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

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戰國時期的家具構件。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國時期中山國王“錯”墓出土,長51厘米。猛虎身軀渾圓、色彩斑斕,弓身右曲,三足著地,一爪騰起,正將捕捉的小鹿送入張開的巨口之中。老虎的兇猛與小鹿的弱小形成鮮明對比。典型的戰國時代風格。動物腹下刻有銘文,說明製作時間及官匠姓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
  • 出土年代:1977年
  • 珍藏場所:河北省博物館
  • 文物原屬:平山縣中山王墓
  • 製造年代:戰國中期
  • 文物類別:青銅器
  • 高度:21.9cm
  • 長度:51cm
  • 重量:26.6kg
文物流傳,文物特徵,文物研究,器物銘文,

文物流傳

1974年河北省文物部門接到報告,平山縣三汲鄉農民大規模平整農田,不斷到附近兩座大土丘上取土,一些古代文物已被挖出並造成了破壞, 考古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對現場進行清理勘察。中字形的墓室格局證明這是一個王的陵墓,考古工作者發現這個墓穴的主墓室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盜掘。正當失落的情緒在發掘現場滋生的時候,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民工在取土時,一腳踩出了個大窟窿。對窟窿進行清理後,發現原來是個庫。庫與主墓室毫不相連,這種墓葬形式,以後被證明為是戰國時期中山國陵墓所獨有的,也正是由於庫的存在,才使大量的珍貴文物躲過盜劫,得以為世人所見。隨著1號墓兩側庫的打開,人們如願以償的發現了數量眾多的珍貴文物,最先出土的是大量奇巧瑰麗的生活用品。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錯金銀雙翼神獸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十五連盞銅燈等相繼出土。出土器物的精美顯然大大超出了人們印象中,考古學家清理到西庫的時候,一件高63厘米、重28公斤的巨大青銅方壺上,四面刻滿了450個字的銘文。它告訴後人, 這裡埋葬著中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王, 他的名字叫“錯”。文中提到“皇祖文武、桓祖成考”,說明在“錯”之前, 還有文公、武公、桓公、成公四位先王。據推斷,1號墓中的“錯”是中山國的第五代君王。方壺的出土,彌補了史書中對中山王世系缺失記載的遺憾,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中山國王陵規劃圖中山國王陵規劃圖

文物特徵

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長51厘米、高21.9厘米、重26.6公斤。器座以虎為主體,虎雙目圓睜,兩耳直豎,正在吞食一隻柔弱的小鹿。小鹿在虎口中拚命掙扎,短尾用力上翹,始終無法脫身。虎後肢用力蹬地,前軀下踞,整個身軀呈弧形,虎的右前爪因抓鹿而懸空,座身平衡借用鹿腿支撐。整個器形構思巧妙而自然。虎、鹿皮毛斑紋均用金銀鑲錯而成,生動逼真。
虎的項部和臀部各立一個長方形銎。銎兩側同飾山羊頭面,羊口即為銎口。沿兩銎口直線相交,可成84度交角,接近直角,安上屏扇恰成曲尺形。整件器物表現出虎、鹿的動態和身軀結構,增加了器物的藝術效果。此物器物構思巧妙,鑄工精湛,在國內十分罕見。

文物研究

古時候,由於許多宮殿前部敞開,房屋建築也不太嚴密,需在房內張設屏風擋風,同時一所建築往往具有多種功能,需要隨時用屏風分割室內空間,因此,屏風的使用非常廣泛。這一風俗不難考證,許多古代墓葬中都有使用屏風的壁畫、畫像磚,也有出土小型模型和實用的屏風。
中山王“錯”墓的屏風座據考證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一件實物,由屏風扇和屏風座兩部分組成。漆木製的扇面已經腐朽,但仍可以看出原物的形狀、顏色和尺寸。屏風原為兩扇圍屏,呈矩尺形。扇面塗紅漆,框線塗黑漆,漆上用紅色和橙色繪畫出活潑的小鳥和翻騰的雲氣。每扇屏風的立框中間,都鑲有一個銅質獸面鋪首銜環作為裝飾。屏風底座是三件銅質錯金銀動物。

器物銘文

虎腹下鑄有豎讀銘文:“十四祀,牀麀,嗇夫徐戠,制省器”12字,記述了器物鑄造者、墓主人墓葬的級別和浩大的墓葬場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