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罌粟

長白山罌粟

長白山罌粟(學名:Papaver radicatum Rottb. var. pseudo-radicatum (Kitag.) Kitag.)是罌粟殼罌粟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高5-15厘米,全株被糙毛,花果期6-8月;生長於長白山海拔1600以上的地區。該種植物可入藥,具止瀉等功效。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高5-15厘米,全株被糙毛。主根圓柱形,長達15厘米,上部粗2.5-3毫米,向下漸細,具少數側根和纖維狀細根;根莖不分枝或2-10分枝,延長或縮短,密蓋覆瓦狀排列的殘枯葉鞘。葉全部基生,葉片輪廓卵形至寬卵形,長1-2(-4)厘米,寬0.8-1.2厘米,一至二回羽狀分裂,第一回全裂片2-3對,狹橢圓形或長圓形,或者卵形並再次2-4深裂,兩面灰綠色,被緊貼的糙毛;葉柄長2-4厘米,扁平,被緊貼的糙毛,基部擴大成鞘。花葶1至數枚,出自每個根莖先端的蓮座葉叢中, 密被緊貼或斜展的糙毛。花單生於花葶先端,直徑2-3厘米;花蕾近圓形至寬橢圓形,密被緊貼或斜展的糙毛;萼片2,舟狀寬卵形,長1-1.2厘米;花瓣4,寬倒卵形,長1.8-2.3厘米,淡黃綠色或淡黃色;雄蕊多數,花絲絲狀,長4-7毫米,花葯長圓形,長1-1.5毫米,黃色;子房長圓形,長4-5毫米,粗2.5-3毫米,密被緊貼的糙毛,柱頭約6,輻射狀。蒴果倒卵形,長約1厘米,密被緊貼或斜展的糙毛;柱頭盤平扁。花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長白山海拔1600米以上的礫石地、砂地、岩石坡以及高山凍原帶。

分布範圍

分布於吉林安圖撫松長白等縣),朝鮮亦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性味】甘;平。
【歸經】大腸經。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清熱利水。主泄瀉;痢疾;反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注意】《得配本草》:多食利二便,動膀胱氣。
【附方】①治反胃不下飲食:白罌粟米二合,人參末三大錢,生山芋五寸長(細切,研)。三物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六合,入生薑汁及鹽花少許,攪勻,分二服,不計早晚食之,亦不妨別服湯丸。(《南唐食醫方》罌粟粥法)②治赤白痢:罌粟殼(去穰、蒂令淨,炙黃),罌粟子(炒令微黑)。上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雞頭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瀉,米飲下。小兒,丸如粟米大,量大小加減服之。(《百一選方》)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主行風氣,驅逐邪熱,治反胃胸中痰滯。
2.《綱目》:治瀉痢,潤燥。
3.《醫林纂要》:除胃熱。
【摘錄】《中華本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