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肢領航鯨

長肢領航鯨

長肢領航鯨(學名:Globicephala melas)又名大西洋領航鯨、黑圓頭鯨,是領航鯨屬下兩種之一。它屬於海豚科,但其行為較接近鯨類,因為體形巨大,可以避開淺灘暗礁 ,漁船跟著它走比較安全,故稱領航鯨。其前額圓,為黑色或深灰色,喉嚨及腹部呈灰色或白色,有些成年鯨背鰭及眼後也具灰色或白色斑紋。背鰭鐮刀狀。腳蹼很長,占據體長的15-20%。

2017年6月16日,北歐前丹麥殖民地法羅群島,當地人在海邊集體大批捕殺巨頭鯨,海水被“染”成紅色。據統計,法羅群島每年宰殺的巨頭鯨達950餘條,產生鯨肉和鯨脂約500餘噸。

基本介紹

地理分布,生存習性,形態特徵,繁育狀況,種群動態,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地理分布

間斷分布於南北半球的溫帶和近極地區域。
長肢領航鯨海洋區域分布採樣圖長肢領航鯨海洋區域分布採樣圖
主要分布國家和地區:包括阿爾及利亞,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布維島,巴西,加拿大,智利,丹麥,福克蘭群島,法羅群島,法國,德國,格陵蘭,冰島,愛爾蘭,英屬曼島,義大利,利比亞,馬爾他,茅利塔尼亞,摩洛哥,納米比亞,荷蘭,紐西蘭,挪威,秘魯,葡萄牙,亞速爾群島(葡屬島嶼),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法屬島嶼),南非,南喬治亞島,南桑威奇群島,西班牙,瑞典,突尼西亞,英國,美國,烏拉圭,西撒哈拉等。

生存習性

長肢領航鯨是喜歡生活在13-30℃寒冷鹹水區的生物群體。潛水深度30-01800米,變化巨大,一般只在30-60米的水層活動,可潛水數分鐘,覓食潛水超過10分鐘。
高度群居性,一個被稱為“豆莢”(海豚、海豹或鯨等群體的術語)的鯨群通常有10-50頭個體組成,多則超過1000頭,這類鯨群社交性甚高,有時會與寬吻海豚灰海豚交流。“豆莢”中既有雄性也有雌性,有關聯的雌鯨更願組成一個緊密豆莢群,雄鯨則不斷變換鯨群。由於雄性死亡率及離群率相對較高,所以鯨群中雌性比例要多一些。整個“豆莢”群都參與浮窺和尾拍水面活動。一些個體會游上海灘,由於鯨群強烈的家庭觀念,故有時會一同擱淺海灘。
肉食性,主食軟體動物和魚類,一天約吃34公斤食物,最喜食烏賊,其次鯖魚大西洋鯡鱈魚大比目魚也頗受歡迎。據悉,長肢領航鯨利用像人類捕漁的群組效應優勢,形成一種快捷捕食能力。研究發現,長肢領航鯨既能遠洋也能沿海生存。雌性壽命比雄性長,最長59年,雄性最長46年。

形態特徵

長肢領航鯨最典型的特徵是它們大號、圓形隆起的腦袋,相比之下,不明顯或可忽略,背鰭基部長而寬,呈鐮刀狀向前延展,鰭肢細長,尾部占體長15-20%。全身大部分黑色,背鰭有一塊淡灰色鞍形斑塊;一條灰線從腹中部延伸至前段,形成錨狀斑帶。雄性均長6米,最長8.5米,重約3800公斤。雌性稍小一些,最長6米,均長4.8米,重約1800公斤。新生仔鯨頭部無隆起,直至長成方有顯現。
註:長肢領航鯨圖片來源。

繁育狀況

交配期貫穿全年,高峰在4-6月份的春末夏初,雄性為與雌性交配而互相競爭。雌鯨6歲性成熟,雄鯨則需更長時間,大約12歲進入成熟期。雌鯨懷孕16個月生育後代,再次交配繁育間隔四年。初生仔鯨重約100公斤,長1.8米,雌鯨負責看護仔鯨,哺乳期23至27個月。雌鯨35歲還能生育,51歲仍可授乳,因此能照顧幼鯨直至10歲長成。雖然生育期覆蓋全年,但大部份仔鯨都在夏天出生。

種群動態

尚無該種群全球動態的充足信息,對其亞種群的了解更少一些。據1987和1989年的調查估算,在北大西洋中部和東北部有超過75萬頭長肢領航鯨。每年大約有20萬頭長肢領航鯨在南極南部聚集度夏。有大約3.1139萬頭生活在北大西洋西部海域(少許短肢領航鯨也被計入)。

亞種分化

2亞種
拉丁學名中文名命名人 / 年代
Globicephala melas edwardii
南方長肢領航鯨
A.Smith / 1834年
Globicephala melas melas
南大西洋長肢領航鯨
Traill / 1809年
註:表格來源參考。

保護級別

列入《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附錄Ⅱ。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數據缺乏(D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