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雕

錫雕

錫雕,中國傳統雕塑藝術,是中國乃至世界一門獨特的工藝,有三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清時候錫雕在中國民間已相當盛行,具有文字記載,萊蕪錫製品可以上溯到公元1676年,當時的錫製品主要以普通日用品居多,萊蕪西關王家錫雕創始人在此基礎上,選取質地、色澤俱佳的上等錫,精工細作,摸索創作出了主要以觀賞並可實用的藝術製品,錫雕一問世,就受到朝廷的垂青,成為貢品

錫雕多用於製作儀仗道具、佛事法器及茶壺酒壺茶葉罐燭台等日用生活品。

2014年11月,錫雕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錫雕
  • 外文名:Tin carving 
  • 性質:中國傳統雕塑藝術
  • 發展歷史:三百多年
  • 開始時間:公元1676年
  • 用途:茶壺、酒壺、茶葉、碗、筷、勺
地理環境,錫雕內容,特徵及作品,錫雕作品,文化價值,現實意義,保護措施,靜態保護,動態保護,市場潛力,

地理環境

萊蕪位於山東省中部,地處魯中泰沂山區,毗鄰龍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發源地。境內有聞名全國的新石器時期的重要遺存“汶陽遺址”和“長勺之戰”古戰場,境內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大汶河西流而過、蓮花山冰瀑奇觀、九龍臥居大峽谷;聖人孔子週遊諸國時曾到過萊蕪,並留下了很多歷史遺蹟和優美的傳說,如:“孔子觀禮處”、“夾谷會盟”等。萊蕪在春秋戰國時期,地理位置處於今齊魯大地的中央,齊魯文化在這裡接壤,在這裡交融,“齊貴創新、魯尊傳統”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影響,形成了萊蕪人民放而不羈、狂而不驕的性格特徵。
歷史上,萊蕪又是春秋戰國時期重要的冶煉中心,境內豐富的煤炭銅礦鐵礦錫礦資源為冶煉歷千年而不衰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重要的冶煉遺址有口鎮渣子洞、銅山礦、南冶煤礦、黃石山礦坑等,在這些遺址中發現的大量錫石、錫渣,就足以見證萊蕪煉錫和錫製品加工的悠久歷史,此外,萊蕪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和錢幣鑄造業也是比較發達,曾出土了數量眾多的青銅器和錢範,鑄造這些器物,“錫”是必不可少的原料,萊蕪幾千年的礦冶文明,為萊蕪錫雕工藝的誕生和傳承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文化基礎。
萊蕪錫雕是上千年礦冶聞名的延續和歷史的見證。

錫雕內容

萊蕪錫雕,按類別分為:禮器飲具、燈燭具、菸具、薰具、文具化妝盒紀念章紀念幣、浮雕擺件、花瓶、儲藏用品等。
按表現內容與形式分為:、詩詞歌賦、、走獸、吉祥物、人物、傳說故事等,多達100種以上。

特徵及作品

萊蕪錫雕在材質、造型、製作技法等方面有它鮮明的地方特徵。
⑴在材料上採用雲錫牌純度為99.9%的純錫,不添加其他任何材料,以保持純錫綠色金屬的特性不被破壞。雲錫牌99.9%的純錫質感細膩、溫潤、略泛珠色、柔韌性強,便於手工敲打各種造型,可塑性較好,不但可雕可鏨更便用於烙鐵塑形,在材料選擇上這是一重要特徵。
⑵在造型上緊湊、簡約玲瓏、收放自然、比例協調,通過造型、裝飾、質地肌理等藝術手段來體現作品內的韻味和意蘊。
造型的氣韻體現在形體的大小、方圓、俯仰、開啟、收放,線條的曲直、張弛、緩急、長短、強弱等變化,給人以樂感和神韻;設計遵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內容與形式完整統一的原則。以求達到適用與美感的完美結合,創造一種和諧,給人帶來一種秩序、安逸、穩定的精神享受。
⑶內容上藉助地域文化故事傳說、瑞獸花鳥、詩詞等來表達人們的思想和願望,寄託人們積極向上的美好精神嚮往。
⑷製作技法上採用板金下料工藝、鍛、鏨、塑、雕、焊、鑲嵌、多材質組合等技法,凹雕、線雕、浮雕並用,表面拋光度可達10級以上,更重要的一點是,很多形態式通過烙鐵來塑造完成的,這是製作技法上與眾不同的主要特點。
錫雕所用的工具有:刀、銼、各種錘子、板子、大小異型剪刀、劃規、刻刀、各種形狀鏨刻刀、各種砧子、台具、夾具;材料有:99.9%雲錫牌精品錫、銅絲、銅板、水晶玻璃、高檔珍惜木材、高檔玉石寶石、藤皮、紫砂等;

錫雕作品

⑴禮器類:祭祀用品、冥器;
⑵飲具類:茶、酒、餐具。作品:《躍龍門》、《龍騰提梁壺》、《鼎式燙酒具》、《有容乃大》、《自得其樂》、《繩紋提梁壺》、《盤龍酒具》、《盛世果盤》、《龍鈕嵌紫砂茶具》、《蘭亭序保溫杯》、《福壽保溫杯》等;
⑶燈燭類:《仙鶴敬壽燭台》、《仙鶴遙控檯燈》、《萊蕪八景檯燈》等;
⑷菸具類:《松竹水煙壺》、《地方風光煙筒》、《吉祥煙缸》、《地方風光打火機》等;
⑸薰具類:《龍鼎薰爐》、《鏤空九龍薰爐》等;
⑹文具類:《風光筆筒》、《瑞獸墨壺》等;
⑺化妝類:《脂粉盒》、《琴式萬壽香盒》、《瓜蝶香粉盒》、《錫方萬壽香盒》等;
⑻紀念章、紀念幣類:《長勺之戰》、《曹劌論戰》、《夾谷會盟》等;
⑼浮雕掛件類:《一鼓作氣》等;
⑽圓雕擺件類:《一品當朝》、《情侶鶴》、《鳳城萊蕪》、《種子》等;
⑾花瓶類:《大雙榮雙平》、《小雙榮雙平》、《龍鳳瓶》等;
⑿儲藏用品類:《長勺之戰茶罐》、《一鼓作氣茶罐》、《清明上河茶罐》、《蘭亭序茶罐》等。

文化價值

我國制錫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清時期錫雕在民間已相當盛行。萊蕪制錫藝術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得到高度的發展,達到萊蕪錫加工工藝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從事錫加工製作的業者不下千人,器物主要以生活用品和禮器為主,。據傳,當時到處是打錫賣錫的吆喝聲,加工作坊主要分布在現楊莊鎮、寨里鎮一帶,由於時人大多崇尚錫製品,婚喪嫁娶、饋贈親朋好友更是以錫製品為貴,因此,錫加工成為當時萊蕪重要的手工業之一,也是村民農閒時的主要經濟來源。萊蕪錫雕創始人在此基礎上,選取質地、色澤俱佳的上等錫,精工細作,摸索創作出了主要以觀賞為目的的藝術製品,在民間收藏。
當時錫加工藝術的代表首推萊城西關王氏一家。公元1780年,萊蕪城西關制錫世家王家,綜合多種藝術,創製了第一批錫雕製品一配套茶具、酒具,其錫製品已脫離單純生活用品加工的範疇,上升到了以藝術欣賞為主題,兼具實用性的藝術層面上來,以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雕制工藝不斷提高,創造性的套用了浮雕藝術和鑲嵌技法等,形成了獨特的工藝技巧和精湛的構思設計,用這種技術和工藝生產的錫雕產品,潔淨光亮、幽雅別致、玲瓏剔透、獨具風韻,成為萊蕪當時集錫製品之大成者。文人雅士紛紛到王家定製各種器皿,能擁有一件王家的錫雕製品,成為當時上層社會地位和身份的象徵。從此,“萊蕪錫雕”以造型美觀、技藝精湛、獨具一格而著稱於世。
錫雕一問世,就受到朝廷的垂青,成為貢品。曲阜博物館珍藏的滿漢全席錫制餐具,即為魯王工坊第三代傳人王業普(字元吉)所做,是乾隆為女兒出嫁時專門定製的嫁妝,資料記載為:“乾隆女兒婚嫁到曲阜,由京派人到萊蕪定做” 。在公元1914年美國全球物品展覽會上,錫雕榮獲“巧手如神”、“巧奪天工”兩大金獎,南洋展覽會榮獲最優龍牌獎,魯王工坊第五代傳人王俊亭(字洪熙)的作品在公元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國際銀質獎,使萊蕪錫雕藝術從此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現實意義

萊蕪錫雕在整個萊蕪地區文化產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整個山東省也是獨門絕技。它是山東省的優秀民間技藝,是萊蕪礦冶文化的遺存,發掘、搶救、保護萊蕪錫雕藝術,其現實意義有兩點:
(一)、學術價值。萊蕪錫雕特殊和高超精湛的加工技藝,豐富了我國金屬加工工藝,特別是錫製品加工工藝,更重要的是它真是記錄了萊蕪自明清以來金屬加工技藝的發展流程和金屬加工業的興衰,它特殊的製作工藝和藝術語言,極大得豐富了傳統金屬加工業的思想和藝術內涵,發掘、搶救和保護這一民族瑰寶,使其傳承下去,使萊蕪錫雕煥發出時代光彩,無疑是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二)、審美價值。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綜合素質的提高,人民民眾對精神和文化的需求與日俱增,人們的審美水平也越來越高,萊蕪錫雕由其傳統的使用價值逐步向審美價值過度和轉化的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人們求變、求美的價值趨向,迎合了人們崇尚自然和諧、返樸歸真的審美情趣,在現代技術日益發展進步的今天,萊蕪錫雕厚重的歷史價值和獨特的審美價值,必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
由於萊蕪錫雕製作工藝複雜,專業技術要求高,一件作品製作周期往往長達半個月、一個月,製作一件精品從設計到成型,有的要花費半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因此,很難形成規模化批量生產,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市場發展。特別是現代社會,很多年青人對傳統手工藝製作技藝不感興趣,人員培訓錄用成了一大問題,從業人員很難招收,再加上這是一門特種工藝,人員培訓周期長、投入大,更需要從業人員一種熱情和天分為基礎,萊蕪錫雕後繼乏人的現狀一時難以改變。面對著以上種種狀況,搶救、保護萊蕪錫雕藝術已是刻不容緩。
根據萊蕪市的文化經濟的發展狀況,經過科學的分析、論證,因地制宜,提出了科學的保護、發展方案並規劃了萊蕪錫雕藝術未來五年發掘、保護、發展的藍圖。

保護措施

靜態保護

1、進一步全面深入錫制的開展普查工作,徹底摸清萊蕪錫雕藝術的發展和傳承脈絡,取得第一手資料;
2、將普查所獲的資料進行規類、整理、存檔、並製作好影像資料,永久保存;
3、組織部分專家,分別從冶煉、鑄造、藝術審美等方面,對萊蕪錫雕工藝加以考察和科學論證,編寫萊蕪錫雕藝術方面的叢書。

動態保護

1、重點搞好歷史存留下來的萊蕪錫雕作品的收集和整理,以魯王工坊為主體,聯合順興工藝品廠,儘快建立萊蕪錫雕珍品陳列館,到2007年,由政府牽頭,在萊蕪市區重點路段規劃建設一批以萊蕪錫雕藝術為主題的標誌性廣告宣傳牌,同時,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略,藉助各類展會,搞好萊蕪錫雕藝術項目的推介,並每年組織一到兩次全國性的巡迴展,擴大萊蕪錫雕在全國的知名度;
2、以魯王工坊和順興工藝品店為依託,到2008年成立萊蕪錫雕藝術研究院,掛靠國內知名的工藝美院,並常年聘請國內知名專家教授擔任藝術顧問,擴大會員,挖掘萊蕪錫雕的歷史文化和審美價值,搞好產品研發和項目推介。藉助奧運會的有利時機,推出一系列以奧運會為主題的錫雕產品,並對外搞好宣傳推介,不斷提高萊蕪錫雕在全國的知名度;
3、在搞好現代市場行銷的同時,藉助資金,進一步搞好對傳統錫雕工藝的挖掘和整理,走出一條保護和開發並舉,傳統和現代並存的新道路,到2009年,建立萊蕪錫雕藝術紀念館,展出各個時期遺留下來的錫雕作品,同時,組織萊蕪錫雕傳人在紀念館內現場獻藝;
4、搞好萊蕪錫雕從業人員的培訓,培養一批熱愛萊蕪錫雕藝術手工技藝的接班人,壯大隊伍,後繼有人,把萊蕪錫雕藝術這一百年工藝傳承下去。

市場潛力

錫雕是中國乃至世界一門獨特的工藝,有三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是最可保留的稀世珍品。
改革開放以後,在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萊蕪錫雕的一批傳人,肩負著振興萊蕪錫雕藝術的重任,默默無聞、鍥而不捨,在繼承錫雕藝術傳統製作技藝的基礎上,銳意創新、大膽探索,實現了傳統工藝和現代加工技術、現代審美觀念大膽嫁接,使萊蕪錫雕藝術這一傳統手工藝煥發出了時代的光彩。有代表性的有第八代傳人王聖良、王聖堂、王聖才、王興軍、王千鈞等。特別是第八代傳人王千鈞,“我認為,傳統的民族文化必須與市場充分結合,才能夠充滿無限的生命力。因此,為了錫雕工藝的薪火相傳,我將不斷接受新事物。”王千鈞堅定地說。公元2002年,他自費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進修學習,通過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教師、研究生的合作,使其技藝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在設計作品中融入豐富的文化內涵、新鮮的藝術思想、富有創見的設計理念和出眾的品位。
公元2003年,魯王工坊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開發錫雕工藝。公元2004年,王千鈞兩次參加了北京上海的大型展會,申請了阿里巴巴、中國金久易、中國工藝網會員,並開通了自己的網站,成功地宣傳推廣了魯王工坊這一萊蕪品牌。魯王工坊錫雕藝術,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獲得1996年山東省民間工藝美術品博覽會金獎、2004年山東省第二屆旅遊商品設計大賽優秀獎、2005年被文化部評為“中華驕子”榮譽金獎、2005年被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授予“中國傳統產業文化貢獻獎”, 2005年被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授予“中華老字號品牌企業一百強單位”榮譽稱號。
萊蕪西關王家不斷將錫雕藝術發揚光大,創作的“吉祥缸”縮樣,銀色光澤、氣質高貴,是難得的傳世珍品,此缸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譽為“當代錫雕之精品”; 王家錫雕的代表作三層龍飾古香爐,雕飾精美,九龍形象逼真, 或騰雲,或戲珠,栩栩有欲飛之勢,還有仙鶴蠟台、餐具、瓶、盒等,這些作品雕制精巧,被視為珍品,遠銷東南亞各國;萊蕪錫雕的笫七代傳人王雷,在繼承發展傳統工藝的同時,大膽創新,套用了陰陽兩大雕刻技法和鑲嵌工藝,作品造型古樸,線條簡潔明快,他製作的成對盤龍花瓶是錫雕藝術高峰的新作,在一對高頸大腹的花瓶上,有兩條張口相對的浮雕巨龍,倒盤於瓶身,二龍探首,張牙舞爪;兩對嵌玉龍睛,銅鑲眼圈,四條銅鑲龍鬚,如霧中走蛇,整件作品美觀大方,精巧玲瓏。還有“盤龍花瓶”、“仙鶴蠟台”、“情侶鶴”、“盤龍酒具”、“龍鼎薰爐”、“鼎式燙酒具”、“九龍鼎燙酒具”等作品,件件設計精妙,雕制精巧,既具有使用價值又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收藏價值。
萊蕪錫雕歷史悠久,明清時期,萊蕪制錫業就名揚華夏,萊城西關有一王姓工匠創造性地將鑲嵌藝術和浮雕藝術成功地運用於錫雕當中,推動了萊蕪制錫業的發展,並成立了魯王工坊。用這種技術和工藝生產的錫雕產品,潔淨光亮,幽雅別致,玲瓏剔透,獨具風韻,表現了一代匠人精湛的技藝和聰明才智。制錫世家西關王家的後世傳人王震以及他的後代王聖良王聖堂,在繼承前輩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有創新。他們精心雕制的各種器皿,製作工藝精良,巧奪天工;民族風格濃郁,陳設實用兩相宜,獨樹一幟,名噪藝壇。其中大型落地“仙鶴蠟台”,妙趣橫生;成對的盤龍花瓶,在一高頸大腹花瓶上,兩條浮雕飛龍倒盤於瓶身,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萊蕪錫雕實為中國民間藝術之奇葩,廣受愛好者的喜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