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巨龍

長頸巨龍

長頸巨龍是指一種腕龍科動物,屬於脊椎動物亞門。侏羅紀晚期的東非地區,生活著一種大型的植食性恐龍――長頸巨龍。最初,古生物界的學者們基本不認同長頸巨龍屬於一個獨立的種,因此它被認為屬於腕龍,叫做布氏腕龍。但是在2009年,有人發表了來自腕龍和長頸巨龍的詳細比較,顯示這兩者不論在體型和外形上,還是顏骨形狀上,都有明顯的差異。最終,長頸巨龍成立了自己的家族在恐龍世界有了一席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頸巨龍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蜥形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蜥臀目
  • 亞目:蜥腳形亞目
  • :腕龍科
  • :長頸巨龍屬
  • :布氏長頸巨龍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腦部供血,嵌合體爭議,發展史,吉尼斯之旅,

形態特徵

典型體長25米,和其它的腕龍一樣,長頸巨龍的前肢長於後肢,頸部高舉。長頸巨龍長有鑿狀牙,適合咬碎植物。它的顱骨有許多大型洞孔可以減輕顱骨的重量。龐大的體型相比,長頸巨龍的腦袋就小得多了,齒大約只有300立方厘米。此外,長頸巨龍的腦與身體質量比是相當的低,約為0.62或0.79。長頸巨龍的尾巴較長,在其增部脊椎處應附有大型脊,制助長頸巨龍控制身體居部動作,成為其的高效平衡器。

生活習性

是最高的恐龍,也是最重的恐龍之一。它有長脖子、小腦袋和巨大的身軀,一個成人的頭頂只能夠到這個龐然大物的膝蓋。牙平直而鋒利,鼻孔長在頭頂上。腕龍性格溫和,行走速度較慢,不善於奔跑,它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吃東西上。每天可能要進食1.5噸的食物,是現代陸地上最巨型生物大象的10倍。為了滿足它們的大胃口,經常成群遷移,所到之處,大地震顫,煙塵滾滾。
喜歡泡在水裡,腕龍膽子很小,只要有肉食恐龍一來,它們就會紛紛跑進里躲起來,所以,水對長頸巨龍太重要了,除了產蛋、覓食之外,它們很喜歡泡在水裡,靠長在頭頂上的鼻孔出氣。
一般生活在植物茂盛的草原和樹林地帶,雌性長頸巨龍在產蛋的時候並不做窩,它們可能會在遷徙時產蛋,小長頸巨龍在孵化出來後,雌性長頸巨龍可能已經遷徙到了很遠的地方,所以它們根本不會照顧自己的孩子。未成年的長頸巨龍會成群活動以增強抵禦獵食者的能力,而完全成年的長頸巨龍則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對抗敵人,因此它們可能會單獨活動。

腦部供血

當脖子直立的時候,腕龍的心很難將血液送到腦部,除非有辦法強血液循環。有不少辦法都能解決只個問題。它們的心臟或許可以保上高的血壓,好讓血液能隨時達到腦部然但在其低頭喝水的時候,極高的血可能會使大腦里許多脆弱的血爆裂。長頸鹿的解決方法是依靠有彈性的肌肉動脈來維持血流。它們的腦部後方還有保護性毛細管網可以止血液在低頭時湧入腦內。
一些科學家曾經計算過,腕龍的心臟必須達到噸重才能將血液輸送到頭部。這么大的心臟實在讓人難以想像,所以他們認為,腕龍應該屬於冷血動物。它的體形這么大,要想保持體溫恆定不變太難了。

嵌合體爭議

自從長頸巨龍被命名以來,古生物學界普遍不接受腕龍、長頸巨龍是兩個屬的分類法。1988年,葛保羅將非洲的腕龍化石,建立為一個亞屬——布氏腕龍(長頸巨龍)。除了保羅與奧利舍夫斯基的研究以外,很少出現在科學文獻中。

發展史

1900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西部的大峽谷埃爾默·里格斯等人發現腕龍的第一個標本,命名為高胸腕龍。1909年,在德屬東非(坦尚尼亞)林迪市附近德國古生物學家沃納·詹尼斯發現蜥腳類恐龍的標本。1914年,沃納·詹尼斯將這些標本歸類於腕龍屬的一個新種,並命名為布氏腕龍。
因為這類恐龍在侏羅時期數量非常巨大。我們都發現了它們的化石。和大多數蜥腳類恐龍一樣群居方式生活。

吉尼斯之旅

德國的柏林自然博物館(又稱洪堡博物館)館內展有一個長頸巨龍的骨架模型,是全世界最大的恐龍骨架模型,被標名為布氏腕龍。這是一個由數件真實標本和模型組合而成的恐龍模型,因其“全世界最高”的記錄而被列進吉尼斯紀錄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