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吻針鼴

長吻針鼴

長吻針鼴(學名:Zaglossus bruijnii):體型幾乎比短吻針鼴大一倍,是最大的單孔目成員,體長約為45-77厘米,體重5-10千克,雄性大於雌性。喙長而彎,長吻針鼴僅頭部和軀體下部只有毛而無刺,其中下體的毛短而柔軟,顏色較淡。身體其他部分均布滿長短不一、中空的針刺。針刺的尖端較鈍,刺中央的腔較小。這些針刺其實也是由毛衍化形成的,十分堅硬。

生活在高寒草原及潮濕山區森林。介乎海拔1300米至4000米之間。視力不好,然而卻能敏銳地察覺土壤中輕微的震動。主要吃螞蟻和昆蟲。長吻針鼴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現生哺乳動物之一,數量下降很快。現在僅分布於紐幾內亞島,但是在更新世則可見於澳洲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吻針鼴
  • 拉丁學名:Zaglossus bruijni
  • 別稱三趾針鼴原針鼴、五趾針鼴、曲喙針鼴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原獸亞綱
  • 單孔目
  • 針鼴科
  • 長吻針鼴屬
  • :長吻針鼴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Peters & Doria, 1876
  • 英文名稱:Western Long-beaked Echidna
  • 英文名稱:Long-nosed Spiny Anteater
  • 英文名稱:New Guinea Long-nosed Echidna
  • 英文名稱:Long-beaked Echidna
  • 英文名稱:Long-nosed Echidna
  • 同義學名:Tachyglossus bruijni
  • 同義學名:Tachyglossus bubuensis
形態特徵,外形,構造,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外形

長吻針鼴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小型珍貴哺乳動物。它的外形粗看好似一隻刺蝟或者豪豬,也是頭小而尖,四肢短小,身軀肥短,針毛密布,但與刺蝟和豪豬卻是回然不同的動物,在親緣關係上相距甚遠。長吻針鼴的體型比其他針鼴大,體長約為45-77厘米,體重5-10千克,雄性大於雌性。長吻針鼴僅頭部和軀體下部只有毛而無刺,其中下體的毛短而柔軟,顏色較淡。身體其他部分均布滿長短不一、中空的針刺。針刺的尖端較鈍,刺中央的腔較小。這些針刺其實也是由毛衍化形成的,十分堅硬。最長的刺生長在腰部、臀部和體側,橫剖面為圓形,其他部位的刺的橫剖面則是橢圓形。長吻針鼴的前肢雖然也具5趾,但僅中間3趾生有爪,第一和第五趾被硬皮膚蓋著,從外形上看,僅是一個突起,這是它與其他針鼴的一個主要區別。後足的5趾都很明顯,而且均有爪。爪都非常堅硬而銳利,適於挖掘和破壞蟻穴,尋找食物。其中前足的第二爪尤為強大,可以用來抓搔皮膚或整理身上的密毛。雄性後足的踝部內側還生有距,是防禦的武器之一。

構造

長吻針鼴是一種極為原始的哺乳動物,其消化道、排泄道與生殖道均開口於泄殖腔內,而且還是卵生。雌獸的子宮和陰道都是成對 的,沒有癒合,發育也不完全。腹部生有一個新月形、布滿粗毛的袋囊,為由肌肉的收縮而形成的皮膚褶皺,僅在每年繁殖期間才出現,可以使卵在其中孵化,成為臨時的育兒袋,並蓋住腹部的乳孔區。此外還具有一個上恥骨,與骨盆相聯接,可能是用來支持袋內的卵或幼仔。
成熟後的長吻針鼴體表被有褐色或黑色的毛,身上的刺較為稀疏,呈淺灰色,比毛短,在背部幾乎完全被毛所遮蓋。頭部灰白色,前部有一個堅硬無毛的長喙,呈圓筒狀,並且向下彎曲,鼻孔和嘴都位於頭部灰白色,前部有一個堅硬無毛的長喙,呈圓筒狀,並且向下彎曲,鼻孔和嘴都位於喙喙的前端,因此又被叫做長吻針鼴、長鼻針鼴、曲喙針鼴等。嘴只是一個小孔,有一條能靈活伸縮並能伸出口外很遠的長舌。舌上生有很多角質的乳突和倒鉤,用來粘取白蟻、螞蟻等各種昆蟲和蟲卵,以及蠕蟲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口中上下頜上均沒有牙齒,但在口腔上壁和舌後端的上方有一些角質隆起,形成一套磨擦部件,可以磨碎昆蟲的幾丁質外骨骼。它的胃類似於鳥類的砂囊,在消化食物的時候還要藉助於小砂粒的幫助。另外,據說有時它也把長喙插入動物的屍體中,吸食血液及其它流質。尾巴極短,僅是一個微小的突起。眼睛和耳朵也都很小,但具有發達的外耳殼。
長吻針鼴長吻針鼴

棲息環境

長吻針鼴僅分布於紐幾內亞島,喜歡生活在高寒草原及潮濕山區森林。介乎海拔1300米至4000米之間,不過在南部低地及北部海岸卻不見它們的蹤影,也有可能存在於鄰近的印尼薩拉瓦蒂島。它們喜歡生活在高寒草原及潮濕山區森林,生活環境包括從低山至高海拔地區的灌叢,砂質平原,草原,疏林和多石的半荒漠地區。
一般棲息於灌叢或海拔4000米以下的疏林草原。用富於粘液的長舌粘取各種蠕蟲及類。極善於掘土覓食或隱蔽。

生活習性

針鼴雖然不爬樹,卻是些極為出色的“工兵”。它們能快速掘土,甚至土地很硬也不在乎。用不了十分鐘,針鼴就鑽入土裡藏起身子。但是,在自然條件下針鼴自己並不做窩,而是利用其他動物的住處。即使針鼴想挖土時,那也只是把身體的下部藏起來,上部露在外面也就算了,因為它總是指望有針刺保護自己。另外,針鼴還會蜷成個圓球形,像刺蝟一樣。針鼴很難使針刺間的毛保持清潔,這一點也與刺蝟一樣,毛里一般都有寄生蟲,因此它們總是不斷搔癢。大自然給針鼴後腳的第二趾安上了很長的彎爪,那是用來梳毛搔癢的。
針鼴的視力不好,然而卻能敏銳地察覺土壤中輕微的震動。它們主要吃螞蟻和昆蟲,從它們的嘴巴構造上就可以猜得出來:長管狀,沒有牙齒,舌頭長而靈活。可是遇到機會,也不會反對改動一下自己的食譜,不過只能吃那些能通過它那“象鼻子”般的嘴上的小孔的食物。針鼴不同於自己的近親——鴨嘴獸,它們能長時間不吃不喝,有時甚至長達一個月之久。看來,它們時而處於類似於休眠狀態。這很可能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它們棲息在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島上,那裡的冬季氣溫比較寒冷。
一般來講,針鼴與鴨嘴獸不同,幾乎總是走來走去,不只是在夜裡,在白天,特別是在好天氣時也總是走個不停。有時,這種奇異的動物還會用兩條後腿跑動呢!

分布範圍

長吻針鼴僅分布於巴布亞紐幾內亞,但是在更新世時期則可見於澳洲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
長吻針鼴分布圖長吻針鼴分布圖

繁殖方式

長吻針鼴產卵時,雌獸像毛蟲一樣把身體彎曲,將泄殖腔對準袋囊,使卵由泄殖腔流出時正好落入袋內,同時由泄殖腔內還流出一些很粘的液體,把卵粘在袋囊的毛上。每次產卵1-2枚,橢圓形,直徑15毫米。卵殼摸起來就像粗羊皮紙似的,也很像許多爬行動物的卵殼,具有革質的外殼,內有一個極大的卵黃,沒有卵白。
由於它沒有固定的住所,卵產下以後就由雌獸隨身攜帶,幾周后幼仔孵出,就在袋囊中舔食由乳孔流出的乳汁。小針鼴在育兒袋裡一直生活到背上長出針刺為止,一般是6-8周,體長9-10厘米。到了這時,雌針鼴便把幼仔從育兒袋裡掏出,藏到很簡單的窩裡。長到一歲時,小針鼴已性成熟,體重2.5-6千克,背上的針刺長達6厘米。哺乳期大約為7-8周,這時幼仔身上生長出硬刺,使雌獸感到不適,便把它們掏出來,藏在灌叢等比較隱蔽的地方,繼續哺育,直到幼仔能夠獨立生活時為止。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2010年11月19日倫敦動物學會公布的2010年具有獨特進化意義的全球瀕危(簡稱EDGE)物種名單長吻針鼴問鼎。東部長嘴針鼴是種難以捕獲動物,以產卵這一種方式繁育下一代。它們是地球上最罕見並且在遺傳上最為獨特哺乳動物之一。問鼎2010年EDGE物種排行榜的三種長嘴針鼴,除東部長嘴針鼴外的另外2種分別是西部長嘴針鼴和艾丁保羅夫的長嘴針鼴。所有三種長嘴針鼴均被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長吻針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數量因棲息地減少及狩獵而下降。雖然狩獵長吻針鼴已被印尼及紐幾內亞政府所禁止,但傳統的狩獵仍然繼續。於2006年,保護國際巴布亞省的福亞山脈發現大量的長吻針鼴。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