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賦

《長治賦》是當代著名古文作家楊威的代表作之一。此賦在2011年長治市委宣傳部、長治市文聯聯合舉辦的《長治賦》全國徵文比賽中,從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的60篇作品中勝出,榮獲最高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長治賦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品出處:《紹熙古澤(一)》
  • 文學體裁:賦
  • 作者:楊威
概述,寫作背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概述

此賦立意高遠,格調雅深,開端“冥觀萬象,渾元以造化為綱;溯洄百代,人倫以文明建元”便把文章引入整個人類文明的高度,並將這種深刻的思索貫穿全篇,隨後如“廟享余馨,鴻德崇於四表;一境穆清,典訓勒乎萬祀”,“居鈴閣以籌量,貴在貞明;挈綱維而運理,旨歸懷民”等妙句隨處可見。作者通過巧妙的構思和工整的布局,將長治的古今萬象精妙有序地鋪展開來,閱讀之餘,不禁感嘆作者用功之深。縱觀此賦,文勢縱橫,筆力遒勁,布置謹嚴,辭藻黼黻,在各方面均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堪稱城市賦中的名作。

寫作背景

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岳山臨汾地區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地區交界。長治“居太行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所以古稱上黨,素有“天下脊”的美稱。這裡關山偉固、居高設險,歷史悠久、文明久遠,山河壯美、人主薈萃,厚土民魂、神韻飛揚,實乃太行山上的一顆明珠。2011年,中共長治市委宣傳部、長治市文聯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長治賦》。

作品原文

長治賦
楊威
◆冥觀萬象,渾元「1」以造化「2」為綱;溯洄「3」百代,人倫「4」以文明建元。萬邦紛峙,四國「5」為七洲翹秀「6」;華胄「7」綿衍「8」,斯宇為炎黃根核「9」。三五「10」之際,前聖之所造創「11」;春秋「12」以降,累代之所經理「13」。乃案「14」輿圖「15」,覽其經界「16」,北據五雲、八賦「17」之阻,南躡王屋、中條二山。上接帝居「18」,角亢「19」寓其精芒;下俯八埏「20」,五嶽寄其邊裔「21」。冠太行以鎮野,跨太岳而帶坰「22」。地稱上黨之名,素為天下之脊。乾元「23」洪覆「24」,故足以承澤;坤勢積厚,故足以載物。
◆陰陽「25」陶甄「26」,化群品「27」於洪荒「28」;神農制世「29」,殖「30」薌合「31」於百穀「32」。結繩為政「33」之際,穴居野處「34」之時,生民「35」童蒙「36」,茹毛飲血。逮乎神農御宇,藝「37」五穀,制耒耜「38」,授稼穡「39」。抑漁獵之蠻業,止遊牧之播遷「40」。興農耕之聖務,替鼎俎「41」之腥膻。遂使女精織紝「42」,男通耘籽,器使陶匏「43」,服尚桑麻。又若削桐為琴,結絲為弦,是為聲樂之始;日中為市,以物交易,是為商貿之先;備嘗百草,祛庮「44」濟齡,是為醫道之祖,文明於斯肇造「45」焉。
◆方策「46」既載,前聖攢萃「47」之宇;山河勒銘,神話橫集「48」之區。女媧鍊石,補天維於既闕,刖鰲足以立極「49」;羿神弋日,隕九烏於三嵕,匡天倫於將墜「50」。精衛填海,翼翼發鳩之阿「51」;愚公移山,眷眷太行之陰「52」。載浮錯鏨之渠,夏禹眇矣「53」;徘徊望兒之台,元功難湮「54」。雖其殊途異軌,各展逸足,而其雄懷祐乎含靈「55」,壯氣止於拯物「56」,其揆「57」也一。廟享余馨,鴻德崇於四表「58」;一境穆清「59」,典訓「60」勒「61」乎萬祀「62」。
◆關河四塞「63」,古來逐鹿「64」之場;金城「65」固護「66」,歷為王霸要會「67」。覽其雄關綺錯「68」,崇遏天衢,始皇嗟稱,東坡謳吟「69」。控引秦隴,彈壓吳楚「70」。當中原之肘腋,扼河朔之咽喉「71」。西伯戡黎,大業底定「72」。長平一役,六國俯首。而後魏武北征,朔馬南牧,五代騁騖「73」,宋金爭雄,邈觀列代「74」,莫不倚其津要「75」,以為柱石「76」。雖歷千秋,終不失其重者,固兵家之形勝也。洎「77」兵戈偃息「78」,諸部雜糅「79」,互修短長,斯亦百族融冶「80」之囿「81」也。
◆外侮「82」遠日,憶蕩寇之烽煙;山河流曜,炳革命之徽范「83」。瀛倭「84」侵傍「85」,金甌「86」幅裂「87」,中共奮庸「88」,倚創根據「89」。兵鋒甫臨,頓破九路之圍「90」;百團霆擊,遂解囚籠之困「91」。群英鹹集,運籌武鄉「92」,赤幟高張,映徹區夏「93」。倭患肅清「94」,合申解甲之宜;內憂繼起「95」,復啟戎馬之端「96」。援旌攘袂「97」,率億萬之歸心;雷馳電發「98」,報捷音於屯留「99」。八載鏖兵,靡弛匡復「100」之道;屢罹天艱,彌堅一統之念。罡風飆流「101」,振鈴鐸「102」以宏敷;太行崔巍,標吾族之精魂「103」。
◆物華「104」天賦,鐘造化「105」之神秀;山水雄奇,冠諸勝「106」之傑英。層巒九疊,負氣「107」爭高;漳沁旁溢「108」,演漾「109」塵表。則有危崖橫谷,神窟飛泉,眾流膠葛「110」,煙嵐靉靆「111」。天脊百穀「112」,懸千丈之飛練「113」;崇城廣志「114」,激半天之松濤「115」。駭華板之削絕「116」,怡檀雄之翠微「117」。紫團嶷神,仙堂靈空「118」,雲蒸霧籠,虎嘯龍吟。其巨峽豁閜,奪九寨之瑰瑋「119」;溶洞幻化,極自然之妙用「120」。漳澤煙雨,神傳西子風韻「121」;四時溫潤,貌擬承德幽勝「122」。譬仙聖之洞府,諒棲養之樂土「123」。
◆坤輿衍沃「124」,產毓陸海珍藏「125」;品物鹹亨「126」,永為宏贍奧區「127」。鄒衍綴文,揄揚煤炭巨鎮「128」;于謙遺篇,並發烏金之詠「129」。蔭城鼓鑄,鐵驪馳于海表「130」;長吉賦絲,潞綢衣於皇家「131」。松煙凝麝,李白掇其精光「132」;紫團貢奉,弘景述其甘實「133」。沁州黃名噪遐邇,珍珠紅稱著涪州,堆錦三寶,異品殊類,飲譽萬方「134」。爾其豆籩之饈,累充帝王鼎餗「135」;貨殖之利,甚於新安富室「136」。追明清之鴻跡,踵重世之繁華「137」。高廬千戶,信美於往談;洪都霧列「138」,有譽於今載。
◆含章煥綺「139」,必蘊靈淑之氣;五行「140」運秀,必成人物大觀「141」。三垂岡百年猶唱「142」,二賢莊芳躅尚存「143」。都城隍世祖揮毫「144」,魏武帝羊腸苦吟「145」。論兵則有奉世之機「146」,賦詩則推李賀之制「147」。法顯之著佛國「148」,豫讓之標忠義「149」。子才之雕龍鳳「150」,紀蘭之襄清平「151」。秦瓊馳騖,石勒龍興「152」;朱彭縱橫,劉鄧鷹揚「153」。經濟雄才,則名充於錦帛「154」;詩書賢聖,則聲播於六合「155」。文治武功,風流籍甚,足以昭俊乂之懋矣「156」。蓋乃事稱一時,語流罔極。
◆陽阿發越,開歌舞之先聲「157」;梆腔亢厲,奮梨園之逸響「158」。宴戲館陶,參軍拓俳優之宇「159」;宮搖霓裳,別駕吐開元之曜「160」。及三傳之匯諸宮「161」,沈王之施勾欄「162」,爰有五花一樹,載抽先條「163」。鳴鳳播風,蔚為一郡魁首「164」;樂意騁勢,榮膺孝欽之封「165」。三關排宴,蜚聲於環海「166」;承慶勝會,厎績乎並門「167」。又若黎落之風靡京華「168」,八音之韻繞香江「169」,潞鼓之望侔評彈「170」。九派爭衡,盛乎戲曲之藪「171」;眾流競鳴,歌乎擊壤之治「172」。
◆封禪岱梁,徂熙已入馬翰「173」;翹企來葉,重光當賴碩畫「174」。視通萬里,指九冥以高厲「175」;思接千載,范大象以洪陶「176」。天問可鑑,宜開鼎新之路「177」;前憂堪模,勖率仁人之行「178」。居鈴閣以籌量,貴在貞明「179」;挈綱維而運理,旨歸懷民「180」。斯緯世之鴻規,亦成康之至道也「181」。煤衍互體,既窮爻象之變「182」;綠馳九逵,符契人天之合「183」。聲教橫被,欣沐穆若之風「184」;四宇烝烝,共爾熙庸之會「185」。末流丕振,奏韶夏以何慚「186」?踵事增華,更冀望於後芳「187」。

作品注釋

【注釋】
【1】 渾元:亦作“混元”。指天地。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流不處兮。”
【2】 造化:創造化育。《淮南子·精神訓》:“偉哉造化者以我為此拘拘邪?”
【3】 溯洄:逆流而上。《詩·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毛傳:“逆流而上曰溯洄。”引申為追溯。
【4】 人倫:即人類。《荀子·國富》:“人倫並處,同求而異道,同欲而異知,生也。”
【5】 四國:“四大文明古國”,指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倫。
【6】 翹秀:高出於眾人,出類拔萃。
【7】 華胄:華夏後代。如:堂堂華胄。
【8】 綿衍:綿,連續不斷,延續。張衡《思玄賦》:“綿日月而不衰。”衍,本義為水廣布或長流,引申為延展。《尚書大傳·虞夏傳》:“至今衍於四海。”
【9】 根核:草木的根,引申為事物的根本。《論衡·超奇》:“且淺意於華葉之言,無根核之深,不見大道體要,故立功者希。”
【10】 三五:指三皇、五帝。《漢書·郊祀志下》:“夫周秦之末,三五之隆。”
【11】 造創:草創,創造。《晉書·樂志上》:“經始大業,造創帝基。”
【12】 春秋:時代名。因魯國編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這個時期。
【13】 經理:治理,經營管理。《史記·秦始皇本紀》:“經理宇內。”
【14】 案:考察,考據,查究。《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家在潁川,橫甚,民苦之,請案。”
【15】 輿圖:疆土。
【16】 經界:土地、疆域的劃分。
【17】 五雲八賦:五雲,即五雲山。八賦,即八賦嶺。
【18】 帝居:天帝所居。揚雄《甘泉賦》:“配帝居之縣圃兮,象泰壹之威神。”
【19】 角亢:戰國前多以十二星次的位置劃分地面上州、國的位置與之相對應。就天文說,稱作分星;就地理說,稱作分野。如:以“鶉首”對應秦,“鶉火”對應周,“壽星”對應鄭等。戰國以後,大多以二十八星宿劃分分野,“角”、“亢”二星對應古上黨郡。
【20】 八埏:八方邊際之地。《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上暢九垓,下泝八埏。”
【21】 邊裔:邊遠的地方。猶邊陲。
【22】 坰:遙遠的郊野。左思《吳都賦》:“相與聊浪乎昧莫之坰。”
【23】 乾元:古指上天之德澤。《易·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24】 洪覆:指天道廣大,無不覆被。
【25】 陰陽:古代思想家以陰陽(世間一切現象的正反面)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氣或物質勢力。《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乃深觀陰陽訊息,而作怪迂之變。”
【26】 陶甄:猶陶鑄。比喻造就,化育。溫庭筠《感舊陳情》:“萬靈思鼓鑄,群品待陶甄。”
【27】 群品:群,眾、諸。品,物類。群品,指萬事萬物。
【28】 洪荒:謂混沌、蒙昧的狀態。也指遠古時代。謝靈運《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詳觀記牒,洪荒莫傳。”
【29】 制世:治御天下。
【30】 殖:種植。《書·呂刑》:“農殖嘉穀。”
【31】 薌合:黍。《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黍曰薌合。”孔穎達疏:“夫谷秫者曰黍,秫既軟而相合,氣息又香,故曰薌合。”
【32】 百穀:百穀山,又名鈺山,俗稱老頂山,位於長治市郊區。世傳神農嘗百穀於此山。
【33】 結繩:指上古沒有文字之時,用繩子打結以記事。相傳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34】 穴居野處:謂人類沒有房屋前的生活狀態。《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
【35】 生民:人。《孟子·公孫丑上》:“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
【36】 童蒙:愚蒙無知。《後漢書·梁冀傳》:“臣特以童蒙見拔,故敢忘忌諱。”
【37】 藝:種植。《書·酒誥》:“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
【38】 耒耜:《易·繫辭下》:“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古代耕地翻土的工具。耜是耒耜的鏟,耒是耒耜的柄。後亦以“耒耜”為農具的總稱。
【39】 稼穡:播種曰稼,收穫曰穡。泛指農業勞動。《書·無逸》:“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
【40】 播遷:流離遷徙。盧諶《贈劉琨》:“王室喪師,私門播遷。”
【41】 鼎俎:鼎和俎,泛稱割烹的用具。《韓詩外傳》:“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
【42】 織紝:織布帛。《墨子·非攻下》:“婦人不暇紡績織紝。”
【43】 陶匏:陶器和瓠瓢。
【44】 庮:病。《周禮·天官·內饔》:“牛夜鳴則庮。”
【45】 肇造:始建。《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46】 方策:典籍。《禮記·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47】 攢萃:叢集,聚集。張九齡《荔枝賦》:“蒂藥房而攢萃,皮龍鱗而駢比。”
【48】 橫集:縱橫交集。《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今臣心結日久,每聞幼眇之聲,不知涕泣之橫集也。”
【49】 刖:斷足。此句指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
【50】 弋:系有繩子的箭,亦指射。《詩·鄭風·女曰雞鳴》:“將翱將翔,弋鳧與雁。”烏:古代神話相傳太陽中有三足烏,因即為太陽的代稱。三嵕:長治市屯留縣的三嵕山,俗稱老爺山,世傳羿射九日之所。《淮南子》:“堯使羿射九烏於三嵕之山。”
【51】 翼翼:鳥飛貌。王粲《贈蔡子篤》:“翼翼飛鸞,載飛載樂。”李善註:“翼翼,飛貌也。”發鳩:長治市長子縣發鳩山。《山海經校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其中西山即為發鳩山。
【52】 眷眷:一心一意貌。《三國志·吳志·孫權傳》:“是以眷眷,勤求俊傑。”
【53】 錯鏨:長治市平順縣奧治村西有錯鏨溝,相傳為大禹治水的一處遺址。《潞安府志·卷四》:“土人傳鯀治水欲浚漳河南流,鑿山勢逆水不能下,被殛;禹乃改渠東流,始通,鑿痕今存。”
【54】 望兒之台:《潞安府志》載:“媧皇廟在西南天台山,世傳即鍊石補天處,名望兒台。禱嗣多應。”元功:元,大。元功,大功。湮:埋沒。江淹《恨賦》:“錯落湮沉。”
【55】 含靈:指人類。謂人為萬物之靈,故稱。王夫之《姜齋詩話》:“驕橫鹵莽,以鳴其‘蠢動含靈,皆有佛性’之說。”
【56】 拯物:拯濟人世。劉禹錫《傳信方述》:“其志在於拯物,予故申之以書。”
【57】 揆:準則。
【58】 四表:四方極遠之處。《書·堯典》:“光被四表,格於上下。”
【59】 穆清:《詩·大雅·烝民》:“穆如清風。”謂教化大行,如清和之風化育萬物。《三國志·吳志·陸抗傳》:“夫俊乂者,國家之良寶,社稷之貴資,庶政所以倫敘,四門所以穆清也。”
【60】 典訓:準則式的訓示。《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班昭》:“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
【61】 勒:約束。《後漢書·馬廖傳》:“廖性寬緩,不能教勒子孫。”
【62】 萬祀:祀,年。《書·洪範》:“惟十有三祀。”萬祀,萬年。
【63】 四塞:指四面皆有天險,可作屏障。班固《東都賦》:“且夫僻界西戎,險阻四塞,修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
【64】 逐鹿:舊時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漢書·蒯通傳》:“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顏師古注引張宴曰:“以鹿喻帝位。”
【65】 金城:堅固的城牆。如:金城湯池。班固《西都賦》:“建金城而萬雉。”
【66】 固護:牢固。鮑照《蕪城賦》:“觀基扃之固護,將萬祀而一君。”
【67】 要會:要地。《續資治通鑑·宋神宗熙寧十年》:“近廢荊門軍為長林縣,屯兵減少,不足以控制要會。”
【68】 綺錯:縱橫交錯。《後漢書·班彪傳》:“周廬千列,繳道綺錯。”
【69】 嗟稱:讚嘆。李白《贈新平少年》:“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秦始皇巡行天下時,曾幸臨此地,嘆曰“此地可與天為黨。”東坡:蘇軾《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門外東風雪灑裾,山頭回首望三吳。不應彈鋏為無魚。上黨從來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時平不用魯連書。”
【70】 控引:控制,掌握。彈壓:控制,制服,鎮壓。陳子昂《諫靈駕入京書》:“然後能削平天下,彈壓諸侯,長轡利策,橫制宇宙。”
【71】 肘腋:比喻切近之地。《明史·葉旺傳》:“遼東僻處海隅,肘腋皆敵境。”河朔:泛指黃河以北。《書·泰誓中》:“王次於河朔。”咽喉:喻指扼要之處或關鍵部門。《戰國策·秦策四》:“韓,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
【72】 西伯戡黎:西伯,即周文王。戡,用武力平定。黎,歷代專家學者一般認為長治市長治縣黎嶺是商、西周時期古黎侯國故地所在。《書·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西伯戡黎之戰規模並不算大,但意義卻十分深遠。正是這一戰拉開了興周滅殷的序幕,最終推翻了殷商政權。底定:謂達到平定。
【73】 騁騖:奔走趨赴。《楚辭·九歌·湘君》:“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兮北渚。”
【74】 上黨地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秦趙長平之戰,魏武帝曹操征伐高幹皆發生於此。特別是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宋金元等時期,成為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農耕王朝相互爭奪的焦點地區。
【75】 津要:水陸要衝之地。《宋書·武帝紀上》:“時議者謂宜分兵守諸津要。”
【76】 柱石:頂梁的柱子和墊柱的礎石。沈德潛《說詩晬語》:“詩中韻腳,如大廈之有柱石,此處不牢,傾折立見。”比喻擔當重任。《後漢書·伏湛傳》:“湛容貌堂堂,國之光輝,柱石之臣,宜居輔弼。”
【77】 洎:至,及。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氏檄》:“洎乎晚節,穢亂春宮。”
【78】 兵戈:指戰爭。《後漢書·獨行傳·譙玄》:“時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學業。”偃息:停止。杜甫《初冬》:“干戈未偃息,出處遂何心。”
【79】 雜糅:混雜糅合。《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80】 融冶:引申為融合。
【81】 囿:借指事物萃集之處。司馬相如《上林賦》:“游於六藝之囿。”
【82】 外侮:外來的欺凌或侵犯。《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其懷柔天下也,猶懼有外侮。”
【83】 徽范:美好的風範。王明清《揮麈後錄》:“王正仲云:‘徽范貽來者,成功念昔歟。’”
【84】 瀛倭:指日本。
【85】 侵傍:侵犯。關漢卿《拜月亭》:“較了數個賊漢把我相侵傍,阿馬想波,這恩臨怎地忘。”
【86】 金甌:指國土。張維屏《雨前》:“早籌全策固金甌。”
【87】 幅裂:分裂。《後漢書·南匈奴傳》:“續以更始之亂,方夏幅裂。”
【88】 奮庸:奮起建功。《晉書·束皙傳》:“稷、契奮庸以宣道,巢、由洗耳以避禪。”
【89】 根據:指根據地。1937年,八路軍129師以太行山為中心,以晉東南為根基,開創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90】 九路之圍:1938年4月4日,日軍分九路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圍攻晉東南地區的八路軍。八路軍主力在晉東南軍民的大力配合下,一舉粉碎了敵人的“九路圍攻”。反“九路圍攻”是晉東南根據地創建初期關鍵性一仗,這一仗鞏固和擴大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並為向冀南、豫北平原發展創造了條件。
【91】 百團:“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與日軍在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百團大戰”進入第三階段時,彭德懷副總司令和129師劉伯承師長、鄧小平政委在長治地區指揮了著名的關家垴殲滅戰。霆擊:如雷霆襲擊。形容聲勢迅疾猛烈。《漢書·匈奴傳下》:“令臣尤等深入霆擊,且以創艾胡虜。”囚籠:1939年以來,日軍在華北地區大力推行“治安肅正計畫”,實施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
【92】 群英:八路軍的最高指揮機關曾在長治市武鄉縣安營紮寨,朱德、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等這些中華民族的精英們,在這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開創了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民主政權,醞造了一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振奮了民族精神,挺起了中華的脊樑。
【93】 區夏:華夏區域,指中國。《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
【94】 肅清:削平,平靖。陸機《漢高祖功臣頌》:“二州肅清,四邦鹹舉。”
【95】 內憂:指國家內部的憂患。與“外患”相對。《左傳·成公十六年》:“唯聖人能外內無患。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繼起:謂繼以興起。
【96】 戎馬:借指戰爭。
【97】 攘袂:卻袖捋臂,形容奮起。《晉書·劉伶傳》:“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
【98】 雷馳:如雷之奔行,謂迅疾。電發:如雷電發作。謂行動迅速,聲勢猛烈。
【99】 捷音:勝利的訊息。屯留:長治市屯留縣老爺山,又稱“三嵕山”,是上黨戰役的主戰場。
【100】 匡復:挽救國家,使轉危為安。《南史·宋武帝本紀》:“論匡復勛,封帝豫章郡公,邑萬方。”
【101】 罡風:道家稱天空極高處的風,形容具有極高道法並且具有極高正氣的“風”或“氣”。劉克莊《夢館宿》:“罡風誤送到蓬萊,昔種琪花今已開。”飆流:謂風速急疾。
【102】 鈴鐸: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所用,盛行於春秋至漢代。
【103】 精魂:精神。
【104】 物華:美好的景物。杜甫《曲江陪鄭南史飲》:“自知白髮非春事,且盡芳樽戀物華。”
【105】 造化:天地、自然界。
【106】 勝:特指勝地。柳宗元《永州崔中丞萬石亭記》:“見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勝。”
【107】 負氣:憑恃意氣,不肯屈居人下。韋應物《贈舊識》:“少年游太學,負氣蔑諸生。”
【108】 漳沁:長治市是山西省的相對富水區,境內有濁漳河和沁河兩條較大的河流。旁溢:向四面八方流去。吳融《沃焦山賦》:“帝乃慮海旁溢,俾山中峙,復孕以火,用銷其水,此沃焦之為義,真帝之元旨者也。”
【109】 演漾:蕩漾。阮籍《詠懷》:“泛泛乘輕舟,演漾靡所望。”
【110】 膠葛:縱橫交錯貌。《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紛湛湛其差錯兮,雜遝膠葛以方馳。”
【111】 靉靆:雲煙盛貌。潘尼《逸民吟》:“朝雲靉靆,行露未晞。”
【112】 天脊百穀:天脊山,位於長治市平順縣。百穀山,俗稱“老頂山”,位於長治市郊區。
【113】 飛練:飄動的白絹。酈道元《水經注·廬江水》:“上望之連天,若曳飛練於霄中矣。”常用來指代瀑布。
【114】 崇城廣志:崇城山,位於長治市武鄉縣。廣志山,位於長治市黎城縣。
【115】 激:激發,激起。半天:半空。楊萬里《游蒲澗呈周帥蔡漕張舶》:“人在半天泉在井,不敢下瞰惟聞聲。”松濤:風撼松林,聲如波濤,因稱松濤。趙孟頫《宿五華山懷德清別業》:“一夜松濤枕上鳴,五華山館夢頻驚。”
【116】 華板:華山,位於長治市沁縣。板山,位於長治市武鄉縣。削絕:峻峭高絕。
【117】 檀雄:檀山,位於長治市沁縣。雄山,位於長治市長治縣。翠微:山氣青翠貌。左思《蜀都賦》:“郁葐蒀以翠微。”
【118】 紫團嶷神:紫團山,位於長治市壺關縣。嶷神嶺,位於長治市屯留縣。仙堂靈空:仙堂山,位於長治市襄垣縣。靈空山,位於長治市沁源縣。
【119】 巨峽:指太行山大峽谷。太行山大峽谷地處晉豫兩省交界,位於壺關縣東南部,面積5848公頃。全區以五指峽、龍泉峽、王莽峽三大峽谷為主線,串聯真澤宮、紫團洞、九龍洞、女妖洞、雲蓋寺、崇雲寺、萬佛寺、偉人峰、“貓路”險道、“天橋”奇觀等風景名勝。豁閜:空虛廣大。《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谽呀豁閜。”九寨:九寨溝,有“童話世界”之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瑰瑋:謂事物珍貴奇異。何晏《景福殿賦》:“羌瑰瑋以壯麗,紛彧彧其難分。”
【120】 溶洞:位於長治市武鄉縣東南部的太行龍洞,是目前華北地區發現的最具南方溶洞特色的多層溶洞之一,就單層溶洞之景色齊全而言,觀賞價值及考察價值屬華北之首。平順縣的冰凌洞,悖於自然常規,冬暖而夏涼,其它如壺關紫團洞,黎城白雲洞等,有的千姿百態,有的光怪陸離。幻化:變化。何遜《七召·神仙》:“廣廈高堂,俄成於幻化。”妙用:神妙的作用或功用。《五燈會元》:“神通並妙用,運水及般柴。”
【121】 漳澤:漳澤湖,位於長治市郊區。西子:西湖。風韻:風格、韻味。夏文彥《圖繪寶鑑》:“具天縱之妙,有晉唐風韻。”
【122】 溫潤:溫和,清潤。幽勝:清幽而優美。朱仕琇《髻亭記》:“靈應峰向屬僧居,地稱幽勝。”
【123】 洞府:猶洞天。道教稱神仙居住的地方。諒:信,實。棲養:棲,居住。養,養生,保養身體。
【124】 坤輿:《易·說卦》:“坤為地,為大輿。”孔穎達疏:“為大輿,取其能載萬物也。”衍沃:土地平坦肥美。
【125】 產毓:生長,孕育。陸海:物產富饒的高原地區。《漢書·地理志下》:“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顏師古註:“言其地高陸而饒物產,如海之無所不出,故云陸海。”
【126】 品物鹹亨:謂萬物得以皆美。
【127】 奧:謂土之可居者也。《漢書·地理志上》:“四奧既宅。”
【128】 周人鄒衍所著《山海經》記載:“賁聞之山,其上多蒼玉,其下多黃堊,多涅石。”涅石就是煤的古稱,“賁聞之山”即言太行山上黨一帶。綴文:聯綴辭句成為文章,即作文。揄揚:稱揚。
【129】 于謙任山西巡撫巡視上黨即興作《詠煤炭》一首:“鑿開混濁得烏金,藏蓄陽和意獨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遺篇:前人遺留下來的詩文。
【130】 長治市長治縣雄山腳下的蔭城鎮,因歷史上生產的鐵貨曾遠銷俄羅斯、日本、朝鮮、尼泊爾、不丹等十多個國家,而有“萬里蔭城”之美譽。鼓鑄:熔金融以鑄器械或錢幣。《漢書·終軍傳》:“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顏師古注引如淳曰:“鑄銅鐵,扇熾火,謂之鼓。”海表:指國外。
【131】 李賀,字長吉。李賀在仕途失意之後,曾到潞州寓居三年多,他在潞州曾寫過一首《染絲上春機》:“玉罌汲水桐花井,茜絲瀋水如雲影。美人懶態燕脂愁,春梭拋擲鳴高樓。踩線結茸背復疊,白袷玉郎寄桃葉。為君挑鸞作腰綬,願君處處宜春酒。”潞綢:即古潞州織造之綢,在明代潞綢曾發展到鼎盛時期,山西的潞州(即今天的長治)因此而成為北方最大的織造中心。潞綢長期作為皇家貢品上貢朝廷,據《潞安府志》記載:“洪武初年,潞州六縣有桑樹8萬餘株,織機9000餘張,綢莊絲店遍布街巷,機杼之聲隨處可聞。”明代中葉以後,潞綢成為暢銷全國的產品,有“士庶皆得而衣”的美譽。
【132】 松煙:即碧松煙。上黨所產的墨名“碧松煙”,在唐朝時,屬墨中之上品。“詩仙”李白常用碧松煙墨來寫詩,對碧松煙喜愛有加。在他的詩中,就有一首《酬張司馬贈墨》:“上黨碧松煙,夷陵丹砂末。蘭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黃頭奴子雙鴉鬟,錦囊養之懷袖間。今日贈予蘭亭去,興來灑筆會稽山。”掇:摘取,選取。《漢書·董仲舒傳》:“掇其切當世、施朝廷者著於篇。”精光:光采。李白《古風·寶劍雙蛟龍》:“精光射天地,雷騰不可沖。”
【133】 上黨是人參的第一故鄉,上黨人參又名紫團參,主要生長在壺關縣紫團山一帶。《壺關縣誌》記載:“考方書,人參種類甚多,惟產上黨紫團山者為紫團參,最為上品。”上黨人參的最早記載見於《說文解字》:“人浸藥草,出上黨。”貢奉:向朝廷貢獻物品。《後漢書·班超傳》:“大小欣欣,貢奉不絕。”紫團參最遲在唐代就成為貢品,《新唐書》記載:“潞州上黨郡大都督府土貢貲、布、人參、石蜜、墨。”弘景:南北朝大醫學家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指出:“上黨人參形長而黃,潤實而甘,百濟人參形細而堅白,高麗人參形而虛軟,並不及上黨者。”
【134】 沁州黃名噪遐邇:沁州黃,指“沁州黃”小米,產於長治市沁縣。從明嘉靖到清朝末期,一直被列為宮廷貢品。1919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清朝政府參賽的“沁州黃”奪得金獎。新中國成立後,曾多次作為我國的地方名產參加廣州國際交易會、印度國際博覽會,受到外商青睞。1986年4月在石家莊全國賽米會上被評為一級優質米,榮獲“全國最佳小米”稱號。1988年4月又在河南洛陽全國賽米會上再次奪魁。名噪,即名聲很大。如名噪一時。珍珠紅稱著涪州:珍珠紅,即珍珠紅酒。是以潞酒為底料,再蒸餾,加入其它原料而釀成,工藝極其複雜。宋人徐炬《酒譜》中有“潞州燒酒名珍珠紅”之說,當時就將“珍珠紅”作為潞酒的代名詞。明沈安王朱銓鑠坐鎮潞州多年,深嗜珍珠紅,他有一首詩這樣寫道:“潞州城中酒價高,胭脂滴出小檀槽。”四川《涪州志物產志》載:“道光六年,山西人來涪州經營山西潞酒。”四川是產“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的地方,潞酒能在此占有一席之地,足以說明其質地優良。堆錦三寶:堆錦,原名“堆花”,是一種以絲綢為面料的工藝畫及其製作工藝的統稱,是盛行於長治市及其周邊地區的一種傳統工藝,是我國民間傳統工藝美術中的一朵奇葩,它五光十色、色彩斑斕,極具浮雕效果,享有“立體國畫”之美譽。1915年李模父子的一套春夏秋冬堆錦四條屏,以其獨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銀質獎,蜚聲海內外。三寶,花椒、柿子和核桃,俗稱“上黨三寶”。飲譽:享有極高的榮譽。萬方:各地、四方。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135】 豆籩:豆,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盤,或有蓋。籩,古代宴會時盛果脯等食物的竹器。饈:精美的食品。鼎餗:鼎中的食品。《易·鼎》:“鼎折足,覆公餗。”孔穎達疏:“餗,糝也,八珍之膳,鼎之食也。”
【136】 貨殖:經商。囤積財貨以營利。《論語·先進》:“賜不受命,而貨殖焉。”新安:徽州,古稱新安,是徽商的發祥地。潞商是潞州(今長治)一帶借經營鹽鐵、絲綢等物資起家的商人,與澤州(今晉城市)商人並稱潞澤商人。作為晉商的先驅,明清潞澤商人以經營鹽鐵、絲綢等聞名天下,同時在地區性貿易活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謝肇淛《五雜俎》記載:“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新安大賈,魚鹽為業,藏錢有至百萬者,其他二三十萬則中賈耳。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栗,其富甚於新安。”
【137】 鴻跡:盛大的功績。踵:繼承,因襲。張衡《東京賦》:“踵二皇之遐武。”重世:數世。繁華:繁盛。白居易《游平泉宴浥澗宿香山石樓》:“金谷太繁華,蘭亭闕絲竹。”
【138】 霧列:霧,喻濃密、繁盛。霧列,形容繁華。
【139】 含章:包含美質,多指地理風光。劉勰《文心雕龍·原道第一》:“仰觀吐曜,俯察含章。”煥綺:鮮明綺麗貌。
【140】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中國古代把這五種物質作為構成萬物的元素。
【141】 人物:人材,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才能的人。《後漢書·許劭傳》:“好共核論鄉黨人物。”大觀:形容事物的美好繁多,或謂規模宏大,內容齊備。周中孚《鄭堂札記》:“博採群書,洋洋乎大觀哉!”
【142】 三垂岡:三垂岡是座奇山,在中國歷史上大有名氣。它位於長治市郊。百年:即《百年歌》。歐陽修《新五代史·唐莊宗本紀》載:“初,(李)克用破孟方立於邢州(今河北邢台),還軍上黨(今長治市),置酒三垂岡,伶人奏《百年歌》(西晉詩人陸機的組詩,共十首,每十歲為一首,唱人一生從幼到老的景況與悲歡),至於(唱到)衰老之際,聲甚悲,坐上皆悽愴。時(李)存勖在側,方五歲,克用慨然捋須,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兒也,後二十年,其能代我戰於此乎!’”李克用死,李存勖繼晉王位。他召集眾將說:“梁人幸我大喪,謂我(年)少而新立,無能為也,宜乘其怠擊之。”他親率大軍,疾馳六日,進抵三垂岡,以奇襲戰術大破梁軍。三垂岡之戰,使李存勖最終占有上黨,把三晉大地作為穩固後方,進而兵下太行,逐鹿中原。毛澤東曾手書清人嚴遂成的《三垂岡》,手跡已在中央檔案館所編《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一書中公開發表過。
【143】 二賢莊:位於長治市郊區堠北莊鎮湛上、暴馬、蔣村三村之間的高崗上。是隋末唐初瓦崗農民起義軍重要領袖單雄信及單雄忠的故居。單氏雙雄行俠仗義,嫉惡如仇,深得百姓擁戴,遂被敬謂二賢,住所改名二賢莊。芳躅:前賢的遺蹟。《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司馬貞索隱述贊:“敏行訥言,俱嗣芳躅。”
【144】 都城隍世祖揮毫:世傳王莽篡位,追殺劉秀至(位於長治市長治縣)天紫嶺上。劉秀一急,便向山神廟裡跑去。當門被一個大蜘蛛網遮得嚴嚴實實,劉秀驚慌失措地闖過去,蜘蛛網被戳了個大窟窿。他回頭見蜘蛛網已破,不禁嘆道:“王莽賊到來,見蛛網已破,定料我在廟內,豈能活命?”想到此,他便跪倒神台前禱告:“山神爺顯靈,你若能將蛛網彌合,救活性命,他日劉秀重登龍位,定封你為天下都城隍!”言畢看時,蜘蛛網早已彌合,而且將門遮得越發嚴實。不一會兒,王莽帶領人馬到來,四下不見劉秀蹤影,便欲進廟內搜查。他一看蜘蛛網罩門,又無絲毫破跡,便急急忙忙向別處追去了。後來劉秀(廟號世祖)登基,果真封此處為“天下都城隍”,並重建廟宇,親書匾額。天紫嶺也就叫成了“城隍嶺”。至今,那廟門橫額的“天下都城隍”五個大字還隱約可見。
【145】 魏武帝羊腸苦吟:東漢獻帝建安十一年(206年)正月,曹操親自率兵,從鄴城(今河南臨漳西、安陽北)出發,登太行,攀羊腸,征討高幹。上黨山地,冬日苦寒,曹操有感而發,在行軍途中寫下了《苦寒行》。
【146】 兵:用兵策略,兵法。奉世:馮奉世,西漢名將。字子明,原籍上黨潞(今長治市潞城東北)人。年三十餘乃學《春秋》,習兵法,以衛侯使出使大宛,大敗莎車,擢光祿大夫,遷左將軍光祿勛,封關內侯。機:深沉權變的心計。
【147】 李賀: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李賀辭去奉禮郎之後,曾長期在上黨寓居。《七月一日曉入太行山》、《長平箭頭歌》、《酒罷張大徹索贈詩時張初效潞幕》、《江樓曲》等都是他在潞州時的作品。據統計,在李賀所留下的230多首詩中,有30多首是在潞州寫的,占一生詩作的八分之一。
【148】 法顯:長治市襄垣縣人,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佛國:即《佛國記》,又名《歷游天竺記》、《昔道人法顯從長安行西至天竺傳》、《釋法顯行傳》、《歷游天竺記傳》、《法顯傳》等,東晉法顯撰,成於義熙十二年(416年)。
【149】 豫讓:春秋戰國間潞州襄垣(今長治市襄垣縣)人,為晉卿智瑤(智伯)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共滅智氏。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
【150】 子才:李模,字子才,著名堆花藝人,長治市人。他傳承古代潞州“堆花”工藝,與其子李時忠、李時庸,於1915年堆制“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條屏,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二等銀質獎章,為中華民族贏得了聲譽。
【151】 紀蘭:申紀蘭,1929年12月生,長治市平順縣西溝村人,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全國勞動模範。從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到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她是全國唯一的一位從第一屆連任到第十一屆的全國人大代表,被國際友人稱為資格最老的“國會議員”。襄:相助而成。《左傳·定公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亦謂助理,佐治。羅貫中《三國演義》:“必納王妃,以襄內政。”清平:安定昇平。班固《兩都賦序》:“臣竊見海內清平,朝廷無事。”
【152】 秦瓊:字叔寶,唐初著名大將。馳騖:在某一領域縱橫自如,並有所建樹。石勒: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字世龍,上黨武鄉(今長治市武鄉縣)人。他趁西晉大亂,以十八騎起兵。在爭戰中,他憑著傑出政治手段和軍事才能,建都襄國,稱趙王,後稱皇帝。是十六國時後趙的開基者,也是歷史上上黨地區唯一當過皇帝的人物。龍興:封建時代比喻王業的創立。《後漢書·馮衍傳上》:“皇帝以聖德靈威,龍興鳳舉。”
【153】 朱彭:朱德、彭德懷。縱橫:賓士無阻。劉鄧:劉伯承、鄧小平。鷹揚:威武貌。薩都剌《威武曲》:“當年意氣何鷹揚,手扶天子登龍床。”亦謂逞威,大展雄才。胡曾《鴻門》:“項籍鷹揚六合晨,鴻門開宴賀亡秦。”中國共產黨高舉拯救民族危亡的大旗,由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等率八路軍總部移師太行山,進駐上黨地區,指揮了聲勢浩大的民族解放戰爭。這裡也因之成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一個重要支點。
【154】 經濟:經世濟民,治理國家。杜甫《上水遣懷》:“古來經濟才,何事獨罕有。”錦帛:在紙發明以前的幾百年歷史中,錦帛曾是主要的書寫材料,代指書籍。
【155】 播:傳播,傳揚。《後漢書·袁紹傳》:“播名海內。”六合:天地和東、南、西、北四方。《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156】 文治武功:以文教禮樂化民,以武力建立功業。戴聖《禮記·祭法》:“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此皆有功烈於民者也。”風流:指傑出不凡的人物。《晉書·劉毅傳》:“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流。”籍甚:盛大,多盛。《漢書·陸賈傳》:“賈以此游漢廷公卿間,名聲籍甚。”俊乂:才德出眾的人。懋:盛大。《書·皋陶謨》:“政事懋哉!”
【157】 陽阿:曹植在其樂府詩《箜篌引》中有四句描寫到當時的樂舞情景:“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其中“陽阿”一句,就是指漢成帝孝成皇后趙飛燕。據歷史學家考證,陽阿一地就在上黨地區。這裡用陽阿代指趙飛燕。發越:激揚。《北史·文苑傳序》:“江左宮商發越,貴於清綺。”這裡用以形容飛燕舞姿。先聲:指發生於某一重大事件以前的有相同性質的事件。
【158】 梆腔:上黨梆子的聲腔。上黨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於山西東南部。享有同蒲劇、晉劇同等歷史的文化資格,是上黨戲的代表劇種。它在道光年間稱為本地土戲,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時稱作上黨宮調,1954年定名為上黨梆子。上黨梆子以演唱梆子腔為主,兼唱崑曲、皮黃、羅羅腔、卷戲,俗稱“昆梆羅卷黃”。亢厲:剛強激烈。梨園:原是古代對戲曲班子的別稱。習慣上稱戲班、劇團為“梨園”。《新唐書·禮樂志》載:“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後世遂將戲曲界習稱為梨園界或梨園行,戲曲演員稱為梨園弟子。
【159】 館陶:館陶令周延。後趙皇帝石勒時的館陶令周延,因貪污而獲罪,被俳優取笑戲弄。參軍:“參軍戲”。俳優:古代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李復言《續幽怪錄·辛公平上仙》:“殿上歌舞方歡,俳優贊詠,燈燭熒煌,絲竹並作。”借指滑稽戲。“參軍戲”是中國古代戲曲形式,由俳優演變而成,其本意是讓優伶戲弄貪贓受賄的官員。“參軍戲”內容以滑稽調笑為主,一般是兩個角色,被戲弄者名“參軍”,戲弄者名“蒼鶻”。至晚唐,“參軍戲”發展為多人演出,戲劇情節也比較複雜,除男角色外,還有女角色出場。“參軍戲”對宋金雜劇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
【160】 霓裳:《霓裳羽衣舞》的略稱。別駕:即“潞州都督府別駕”李隆基。公元708年(唐中宗景龍元年)四月,年方二十四歲的臨淄王李隆基以“衛尉少卿”(從四品)的職銜赴上黨兼任“潞州都督府別駕”。唐玄宗對於音樂舞蹈的嗜好,尤其是他對人才的培養,對於唐樂的興盛普及有極大的倡導作用。任“潞州都督府別駕”期間,李隆基有力推動了上黨地區歌舞音樂的發展和繁榮。從歷史的邏輯看,歌舞藝術在唐朝開元年間是一個繁榮的高潮期。上黨地區現今的元宵燈會、民間社火、八音吹奏以及人工彩台,可以說都是“開元遺響”。開元:(713年至741年)唐玄宗李隆基年號,總計29年。
【161】 三傳:孔三傳,北宋時期藝人,是“諸宮調”的發明者,堪稱古代音樂大師。他將唐、宋以來的大曲、詞調、繞令以及當時北方民間流行的樂曲和上黨曲調蒐集起來,按其聲律高低,歸納成不同的宮調,演唱起來變化無窮,豐富多彩。其首創的“諸宮調”對當時的大曲演唱形式是一個突破性發展,不僅在當時北方的學藝界有很高的聲譽,而且在京都汴梁及宮廷演出也極負盛名,他對元代雜劇的興起和中國曲藝及戲劇的繁榮,都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162】 沈王: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一子朱模。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為沈王。永樂6年(1408年)才改封於潞,就藩坐鎮潞州。其後子孫前亡後繼整十代,歷時236年(1408年至1644年)。勾欄:亦作“勾闌”、“構欄”,宋元時百戲雜劇的演出場所。無名氏《藍采和》:“俺先去勾欄里收拾去,開了這勾欄棚門,看有甚么人來。”
【163】 五花一樹:上黨梆子是全國不多見的多聲腔劇種之一,包含有五個部分,分別是昆、梆、羅、卷、黃,各具特色,各成體系,人稱“五花一樹”。
【164】 鳴鳳:即鳴鳳班,是上黨梆子較早的一個職業班社,成立於乾隆五十年(1785年)前後,直到1946年上黨地區解放,人民政府改組為“民風劇團”,“鳴鳳班”綿延不斷地活動了160餘年。魁首:指首領,居首位的。荀悅《漢紀·成帝紀》:“賞(尹賞)所留者,皆其魁首。”
【165】 樂意:“樂意班”,俗名“十萬班”,成立於清鹹豐年間。光緒初年,“樂意班”赴京為慈禧太后作壽誕演出,並獲得了慈禧太后親筆題寫的“天下太平”、“樂意班”兩幅字。乘著京城演出的餘威,“樂意班”高舉金字招牌走進了齊魯大地。50年代山東文獻記載,光緒初年十萬班在魯西南菏澤、鄆城一帶流動演出達一年多時間。榮膺:光榮地獲得。孝欽:慈禧太后,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爺”,死後清朝上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166】 三關排宴:上黨梆子劇目,劇本為趙樹理創作加工。1961年10月,羅瑞卿副總理與陳毅副總理的夫人張茜因公到長春,看了《三關排宴》後,盛讚是一齣好戲。次年4月劇團返晉路過北京,曾在廣和、人民劇場公演數場。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在國務院小禮堂觀看了《三關排宴》,李先念、烏蘭夫、羅瑞卿、包爾漢以及華北局書記李雪峰等中央領導接見了劇團演員併合影留念。1962年4月,《三關排宴》被拍成電影,上黨梆子劇目首次被搬上銀幕。《三關排宴》電影映演後,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人民日報》、《山西日報》分別發表了評介文章,成為上黨梆子的一大盛事,擴大了上黨梆子的知名度。蜚聲:聞名。環海:四海,普天之下。
【167】 承慶:太原承慶園。厎績:致功,取得功績。《書·禹貢》:“覃懷厎績,至於衡漳。”並門:并州,太原舊稱。李綱《謝賜御筵表》:“適犬戎之犯順,騎繞並門;驅虎士以遄征,軍連代北。”民國23年、24年(1934年、1935年),上黨梆子藝員組織了三次赴並公演。上黨名伶並門獻藝,當時可說是石破天驚之舉。其轟動和影響,至今尚為人津津樂道。
【168】 黎落:即黎城落子,又稱“上黨落子”,民間也稱“黎城鬧”或“鬧戲”,是流行在晉東南地區的戲曲劇種。1958年,長治市“上黨落子”劇團“紅旗劇團”,排演了自編現代戲劇目《鋼鐵民兵》和傳統戲《十二寡婦征西》。這兩個戲在長治地區演紅後,北上太原、陽泉,出娘子關,東奔津門,回師京都,直至進入國務院禮堂為中央首長作了匯報演出。在京期間,紅旗劇團還先後向教育部、文化部、煤炭部、水電部、鐵道部以及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等單位作了匯報演出,並在“西單”、“長安”、“民主”等劇場向首都觀眾公演了50多場,可謂是“譽滿京畿,炫耀上黨”。風靡:傾倒。蘇軾《續麗人行》:“若教回首卻嫣然,陽城下蔡俱風靡。”京華: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匯集之地,故稱為京華。
【169】 八音:“上黨八音會”,在上黨地區流行最廣的音樂組織和音樂形式。以古代把“金、石、絲 、竹、匏、土、革、木”稱作“八音”而得名。“上黨八音會”萌生於戰國秦漢時期,脫胎於唐代樂舞和宋金隊戲,形成發展於明末清初。曲牌既有粗獷激越的“火雷炮”、“十大反”等,又有細膩悠揚的“節節高”、“戲牡丹”等,已經收集到的曲式有百餘種。香港回歸之際,“山西長治上黨八音會鑼鼓藝術團”於是年11月赴港參加了“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節”。北國鄉音,一炮走紅香港,其威風十足的打擊樂和細膩傳神的絲管樂,瞬間傾倒了香港市民。從此,“上黨八音會”在香港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香江:香港的別稱。
【170】 潞鼓:“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傳統鼓書暨鼓曲形式,又稱“潞安老調”,因流行於古潞安府(今山西省長治市)一帶而得名,是上黨各種鼓書中最著名的曲種,和京韻大鼓、梅花大鼓、蘇州評彈、四川清音等享有同等的聲譽。望:名望、聲望。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德隆望尊。”侔:齊等。評彈: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它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一帶,用蘇州方言演唱。
【171】 九:泛指數目多。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爭衡:謂爭強鬥勝。藪:人或物聚集的地方。蔡邕《胡廣黃瓊頌》:“惟德之藪。”
【172】 擊壤:《藝文類聚》卷十一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載,帝堯之世,天下太平,百姓和樂,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後因以“擊壤”為稱頌太平盛世之典。張說《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難得,人代幾何?擊壤之歡,良有以也。”
【173】 封禪:戰國時齊魯有些儒士認為五嶽中泰山最高,帝王應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築壇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禪”。如秦始皇、漢武帝都曾舉行過這種大典,司馬遷《史記》對封禪列有專篇,即《封禪書》。岱:泰山的別稱。亦稱“岱宗”、“岱嶽”。梁:梁父山,位於徂徠山東南麓,有“地神”之稱。徂:過去的,以往的。熙:興盛、盛隆。馬:司馬相如。字長卿,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司馬相如臨終時留下著名的《封禪文》,極陳武帝功德,並談及祥瑞之事,勸武帝到泰山封禪祭祀天地。翰:本意指毛筆,引申為文詞。
【174】 翹企:抬起頭,翹起腳,謂盼望。來葉:後世。重光:謂功德的前後相繼。碩畫:宏大的謀劃。左思《魏都賦》:“碩畫精通,目無匪制。”
【175】 九冥:指高空。郭璞《南郊賦》:“豐隆擊節於九冥。”高厲:厲,疾飛。《漢書·息夫躬傳》:“鷹隼橫厲。”高厲,即高舉。
【176】 范:謂以之為榜樣。大象:大道、大法。《老子》:“執大象,天下往。”河上公註:“象,道也。”陶:陶冶,造就,創建。
【177】 天問:即屈原《天問》,全文自始至終,完全以問句構成,對天地、社會、歷史、人生等提出173個問題,被譽為是“千古萬古至奇之作”,具有強烈的鑽仰與探索精神。鼎新:去舊,革新。陸游《入蜀記》:“方且言其主鼎新文物,教被華夷。”
【178】 前憂:這裡指范仲淹。勖率:勉力遵循。元稹《劍南西川節度使下將士史憲等敘勛制》:“使之必報,並賜崇勛。各懋乃誠,勖率以敬。”仁人:有德行之人。《書·泰誓中》:“雖有周親,不如仁人。”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進一步指出了仁人的標準,即“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行:品行。
【179】 鈴閣:指翰林院以及將帥或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晉書·羊祜傳》:“(羊祜)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披甲,鈴閣之下,侍衛者不過十數人。”籌量:籌劃,謀劃。《宋書·王鎮惡傳》:“卿至彼,深加籌量,可擊,便燒其艦船。”貞明:堅貞賢明。王讜《唐語林·方正》:“李公峻直貞明,凜凜可懼,真社稷之臣也。”
【180】 挈:持。綱維:猶綱領。朱熹《<中庸>章句序》:“歷選前聖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蘊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運理:治理。《史記·秦始皇本紀》:“運理群物。”
【181】 緯世:經世。治理天下。規:準則、典範。成康:指周成王與周康王。《史記·周本紀》:“故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後因稱政治清明之世為成康之世。至道:最高的原則、準則。《荀子·儒效》:“以從俗為善,以貨財為寶,以養生為己至道,是民德也。”
【182】 衍:擴展,展延。汪克寬《九夏賦》:“宗支衍而蕃碩兮。”互體:凡卦爻二至四、三至五,兩體互動各成一卦,叫互體。爻象:《易·繫辭下》:“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周易》中組成卦的符號。“—”為陽爻,“--”為陰爻。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兩卦(六爻)相重則得六十四卦,稱為別卦。爻含有交錯和變化之意。爻象是指《周易》中六爻相交成卦所表示的事物形象、形跡。
【183】 九逵:《爾雅·釋宮》:“九達謂之逵。”九謂其多。後因以“九逵”稱四通八達的大道。何遜《擬輕薄篇》:“長安九逵上,青槐蔭道植。”符契:符與契必相合,喻兩種事或物完全吻合。《宋史·楊時傳》:“當時司馬光已言其為害當見於數十年之後,今日之事,若合符契。”合:投契、融洽、和諧。《儒林外史》:“先生如此談詩,若與我家葦蕭相見,一定相合。”
【184】 聲教:聲訓教化。橫被:廣泛覆蓋,遍及。穆若:淳和美好。蕭統《文選序》:“吉甫有穆若之談,季子有至矣之嘆。”
【185】 四宇:四方之地。烝烝:隆盛貌。《詩·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吳不揚。”熙庸:富庶、和樂。何承天《社頌》:“稱物平賦,百姓熙庸。”
【186】 末流:遺業。《漢書·司馬遷傳》:“惟漢繼五帝末流,接三代絕業。”丕:大。《書·大禹謨》:“嘉乃丕績。”韶夏:《韶》,虞舜樂名。《夏》,夏禹樂名。《韶》、《夏》,皆頌德之樂。
【187】 踵事增華:蕭統《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後因以“踵事增華”指繼承前人事業而使之更美好完善。《明史·輿服志一》:“踵事增華,日新代異。”冀望:期望。《三國志·吳志·陸凱傳》:“智慧淺劣,無復冀望。”後芳:後世傑出人才。

作者簡介

楊威,字逸驎,號山澤故人,1985年生,安徽碭山人,中國礦業大學畢業,當代著名古文作家。作品涉及序、賦、論、記、傳、墓志銘等多種古代文體,出版有個人古文作品集《紹熙古澤》。2011年,作品《松江賦》在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東方網聯合舉辦的《松江賦》全國徵文比賽中,從來自22個省、市、自治區的159篇作品中勝出,榮獲最高獎;同年,作品《長治賦》在長治市委宣傳部、長治市文聯聯合舉辦的《長治賦》全國徵文比賽中,從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的60篇作品中勝出,榮獲最高獎。楊威以“紹前修之遺軌”為創作宗旨,以“振百代之墜緒”為畢生追求,為文“崇駢儷之靈裁,重詞句之雕析,章法謹嚴,辭藻贍麗,襲屈馬之餘風,播八代之流韻”,被譽為“一時之健筆,復古之表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