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湘江古鎮群

長沙湘江古鎮群

“到靖港尋古、到喬口吃魚、到銅官玩陶、到新康看戲、到書堂覽書”……在長沙湘江北段的望城境內,星羅棋布地分布著靖港、喬口、新康、銅官、書堂等古鎮,各鎮相距均在10公里以內,統稱為湘江古鎮群。這些古鎮在歷史上曾盛極一時,近年來,通過挖掘整理、保護開發修復,這些文化遺存得以重生,逐步成為長沙獨具特色的旅遊名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沙湘江古鎮群
  • 地理位置:長沙市望城區湘江段
  • 著名景點:銅官古鎮、書堂小鎮、靖港古鎮、新康戲鄉、喬口漁都
地理位置,景點介紹,項目建設,

地理位置

“到靖港尋古、到喬口吃魚、到銅官玩陶、到新康看戲、到書堂覽書”……在長沙湘江北段的望城境內,星羅棋布地分布著靖港、喬口、新康、銅官、書堂等古鎮,各鎮相距均在10公里以內,統稱為湘江古鎮群。這些古鎮在歷史上曾盛極一時,近年來,通過挖掘整理、保護開發修復,這些文化遺存得以重生,逐步成為長沙獨具特色的旅遊名片。

景點介紹

1、靖港古鎮
靖港鎮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跟鎮僅數里的團頭湖就散落有新石器時代遺址15處,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木屐、紙傘、風箏盛行一時,民間藝術豐富多樣,香乾及火焙魚至今稱奇。現古鎮保留木結構建築占整個建築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宏泰坊”、“育嬰堂”等清代晚磚木結構建築保存較為完好。原臨河所建房屋均為吊腳樓,獨具江南水鄉特色,蔚為壯觀。位於保健街的戲台,南臨不河,系“中華民國十年鄉八埠公建”,戲台東、西、南三方均有花崗石護欄,欄柱之間以花崗石相連,石板臨江面皆陽刻有花、鳥、獸等各種圖案,戲台北側為“寧邑楊泗廟”,建於1861年。鎮上還有宗教建築數處,朝有千人作輯,夜有萬盞明燈。遠近聞名的有“楊泗塔”、“觀音廟”、“紫雲宮”等。“紫雲宮”鐫佚舊名聯一副,聯云:高閣俯南溟看九萬里鵬飛,無數雲瀾生眼底:重湖通左蠡,聽卅六灣漁唱,大千風月入懷來。.
  • 寧鄉會館
寧鄉會館又名八元堂,坐落在靖港古鎮保健街上,為晚清建築,木質結構,灰瓦青磚,古香古色。會館大廳能容納百人。後台的古戲樓有古鎮的民間藝人唱著腔調十足的地方戲。
  • 陶承故居
“革命母親"陶承(1893—1986)在丈夫歐陽梅生和長子歐陽立安為革命犧牲後,依然忍痛把兩個孩子送去參加革命。小兒子歐陽稚鶴也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她化悲痛為力量,投入延安大生產運動。她寫成《我的一家》一書,後被改編為電影,其後還出版了一本革命回憶錄《祝福青年一代》。
  • 靖港民俗文物館
靖港民俗文物館的館藏以明清文物為主,可上溯至五代唐朝,總計上萬件。民俗文物多為古代百姓喜慶、祭祀等大型活動中的常見物品。花轎、面具、佛像勾勒出鮮活的先民生活場景。
  • 族譜陳列館
在古鎮的族譜陳列館,集中展示靖港地區139個姓氏的源流、派語(字輩)、遷徙情況。遊客可去這裡看看,看能否找到自己的姓氏族譜。
  • 楊泗廟
亦稱“楊泗將軍廟”。祀南宋農民起義首領楊麼。建炎四年(1130)從鐘相起義,在首領中年齡小而故名。鐘相犧牲後,與夏誠、周倫等建大寨於子母城。被推為總首領,並用以紀年,有眾二十萬。兵農相兼,陸耕水戰。勢力東起岳陽,西到鼎、澧、北抵公安,南到長沙界內,屢破宋軍。紹興五年因被叛徒黃佐、楊欽出賣,投水未死,被擒犧牲。因楊麼屢行“等貴賤,均貧富”的主張,很受人們尊敬,並立廟祀奉。
  • 鋤禾源
“鋤禾源"從靖港地區的農民家裡收集來各種曾經使用,甚至有些目前仍在使用的農具、漁具以及一些農村生活用具,集中陳列,意在讓遊客親身體會農民的辛苦與智慧,感受靖港人的淳樸、勤勞,以及靖港的稻作文化和漁民文化。
  • 靖港國防教育基地
這裡,李靖曾討伐蕭銑,穩定了大唐帝國南疆主權;這裡,曾國藩曾試圖跳水自盡,展現了吃得苦、霸得蠻的湖湘精神。英雄的血跡已為湘江沖刷而去,故事的傳頌也越來越微弱,後來之人更“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歷史卻總是如此,在波瀾不驚之處突然冒出萬丈狂潮,繼而又逐漸湮滅,沉寂。和平年代,所不能忽略的正是歷史的這種規律,靖港,作為歷史多次重演悲壯的地方,必然要擔當起這樣一個重要的責任。曾服役於南海艦隊的021型飛彈快艇現泊於蘆江之畔,成為中南五省大的國防教育基地,為靖港軍事重鎮的歷史地位再添一筆。
  • 曾國藩靖港水戰古戰船展示基地
曾國藩文化公園位於古鎮的老溈水入湘江處,是為了紀念一個半世紀以前的“靖港水戰”。這次戰役是曾國藩人生的轉折點。
2、銅官古鎮
銅官古鎮位於長沙市望城區北境的湘江東岸,依山傍水,離長沙30公里,是全國五大陶都之一,自唐代起,就以陶瓷聞名於世。
據介紹,現銅官古鎮已發現誓港范家窯等40多處唐代古窯遺址,這在全國也非常少見。銅官古街位於銅官古鎮南端,南北走向,街長1200米,寬8~12米,在唐代就已形成。
街上房屋鋪面多系磚木結構,街面為麻石鋪墊。銅官區域內明清時期建築有50餘棟,保存面積近1萬平方米,保存完好程度達80%。
3、長沙銅官窯
長沙銅官窯瓷是指唐代長沙銅官窯燒造的產品,窯址位於今長沙市望城區銅官街道彩陶源村。此地很早以來便名為石渚,或寫作石瀦,二十四史中的《晉書》、《魏書》中都有提到。唐“安史之亂”後,從北方遷來的窯工大量聚集於此,與當地居民共同燒造陶瓷,稱之為石渚窯。印尼“黑石號”沉船打撈的長沙銅官窯瓷碟上自書為“石渚孟子”,湘籍詩人李群玉在描述其燒造盛況時,也稱之《石瀦》。窯場衰落於五代之際,宋以後為歷史所塵封,人們早已忘卻當年的盛況,直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為考古學家所重新發現。佇立長沙銅官窯窯址區,面對廣袤的窯址廢墟,厚厚的歷史文化堆積層,自然聯想起詩中描繪的情景,“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迥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遙感當年窯場之繁忙。 唐代制瓷名窯林立,南有以浙江越窯為代表的青瓷,北有以河北邢窯為代表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生產格局。長沙銅官窯另闢蹊徑,以彩瓷而崛起,獨步名窯之林,瓷業開始呈現三足鼎立勢。釉下彩的普及,釉下彩的創燒,為長沙銅官窯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長沙銅官窯衰落之後,其裝飾技法則為磁州窯所傳承。不過長沙銅官窯多飾於壺,而磁州窯書畫不再多見於壺,而飾於枕。瓷壺多用於公眾場所,故以詩言志;瓷枕則是相對隱蔽之物,所書多是內心的情感獨白,以詞抒情。不過長沙銅官窯瓷上也有幾件題於枕上的情詩,或可視為磁州窯式書畫飾的端倪。 長沙銅官窯興起較晚,但發展迅猛,產品覆蓋面廣,不但暢銷於國內,而且遠銷東亞、南亞、西亞地區,最遠抵達東北部非洲,被譽為第一個外銷型瓷窯,將異域文化元素融入產品是長沙銅官窯掘得海外第一桶金的秘訣。當時只有長沙銅官窯根據國外市場需求而設計、製作、包裝(裝飾)產品。唐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開闢,長沙銅官窯可謂功不可沒。
4、歐陽詢文化園
歐陽詢文化園是AAA級景點,位於銅官街道書堂山村與何橋村的交界處,核心景區位於書堂山上。書堂山瀕臨湘江,與長沙湘江航電樞紐毗鄰,北距長沙銅官窯遺址公園6公里,南距長沙市中心城區約20公里,海拔192.4米,主峰面積1.85平方公里,是歐陽詢父子從事書法藝術學習和創作的重要場所,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唐代書法名人歐陽詢生於此山,長於此山,創歐體,開顏柳先河,稱唐代楷書第一人,是一座當之無愧的書法名山。山中歐陽詢祖居、書堂古寺等遺蹟保存較好,“太子圍圩”、“洗筆泉池”等書堂八景遺風尚存。山體峰嶺迴環,植被完整,生態環境優良,與歷史文化遺蹟相映成趣,各歷史遺蹟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鐘靈毓秀的山林之中,高與低、藏與露、虛與實,交相輝映,給人以絕佳的文化審美享受和休閒體驗。
近年來,在省市區各級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歐陽詢書法文化園明確了“建設國際文化旅遊服務區,打造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目標,按照“野趣、唐風、書韻”的定位,全力推進歐陽詢文化園各項工程建設。
文化園規劃總面積有2775畝,建設共分三期進行:一期建設重點是書堂八景保護性開發、書堂小鎮提質改造、登山游道、停車坪及污水處理站等項目;二期建設重點是歐陽詢書法研究院、鎮南學府、歐陽碑林、橫土雅舍等景區配套服務項目;三期建設重點是相關旅遊度假酒店、配套路網及水電氣等基礎設施。項目於2013年初正式啟動建設,歷時兩年完成一期工程。目前,正在積極籌劃二期項目,立項、用地報批、拆遷騰地工作已完成,概念性規劃已出文本,正在引進社會化資本和文化投資商。一脈相承的書堂山文化,經過歲月的洗禮,在不斷延伸,在不斷升華。書堂山正逐步蝶變成一個中國書法的新聖地,湖湘文化的新典範,文化旅遊的新品牌。
5、新康戲鄉
新康因水而興。溈水出溈山經望城入湘江,頻江幾十里散漫沖積,形成大片肥沃洲土,這就是新康。新康之名源自晉太康年間,取新陽縣的“新”和“漮水(八曲河)”之漮,去水旁而得名。新康盛產稻米、生豬、鮮魚、蓮藕、茭菱等,歷來屬洞庭魚米之鄉。新康水鄉,河湖遍野,稻浪萬頃,圍垸相連,荷葉田田,宛如畫境;秋水長天,鷗鷺歡歌,小橋流水,漁舟唱晚,勝若華彩。 
新康歷史悠久。溈水河入湘江處為新康口,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經湘江遊歷曾宿新康口,作《新康江口信宿方行》。新康口扼湘水、溈水要衝,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更是湘江流域的商業重鎮,歷來為新康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新康曾為方國重鎮,境內高沙脊出土了大量殷商朝代的青銅器。新康亦為紅色革命老區,上世紀20年代的農民運動倍受毛澤東同志的關注。 
新康人文薈萃。劃龍船、舞龍為代表的傳統習俗至今流傳,有記載的佛教文化勝地有10餘處,廟會文化尤盛,廟會上男女老少趕廟會、吃廟酒、看廟戲,是名副其實的“戲窩子”。花鼓戲、皮影戲、地花鼓遠近聞名,為百里鄉間雅稱的浪漫戲鄉。倍受觀眾青睞的《洪蘭桂打酒》是花鼓戲劇目中唯一以真人為原型創作的經典劇目,其發生地就在新康老街。遙想當年新康,好一派“古寺鐘搖,錦纜牙檣千里集;陽春調逸,漁歌樵唱萬人歡”的盛況。新康為遠近聞名的醉鄉,農家自釀的谷酒醇香清冽,宋代詩人陶弼《碧湘門》即有“船自新康載酒還”為證。 
新康生態秀美,人民勤勞樸實,發展潛力巨大。按照區委、區政府“一鎮一特”、“一江兩岸四鎮”內涵發展的指導思想,乘著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東風,我們依託新康源遠流長的花鼓戲、皮影戲、釀酒等文化和技藝,弘揚“戲”文化特色,啟動“新康戲鄉”建設,著力建設極具江南水鄉特色的風情小鎮,走出了一條既與周邊古鎮交相輝映又特色鮮明的發展之路。戲鄉建設以新康集鎮“戲街”為核心,規劃面積700畝、水面200畝,整合小城鎮建設、棚改、廉租房、敬老院、景觀水利等項目資金近億元,帶動社會投資上千萬元,實施主街立面改造、管線入地、水系整治、環湖游道、戲台戲院、戲曲蠟像館、裕源糟坊等項目建設,民眾積極實施民居新建改造,全面推進戲曲文化弘揚工程,著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戲劇文化傳承培訓基地、戲劇文化產業發展交流中心和戲劇展演中心。與此同時,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理念,輻射帶動周邊農業休閒與文化旅遊產業,實現鄉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6、喬口漁都
喬口漁都位於望城區喬口鎮,總規劃面積78平方公里,其發展定位為以建設“秀美的水鄉古鎮、繁榮的美麗的柳林江畔商貿名鎮、宜居的風情小鎮”的目標,以集鎮建設為突破口,修十里長街、做百里水產、開千家門店、建萬人集鎮,打造以喬口-嶺北為核心、以南洞庭湖區為基地、輻射三地四縣、服務省會長沙,集商貿、旅遊、文化於一體的省城鄉一體化示範鎮、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2009年以來,深度挖掘了古鎮文化特色,大量民俗文化資源,歷代文人墨客的足跡、流傳千古的詩詞、源遠流長的魚文化、膾炙人口的英烈事跡綻放歷史光彩;順利推進了喬口商貿古鎮建設,青磚灰瓦、麻石路面、木樓雕窗,明清舊貌恢復如初;精心修復了三朝皇帝御賜牌匾的百歲坊、漸源寺和喬江書院;精心構造了獨具喬商文化的百歲街、江西會館、三賢祠、劉福泰行等文化景點,集鎮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產業發展方面,重點做好“三水”文章。一是立足特色農業資源,發展“水產”,逐步整合團頭湖、柳林湖、天井湖、青草湖等水域水系,加快了長沙市百里水產走廊建設。引進了開天農業、翠翠農業、金豆豆農業等農業休閒體驗特色農業項目;積極推動長沙市水產批發市場外遷,打造集水產批發、冷鏈、物流為一體的長沙水產品一級批發市場。二是立足提供特色市場,引導消費,打造“水景”,讓消費者來喬口看得到、感受到、體驗到都市休閒的良好環境。開展“栽十萬垂柳、建生態漁都”的全民植樹綠化活動,完成撇洪河、柳林湖風光帶建設;完成杜甫碼頭、親水平台等景點打造。三是提供娛樂休閒平台,構建“水樂”。啟動天井湖水上樂園項目的投產運營,推進團頭湖水上運動中心、柳林湖水上主題公園項目跟進,著手規劃包括水上主題公園、機動遊樂公園、漁耕趣樂公園、江島柳墅公園四個板塊的魚樂水鄉項目。

項目建設

打造"中國最具魅力古鎮群"
記者2016年2月從長沙市望城區獲悉,長沙市委常委會已討論審議並原則同意《湘江古鎮群三年行動計畫(送審稿)》,按照該計畫,望城區的靖港、喬口、銅官、新康、書堂山、丁字等六大古鎮將迎來“二次規劃建設”的重大機遇。“中國最具魅力古鎮群”呼之欲出。
近年來,望城區著力推動古鎮保護開發和復興發展,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近兩年先後引進休閒旅遊、特色文化等產業項目達33個。通過深入挖掘古鎮的漁耕、湘商、戲曲、書法、陶瓷等文化資源,以“靖港古鎮”、“喬口漁都”、“銅官陶城”、“新康戲鄉”、“書堂小鎮”為代表的湘江古鎮已成為全省文化旅遊業的一張名片,靖港獲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銅官獲評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銅官、喬口入選全國重點鎮。2015年,湘江古鎮群接待遊客突破5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7.8億元。
為全面提升和放大“湘江古鎮群”的品牌效應,未來3年,湘江古鎮群將推行市區兩級共建的模式,高品質實施項目建設、高水準推進市場運作、高層次加強品牌推介,推動古鎮集群化、組團化、特色化發展。力爭到2018年,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3個,古鎮群核心區規劃面積200平方公里,整體創建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實現年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年旅遊收入100億元。
望城區委書記孔玉成表示:“望城力將湘江古鎮群打造成為‘記得住鄉愁、留得下腳步’的湖湘文化展廳、湖南旅遊客廳、全國古鎮旅遊知名目的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