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塞東龍

波塞東龍

波塞東龍(屬名:Sauroposeidon)又名海神龍蜥海神龍,食草恐龍,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紀,與更著名的腕龍有接近親緣關係。白堊紀的北美洲蜥腳類恐龍已出現數量衰退、體型縮小的跡象,而波塞東龍是北美洲最晚出現的大型腕龍類恐龍。波塞東龍是目前已知最高的恐龍,經估計有17米高;而身長接近30到34米,體重被估計為50到60公噸之間。

目前僅發現一個標本,由4個頸椎構成,在1994年發現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年代屬於白堊紀早期,該地過去是史前墨西哥灣的三角洲。由於之前很少發現該時代的北美洲巨型蜥腳類化石,這些化石曾一度被認為是矽化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塞東龍
  • 外文名:Sauroposeidon
  • 別名:海神龍
  • 生存時代:早白堊紀
  • 類別:大型蜥腳類恐龍
  • :17米
  • 身長:接近30到34米
  • 食物:食草
  • 分布地區:北美洲
  • 生存狀態:已滅絕
詞語來源,體型估計,發現情況,生活環境,古生態學,

詞語來源

波塞東龍的屬名由saurosPoseidon組成,sauros在希臘文意為“蜥蜴”,Poseidon不僅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也意為“使大地震動者”(Ennosigaios)。波塞東龍的屬名是借用後者的意思。地震龍(現為哈氏梁龍)也意為“使大地震動的蜥蜴”。
波塞東龍的種名proteles在希臘文意為“Perfect before the end”,意指波塞東龍的狀態是北美洲已發現的大型蜥腳下目恐龍中,最晚出現也是最特化的一種。(近年新發現的阿拉莫龍的巨型骨架使得阿拉莫龍成為在北美洲已發現的大型蜥腳下目恐龍中最晚出現的物種。)

體型估計

“它們真的令人感到驚訝。波塞東龍可以說是地表上曾經出現過最大型的動物。” — Richard Cifelli,波塞東龍的發現者。 波塞東龍的相關新聞在1999年傳出後,馬上引起大眾媒體的注意,並導致許多新聞不精確地將波塞東龍報導成“有史以來最大的恐龍”。然而事實上波塞東龍可能是目前已知最高的恐龍,它們並非最長的恐龍,也非最龐大的恐龍。雙腔龍阿根廷龍可能才是世界上最龐大恐龍之一,但雙腔龍、阿根廷龍的少量化石紀錄使得不能估計出正確的數據。
波塞東龍
波塞東龍可能是已知的最高的恐龍。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oklahoma, usa】發現。波塞東龍是一種類似於腕龍的恐龍,但更大。波塞東龍大約有30米長,但可能高達18米,比最大的腕龍還高4-5米,體重達50-60噸。波塞東龍的脖子可能比馬門溪龍的還長,達到12米左右。他的一截頸椎就有1.5米長。
波塞東龍的化石包含:四個天然狀態的頸椎(中間第五到第八個)、以及頸部肋骨。波塞東龍的脊椎骨非常地長,最大的一個脊椎骨長度約1.4米,是目前紀錄中最長的。對於這些骨頭的檢驗,顯示出它們是由蜂窩狀骨細胞所構成,而且骨細胞非常細,類似雞或鴕鳥的骨細胞,使得波塞東龍的頸部較輕,且較容易舉起。波塞東龍的頸部肋骨極長,第六節頸肋的長度為3.42米,比長頸巨龍的最長頸肋長18%,也超越馬門溪龍的頸肋。
波塞東龍的體型估計,是根據波塞東龍的四個頸椎,與柏林亨波特博物館的長頸巨龍標本(編號HM SII)比較得來的數據。編號HM SII標本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腕龍類化石,但該標本被認為由不同個體化石拼湊而成,因此數據可能不完全正確。波塞東龍與其他腕龍科近親的比較是困難的,因為有限的化石紀錄。
波塞東龍
波塞東龍的的頸部長度被估計為11.25到12米,而編號HM SII的腕龍標本頸部長度為9米。這個數據是假設波塞東龍的頸部其它部分比例與長頸巨龍頸部比例是一樣的,這是個非常合理的假設方式。
波塞東龍可能可以將頭部高舉過地面達17米,大約是六層樓高。腕龍科恐龍的長頸部與高肩膀,使得它們是已知最高的一群恐龍。在某些層面,波塞東龍的體格類似現代長頸鹿,它們同樣擁有短身體與長頸部。相較而言,長頸巨龍可將頭部高舉到離地面13.5米。波塞東龍的肩膀可能有6或7米高,而身長被估計約為30米或是34米長。。
波塞東龍的體重被估計為50到60公噸之間。波塞東龍的脊椎骨比長頸巨龍的脊椎骨還長約25%到33%,但直徑僅大了10%到15%。這些數據意味者波塞東龍的身體可能比長頸巨龍還巨大,但就比例而言頸部較小。長頸巨龍的體重為40到44公噸,這個數據是將不同測量的結果平均得到的數據。然而,任何估計都是某些科學家的一家之言,就現在已經發現的恐龍木乃伊就較其骨骼判斷要大1/4來分析,基於4節頸骨的波塞東龍的最大估計值為肩高8.5米,臀高6.75米,頭部可以達到18.3米高,體重在55噸以上或達到80噸。
然而,相較於長頸巨龍,波塞東龍擁有相對細長的頸部。如果波塞東龍的身體也是較為細長,那之前所估計的數據將會過高。舉例而言,體型較粗壯的迷惑龍,體重比身體較長、但體型修長的梁龍還重。此外,波塞東龍可能擁有氣囊系統,類似鳥類,氣囊系統可減低蜥腳類恐龍的體重約20%以上。

發現情況

波塞東龍的脊椎骨發現於奧克拉荷馬州的鄉村,接近德州邊界,位於露出的黏土岩中。這些化石的年代約為1億1000萬年前,屬於白堊紀時期,約為阿普第階阿爾布階之間。
這四個脊椎骨是在1994年,由Richard Cifelli博士與奧克拉荷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團隊在奧克拉荷馬州阿托卡縣的鹿角組發現。這些化石起初被認為僅是過大的動物化石,並認為是導因於樹幹的保存狀態。
因此這些脊椎骨被儲藏起來,直到1999年,Cifelli博士將它們交給畢業班學生Matt Wedel,以分析部份研究計畫。當他們發現這個化石的獨特性時,他們在同年10月公布了這項訊息,並在隔年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三月份上正式公布。這個新種被命名為S. proteles,而正模標本(編號OMNH 53062)存放在奧克拉荷馬自然歷史博物館。

生活環境

波塞東龍可能是北美洲最後的巨大蜥腳類恐龍。蜥腳類恐龍包含陸地上出現過最大的動物,是群分布廣泛且成功的演化支。它們首次出現於早侏羅紀,並且很快地散布到全世界。到了晚侏羅紀,梁龍科腕龍科恐龍在北美洲與非洲等地占優勢,到了晚白堊紀,泰坦巨龍科廣泛分布於南半球。在晚侏羅紀到晚白堊紀期間,蜥腳類的化石紀錄很稀少。這段期間的北美洲很少發現標本,所發現的標本也通常是破碎骨頭,或是幼年個體。而白堊紀存活的蜥腳類恐龍在體型上縮減(身長減到15米左右,而體重為10到15公噸),因此波塞東龍的發現相當不尋常。
波塞東龍波塞東龍
波塞東龍生存於墨西哥灣的海岸,墨西哥灣的海岸在當時侵入到奧克拉荷馬州一帶,形成巨大的三角洲,類似今日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這個地區在當時可能沒有掠食動物可以攻擊完全成長的波塞東龍個體,但肉食龍下目的高棘龍(體型較小於暴龍)與以群體行動的恐爪龍可能以幼年波塞東龍個體為獵物。
在2004年,德恩·奈許(Darren Naish)與他的同事敘述了一隻巨大腕龍科恐龍,該恐龍發現於早白堊紀的英格蘭,並類似於波塞東龍。該腕龍科恐龍僅發現兩個頸椎,在某些細節明顯地類似波塞東龍,而它們可能在體型上相似。該腕龍科恐龍的發現突顯了早白堊紀時期北美洲與歐洲恐龍的相似。

古生態學

波塞東龍生存於墨西哥灣的海岸,墨西哥灣的海岸在當時侵入到奧克拉荷馬州一帶,形成巨大的三角洲,類似今日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這個地區在當時可能沒有掠食動物可以攻擊完全成長的波塞東龍個體,但肉食龍下目的高棘龍(體型較小於暴龍)與以群體行動的恐爪龍可能以幼年波塞東龍個體為獵物。
在2004年,德恩·奈許(Darren Naish)與他的同事敘述了一隻巨大腕龍科恐龍,該恐龍發現於早白堊紀的英格蘭,並類似於波塞東龍。該腕龍科恐龍僅發現兩個頸椎,在某些細節明顯地類似波塞東龍,而它們可能在體型上相似。該腕龍科恐龍的發現突顯了早白堊紀時期北美洲與歐洲恐龍的相似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