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腰嶺(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下轄下轄村)

長腰嶺(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下轄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腰嶺村位於鎮的北面,包括長興莊、永安莊、黃姓莊、荊隆莊、許姓莊、陳姓莊、李姓莊、鐘姓莊、林姓莊、曾姓莊、張姓莊、潘姓莊等12個自然莊組成,共有7個經濟社。地域面積4.1平方公里,人口2571人,百分之70村民從事裘皮行業,外來人口最多時達兩萬人,分別從事皮草、製衣、化妝品、五金等行業。耕地面積93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花生為主。水果以荔枝、龍眼、黃皮為多。村2012年集體經濟總收入約1000萬元。該村裘皮業有三十年歷史,村內有個體經營成衣製作300多家,年銷售產值近8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腰嶺
  • 外文名:Long waist range
  • 地理位置:廣州市白雲區
  • 包括:長興莊、永安莊、黃姓莊等
  • 地域面積:4.1平方公里
  • 人口:2571人
  • 耕地面積:930畝
長腰嶺村
長腰嶺村位於鎮的北面,包括長興莊、永安莊、黃姓莊、荊隆莊、許姓莊、陳姓莊、李姓莊、鐘姓莊、林姓莊、曾姓莊、張姓莊、潘姓莊等12個自然莊組成,共有7個經濟社。地域面積4.1平方公里,人口2571人,百分之70村民從事裘皮行業,外來人口最多時達兩萬人,分別從事皮草、製衣、化妝品、五金等行業。耕地面積93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花生為主。水果以荔枝、龍眼、黃皮為多。村2012年集體經濟總收入約1000萬元。該村裘皮業有三十年歷史,村內有個體經營成衣製作300多家,年銷售產值近8億元。
在廣州市中心的人來說,這是有點“鄉下”的地方。但這個“鄉下”其實並不偏遠,距市中心只有30公里,現有京珠高速105國道及密布的省、市道路路網。30分鐘車程可以到達天河中央商務區以及廣州火車站、汽車客運站等交通樞紐。“未來3年內開通的廣州北三環和花莞高速也在周邊,這將使長腰嶺完全融入廣深、廣佛、穗港澳的核心經濟圈內”,曾澤偉對長腰嶺的地理位置頗為“得意”。
長安嶺村長安嶺村
“長腰嶺的皮草業起源70年代末,是由一家香港企業成長起來的”。就是這顯得並不起眼的長腰嶺村,卻匯集了350多家裘皮企業,成為全國最大的裘皮加工基地之一。作為土生土長的長腰嶺村人,曾澤偉見證了長腰嶺裘皮產業的發展。當時年輕的曾澤偉和村里人也在這家實力雄厚的皮草廠打工。20多年過去了,像曾澤偉這樣當年給港商打工的長腰嶺村人,成為了長腰嶺裘皮產業的主力軍,扛起“白雲裘皮”的大旗。“這300多家裘皮企業絕大部分是我們自己的村民,”曾澤偉告訴記者。“長腰嶺裘皮產業的發展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曾澤偉告訴記者。長腰嶺人與珠三角很多鄉鎮的發展軌跡一樣,前10年長腰嶺村人都是在港資工廠打工,曾澤偉還記得1984年他剛進工廠跟師傅學配色的情景。“十年磨一劍”,長腰嶺村人掌握了生產的工藝、技術以及經營方法,這是長腰嶺村積累的階段。在上世紀80年代末,像曾澤偉這樣“不安分”的長腰嶺村人從車碎料、學做各類成品等簡單的開始“單幹”,這是長腰嶺人的摸索階段。經過1993年“好得不得了”的行情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對長腰嶺村的致命打擊,從2000年起進入快速發展、品牌化、規模經營階段。“現在長腰嶺裘皮產業年產值超過12億元,產品暢銷歐美、日韓、俄羅斯等國家,”曾澤偉興奮地表示。
白雲裘皮的集體亮相
“長腰嶺村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水貂碎料加工基地了。但就是在10月以前,廣州市服裝服飾協會會長、原廣州市副市長姚蓉賓女士都不知道白雲有個這么大的裘皮產業”。儘管長腰嶺裘皮在業內的名聲“響噹噹”,但“不足為外人道也”。曾澤偉認為這與長腰嶺整個裘皮產業總體雖然規模大,但畢竟是以家庭式小規模廠商占較大的比例,大規模、綜合實力很強的企業少有關。儘管在2004年初在村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廣州長腰嶺裘皮協會”,但會員間一直缺乏有效的溝通,缺少整體意識,沒能形成真正的合力一起來打造“白雲裘皮”這個品牌。“白雲裘皮”開始集體亮相,得從曾澤偉他們跟廣東省服裝服飾協會的“邂逅”說起。在今年年初鄭州一個服裝展示會上,當時的長腰嶺裘皮協會、廣東省服裝服飾協會都是受邀單位。廣東省服裝服飾協會副秘書長黃益群驚奇地發現“廣州白雲有個裘皮產業”,回到廣州後他又“充滿驚喜”地實地考察了長腰嶺村的情況。這馬上引起廣東省服裝服飾協會會長劉岳屏的興趣,業內資深人士的劉會長也是第一次知道“白雲有個很大的裘皮產業”。等他到了長腰嶺後,馬上表露出“相見恨晚”的神情,當即決定扶持長腰嶺裘皮產業往更高層次發展,打造“白雲裘皮”概念。“我們首先換了個帽子”,曾澤偉笑得有點“狡黠”。在廣州市白雲區工商聯、貿促會的支持下,長腰嶺裘皮協會“土槍換大炮”,在今年5月在區民政局註冊成立“廣州白雲裘皮協會”。為了讓廣州白雲裘皮有個“華麗的亮身”,曾澤偉把協會成立慶典搬到由廣東省服裝服飾協會主辦的2006年廣東時尚周上。廣東省服裝服飾協會也“熱心張羅”,讓白雲裘皮企業與圈內知名的美女設計師對接,確定“奢華新主張”的主題,美女設計師將裘皮與現成的高級時裝精心搭配進行二次創作,展現裘皮奢華特質,倡導裘皮新時尚,提升白雲裘皮產業的知名度。從此“白雲裘皮”隨著省服裝服飾協會頻繁出現在各種活動上,白雲裘皮也仿佛成了“一夜走紅”的明星。
打造交易中心舞台
廣東缺少一個大型的綜合性的裘皮交易市場,”曾澤偉表示。在國際皮草市場,皮草時裝化已使它不再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而是成為了高貴、時尚、流行的大眾化產品,近年來全球市場的消費量大幅增長。而在國內市場也從東北到華東、西北到西南都廣為流行,“甚至連廣東地區的春秋時節都有許多裘皮時裝或裘皮點綴的服裝”。“廣州的皮毛市場很興旺”,但目前廣州裘皮產品的交易主要分散在流花、海印繽紛和中大長亨等地,“這些都給在長腰嶺建立廣州白雲裘皮交易創造了條件,”曾澤偉認為。“明年6月廣州白雲裘皮交易中心的建成,全國裘皮交易市場將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曾澤偉緊閉著嘴巴,目光堅定地看著記者。他介紹,在廣州市、白雲區等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廣州白雲裘皮協會參與建設的“廣州白雲裘皮交易中心”面積達18000平方米,寫字樓、展示中廳、科技設計中心、商用公寓等一應俱全。據了解,我國的皮毛行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河北等省區。其中包括廣東白雲、深圳和東莞的港資企業,浙江的桐鄉、餘姚等地的服裝、服飾生產企業;河北的大營、尚村的皮毛生產交易。
對於廣州白雲裘皮交易中心建成的最大意義,“白雲裘皮協會將在此平台上加大整體和個體的品牌建設,“品牌”這兩個字最能撩起曾澤偉的興奮神經。他告訴記者,交易中心的建成,長腰嶺的裘皮企業可以更好地藉助香港國際市場的資源優勢,提升產品的開發能力,擴大銷售市場,整個地區的品牌和市場將實現質的飛躍。而有業內人士則評論,廣州白雲裘皮交易中心是華南地區裘皮產業發展的必然,更是長腰嶺裘皮產業發展的必然和過程。
長腰嶺歷史
30年前最窮,30年後最富
■講述人
曾澤偉,長腰嶺村人,廣州白雲裘皮協會會長、廣州市佰嘉裘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1984年進入村裡的天津毛皮製品有限公司打工,很快掌握技術。當過港資皮草企業的廠長,1989年完成打工仔到老闆的轉變,成為當時長腰嶺村第一批給自己“幹活”的人之一。
林福坤,長腰嶺村人,廣州白雲裘皮協會副會長、廣州市白雲裕新裘皮服裝廠廠長。同樣是在村裡的天津毛皮公司學會了手藝,1991年開始了家庭作坊式的皮草加工,1998年開始聘請工人擴大工廠的規模,現在工人已達到60多個。
長腰嶺村介紹:
長腰嶺村,地域面積5.5平方公里,人口有2218人,位於廣州市白雲區鐘落潭鎮的北面,由13個自然村組成,共有7個經濟社,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驗點。村2005年集體經濟總收入約260萬元。該村裘皮業已有30年歷史,以做皮草加工產業為特色,主要生產、加工、銷售各種水貂皮碎料褥子及水貂、獺兔、狐狸等裘皮服飾。長腰嶺村現有專業的皮草加工企業300多家,是全國最大的裘皮加工基地之一,產成品主要銷往俄羅斯、歐美、日本、韓國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及中國大陸。
藉助皮草業 長腰嶺吹起了改革開放的春風
改革開放不僅翻開了中國歷史的嶄新一頁,同時也深刻地改變了長腰嶺村的命運。30年前,長腰嶺村根本和皮草業搭不上邊,哪裡有人會想到30年後這裡會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皮草生產基地。“30年前,我們是鐘落潭最窮的村;30年後,我們是鐘落潭最富的村。”白雲裘皮協會會長曾澤偉告訴記者。
作為土生土長的長腰嶺村人,曾澤偉和林福坤見證了長腰嶺裘皮產業的發展。長腰嶺的皮草業起源於改革開放之初,有30年的歷史。早在1978年,由當時的副省長主導,引入港資皮草廠,隨後的天津毛皮製品有限公司、九龍皮草、北極皮草等香港毛皮企業來長腰嶺落戶,大量招聘和培育當地員工。當時年輕的曾澤偉、林福坤和村里人也在這家實力雄厚的皮草廠打工。在香港的生產技術、經營理念、競爭觀念的影響下,帶動了長腰嶺裘皮加工企業的產生和發展。
從80年代末開始,長腰嶺的皮草經營者,首先販賣原材料,然後開始做褥子,縫製水貂碎料、衣領、帽條,生產半成品,逐步發展到縫製裘皮服裝、織網披肩、圍巾等各類皮草服飾生產成衣,再到銷售,形成了裘皮行業一條鏈。產品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市場的規模也不斷擴大,技術水平也不斷的提高,每家成衣廠都聘有專業的設計師、打板師。30年過去了,像曾澤偉、林福坤這樣當年給港商打工的長腰嶺村人,成為了長腰嶺裘皮產業的主力軍,扛起“白雲裘皮”的大旗。“目前,我們村300家企業中產業有幾百萬的有不少。”林福坤自豪地告訴記者。
現在以長腰嶺為核心的產業群中,擁有上下游企業300多家。產品通過廣州海印繽繽、流花金馬、北京雅寶路等全國性的時裝展示、批發市場輻射全國各地和俄羅斯、中東和日韓等國,奠定了長腰嶺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皮草生產基地的地位。
30年曲折前進 從貧窮走向富有
長腰嶺地區的裘皮產業經過30年的發展,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前10年長腰嶺村人在港資工廠打工,掌握了生產的工藝、技術以及經營方法,這是長腰嶺村積累的階段。
在上世紀80年代末,像曾澤偉那樣的長腰嶺村人從車碎料、學做各類成品等簡單的工序開始“單幹”,這是長腰嶺人的摸索階段。這一階段,他們主要是以水貂碎料褥片、水貂碎料衣服為主,採用前店後坊的家庭式生產。1992年-1993年,裘皮產業十分火爆,長腰嶺村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最後這10年是變數最大的。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令裘皮產業從高峰跌到了低谷,對長腰嶺村造成了致命打擊,有50多戶裘皮加工廠倒閉了。裘皮的貶值,使許多廠虧損。企業家開始從過去的盲目生產走出來,在廣州、北京建立視窗賣自己的產品,逐漸有了固定的客戶。“以前的裘皮市場是供不應求,所以我們可以盲目的生產。但是我們吸取了教訓,一般都是按照訂單來生產了。”曾澤偉說道。
1999年,該行業開始復甦,2000年起進入快速發展、品牌化、規模經營階段。這一階段首先把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生產走出來,逐步引導扶持發展,實行廠區、宿舍、生活區正規化、系統化。2000年至2006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後建立了皮草加工區第一、二、三期,第一期搬入50多戶;第二期搬入30多戶,第三期搬入80戶。
近幾年來生產經營廠家如雨後春筍,規模、實力、品牌都迅速增強,形成一批頗具規模的廠家和品牌,如:佰嘉裘皮、西亞圖服飾、新力皮革、金源皮草、長力皮草、新興皮類製品、裕新裘皮等。各類毛皮大衣、披肩、圍巾等除了在國內之東北、華北、華中、西北、西南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以外;通過北京雅寶路、黑龍江邊貿市場大量輸往俄羅斯、東歐市場;通過香港這個得天獨厚的國際市場銷往歐美、日本、韓國、台灣等地。
如今,長腰嶺的企業家正準備把自己的裘皮工廠規範化,實行科學管理。林福坤告訴記者,“隨著高消費水平群體的不斷擴大,裘皮的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我們只需與客戶做好溝通,滿足市場的需求。這個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記者手記
這裡有著年產值數十億元的裘皮產業,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裘皮生產基地!廣州市白雲區鐘落潭鎮長腰嶺村,這個面積僅4.1平方公里的小村落,有著“中國裘皮名村”的美譽,尤其是拼貂產品走在全國的前列,同時占到世界總產量的第一。
長腰嶺村的發展軌跡,正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長之路的縮影。長腰嶺村由當初名不經傳的“小山村”,成為全球最大的水貂碎料加工基地。
現在,以曾澤偉為首的長腰嶺人正在爭取政府和各方的支持,整合區域內外的資源,使該產業基地向品牌化、規模化經營發展;而我國改革開放當前和未來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探索改革開放的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