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族語

閃族語

閃米特人用的語言,閃米特-罕米特語系Hamito-Semitic languages,是一個學術概念,關於“閃族”:閃族的全名是“閃米特人”(Semites),亦稱“塞姆人”(Semu)。這個名字出自《舊約全書·創世紀》所載傳說,稱其為挪亞長子閃(Shemu或Semu,也譯為“歇姆”、“塞姆1的後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閃族語
  • 外文名:Hamito-Semitic languages
  • 解釋:閃米特人用的語言
  • 亦稱:“塞姆人
簡介,舊約中的故事,罕米特人,

簡介

據筆者查閱的資料,古代羅馬人波斯人認為,絲綢源自東方的塞爾人(Sele?有不同的拼法,根據不同西方語言和文字來定)塞爾人的北方(蒙古草原?西西伯利亞?)住著塞姆人,勇猛、殘忍、剽悍,也許這就是早期閃族的起源,一家之言哈。這種東西因為年代久遠,學術中爭議很大。
在此引用權威一點的資料:據陳永嶺教授主編的《民族詞典》稱:一般認為古閃米特人以畜牧為生,原來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區。約在公元前五千年,氣候劇變,開始東遷,陸續來到西亞兩河流域和敘利亞草原,一直保留著相當統一的民族共同體。至公元前三千年初,按語言明顯地分為東、西兩大支。東閃米特人生活在兩河流域的北部,操阿卡特語,在與蘇美爾人接觸中吸收、融化了對方的語言。自公元前三千二百年至公元初,其代表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按現代分類法,此支稱“閃米特北支”。西閃米特人又分三個分支:西北支(現稱閃米特北中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為阿摩里特人、迎南人、烏加里特人,約在公元前二千年後,有跳尼基人、猶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亞奧迪人等。中支(現稱閃米特南中支)約在公元前二千年至前一千年,其代表為利希亞尼特人、薩姆德人等,隨後統一共稱阿拉伯人。七世紀隨著伊斯蘭教的興起,開始了閃米特人的一次大遷移。現分布在埃及蘇丹摩洛哥阿爾及利亞伊拉克沙特敘利亞葉門突尼西亞黎巴嫩約旦利比亞科威特等國,按方言、歷史、文化傳統和地域可分為47個民族。南支(現稱閃米特南支)分布在阿拉伯半島的南部,古代代表有馬閃人、薩巴人、卡塔班人、哈德拉人等,南支部分曾於七世紀越過紅海到達非洲之角,今衣索比亞閃米特各族的祖先。馬赫里人等就屬這支。從這些記述看,“阿拉伯半島,可能是閃族的搖籃,閃族在這個地方成長之後,遷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區(即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約旦),後來就成為歷史上的巴比倫人、亞述人、胖尼基人和希伯來人。說阿拉伯半島是純粹的閃族文化的發源地,這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現在還有兩種生存著的民族,可以代表閃族,一種是阿拉比亞人,另一種是猶太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徵方面,阿拉比亞人所保存的閃族特徵,比猶太人要豐富得多”據此可知創建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希伯來人(即猶太民族的人),首傳伊斯蘭教的古來氏人(即阿拉伯民族的人),都是閃米特人的後裔。

舊約中的故事

有聖經-舊約 中的故事為小插曲: 猶太人古稱希伯來人,希伯來人原是閃族的一支。閃族起源於阿拉伯沙漠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公元前2000多年,從阿拉伯半島南部遷到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定居,和美索爾人共同創造了兩河流域文化。公元前十八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統一了兩河流域,國王漢漠拉比強迫被征服民族信仰他的部落神“馬爾都克”,不服從者受懲罰,或當奴隸。希伯來人不願放棄他們的信仰,遂在亞伯蘭的領導下,離開吾耳城,來到了迎南的南部定居下來,開始向沙南人學習種田。公元前2000年,有一個來自海上民族叫非利士丁的人侵人迎南,改迎南為巴勒斯坦。有一天亞伯蘭說:耶和華顯靈,命他改名亞伯拉罕(意為萬靈之父),因而不再叫亞伯蘭了、亞伯拉罕向人們宣傳說“萬能的神主”耶和華已和我們定下了聖約,凡希伯來的男嬰兒,生下第八天都必須受割禮。在這樣的情況下,亞伯拉罕創傳了在當時還較模糊的一神信仰,崇奉耶和華為唯一神。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謂亞伯拉罕是造物主派到人間傳播一神教的一位使者受到崇敬。儘管三教對亞伯拉罕的故事述說不盡相同,但總的脈絡是一致的。據說亞伯拉罕活了175歲,死後葬於迎南的希伯倫的家族墓地麥比拉山洞裡。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生了一對雙生,以掃為兄,雅哥為弟。雅哥生12子(就是後來以色列十二支部落)。因雅哥與神摔教取勝,故雅哥改名為以色列(其意是與神掉過教的人),因此,猶太人又稱以色列人。雅哥為以色列領袖,據記載公元前1730年,因迎南發生了大旱災,莊稼顆粒無收,好多人被餓死,雅哥遂率族人 逃慌到埃及尼羅河定居。
根據西方近代的語言學概念,根據不同民族生活地理位置、風俗習慣,歷史遷徙,尤其是語言間的相似程度,將世界各民族語言分成若干語系語族-語支,世界上主要的大語系中:印歐語系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為48%;漢藏語系占25%;尼日-剛果語系占6%;亞非語系占5%;馬來亞-玻利尼西亞語系占5%;德拉維達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占3%;阿爾泰語系(含日語-朝鮮語)占5%。還包括幾種“人造語言”,如世界語Esperanto(屬於印歐語系)。
閃米特-罕米特語系Hamito-Semitic,簡稱閃罕語系,這名字取自聖經中諾亞的兩個兒子,一個叫shem,一個叫ham。包括五個語族:①閃米特諸語言,內含阿拉伯語、希伯來語、馬爾他語、古敘利亞語、阿姆哈拉語、提格雷語、提格里尼亞語、阿拉米語、古拉格語、哈拉里語、吉茲語、衣索比亞北部的安哈拉語;②柏柏爾諸語言,含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國家講的同族語言;③庫施特諸語言主要通行於衣索比亞和索馬里;④埃及語族最初系指古埃及語,但是現在以科普特語為代表;⑤圖阿雷格語分布在阿爾及
在學術界最大的疑點是關於日韓語的歸屬,有主張是日韓自成一語系,也有人將其納入閃-罕語系,或者阿爾泰語系,近來有中國的一位學生撰文指出,似乎中國的吳儂方言也是屬於閃-罕語系的。
這裡要白話兩句一閃 一罕的關係,這裡閃罕並不是完全一樣的,據小的查閱的資料來看,這兩個東西學界分類也不一啊。

罕米特人

(Hamite)
舊譯含族,又稱哈姆人。在昔日非洲 學中,含米特人一般分為北支和東支:北支指柏柏爾人,東支指古埃及人、科普特人和庫希特各族。根據近現代的研究證明,實際上並不存在統一的含米特語族,舊稱含米特諸語言應分成古埃及語、科普特語、柏柏爾語族和庫希特語族。而使用這些語言的各民族甚至不能構成統一的種族,埃及人和柏柏爾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白種人),庫希特人屬於衣索比亞人種(黑白混合種人)。認為黑人低劣、黑非洲文明由外面傳來的含米特論,實屬種族主義的偏見,在非洲學中已被否定;含米特人一詞也已很少採用,而改用它原來所包含的各個民族的具體稱謂。古埃及人已與阿拉伯人融合,形成現代埃及人;科普特人為古埃及人中仍保持基督教信仰者的後裔,現為埃及的少數民族;柏柏爾人為北非的民族集團,主要分布於埃及以西的北非各國;庫希特人為非洲之角和部分東非地區的民族集團,主要分布於衣索比亞索馬里、吉布地以及蘇丹共和國東北部、埃及東南部、肯亞東北部和坦尚尼亞北中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