泛濫,如今的城牆之下疊壓著5層古城牆,雖歷經多個朝代修復,其規模、格局乃至重要坐標都未改變。

為維護歷史文化名城開封的城市總體風貌,當地政府自1994年始對城牆進行整修。按照文物保護部門的規劃,陸續恢復西門(大梁門)、北門(安遠門)、小南門(新門)3座城門。不久時間政府還會陸續修建曹門(仁和門)、宋門(麗景門)、大南門(南熏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開封城牆
  • 地理位置:河南省開封市區偏西北部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早8點—晚22點(春、夏、秋);早8點—晚21點(冬) 
  • 景點級別: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40元 
  • 著名景點大梁門
  • 年代清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歷史沿革,戰國時期,唐朝,宋朝,金代,明清,近代,交通信息,城牆風波,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

開封歷史上最早的城牆,是建築在2300多年前的戰國魏都大梁城。與今城牆部分重合,稍偏西北。公元前365年,魏惠王為了實現控制中原之目的,把都城由安邑(山西省夏縣)遷於此地,並修築了一座大梁城。

唐朝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時任永平軍節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重築南北朝時的汴州城,是如今開封城牆歷史的開始。據《北道勘誤志》等文獻載,擴建後的汴州城周圍達20里155步,有城門7座,把汴河圈入了城內。這次重築後的汴州城,實際上奠定了開封城牆的基礎。

宋朝

公元960年,宋朝定都開封,史稱東京城,歷經九代帝王168年,形成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開封城牆作為東京城重要組成部分(皇城、里城和外城)之一的里城,不斷得到增築,其規模壯闊,氣勢雄偉。據史記載:北宋後期,東京外城周長50里165步,高4丈,寬5丈9尺,居住人口達150餘萬。經金、元、明、清各朝代,開封城幾經戰火、水患,一代名都逐漸湮沒於歷史長河。

金代

北宋滅亡後,金朝將都城遷往汴京城。金宣宗完顏珣將開封城向南北兩面分別進行了擴築,使北宋內城向南擴了350米,到今大南門一帶;向北面擴築了750米,開封城牆北段。金人擴築後的東京里城,確定了開封城牆的規模。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開封城牆,相比較康熙元年清代城牆,重建的城牆城門升高丈余,城牆加高至高8米,加寬至5米,周長由原20里又190步加長至14.4公里,青磚結構,與東京內城規模大體相近。雖不及宋都之宏大,但仍為僅次於明朝南京城牆的中國國內現存第二大城垣遺址。

明清

開封古城歷史上曾多次被淹沒,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修開封城牆,改土城為磚城。城牆周長20里190步,高3丈5尺,寬2丈1尺;城濠深2丈,闊5丈。
開封古馬道博物館開封古馬道博物館
清康熙元年(1662年),在明代開封城牆的基礎上重修城牆,城門五座,"營建如舊制"。城牆周長20里190步,高3丈5尺,寬2丈1尺,一如明制。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開工重新修建開封城牆,歷時一年半建造完成,重修的城牆較清康熙元年建造的清代古城牆,周長由20里又190步加大至現狀,城牆加高、加厚,城門升高丈余。

近代

數百年來,開封城牆歷經水患與兵燹。整修後,往日頹毀的殘垣已不復見,初步再現了歷史上壯觀的雄姿。1997年,開封市動員社會各界人士,群策群力,修復古城牆。在短短的幾個月里,共募集100多萬元。不到1年,其標誌性工程——大梁門便巍然屹立在城牆的西端。在以後的時間內,市政府又多方籌資,修復了安遠門(北門)和新門(小南門)。修復完畢,開封城牆將以更加完美的形象展世人面前。
開封城牆開封城牆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始建大梁門,俗稱西門。明初,朱元璋升開封為北京,為明朝之陪都,改西門為大梁門,今大梁門繫於1998年重建,是開封市唯一重建的一座城門,成為古都的重要象徵。城門基採用青磚結構,設拱形門洞三個,城樓採用重檐歇山式建築風格,雕梁彩繪,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城門北側現已探明多層古城馬道,為開封獨特的城摞城歷史,提供了又一重要佐證,現已被闢為古城牆博物館。
現如今開封城牆周邊全部規劃成環城綠地公園,每天古城市民前來換環城公園運動跑步、抖空竹、河南豫劇、交際舞、北宋陀螺等各種民俗活動。
2014年,開封城牆列入“中國明清城牆”申遺項目。

交通信息

乘11、13、18、21、30、31、34、37路公車在大梁門站下車。

城牆風波

為解決由西邊進出入開封城牆內,緩解東西主幹道大梁路的交通壓力,尤其是景區的交通擁堵問題,2007年開始,開封市政府計畫修建一條穿過西邊北段城牆的主要道路。因為工程涉及穿過現存的古城牆牆體,因此工程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當地論壇,甚至出現了“穿牆派”和“保牆派”。各種民間方案意見層出不窮。
最終於2010年,當地政府制定了道路下沉的穿牆建設方案,此路(金耀路)於當年完工通車。

地圖信息

地址:龍亭北路12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