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掛拳

劈掛拳

劈掛拳是典型的長擊遠打類的傳統拳種之一,屬於傳統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盛名久遠。古稱披掛拳,亦名抹面拳,因多用掌,故而又稱劈掛掌,擅長中,遠距離克敵制勝,講究放長擊遠,它將中國武術“一寸長、一長強”的技擊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對於技擊空間的控制,講究遠則長擊,近則抽打,可收可放,可長可短,劈掛拳發展至今,技術體系完善,內容豐富多彩,拳械全面,不愧為武術的瑰寶。

劈掛拳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劈掛拳
  • 定義:長擊遠打類的傳統拳種之一
  • 古稱:披掛拳
  • 講究:放長擊遠
發展簡史,披卦原理,風格特點,技術要領,單勢訓練,拳術套路,器械,練功六要,習拳步驟,打法字訣,行拳套用,烏龍盤打,名稱,重要性,演練,實用,傳人追蹤,

發展簡史

劈掛拳歷史悠久,在明代中期,就流行於民間。愛國將領戚繼光(1528~1587)在《紀效新書》中,對劈掛拳就有精闢的論述。他說:“活足朝天而其柔也。”這是指劈掛拳腿法靈活對該拳“提膝護胸,伸足朝天,左右抹面(十字披紅)”等腿法的妙用之讚譽。並在《拳經捷要篇》中,把“拋架子搶步披掛”一招列入“擇其善者”而編成的三十二勢長拳中。
劈掛拳
戚繼光之後,到清朝中期,河北滄州出現劈掛拳的兩大支。一支是滄州南皮大龐莊郭大發。此人早年在京保縹、武功非凡,後為皇宮禁軍護衛。這一支傳授的內容是劈掛拳的快套、掛拳等。而另一支,是滄州鹽山左家村左寶梅(人稱左八爺),他傳授的內容是劈掛拳慢套和青龍拳。
至民國初的一百多年,滄州演練此拳的人逐漸多了起來。隨之劈掛拳名人輩出。其中最著名的有:肖化成、李雲表、趙世奎、黃林彪郭長生馬鳳圖馬英圖曹晏海、左清甲等。
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國術館,劈掛拳列作研習演練的高級拳術。時任國術館少林科科長的武術大師馬英圖和國術館特聘教授、武術大師郭長生,恰是當時滄州鹽山、南皮兩支劈掛拳代表人物。二人一見如故,相互切磋技藝,使長期分離的兩大支劈掛拳“破鏡重圓、合為整體”。繼之,二位先輩對原來的劈掛拳重新進行修改,修改後的劈掛拳“神韻倍增、面貌全新”。可以說這是劈掛繁衍傳承中一次質的飛躍。
劈掛拳原傳流中無器械套路,郭長生、馬英圖兩位先輩,為使這一優秀拳種系統化、完整化,在30年代初,創編了瘋魔棍、劈掛刀。從而填補了劈掛拳系沒有器械套路的空白。之後,郭長生又集古刀之精華,並揉進了劈掛腰法和通臂步法,編創了較一路苗刀連擊性更為突出的二路苗刀,此後苗刀也被視為劈掛拳系中的一個器械套路。
1937年,郭長生回歸故里後,繼續對劈掛拳進行精修研求,進而總結了快、活、多變、力沉長的技術特點。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劈掛拳被列為武術競技項目之一。
1984年,滄州體委成立了滄州武術館,郭瑞祥任館長,設劈掛拳班,面向全國招生,學員來自29個省、市、自治區,劈掛拳迅速傳播到全國各地。1987年開始有日本、美國、韓國等國外學生專程來中國滄州學習劈掛拳。
1976年至今,劈掛拳、瘋魔棍劈掛刀、苗刀在全國武術錦標賽、全國武術觀摩交流等大會上,共獲得幾十枚金牌。僅郭瑞祥的門生王志海(滄州)、王華鋒(北京體大)在全國武術大賽中就分別奪金牌6枚和4枚。郭瑞祥的日本學生古謝雅人在全日本大賽中奪取金牌四枚,另一日本女學生秋山幸於在全日本大賽中奪得金牌二枚,韓國學生李相俊在亞太地區武術大賽中又奪得國際金獎一枚。為使劈掛拳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國家體委委託郭瑞祥編寫了《劈掛拳》一書,並被列為競技規定教材,繼之又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了由郭瑞祥老師演示的劈掛拳VCD教學片,遠銷海內外,致此,可以說郭瑞祥在繼承發展劈掛事業上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中國武術院副院長亞武聯技術委員會主任張山同志給郭瑞祥送了一幅中堂,上寫郭瑞祥老師雅正:“武林功臣”四個大字。
1996年11月,在國內外有識之士的發起倡導下,成立滄州通臂、劈掛拳研究總會,推舉郭瑞祥為會長,會後日本沖繩、韓國釜山、美國紐約、中國上海、北京、浙江、吉林相繼成立了分會,使劈掛拳這一傳統技藝在全世界有了一個統一的組織。
至今,劈掛拳在全國乃至國外已是一個內容豐富、傳流廣泛、知名度較高的拳種。
2008年7月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編號Ⅵ-10

披卦原理

劈掛拳原稱“披卦拳”,“披者,打開、破開之謂也;卦者,八卦,伏羲氏所創也”。顧名思義,披卦者,指打開,破譯八卦變化之玄奧,後人傳承至今,稱劈掛拳。劈和掛為本拳的兩大功法,它們有機的結合成為劈掛拳實用之核心。
劈掛拳的形成,是歷代劈掛拳人對自然界變化的一種獨到見解和解釋。披,指打開破解;卦,指方位五行的變化。意為揭開五行相生相剋,變化無常、不立不破、不破不立的自然規律的奧秘,用於拳理之中,使之相輔相成,運用至純熟,從而達到控制對方和掌握自然規律的目的。
拳訣雲“八卦者,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兌上缺,巽下斷,離中虛,坎中滿,用法金木水火土”“由乾始,至坤終,陰陽迭為消長,循環無端”。具體體現於拳中,則為“動靜、開合、吞吐、攻守、剛柔、虛實”等,用功於內而形於外,封自身之五行,以克對方之五行。拳訣雲“二人相爭,先閉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劈斬之法屬金,金利如斧,能克木,由上而下,勢如破竹,以豎破橫也;向上豁打屬火,火能克金,豁掛挑撩諸勢借火焰上沖之力,以破劈打;捋帶圈攔之法屬水,水能克火,用壓撥捋攔之法以橫制豎;橫擊之法屬土,土能克水,橫推直撞之功以制順;崩打扳攪之法屬木,木能克土,向上或向下以斜勁化破橫力。如此互為克制,生克變化無窮。
生克乃為辯證的統一,二人相爭,對立面相互轉化,互為所制,因而應處處爭取主動,使對立面向有利於自己而不利於對方的方面轉化。如劈掛拳步法中的繞步、弧形步的運用,以及身法的閃身斜進等,使對方處於被動狀態,再加上拳打不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不容其招架,不容其還手,以快打遲,以快占先,其中更有虛虛實實,用虛若實,用實若虛,其機巧變化,聲東擊西,指上打下,引誘使來,發揮使去,從容應付,得心應手,則可穩操勝券。

風格特點

劈掛拳要求單勢與套路相結合,理象會通(拳理與形式),體用兼備(健身與實戰),互為補充,注重力從腰發,用胸部的吞吐和腰部的擰轉摺疊配合兩臂的運動,使動作大開大合。在運動上表現為:滾、勒、劈、掛、斬、卸、剪、采、掠、擯、伸、收、摸、探、彈、砸( 鋤)、擂、猛等十八字訣。
在技擊上講究吞吐伸縮,放長擊遠,迴環摺疊,虛實往返,招法珠連,帶攻猛進。主張以快打慢,以長制短,閃進玫取。基本攻防規律為高來則掛,低來則劈,橫來則攔,順來則搬。其拳諺云:“千趟架子萬趟拳,出來一勢打不完。”完戰時講究”擊中目標是小勝,打倒目標乃上乘。
主要勁法有轆轤勁,翻扯勁、吞吐勁、滾勒勁、通透勁等。發力時要求臂、肩、胸、腰、背 、胯、膝、腕各關節柔活自然,放鬆不拘,合蓄開發,勢猛力柔,柔中含剛,即蜿蜒蛇行,用之輕鬆,意含鐵石。運力時勁力集中於”吞吐開合,起伏擰轉”。軀幹開合如弓,胝胸背吞似 弦,發出之力猶如離弦之無影快箭,與上下肢及軀幹的起伏擰轉形成調全身之力,以最快帶度集中於一點的合力。
手臂的動作特點是:兩臂條直,摟臂合腕,大劈大掛,放長擊遠。 軀幹和下肢的作用特點是:前握後扣,吞胸凸背,縮肩藏頭,擰腰切胯,合膝鑽足,收腹斂臂。 其步法多為跨步、輾轉步、激絞連環步。運動時步法靈活多變,連環交織,快如激濤之浪,一經接觸,使對方防不勝地防,形成了逢進必跟,逢跟必進,進跟連環,環環相套,敏捷疾速 的獨特風格。
套路演練時表現為:起落鑽伏,伸收摸探,開合爆發,蜿蜒蛇行,快捷靈活,猶如大江奔放 ,氣勢磅礴,起伏跌宕,川流不息,疾風怒濤一瀉千里。 眼法上要求一眼、二膽、三打技術快與慢。有拳諺云:”眼為先鋒,腦為主帥、手足則是五營四哨之將兵。”行拳應戰時要做到觀前後,顧左盼右,望遠視近,隨形出招,步到招到眼先到。練功時注重慢拉柔練,調勁運氣,蓄精欲神,體健神會。即:慢拉架子、快打拳、急打招、氣沉丹田。
表現在整體上則是:大合大開,猛起硬落。合如伏炮,縮身藏頭開如炮發,上下展炸。兩臂劈掛,柔實抽鞭,長擊準抽,翻騰不息。勁力飽滿,舒展飄逸。即在交錯劈掛的運用中松肩舒背,臂起時綿柔快速,勁力通透,劈落時力猛如炸彈,體現了柔中寓剛的特點。其風格是迅猛快捷,大劈大掛,起落鑽伏,伸收摸探,擰腰切胯,開合爆發。雙臂密如雨,快捷似閃電,劈掛賽抽鞭,發力似炸彈。勁力飽滿,動作舒展,神形自如,灑落驕健,疾帶多變。拳諺云:”勢無定勢,形無定蹤”。”疾若奔濤怒浪,又似風雷攪頂緩似輕風剛為實。動 靜快慢,剛柔虛實,互相轉化。 身法要求掩胸蝸背,蜿蜒蛇行,直出側入,變轉靈活。

技術要領

劈掛拳的技術內容較為豐富,主要包括單勢訓練、拳術、器械和實戰。

單勢訓練

單勢運用及基礎套路:單劈手、雙劈手、開山炮、倒發烏雷、攪地龍、鷂子穿林、埋伏 勢,抄手起家、雙撞掌、大跨步、十二趟子、十趟彈腿等。

拳術套路

流傳在甘肅及西北諸省的是馬鳳圖所傳的劈掛拳。稱為一路劈掛、二路青龍 、三路飛虎、四路太淑和大架子拳。河北淪州郭長生一支的劈掛拳稱為掛拳、青龍拳、快套劈掛拳和炮捶。兩者說法不同。其風格特點都大同小異。

器械

劈掛拳經近世的馬鳳圖、馬英圖、郭長生等人總結、充實和擴展,器械也較為豐 富。流傳於世的主要有:奇槍、六合大槍、瘋魔棍、三節棍、劈掛單刀、劈掛雙刀、苗刀、宣化劍(通備大劍),梯袍劍(通備小劍)、鳳頭鉤(護手鉤帶刺)、攔門撅、鞭桿等。

練功六要

劉建龍

習拳步驟

正、順、合、活、快、力、精、巧、妙、絕。

打法字訣

劈掛滾斬擂、剪采捋帶推、削卸轟纏繞、豁挑撞相隨。

行拳套用

劈掛拳行拳,氣勢磅礴,勢不可當。行拳以腰為軸,走輪子勁和轆轤反扯勁,要求兩臂條直,放長擊遠,講究一寸長一寸強,以長制短,兩臂大開大合,大劈大掛,兩臂交劈,勢如破竹,勁猛沉實,能放能收。步法多繞步、跟步、闖步,多躥蹦跳躍,靈活多變,身法閃展騰挪,起落鑽伏,有鷂子穿林之巧,狸貓撲鼠之妙,倒翻五擂之猛。講究“前掩胸、後走橫,上掛耳、下護襠,滾肩閃劈反扯勁,摟膝繞步把人傷”。
劈掛拳手、步、腰三盤圓活運轉,三盤連進,反身橫擺,橫攔斜擊,以豎破橫,以橫解豎,倒掛反撩,圓斬削劈。身以閃身而進,手以滾肩而發,步以繞步為上,全身螺旋擰裹,走輪子轆轤反扯勁,見招打勢,靈活多變,一勢連三手,以長制短,以快打遲。
劈掛拳講究以長為主,兼容短打,放長擊遠,劈掛挑撩,轆轤反扯,反扯轆轤,滾背閃劈掌,上打烏雲罩月,下走吃繞撤鎖,高來掛取斜進,低來撥拍走撐,出手不見手,遇強側門走,直來閃進加捋帶,橫來挑按轉身攻,手起先撩陰,開合來傷人,有開自有合,拳法必用搓。

烏龍盤打

劈掛拳作為傳統拳術,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有著獨特的演練風格和技擊特點,其中烏龍盤打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更是劈掛拳功與法之核心。

名稱

烏龍盤打又叫轆轤翻車(反扯)、翻車轆轤。在劈掛拳的發祥地河北滄州一帶,轆轤方言叫作杌摟,是農村從井中取水的工具,因杌摟和烏龍音似,所以烏龍盤打在這一帶被稱為“杌摟盤打”。
烏龍盤打取形於轆轤,劈掛拳先人根據轆轤以軸為中心,搖動手柄,絞繩汲水,當鬆手向井下放水桶時手柄飛快旋轉(聽老人說曾有人不小心被飛快轉動的手柄打死),從而悟出其中槓桿力、輪子勁和反扯勁的道理,才有了烏龍盤打。

重要性

烏龍盤打作為劈掛拳系的代表動作,更是劈掛拳行拳、技擊實用、功法理論之核心。劈掛拳講究的轆轤反扯勁就蘊含於烏龍盤打之中,它不僅存在於劈掛拳中,在這一拳系的其他拳術中,也有其不同風格的練法,同時也就有了不同的用法。
在劈掛拳中,烏龍盤打出現了兩次,一次為拍地的,一次是不拍地的,先人這樣的安排,絕不是簡單的重複。在套路中有一個“北斗七星”方位的步法,而烏龍盤打正好處在了北極星的位置,這一現象也絕非偶然,可見其在拳中的重要意義和內涵。
烏龍盤打,進可以攻,閉則是守,在拳中起到了承上啟下、連線樞紐的作用,要學好、練好劈掛拳,首先要認識和掌握烏龍盤打。

演練

在劈掛拳的學習過程中,烏龍盤打是被提出來需要單練的,它有著不同的練法,其中有原地靜步的練法,又分為拍地和不拍地兩種不同形式。
(1)拍地烏龍盤打
兩臂平伸,手心向前,雙腿開立,腳略寬於肩,左手回收立掌護於胸前,右臂向內滾肩,同時向左擰腰順胯成左弓步,右臂不停,由體側從下向前、向上、向後劈走立圓;同時左臂伸開成右弓步,目視右手。左臂不停繼續向下經體前向左側順肩插掌,右手同時在身後畫立圓向下拍擊右腿內側地面;同時為右仆步,左手平伸於左側,眼看右手。
整個動作要兩臂伸直,放長擊遠,兩側弓步要到位,擰腰切胯,合膝鑽足,眼隨手走,做到“前掩胸,上掛耳,下護襠,意守丹田”。
(2)不拍地烏龍盤打,其走法與拍地的基本相同,只是右手不拍地,兩臂作連續滾劈反掛,可以連續做多個。
練好靜步烏龍盤打,前人要求甚嚴,講究“背靠牆,手攀槓”。它是練功的一種方法,就是先把後背略靠近牆,雙臂伸直握直棍於頸後,腿作左右弓步,做左右單劈手,眼看下劈之手,必須“擰腰切胯,合膝鑽足,滾肩反劈放長擊遠,立如車輪,勁達掌尖”,待練至純熟,再去掉木棍,做連續的烏龍盤打,數量由少不斷增加,直到手眼身法步得其要領為止。
除此之外,還有動步的烏龍盤打,其中又有“有繞打”和“無繞打”之分。它主要出現在走拳以“掛”為主的青龍拳中,其中倒翻五擂一勢,正是動步的烏龍盤打,動作也都要求手臂走立圓或斜圓,滾肩反劈,纏捋圈攔,走擊步和翻身步,注重技擊實用。

實用

烏龍盤打作為劈掛拳系之核心動作,它以腰肩為軸、為輪轂,以兩臂為輻條,快速轉動,走輪子勁,如車輪之旋轉,向敵方滾動,兩臂交劈反掛,勢如破竹。兩臂可以成立圓、斜圓、平圓等形式交替正反運轉,兩腿則左右、前後、擰扣蹬地,使勁力通過腿過於腰,順於肩背,放於手臂,以腰為樞紐,以雙足為根基,帶動兩臂,大開大合,放長擊遠,勁猛沉實,能放能收,講究“翻車轆轤,轆轤翻車,滾背閃劈掌”。
烏龍盤打有著不同的練法和使用,在劈掛拳中,兩臂交劈,向下走壓打;在青龍拳中其稱為反敗為勝的倒翻五擂左手反掛敵式,右手摟擊敵之後頸;而在趟子拳中,烏龍盤打則又稱為摔法,劈打對方之後,下身埋上敵腿,以右手抓捋敵之腳踝,猛然反身,將敵掀翻於身後。
烏龍盤打作為劈掛拳系的代表動作,它生動形象,樸實無華,結構嚴謹,攻防嚴密,實用性強,突出體現了劈掛拳劈、掛、滾、斬、擂等技法的使用。

傳人追蹤

鹽山劈掛拳源流如下:宗師韓姓僧人(韓透路)下傳左寶梅。左門世代相傳,後左東君破家規傳外姓李雲彪、肖和成、再下傳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辛店村彭子珍、安亭雲、於五爺(小名)、韓寶恆、劉貴長、河北省鹽山縣黃龍潭村黃林彪。
再下傳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辛店村彭振林;彭振山、於子成,尹玉支、韓寶玉、劉雲龍高福安、高化龍、劉吉祥、安長林、劉義彪。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河呂店村吳少亭。河北省鹽山縣楊家龍潭村楊寶歧。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楊石橋村馬鳳圖。河北省滄州市東關鄉圈子村劉樹村。
以上幾位師父再下傳。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辛店村乾子瑞、劉連發、韓福貴、彭維西、彭維忠、彭維德、韓福海、張洪升、劉樹亭、高明善、劉寶森、趙連可、劉子善、劉子明、孫洪山、崔玉昆、高連仲、張連新、劉澤龍、曹瑞亭。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卜寨村趙海青、趙海山高憲文。河北省鹽山縣子莊村馬連坡。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卜老橋村郭金山。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河呂店村吳玉文。河北省滄州市東關鄉午龍堂村王振環、馬玉峰、孫玉龍、馬忠秀。孟村回族自治縣程家村於青海。河北省滄州市龐老太(小名)河北省鹽山縣於尉家村韓套林。河北省鹽山縣楚林莊村楚連成。河北省鹽山縣程家林村董文祥、董文貴。河北省黃驊縣朵莊村趙春祥。河北省鹽山縣大王堡村肖恩甫、肖春甫。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楊石橋村馬賢達、馬穎達等人。以上幾位師父再下傳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卜老橋村郭晉武、河北省孟村人回族自治縣辛店村劉金泉、韓華升、韓洪升董世明、劉銀龍、劉冠興、趙金德、孫金銘、張世元、彭國章、彭國昌、彭國瑞、彭國君、劉洪來、劉連通。河北省滄州市老午龍堂村劉吉祥、胡桂英胡金堂。河北省滄州市老午龍堂村勒萬德、勒萬貴、孫景春、胡金升、彭連貴。河北省滄州市東關馬金秀。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宋莊子村常樹峰、常樹德、劉義春、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肖莊子村肖國(小名)。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王御史村朱賢、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卜寨村李龍文、陳秀景、路振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