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心

鎮心

漢語辭彙,讀音zhèn xīn,意思是定心,靜心,出自《南史·鄭灼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心
  • 意思:定心,靜心
  • 拼音:zhèn xīn
  • 出處:《南史·鄭灼傳》
鎮心,鎮心丹,

鎮心

釋義:定心,靜心。《南史·鄭灼傳》:“﹝ 鄭灼 ﹞苦心熱,若瓜時,輒偃臥,以瓜鎮心。” 宋 劉筠 《苦熱》詩:“七盤妙舞頻揮汗,五色嘉瓜冷鎮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金屑》:“金屑……療小兒驚傷五臟,風癎失志,鎮心安魂魄。”

鎮心丹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組成】光明辰砂(研)白礬(煅汁盡)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末,水丸如雞頭子大。每服1丸,煎人參湯下,食後服。
【主治】心氣不足,驚悸自汗,煩悶短氣,喜怒悲憂,悉不自知;男子遺泄,女子帶下。
【藥物組成】蓯蓉1兩(焙乾),牛膝1兩(細銼,酒浸,焙),兔絲子1兩(酒浸,煮研),五味子半兩(揀),人參2兩(去蘆頭),山藥2兩,鹿角霜2兩,遠志2兩(去心),龍齒1兩(飛),黃耆半兩(蜜炙),茯苓2兩(白者),石菖蒲半兩,茯神2兩(同茯苓一處用柏葉裹定蒸9次)。
【處方來源】《衛生家寶》引俞山人方(見《普濟方》卷十六)。
【方劑主治】憂愁思慮過傷,心氣不足,恍惚驚悸,骨熱諸勞,失精亂夢,飛屍鬼疰,肌瘦色黃,食衰倦怠,心腑不利,以致大恐所傷,及吐血便血,種種心疾。
【方劑功效】常服安神,去百邪,調順榮衛,補養真氣。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恫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鹽米飲或酒鹽湯吞下,漸加至40丸;用辰砂為衣,食後人參湯下,閉目良久。
【藥物組成】鐵粉1分,蛇黃1兩(煅,醋淬7次),代赭石半兩(煅,醋淬10次),馬屁勃半兩,麝香1分(別研)。
【處方來源】《衛生總微》卷三引胡御帶方。
【方劑主治】小兒風熱驚熱,眠睡不安及驚癇發搐。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1粒,食後磨剪刀環水化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