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頭魚蚤

錨頭魚蚤,劍水蚤目錨頭魚蚤科一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錨頭魚蚤
  • :劍水蚤目
寄生在淡水魚體上的水蚤類。雄性自幼體到成體始終保持劍水蚤的體型,雌性雖然在第5橈足幼體期仍為劍水蚤的體型,但在蛻皮後開始營寄生生活時,體型即發生巨大的變化:頭胸部長出角突,身體拉長,體節消失而癒合成筒狀(見圖)。頭部的角2~10個不等,有的簡單,有的分叉,形似船錨,因而得名。頭部有5對附肢:第1觸角、第2觸角、大顎、小顎和顎足。有的由於第1胸足著生於頭部的緊後方,在外形上自成一區,所以也稱頭胸部。胸部一般長圓柱形,生有第2~5對退化成小片狀的胸足。雌孔之後為腹部,尾叉小或無,生數根剛毛。卵囊1對,短而有多列卵,或長線狀僅一列卵。雄性成體與雌性等5橈足幼體進行交配。在交配前,雌雄都聚集在宿主的體表,雌蟲以口器和顎足附在魚體上不動。雄蟲以顎足面對面地抱住雌蟲的第4、5胸節之間,並以胸足將一對精莢的連線管安放在雌蟲生殖節腹面中央的雌孔上。交配後,精莢內的精子通過雌孔進入陰道,儲存在受精囊內。空精莢不久脫落。雌蟲一生只交配1次,然後就寄生在宿主上,產卵蛻皮後身體延長而變形為成體,畢生所產的卵都由儲藏在體內的精子授精。雄蟲交配後不久便死去。錨頭魚蚤以頭部和一部分胸部鑽入宿主的肌肉組織或鱗片下,使傷口紅腫發炎,鱗片腐爛,同時因吸食魚的血液和體液,使魚生長遲緩,也可使幼魚死亡。錨頭魚蚤的寄生也可引起大魚的死亡。常見種有:寄生於鯉、鯽等多種淡水魚的體表、鰭和眼的鯉錨頭魚蚤和寄生於草魚等的體表、鰭基和口腔的草魚錨頭魚蚤。防治措施:在池塘中放養魚以前,每畝1米水深施放生石灰1 508千克清塘,還可用五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浸洗魚種30~70分鐘或為病魚洗澡。錨頭魚蚤科過去放在魚虱目內,後來改放在劍水蚤目內。實際上,它們與這兩目的特徵均有區別。有的學者提議單獨列為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