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金銀帶鉤(東漢錯金銀銅帶鉤)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帶鉤一物乃古時人們用來系扣腰帶的用具,是一種貴族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形狀呈扁方長條狀,一端彎曲,用於鉤腰帶。它一般分為鉤首、鉤體和鉤鈕三個部分,也有個別的異形帶鉤無鉤或無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錯金銀銅帶鉤
  • 年代:東漢
銅帶鉤造型體系,錯金銀銅帶鉤,

銅帶鉤造型體系

可分為兩大體系:一是以中原為主,形狀基本上以琵琶形、∽形為主,另一個系列就是內蒙古、河北、遼寧一帶的帶鉤,也稱為“鄂爾多斯式”帶鉤,這類帶鉤特別注重造型,內容豐富多彩。鉤身有虎龍獅豹,有牛羊馬犬、飛禽走獸、昆蟲、飛蝶、水禽,也有人物造像,樂器、兵器、工具,雙人舞蹈,二人撫琴,人物摔跤,真是包羅萬象。戰國秦漢時帶鉤流行的中心範圍是中原、關中地區,即黃河中游地區。北到長城附近,南到兩廣雲貴,也曾是帶鉤分布的地區,東部沿海地區雖然極少出土戰國帶鉤,但兩漢帶鉤卻發現不少。泰州新莊漢墓中出土的錯金銀銅帶鉤就是其中的代表。

錯金銀銅帶鉤

新莊漢墓位於泰州城西約一公里處,在新莊之北,中間隔一條小河,舊名雙山寺,以前這裡曾零星發現古墓磚和古陶瓷等。1959年12月下旬,又在這裡發現大量的繩紋磚、陶器、鐵器、銅鏡、五銖錢等。泰州博物館聯合南京博物院在此清理了四座漢代殘墓,其中出土了兩件銅帶鉤,有一件長15厘米,鉤首作螭頭狀,金銀交錯,製作精緻,正面飾捲雲紋,腹上部有嵌金絲銘文“五月丙午鉤”五字,鈕面錯有振翼的仙鶴圖案,下部有龍紋,製作精巧。
這件帶鉤採用了錯金銀工藝,這種工藝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上的裝飾圖案中。戰國兩漢時期,金銀錯青銅器大量出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廣泛流行,小小的帶鉤也是如此。錯金銀工藝難度很大,但是藝術效果可以稱作巧奪天工,從這隻帶鉤來看,它使得樸實無華的青銅器有了流光溢彩的美感,古樸之中透出繁華,用泥金法或鑲嵌法製成的那些金光閃閃的紋飾整齊而且纖細,龍紋、仙鶴紋圖案帶有那個時代特有的神秘感。最為珍貴的是有“五月丙午鉤”五字銘文,可以作為一種歷史的印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