鏢不喊滄州

鏢不喊滄州

鏢不喊滄州,即:鏢不喊滄鏢行規矩。說的是過去南來北往的鏢車,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運路行,只要是車到滄州、船過滄州,你必須扯下鏢旗,悄然而過,不得喊鏢號。否則,無論你有多大的名頭,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滄州喊鏢叫板,保管你栽個大跟頭,丟盡臉面。

傳說起源,傳說一,傳說二,傳說三,走鏢形式,滄州尚武原因,

傳說起源

傳說一

據《滄縣誌》記載:
李冠銘,天方教人(伊斯蘭教穆斯林),系大陸合門,為李鳳崗之叔父。李鳳崗者,大刀王五王子斌)之師也。冠銘有奇力,性負氣,嘗有鏢客喊鏢過其門,冠銘慍曰:“例,鏢客至一第,必先以刺通謁其地之技擊者,然後喊鏢,不然則為大不敬。”因馳馬追之,超其前有石坊,冠銘手攀坊梁以股夾馬起,馬跳嘶,不能少動,鏢客大駭,遜謝哀之,冠銘大笑,馳去。嗣後,凡鏢客過滄境,相戒不喊鏢,久沿成例,至今尚然。冠銘之聲威遠矣,鳳崗之子名慶臨者能傳其家學。
清代,無論南北鏢師,乃至皇親國戚,只要通過滄州地面,就要落下鏢旗,不準喊鏢。一日,一外地鏢局通過滄州,高聲喊鏢,沒落鏢旗,行至南門,被李冠銘騎馬追上,李冠銘大吼一聲,縱身而起,雙手抓住城門,把烈馬用雙腿夾起,馬被懸在空中咴兒咴兒亂叫,卻動彈不得。鏢客個個嚇得面如土色。李冠銘並沒有給鏢客出難題,而是一笑了之。

傳說二

據《國術名人錄》(作者金恩忠):
李鳳嵐,直隸滄州人,為清真教友(即伊斯蘭教),別號雙鐧李。
在滄州以治技名震大江南北,故鏢師壓鏢過滄州,向例不喊鏢,以示同道尊敬之意。某日有鏢師過境,喊鏢(汝泉按俗稱喊鏢趟子,有專書紀載其一切規則,旁及各種黑話,其書即名鏢趟子)過街,進北門出南門,初無人過問,鏢師意自得,以為滄州徒擁虛名耳。
或有訴於李者,李意弗善,乃以糞筐赤足著布衫布褲作鄉民拾糞狀,繞至城南八里許,地名紅孩口者,系運糧河灣,由鏢車之前面,以糞叉迎頭鏟糞。鏢車來偽而不知者,鏢師高聲詈曰老鄉,欲速死乎,須即滾開。李則置若罔聞,鏟糞如故,鏢師愈怒。下車走向李曰,爾小子聾乎,抑或尋對頭耶。近前欲攫李,意在至於河堤,方伸手,遽為李捉住右腕,用卷拿法擲鏢師於尋丈外,鏢師目瞪口呆,右腕傷矣。鏢師者,身強體壯,虎背熊腰,遠勝李十倍人皆為李危。鏢師視李,瘦小枯乾,似無縛雞力者,亦易之,所謂輕敵者敗,信哉!
李擲鏢師後,乃肩糞筐,驅鏢車返城。客商出資治酒,宴全城武術家,鏢師賠罪始矣。時李年僅二七歲也。
註:李冠銘與李鳳嵐是叔侄關係,在滄縣(今滄州市)大南門外經營成興鏢局。鏢不喊滄創規者李冠銘最為武林公認。

傳說三

民間傳說:
清朝時,有鏢船過紅孩口,鏢旗不落,在運河沿上玩耍踢毽的小女孩一個飛毽向河心踢去,擊落了鏢旗,小姑娘飛身上船討毽,一老者責備“孫女不懂事”,小姑娘破涕為笑,“人家是鬧著玩兒”。消除了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走鏢形式

鏢局走鏢有三種方式,一是威武鏢,二是仁義鏢,三是偷鏢。威武鏢是在行李上長插一桿大纛旗,旗上寫明鏢師的名字。旗子都是活動的,上面安了軲轆。走鏢時將鏢旗拉至頂上,叫做拉貫頂旗,鑼聲打起長槌:“哐!哐!”鏢手們或亮起噪門喊號子,或者喊出本鏢局江湖名號,這叫亮鏢威。走仁義鏢,那就下半旗,打十三太保長槌鑼、五星鑼或七星鑼。如果某個關卡厲害,不讓隊伍經過,又斗不贏他,那就只有悄悄不做聲,馬摘鈴,車軲轆打油,旗子收起,偷偷摸摸過去,這便是偷鏢。
滄州鏢局滄州鏢局
走南闖北的鏢車,到了滄州時,都會扯下鏢旗,悄然而過,不得喊鏢號。否則,就得吃不了兜著走。清末,“鏢不喊滄州”,已為南北鏢行同遵之常規。
為什麼獨在滄州不可喊鏢呢?《武術匯宗》言:“實則滄州一帶,最出鏢師,高人盡多也”。京杭大運河縱穿滄境,京濟、京大要道貫通南北。滄州、泊頭、鄚州、河間獻縣均為南北水旱交通要衝,為京、津、冀、魯、豫商品流通必經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為官府巨富走鏢要道,故滄州鏢行、旅店、裝運等行業興盛。各業相爭,必握高強武技才可立足。當時河北滄州為武術之鄉,各地鏢局為表示對滄州武界的尊重,所以一進入滄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鏢。若在滄州喊鏢,則有逞強之嫌。
京杭大運河縱穿滄境,京濟、京大要道貫通南北。滄州、泊頭、鄚州、河間、獻縣均為南北水旱交通要衝,為京、津、冀、魯、豫商品流通必經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為官府巨富走鏢要道,故滄州鏢行、旅店、裝運等行業興盛。各業相爭,必握高強武技才可立足。清末,“鏢不喊滄州”,已為南北鏢行同遵之常規。

滄州尚武原因

滄州,因滄海而得名,地處渤海之濱,歷史上曾是貧瘠荒涼之處和犯人發配之所。古往今來,滄州戰事頻繁,民遭塗炭,非尚武不可圖存。此地既是犯軍發配之地,又是叛將蔽身良所。一些受朝廷緝拿之叛將,尋滄州民眾強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隱姓埋名,傳藝維生。八極門之“癩 ”、“癖”,功力門之“邱”,太祖門之“順元和尚”,通臂門之“韓姓道人”,闖王刀法之“秦氏夫婦”等,為人正義,武藝高強,為滄州武術的發展功不可沒,但均未透露真實姓名與身世。歷史上,滄州一帶為南北水旱交通要衝,是官府豪富走鏢要道,故滄州鏢行、旅店、裝運等行業興盛。清末“鏢不喊滄州”,已為南北鏢行同遵之常規。滄州武術大師在與外國拳王打擂比武中,屢戰屢勝,為國人贏得了榮譽。1903年,滄州“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在滬擊敗擺擂的美國、英國、法國拳王,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欣然書寫“南山搏猛虎,深潭驅長蛟”賀聯贈送。滄州拳師在推動中華武術發展中做出過積極貢獻。民國十七年(1928年)滄籍國民軍陸軍上將張之江中央國術館館長時,大力提倡強身禦侮,強種救國,滄州人入館任教和深造者近百人。新中國成立後,中華武術作為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得到復興。滄州武術門類和獨立之拳械技藝愈加豐富,許多拳械套路,經過提煉、改進、創新,獨具滄州特色,其中滄州八極拳劈掛拳被列入國家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優秀拳種之中,作為武術競賽的規定套路,向海內外推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