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工程

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工程

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工程位於長沙市西北部30公里處的湘江下游望城區蔡家洲,工程包括電站、泄水閘、壩頂公路橋、水庫等,集蓄水、發電、航運、旅遊休閒等功能於一體。它是湘江幹流9級開發規劃當中的最下游一個梯級。正常蓄水位初定30~31米,電站裝機5~8萬千瓦,年均發電量約3億度,壩頂公路寬20米,雙向4車道。整個工程形成長達100公里的庫區,將長沙、湘潭2城市連成一起,構成帶狀濱水區域。一條黃金水道將串起長株潭3顆城市明珠,使湘江真正成為湖南的“萊茵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工程
  • 開建時間:2009年10月
  • 竣工時間:2014年12月,5年3個月工期
  • 制流域面積:90520平方千米
  • 地址:長沙市西北部30公里處的湘江下游
  • 大壩長寬高:長1907米,寬27米,高39.7米
  • 大壩總投資:63.78億元
意義,工程概況,工程進程,綜合治理,環保評估,

意義

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工程可以形成共有庫區的城市群,有利促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通過湘江沿江風光帶,促進湘江沿岸生態與經濟建設,同時形成特有的人文景觀。
解決枯水期城市供水。從氣候條件看,湖南秋冬季節少雨,湘江河段常年出現枯水季節。枯水期平均時間5個月,特長年份長達7個月,甚至出現湘江斷流,嚴重影響長株潭生活和工業用水。工程建成後可從根本上保證三市常年用水要求。
提高湘江上游地區通航能力。由於枯水期影響船舶航行,低水位時100噸級船舶無法抵達長沙。工程建成後,庫區河段可全年達到二級航道標準,大大提高湘江船舶通航能力。
緩解部分供電緊張狀況。工程建成後,附屬工程的電站總裝機容量8.4萬千瓦,年發電量3.64億千瓦時,可充分緩解湘江枯水期長株潭城市群用電緊張的局面。
內河航運湘江長沙段至株洲航電樞紐蓄水,增加航道內水深(2011年湘江長沙段最低水位24.77米相當於1.7米左右水深)徹底解決湘江沿岸長沙、湘潭2市的城市用水。
根據國務院下達的“十三五”一號檔案重點建設水利設施,工程使湘江成為二級航道,可通航2000噸級的船隻。

工程概況

湘江長沙航電樞紐工程是湖南省、長沙市“十一五”重大項目,是以適應湘江水運大通道建設、提高城鄉供水保障水平和長沙、湘潭2市城市發展需要為主,兼顧發電、交通等功能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它使湘江城陵磯經長沙衡陽段通航能力將由1000噸級提升到2000噸級,有利於保障供水、改善湘江風光帶濱江環境、開發旅遊資源、提升城市品味,增強長株潭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步伐;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工程、環境提質工程和民生工程。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船閘、泄水閘、電站、壩頂公路橋、魚道、護岸及發包人營地等,樞紐從左至右依次為左岸改移防洪大堤、左岸副壩及預留三線船閘、二線船閘、一線船閘、26孔淨寬22m的低堰泄水閘、1孔淨寬7m泄洪排污閘、電站廠房、蔡家洲副壩、20孔淨寬14m的高堰泄水閘及右岸副壩。樞紐船閘、泄水閘及電站規模如下: 船閘等級為2000噸級,閘室有效尺寸280m×34m×4.5m(長×寬×門檻水深),年通過能力9800萬噸的2000噸級雙線船閘、46孔泄水閘、6台單機0.95萬kw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寬27米長1907米的壩頂公路橋,壩頂高程39.7米。I級永久型水工建築物設計洪水採用100年一遇,校核洪水為500年一遇,永久性次要水工建築物設計洪水為30年一遇,校核洪水為100年一遇。
泄洪閘共設46孔,左汊26孔,堰頂高程18.5m,單孔泄流淨寬22m,泄流寬度572m;右汊20孔,堰頂高程25.0m,單孔泄流淨寬14m,泄流寬度280m;左右汊泄流總寬度852m,設計洪水標準100年一遇,相應流量26400m3/s,校核洪水標準500年一遇,相應流量30200 m3/s。電站為河床式廠房,總裝機容量57MW,安裝6台單機9500kW的燈泡貫流式機組,年均發電量2.32億度。
湘江航運開發建設示意圖湘江航運開發建設示意圖
大壩距上游橘子洲大橋26公里,距上游株洲航電樞紐131.4公里,距下游湘陰縣城文星鎮35公里,水庫正常蓄水位29.7米(黃海標高),庫容6.75億立方米。

工程進程

2004年1月,湖南省人大、政協會議,長沙代表團提議建議儘快建設湘江航電樞紐。
2004年2月4日,湖南省政府召開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工程專題會,計畫、建設、規劃、交通、水利等單位長株潭3市,對選址徵詢意見,並就地質、防洪、治污、生態、移民、交通以及拆遷等問題進行探討研究。
2005年11月2日,湖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正式對《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批覆,同意工程立項。
2005年12月5日,長沙市政府向在長的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專門匯報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工程項目的有關情況。
2005年12月13日,《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環評大綱》正式通過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院組織的專家審查。
2009年10月開工,2014年12月完工。

綜合治理

應對長沙湘江航電樞紐下游實施同步治理
省人大代表、湘陰縣東湖垸水利管委會主任蘇鐵錨提出,長沙湘江航電樞紐的建成,進一步加劇湘江下游旱情惡化,加劇洞庭湖的萎縮,破壞湘江沿線的生態環境,影響湘江航運及下游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安全。建議採取緊急應對措施,加強合理調度水資源,增加下游臨近地區的水庫蓄水容量;搞好長沙航電樞紐上、下游污水、廢水處理,實施污水上下游同治;要疏浚、治理下遊河、航道,規劃改造洞庭湖和治理城陵磯港口,保障湘江下遊河道、航道的安全。

環保評估

《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環評大綱》認為,工程建成後,庫區部分的原有陸地變成水域,天然河道變成水庫,水文特性發生一定變化,由於原天然河道流速減緩,水體對污染物的自淨降解能力下降;工程建成後湘江水位發生變化,可能導致局部庫岸不穩定問題;大壩的阻隔使湘江水生生態系統物流交換受到限制;電站運行後庫區河段的漂浮物質漸漸聚集於大壩前,在清渣過程中將形成大量的渣料需要即時處理。
《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環評大綱》建議長株潭三市總體沿湘江兩岸修建龐大的排污管道通達大壩下游,以徹底解決長株潭三市的排污問題。
大壩上游蓄水導致大壩下游斷流
2013年11月冬汛期過後,湖南省降雨長期偏少,湘江主要控制站水位偏低。省水文局當時分析,長江入洞庭湖水量銳減9成,長江三口河系基本斷流,其中藕池河康家嘴站斷流達279天。
12月11日8時,長江城陵磯水位創2013年新低,從湘江長沙航電樞紐工程至岳陽長江入口145公里,淺水航段達55公里,多艘船舶擱淺,很多市民在露底的河床上開車釣魚,所幸大壩上游的長沙市民供水未受到影響,水質監測正常。
樞紐下游水位僅20.5米,與上游水位落差是5.44米
2013年10月,我省進入枯水季節,湘江長沙航電樞紐下游的水位一直低於25米。12月11日,大壩上游以南的江水濤濤,水位穩定,大壩下游以北則部分斷流。
湘江長沙航電樞紐由蔡家洲分為東西兩側,靠東側河岸因沒有放水,已全部斷流,河床長出淺草,附近居民將牛羊放養於此。靠西側的河岸,因有船舶過渡,僅開放了3個閘口放水。
長沙樞紐壩上的正常蓄水位應在29.70米,12月11日上午上游水位是25.97米,下游水位僅20.53米,創2013年歷史新低,水位落差達到了5.44米。
大壩下游水位大下降,通航吃緊
據水文監測顯示,因久晴少雨,四水入湖流量僅1458立方米/秒,長江中下游及洞庭湖水位不斷下降。12月11日8時,湘江最下游的岳陽城陵磯水位降至2013年最低的20.46米。
千噸級船舶從岳陽行駛到長沙樞紐壩下145公里,淺水航段有55公里,文經灘、蘿蔔洲、銅官主航道越來越狹窄。當時湘江長沙航電樞紐順利通航載重在500噸以下,吃水僅維持在1.7-1.8米,甚至在蘿蔔洲某些位置僅1.4米。超重的大船都只能將貨物“化整為零”,中轉到小船減輕重量再過淺水區。
受影響比較大的大壩上游的霞凝港由於水位低,大船不能滿載,導致部分貨物積壓在城陵磯或其上游港口。當時啟動了應急預案,保障物資運輸,包括汽油、柴油等重要的民生物資,一定要保證供應正常。
影響
大壩上游長沙供水未受枯水季影響
長沙市水業集團透露,11日監測到的長沙段水位是28.4米,維持在29.95米-28.26米之間,當時從湘江取水的1、2、3、4、8水廠全部取水正常,沒有受到枯水季節的影響。
從當時對湘江水質的監測報告顯示,各取水點原水質監測正常。水務部門會加強監測密度,按月發布水質報告,市民可上網查詢。
大壩下游湘陰縣390平方公里農田不同程度缺水
2013年7月30日,湘陰縣袁家鋪鎮名山村6、7月分的烈日炙烤,讓該村部分稻田缺水龜裂,二季稻無法下插,生產用水面臨空前考驗。為了保證旱季長沙、湘潭的正常供水,上游長沙湘江航電樞紐閉閘大量蓄水。再加上持續高溫少雨,山丘水庫、塘壩蓄水量偏少,大壩下游湘陰縣已有57.56萬畝(390平方公里)耕地不同程度受旱,15萬畝(100平方公里)農田水源緊缺。
2013年入夏以來,湘陰縣連續高溫少雨,縣城地區降雨556.5毫米,只達到去年同期的61.7%。東塘、長康、三塘、石塘、六塘、白泥湖等8個鄉鎮因水源緊缺,全縣15萬多畝農田灌溉水源緊缺,8000畝已插晚稻乾枯開裂,近2000畝農田因無水源耕種而無法插播。
根據氣象分析,近一周內仍然是晴熱高溫天氣持續,蒸發蒸騰加劇,小型水庫、山塘乾涸,水利工程蓄水將急劇減少。加之為了保證旱季長沙、湘潭的正常供水,上游長沙湘江航電樞紐閉閘大量蓄水。部分地區灌溉設施損毀嚴重,無水可用、有水無法用等問題將更為突出,湘陰旱情將進一步加劇,抗旱形勢十分嚴峻。
7月25日12時,該縣啟動抗旱Ⅲ級應急回響。全縣上下將把渠道清淤作為當前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儘快地把淤塞渠道疏通,確保灌溉渠道水流暢通。縣財政拿出2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抗旱設備的購置以及渠道疏浚;縣電力部門積極配合,調度用電負荷,重點支持農業生產,確保抗旱用電;縣農機部門積極配合縣防指抗旱,協助購置抗旱機具,添置柴油機、水泵300台套。氣象部門密切關注天氣情況,擬近期內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當時全縣出動勞力22000人次,清淤疏洗抗旱渠道150千米;添置柴油機、水泵300多台套,組織調運70多台套挖掘機等機具投入抗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