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溝鎮(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

長溝鎮(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溝鎮位於北京西南,東南與河北省涿州市交界,東北鄰韓村河鎮,西鄰大石窩鎮,總面積38.7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人口約27000人,長溝鎮轄1個社區、18個村委會(西廂苑社區、南正村、北正村、雙磨村、南良各莊村北良各莊村東良各莊村東長溝村、西長溝村太和莊村、沿村、墳莊村東甘池村、南甘池村、北甘池村、西甘池村、六間房村、三座庵村黃元井村)。

1994年、1996年和2004年,長溝鎮先後被北京市政府、國家建設部和國家六部委確定為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全國重點鎮。2016年10月14日,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被列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溝鎮
  • 外文名稱:changgouzhen
  • 行政區類別: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地區
  • 下轄地區:轄1個社區、18個村委會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2407
  • 地理位置:位於北京西南東北鄰韓村河鎮,西鄰大石窩鎮
  • 面積:38.7平方公里
  • 人口:約27000人
  • 氣候條件:怡人
  • 車牌代碼:京
概況,沿革,經濟,交通情況,人口民族,歷史沿革,地理氣象,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生態資源,林果資源,水資源,自然風光,旅遊,特色產業,資源條件,

概況

房山區轄鎮。位於區境南部,南與河北省涿州市相接。2006年末,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2.69萬人。轄西廂苑1個社區,南正、北正、雙磨、南良各莊、北良各莊、東良各莊、東長溝、西長溝、太和莊、沿、墳莊、東甘池、南甘池、北甘池、西甘池、六間房、三座庵、黃元井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長溝大街17號。京易路、雲居寺路過境。景點有以勝泉、龍泉湖、聖泉公園為代表的北泉水河6千米旅遊景觀帶。

沿革

1958年建長溝公社,1983年改長溝鄉,1990年建鎮。1996年,面積38.7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南正、北正、雙磨、南良各莊、東良各莊、北良各莊、東長溝、西長溝、太和莊、墳莊、沿村、東甘池、西甘池、六甲房、三座庵、黃元井16個行政村。2002年,鎮政府駐太和莊村,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2.66萬人,郵編102407。轄西廂苑1個社區和南正、北正、雙磨、南良各莊、北良各莊、東良各莊、東長溝、西長溝、太和莊、墳莊、沿村、西甘池、東甘池、南甘池、北甘池、三座庵、六間房、黃元井18個行政村。
【郵編】102407【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110111108:~001 121西廂苑社區 ~200 220南正村 ~201 220北正村 ~202 220雙磨村 ~203 220南良各莊村 ~204 220北良各莊村 ~205 220東良各莊村 ~206 122東長溝村 ~207 122西長溝村 ~208 121太和莊村 ~209 122沿村 ~210 122墳莊村 ~211 220東甘池村 ~212 220南甘池村 ~213 220北甘池村 ~214 220西甘池村 ~215 220六甲房村 ~216 220三座庵村 ~217 220黃元井村

經濟

2004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13億元,實現稅收8952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 8272.2元,在全區各鄉鎮中名列前茅。以優種核桃、磨盤柿、貢米、奶牛為主的四大農業主導產業蓬勃發展,產業化、企業化程度不斷提升,促進了農民增收;以房雲盛玻璃鋼、清華通力長清、藍寶酒業、馮氏車聖集團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有實力的大企業加盟,擴大了在地企業的群體規模,為長溝的發展積蓄了後勁;以聖泉、龍泉湖、聖泉公園為代表的北泉河6公里旅遊景觀帶,讓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以“京南第一集”為代表的新型商貿園營業面積2萬平方米,集建材、化工、電器、副食、餐飲、娛樂於一體,初步實現了傳統商貿業向現代物流業的轉變。

交通情況

房易路、雲居寺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北泉河水、南泉水河蜿蜒曲折,形成水系。特別是發源於西北山腳下的長溝母親河——北泉水河,貫穿長溝全境。甘池泉,有比目魚故鄉之說,長年噴流不斷,涌流不息,一年四季恆溫16度,年流量近2000萬立方米,自古無斷流、無溺水,當地百姓稱之為“神泉”。天然甘泉、龍泉湖、橡膠壩、水車、形狀各異的石橋,使水鄉特精心色初步顯現,在鎮域內形成了一道約6公里長的水景觀旅遊線。

人口民族

總人口26383人,其中農業人口16658人、小城鎮人口5511人、非農業人口4214人。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營業收入131147.2萬元,工業總產值54022萬元,純收入9115萬元,完成財政稅收6199萬元,全鎮18個村100%達到小康村標準。全鎮農業機械總動力15692千瓦,農作物占地面積17918畝,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等,糧食總產量890.79萬公斤。乾鮮果品有柿子、棗、核桃等,總產量75.46萬公斤。蔬菜總產量1138.1萬公斤。全年出售商品豬15168頭、商品羊10146隻、肉牛302頭、全鎮企業總數為1461個,其中,鎮屬企業16個,從業人員2747人;村屬企業1個,從業人員19人;個體私營企業1444個,從業人員16776人。二、三產業實現收入114361萬元。新世紀產業基地,累計入住企業29個,累計協定資金19.7億元,累計到位資金11.2億元,全年實現銷售收入4.4億元,安置農村勞動力3592人。全鎮有:完全中學1所,教職工144人,在校生1019人,其中國中533人,高中486人;國小3所,在校生1090人,教職工118人;中心幼稚園1所,教職工33人,入園兒童249人。鎮中心衛生院1所,衛生技術人員33人,病床44張。全鎮村級文化大院達到19個,村村都有活躍的秧歌隊。志願者義務宣傳隊自編自導自演,歌唱長溝,展現家鄉風采,到各村各企業巡迴演出,豐富了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長溝, 歷史悠久,漢代置鄉,唐宋發軔,明清騰達,成為富庶之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政區沿革歷盡滄桑,距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是華夏神州最古老的邑落之一。漢代城垣、金代嚴行大德靈塔、清代27塊乾隆御筆詩碑、滿清貴族的寶頂飽經滄桑,雄姿猶在。

歷史沿革

長溝美,美在勝泉水。區位優越,三水交匯,地蘊富足,泉涌不竭。長溝這座京畿古鎮,承天霖而接地露,飽含著“京西南第一水鄉”的神韻。古時東部聖水河撫其首、西部拒馬河挽其身,兩條水勢俱旺的幽燕古河,擁抱長溝於懷 ,而後匯聚於南部涿州,奔騰東去。大地理環境構成了黃金三角,穿境而過兩條泉水河,又一路歡歌,以堅韌不拔的氣節,更唱出了“魚米之鄉”的千古絕唱。稻穀飄香撲鼻可聞,荷花綻放雙目盡覽,三季綠茵裹身,冬季河流氤氳。難怪250年前鬱鬱寡歡的清乾隆皇帝,拜謁西陵駐蹕長溝時,便留下了“高低土脈皆含潤,歷覽吾心略為寬”的感嘆。
悠久納金,鐘靈毓秀。良好的地緣優勢使這座古鎮成為五朝畿輔之地,盡得人傑地靈真諦。盛世修志,志者著書。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長溝鎮以挖掘地方人文資源、搶救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瞻眼光,在實施“水鄉戰略”的富民政策中,組織人力、財力開展了一項可彪史頁的文化工程:蒐集、整理、考據史料,並實地勘察走訪,編輯出版了《京畿古鎮長溝》一書。這部書以搜經尋典的手法,切入歷史遺存在長溝的人文景觀這個層面,力圖客觀、真實、全面地托出“歷史上的長溝”面貌,它為系統、深入了解長溝,無疑提供了一份沉甸甸的史料大全。從這個意義說,《京畿古鎮長溝》一書,為我們啟開了塵封千年的歷史視窗。這是一項工程,也是一項善舉。
長溝,從千古塵埃中走來。夾裹著滄海桑田的雄渾,披瀝著日月星辰的靈秀。顧青翠於往昔,睹旖旎於近前。春夏秋冬的交替,雲捲雲舒的洗禮,悠古歲月梳理出她斗轉星移的容貌,卻永恆著她令人青睞的靚麗。天工造物,風月無邊,祖國山川錦繡的大花園,鑲嵌著長溝這道精靈的北國山水。

地理氣象

長溝鎮位於北京市西南,坐落於華北平原、燕山腳下,屬丘陵崗台地質,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
境內有南、北泉水河兩條主要河流,特別是發源於鎮內西北山腳下的北泉水河,流經全鎮,總長6千米,泉水年流量近2000萬立方米。
該鎮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晝夜溫差明顯,年最高氣溫為38℃,最低氣溫為-15℃。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秋季秋高氣爽而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其中,西部山區年平均氣溫10℃,無霜期148天左右;中部平原地區年平均氣溫11℃,無霜期180~19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89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
長溝鎮地處大房山南麓山前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海拔264.75米,最低處僅33.3米。長溝鎮坐落於華北平原、燕山腳下,屬丘陵崗台地質,地勢平原、丘陵、山區三分天下。北泉水(俗稱長溝)自西北而東南流經¬境域;南泉水下游自西南而東北流經¬本鎮南部,下與北泉水合流。因居山陽,氣候溫暖,地下水資源豐富。農業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境內灌溉主幹渠與支渠縱橫交織,呈網狀分布。土壤主要有水稻土、潮土、紅黏土等,土質肥沃。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是房山區糧食高產鎮之一。所產稻米品質優良,色白如玉,有“九蒸九曬,色香如初”之說,自明清以來久享盛譽。長溝鎮地下礦藏豐富。墳莊、東甘池、沿村三村地下的“草灰”資源,以其開發成本低、儲藏量大、稀有而著稱;白雲石因潔白如雪而響譽全國;大理石與“大石窩”漢白玉,鄰里一脈,聲譽海內外;長溝稀土、矽石礦床也都蘊藏著廣闊的開發前景。
長溝鎮緊緊圍繞“以水為神,以綠為魂,天人合一,永續發展”的戰略構想,認真遵循“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環境興鎮,發展共享”的建設宗旨,團結和帶領全鎮人民與時俱進,真抓實幹,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全鎮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營業收入完成131147.2萬元,地方財政收入9518萬元 ,人均純收入實現8679元。以房雲盛玻璃鋼、藍寶酒業、馮氏車聖集團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有實力的大企業加盟,擴大了在地企業的群體規模,為長溝的發展積蓄了後勁;以勝泉、龍泉湖、聖泉公園為代表的北泉水河6公里旅遊景觀帶,讓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長溝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鎮域內現有區級文物寶庫單位長溝土城順承郡王家族墓、嚴行大德靈塔、乾隆御筆碑4處;截至2007年底,人均純收入9115萬元,糧食總產量890.79萬公斤,乾鮮果品總產量75.46萬公斤,蔬菜總產量1138.1萬公斤。鮮蛋22.36萬公斤、鮮奶122.6萬公斤、鮮魚10.9萬公斤。2007年造林面積達到600畝,全鎮林木覆蓋率達53.4%,人均公共綠地65.5平方米。

現代農業

長溝鎮通過扶持果、奶、米三大農業龍頭,建成了貢米、奶牛、優種核桃、磨盤柿四大市級標準化基地,推出了“御塘”、“甘池泉”、“聖泉珠”三個農產品特色品牌,有效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了農民增收。
果。
全鎮已經建成2000畝柿子園和7000畝核桃園。在雙千畝果園建設中,鎮黨委、鎮政府一切以農民利益為重,植用苗全部採用大規格優質苗木,栽植過程全部使用生根粉、保水劑等技術措施,栽前洇坑,栽後做樹盤。僅此一項鎮政府就拿出120多萬元用於退耕還林補貼,以保證農民儘早獲益。林果業的迅速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了民眾的經濟收入,而且改善了生態環境,為農民建起了一座“綠色銀行”。
奶。
在發展養殖業上長溝鎮具有自己獨特的思路。一方面,積極實施生態養殖。為了保護水源和植被,在水源地實行限養和圈養。另一方面,努力打造自己的生態養殖拳頭產品,並已形成規模效益。雙磨奶牛場是長溝的規模奶牛養殖基地之一。帶動農戶達到500戶,日交售鮮奶5噸,通過引進胚胎移植技術,雙磨奶牛場實現了高產奶牛培育,提高了市場競爭能力。2001年雙萍奶牛場鮮奶質量在北京市同行業評比中名列第三。生態養殖的發展,催生了下游相關產業。奧德華奶業集團(北京)有限公司落戶長溝,已經形成“維奧”系列乳品,暢銷周邊市場。
米。
獨特的泉水資源養育了長溝“九蒸九曬,色香如初”的宮廷御用貢米。為了既保證水稻品質,又節約寶貴的水資源,長溝鎮摸索出了一套“活水種植水稻”技術,即利用水流的自然落差澆灌水稻。與其他地區死水種植相比,長溝御用貢米品質上去了,耗水下去了。如今,採用活水種植技術的御用貢米基地優質稻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000畝,並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
2004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72.2元,一大批農民通過“龍頭”帶動走上了富裕路。
全鎮企業總數為1461個,其中,鎮屬企業16個,村屬企業1個,個體私營企業1444個,全年實現銷售收入4.4億元,安置農村勞動力3592人。
全鎮有:完全中學1所,在校生1019人,國小3所,在校生1090人,中心幼稚園1所,村村都有秧歌隊。
長溝鎮遠離城市中心區,處於山前地帶,環境優美,空氣品質優良,是北京市僅有的幾片富水區域之一,生態環境良好,鎮內中心區南北兩側分別有市級公路房易路、雲居寺路十字交匯於鎮東北部。按照“打造精品,完善功能,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建設宗旨,累計投入資金2億元,鍛造了一大批綠色精品工程,使長溝的城鎮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先後投資200餘萬元,完成了小城鎮總規的修編和全市首家鄉鎮環保規劃的編制工作;聖泉公園、千畝龍泉湖使生態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府前大街改造、白雲路續延、商業街彩磚鋪設使小城鎮中心區更加通暢靚麗;西廂苑、泉水河住宅小區開發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泉水河會議中心、成教中心、新中心國小以及綠色休閒廣場和星級公廁的落成,產業基地路網、電站等配套建設,使小城鎮規模進一步擴張,功能更加完善,銀行、超市、電信局、稅務所、郵局、文化中心、教育中心、活動中心等行政辦公用地配屬建設良好,交通方便,供水廠、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避難廠等設施齊全,分別被國家環保總局和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鎮”和“國家衛生鎮”稱號,是全國首家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鄉鎮政府,是集商貿、工業綜合發展的綠色生態型中心鎮

產業基地

長溝產業基地的發展理念是:“誠信至上,互惠雙贏”。
長溝產業基地的開發宗旨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長溝鎮新世紀產業基地,現有規模1萬畝,共劃分為綠色食品產業區、新型建材產業區、生物製藥產業區、高新技術產業區、綜合服務區、綠色休閒區、住宅娛樂區、倉儲物流區、小規模投資區9個功能區,供水網、供電網、供暖網、污水網、電信網、路網配套,設施齊全完備。投資800萬元建築面積2000平米的企業服務中心不僅是我鎮服務企業的視窗,而且還將成為暖、水、氣的供應中樞。入區企業達到46家,總投資15.69億元。2005年,產業基地實現收入7.7億元,占全鎮農村經濟營業收入19.5億元的39.6%;創稅3795萬元,占全鎮稅收總額1.04億元的36.5%。產業基地的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長溝鎮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生態資源

長溝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民風淳仆,資源豐富,生態環境獨步京郊,是發展觀光、休閒、採摘業的絕好佳境。
長溝鎮堅持打造綠色經濟特色,塑造生態環境品牌,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兼顧、永續發展,實施“天人合一”的發展戰略,取得了突出成效。2002年,在全市255個鄉鎮中率先被首綠委評為園林式小城鎮。同年,在房山區市級中心鎮經濟發展綜合評價和綠色國民經濟綜合評價中:長溝鎮經濟發展水平、發展速度和綠色GDP三項指標均居5個市級中心鎮之首,於2003年被房山區委、區政府授予“綠色國民經濟示範鎮”稱號,2004年分別被國家環保總局和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鎮”和“國家衛生鎮”稱號。一幅“山頂松柏蓋帽,山間果樹纏腰,山下流水潺潺,平地花園環繞”的生態景觀,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

林果資源

長溝鎮緊緊圍繞“林”字,一是抓綠色,造氧吧。累計投資近2000萬元,以中心區和丘陵、山地為重點,以植樹、栽花、種草為主要內容,綠化美化環境。全鎮綠化面積已達29250畝,綠化覆蓋率50.4%,中心區綠化面積4882畝,綠化覆蓋率60.4%,駐鎮單位100%達到了園林式標準。此外,村級綠化美化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建街心花園、街頭小景16處,花池274個,栽植綠化樹種60餘萬株,實現了公路聯網、村村亮化,極大地改善了百姓的居住生活條件。2002年,在全市255個鄉鎮中率先被評為園林式小城鎮。
二是抓林果,促增收。為最佳化農業種植結構,我們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經濟林。全鎮已經建成精品柿子園4000畝,核桃園7000畝。為保證農民儘早獲益,我們全部採用了大規格優質苗木,並使用生根粉、保水劑等技術措施,僅此一項鎮政府就補貼120多萬元。林果業的迅速發展,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而且改善了生態環境,為農民建起了一座“綠色銀行”。

水資源

長溝鎮依山傍水,水資源十分豐富,有南、北泉水河兩條主要河流,1萬多泉眼長年噴流不斷,“長峰”牌礦泉水、純淨水,因其含有多種於人身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甘甜爽口的特色,暢銷北京市場。
長溝鎮確定了“造碧水藍天,建綠色生態型小城鎮,實施水域經濟”戰略,以北泉水河源頭整建為起點,精心打造“京南第一水鄉”,沿河清淤種柳,修堤築橋鋪路,引水截流建湖,在鎮域內形成了一道約6公里長的水景觀旅遊線。天然甘泉、橡膠壩、水車、形狀各異的石橋,使水鄉特精心色初步顯現。泉水河畔的聖泉公園占地200畝,貫徹了綠色生態、古樸典雅、自然和諧的建設理念,四周翠樹環抱,綠柳成蔭;湖中碧波蕩漾,魚翔淺底;島上花草飄香,爭奇鬥豔。河豚、玉帶橋、涼亭、四季花園設計精妙,獨具匠心;兒童樂園、老年活動中心、十二生肖廣場內涵豐富,充滿著文化氣息。不論是整體構思、建築風格,還是景觀特色、規模效益都堪稱經典之作,對於北京這個缺水城市來說,無疑又增添了一個新的旅遊亮點。
建設中的龍泉湖,水面積近千畝,除開設滑沙、遊艇等水上項目外,還將在湖岸上建設綠色別墅區。這一景點已經具備了旅遊接待能力,前來觀光遊覽者絡繹不絕。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水文章,投資3200萬元,鎮內南水北調6公里,引南泉水河在鎮中心區與北泉河匯聚,以提高全鎮的蓄水能力,提升水環境,力爭水和濕地面積達到人均100平米,使全鎮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兼顧,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努力提高長溝的親和力和凝聚力,使資源升值,資本變現。

自然風光

長溝地區氣候與全區大的氣候並無特殊差異,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為11.6℃;年平均降水量為602.5毫米;冬天和春季刮偏北和西北風,夏季多行西南和偏南風;全年無霜期為191天。
在享受大自然斗轉星移、時令交替中,人們也不斷豐富了解自然、認識自然、駕馭自然的智慧,給四季的輪迴運轉增加著人文氣息。
長溝地區四季特徵鮮明,人體感應是春天爽、夏天炎、秋天涼、冬天寒。先人通過觀察氣象變化而發現的二十四節氣是認識自然的智慧精萃。作為季節轉化的標誌,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具有千古不滅的指導作用。立春:標誌著春天的來臨;雨水:冬春交節雨水增多;驚蟄:春雷乍響萬物萌動;春分:白晝與黑夜時間等長,恰在春天中期;清明:春光明媚,天氣晴朗;穀雨:雨水顯著增多,作物茁壯生長;立夏:表示夏天的開始;小滿:麥類夏熟作物豐滿起來;芒種:麥類有芒該收割,秋季作物應趕快下種;夏至:表示盛夏來臨,白天達到最長時將漸短;小暑:夏至以後天氣炎熱;大暑:天氣更為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立秋:秋天來臨;處暑:炎熱結束了,氣溫將逐漸下降;白露:天氣漸涼,空氣中的水份可以結成露珠了;秋分:白天黑夜等長,恰在秋天中期;寒露:天氣更涼了,雨水也涼了;霜降:開始降霜;立冬:冬天的開始;小雪、大雪:下雪季節;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到了,白天漸長,黑夜漸短;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春季,萬物競化、生氣升騰的季節。和平原區域一樣,長溝地區在“春打六九頭”的4月6日邁入春季,開始“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謀劃和耕耘,直到5月25日結束,以勃勃生機迎接茂盛而紅火的夏季。長溝地區春季的天數為50天左右。這一段日子,人們經歷著從寒冷到溫暖的過渡,既可經受“倒春寒”的考驗,又可沐浴“一場春風一場暖”的燦爛陽光。春季最明顯的特徵是乾旱多風,氣溫回升得快,晝夜溫差也有很大差距,一般在10℃以上。4月份的溫度平均為18.3℃。春季,人們用“春雨貴如油”比喻乾旱;會從“一枝紅杏出牆”,看到“滿園春色”;用“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春種一顆粟,秋打一石糧”的諺語激勵“只爭朝夕”;用“王八狗落淨(楊樹花),大地化通”來判斷大地解凍;用“穀雨前後,安瓜點豆”、“棗芽發,種棉花”來安排農事活動;用“春捂秋凍,一輩子不生病”來規範養生。
春天,在人們的心目中意味著生命、意味著青春、意味著希望,是美好的象徵。 夏季,繁花似錦,火熱歡騰的季節。長溝地區從5月26日便可以迎接似火的驕陽,直到9月5日結束。在這長達103天的日子裡,人們既可享受大汗淋漓的酣暢,又可享受“大樹底下好納涼”的愜意;既可遇到悶熱的“桑拿天”,又可遇到“暑伏六月”的陰雨連綿。七月份的溫度最高,月平均氣溫為26℃,有時可達31℃,連37–38℃甚至更高的極 度氣溫也不期而遇過。在夏季,和農事有關的諺語,長溝地區常聽到的是“春爭日,夏爭時”、“立夏三天見麥芒”、“頭伏的蘿蔔二伏的菜”;和生活有關的是“冬至的餃子,夏至的面”,如果傷筋動骨的病,人們往往會說:只要經過一個夏季就會痊癒的。在炎熱的夏天,過水的涼麵也是受歡迎的家常便飯。 人們喜歡用夏季比喻事業紅火,“如日中天”。夏季,也是“三夏”戰猶酣的時候,“夏收小麥、夏種玉米、夏管作物”,人們在忙碌中迎朝陽送日落。
秋季,意味著收穫,意味著碩果纍纍,人們在天高雲淡、秋高氣爽中感受著最舒適的季節。長溝從“一葉知秋”的9月6日開始進入秋季,到10月25日迎接寒冬的到來。長達51天的秋季溫度迅速下降,10月份地面溫度平均為14.4℃,給人的感覺是冷暖適宜,日間光照充足,夜間秋風瑟瑟。
在秋季,人們愛說“立了秋把扇丟”、“早秋冷嗖嗖,晚秋熱死牛”、“一場秋風一場寒”的生活諺語;也常說”“黍子上場,核桃落瓤”、“七月十五棗兒紅圈,八月十五棗兒落桿”、“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立秋寸草結籽”的農事諺語;秋天,人們會感受到收穫的喜悅,也能感悟到“燕南飛”的規律。
冬季,“天藏雨雪地藏金”草木休眠的蓄勢季節。長溝地區從10月26日開始進入冬季,經過162天的“寒冬臘月”,到來年的4月5日結束,冬季是四季中最漫長的季節,寒冷,空氣乾燥,平均氣溫在-3℃到6℃,最冷的時候是12月下旬到第二年的1月下旬,常常在—10℃以下。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土壤進入結冰期,12月中旬,河流進入結冰期。人們會數說著“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九九歌”迎接春天的到來;會用“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諺語激勵自己來磨練意志;也會用劉備隆冬“三顧茅廬”和楊時“程門立雪”的典故,來警醒自己禮賢下土和尊師重道。
如果下雪,人們會欣喜若狂,因為“瑞雪兆豐年”,那是灑向來年福祉的甘霖。

旅遊

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
山頂松柏蓋帽,山間果木纏腰,山下流水潺潺,平地花園環繞。群山疊翠,綠水環繞,水聲潺潺,碧波蕩漾,蓮葉疊復,魚游期間。這裡聽不到嘈雜的喧囂,看不到林立的高樓,近在耳畔的是陣陣蛙鳴,映入眼帘的是精緻的別墅。這裡靜謐悠然,這裡水天一色……這不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也不是夢境中的海市蜃樓,這就是北京西南的一個水鄉小鎮長溝。
形成水系。長年噴流不斷,天然甘泉、龍泉湖、橡膠壩、水車、形狀各異的石橋,使水鄉特精心色初步顯現,在鎮域內形成了一道約6公里長的水景觀旅遊線。
城市之外,水岸花田
長溝鎮素有“京南水鄉”的美譽,當地隨處可見的天然水系構成了出色的河濱生態圈。“城市之外 水岸花田”的長溝鎮新形象,既是長溝鎮未來發展的方向與構想,同時又是長溝鎮最客觀、最生動的體現與總結。
在北京國際首腦峰會度假區、旅遊集散特色鎮、地質公園核心區,這一系列的概念引入之後,其核心都是對長溝鎮度假、旅遊資源的認同與發展,為長溝鎮的區域建設帶來無與倫比的美好暢想。花田音樂節,將成為這一系列概念的發聲源,對長溝鎮“城市之外 水岸花田”新形象的完美詮釋,將為長溝鎮的未來發展掀開精彩的一頁。

特色產業

長溝鎮緊緊圍繞“造碧水藍天,建綠色生態型小城鎮,實施水域經濟戰略,抓環境促發展,引進強鎮,興村富民”的戰略構想,贏得了全國衛生鎮、國家環境優美鎮、首都文明鎮等多項榮譽。

資源條件

轄區內山高坡陡溝深,農業基礎較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洋芋、紅薯、豆類次之,2000年以來,我鎮大力實施“藥業興鎮”戰略,按照“興藥、擴經、優果、強牧”的發展思路,抓好產業結構調整。以薯芋連翹、二花、五味子柴胡黃芩為主導產業,全鎮種植藥材5300畝,新增薯芋2800畝,花椒、杜仲基地1000畝,分布灣坪、陽坡、柳山坡等村。農業生產鞏固洋芋、玉米三項技術的基礎上,推廣壟溝種植技術,全年夏季產量830噸,糧經比穩定調整到4:6,果業生產、結合退耕還林、擴大核桃、板栗、花椒、杜仲產業建園規模,產業建園板栗1000畝,經濟林科管1500畝,良種嫁接改造3萬株,退耕地、新造林1000畝。
畜牧生產按照“穩定豬、改良牛、發展羊”的調整思想,突出畜禽品種改良,發展布爾山羊400隻,生豬存欄5300隻。基本實現戶均兩頭商品畜,據統計2002年全年生產總值2452萬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一產業增加值1150萬元,增長4.6%、二產業增長鎮617萬元,增長2.l%,三產業685萬元,增長12.6%,可支配收入1229.25萬元,人均純收入1100元,土特產品:核桃、板栗、柿餅、臘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